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四知四会内容是,五知五会内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四知四会内容是,五知五会内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四知四会内容是,五知五会内容

距四会城东北面18公里的迳口镇,有一山叫“通天蜡烛”,乃是四会的风水宝地。该山的西北面向着罗源的“皇帝岭”,“皇帝岭”二公里的山顶近乎水平,象皇帝龙庭上的案台,因南宋朝末皇族逃难到那里并安家落户而得名。

清光绪版《四会县志》文天祥祖墓考据

“通天蜡烛”此山有两座峰,极其对称。相传,每逢日落西斜,两峰荷木林在晚霞的映照下,反射出红光,如燃烧着的一对蜡烛。在深秋时节,荷木林叶已是“枫叶红于二月花”,衬着天边的火烧云象要把天烤焦。“通天蜡烛”因此而得名。两峰之间有一古墓,据四会县志记载:“……曾被盗挖,此墓历来有江西文氏后裔前来拜祭,墓前壁为砖砌叠起,无灰浆砌,一方柱花岗岩墓界碑顶镌刻‘江西’二字,侧面有‘文’字……”民间流传该墓是文天祥母亲之墓甚多,他们还引祖传、查方志加以证实。但也有说是文天祥高祖母之墓。两种说法,各执其词,各抒己见。究其原因:南宋朝末,咸淳十年(1274年),度宗驾崩,襄樊失守,元世祖忽必烈大军压境。南宋皇族及遗臣纷纷南逃。左丞相陆秀夫带宋二王(益王帝昰,广王帝昺)逃到新会;右丞相文天祥带着皇族后人及家人逃到四会罗源“皇帝岭”深山古林,文天祥安置好众人后,带领义军北上抗元。

南宋 *** ,气数已尽,宋二王在新会崖门跳海自尽,文天祥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至此,南宋宣告灭亡。已在罗源安居的文天祥母亲得知此消息,悲痛欲绝,决定回京见儿子一面,死而无怨。一行几人从罗源出发,经过“通天蜡烛”时,又传来不幸消息,文天祥已在京城遇害,英勇就义。文母听后当即昏死过去。文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加上奔波劳累,不堪国破家散的精神压力,更经不起丧子之痛,终于心力交瘁,死在途中。文母临终前对随从说:“就地而葬,脸朝北,以观吾儿……”。战乱后,文氏后人以青砖砌坟,每年到此哀悼拜祭。当地村民得知此墓主乃民族英雄文天祥母亲。也前来拜祭,以此怀念文天祥。元盛时期,文氏族人从罗源迁回江西,也一并把文母骸骨迁回故里,只留空穴。此空穴经风吹雨打,沙泥把墓穴填平。并长满了一簇簇的山稔花。

罗源文氏迁涉回江西后,已是筚门圭窬、蓬门瓮牖、艰难度日、默默无闻。江西人对玄学地理风水很有研究。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要想富,找古墓”。文氏后裔中有一位是研究地理风水的堪舆先生,他决定南下,寻找祖母曾在南方下葬过的地方。几经周折,当他来到四会迳口的“通天蜡烛”山时,被这里藏风聚气的山水迷住,古松参天,绿野葱葱,山山紧扣,首尾呼应,形似卧虎呈祥献瑞,朝拜龙庭案台(皇帝岭),气贯如虹。山下一池塘,四季不溢不涸,清澈如镜照天,尽收天光。两峰的交汇处象有一道红光冲天,瞬间轻雾缭绕,经久不散。当他进入轻雾中,顿觉心跳加速,似有一道热气由脚直冲头顶,整个儿飘飘欲仙。又见一大山鹰,展翅腾飞,直冲云霄。一簇簇的山稔花盛放,火红一遍,他意识到此乃“红族”宝地,会催富避贫,他日文氏后代将会“武可封侯,文能拜相”。于是,他取锹挖土,深尺余,见青砖九块,如翡如翠,有序排列象一耳朵形状,其中一砖镌刻“文”字。他领悟其玄,为文氏九世有耳旁的姓氏。于是急返江西,把文氏九世文利民的配妻郭氏太夫人的骸骨在“通天蜡烛”进行二次墓葬。不久,文氏能人辈出,个个功成名就,大富大贵,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四会县志有记“文氏固塘富因乡始祖一世后裔第九世孙文利民,配郭氏葬都梁家园尾近山上虎形地……据查文天祥为第十三世孙,据此推测,墓主乃文利民配妻郭氏太夫人。”也就是文天祥的高祖母。

迳口“通天蜡烛”的文天祥祖墓,始埋文母,后葬文郭氏太夫人骸骨。个中原因,如上所述,广泛认同。

现今江西很多文氏宗亲都前往四会迳口拜祭文天祥祖墓。文天祥祖墓已成为四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岗岩方形石柱

祖墓碑刻

作者:四会市文化局退休职员 曾耀明

编辑丨四会市融媒体中心四会发布编辑部

来源丨四会市人民政协

更多四知四会内容是,五知五会内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