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东旭
1955年授衔,多数将领满面春风,陈赓在人后,却闷闷不乐。
熟悉陈赓的人都知道,他心胸豁达,淡泊名利,性格开朗幽默,很少见他难过,除非遇到特别悲伤的事。
陈赓
这时候贺龙过来了,安慰他说:“陈赓啊,你是想起老战友了吧,我也一样。如果他活着该有多好!”
让陈赓如此难过的人是谁?他为何会让贺龙和陈赓念念不忘?
1918年,湖南湘潭,一个8岁左右的男孩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牛儿到处乱跑,男孩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冬生,别慌!”这时候,一个13岁上下的少年到来了,帮助男孩控制了奔跑的牛。
“二少爷,你真好!”男孩说。
少年说:“咋又这样喊?不是说了吗,我们是好兄弟,我是你哥。”
“哥,你真好!”男孩感激地说。
男孩名叫卢冬生,是少年家的放牛娃。少年就是陈赓,父亲是当地的富户。
陈赓是少爷,但一直把比自己小5岁的卢冬生当弟弟对待,对他很是关心,不许谁欺负他。
由于双方家境出身不同,两人的少年时代的成长轨迹也大不相同;陈赓14岁就弃笔从戎参加了湘军,然后上黄埔军校,开始军事生涯。
卢冬生则到工厂当了学徒,为生计奔忙。
九年后,两人再次在唐生智的湘军中相遇。
这时候的陈赓,已经加入组织,是唐生智第八军的特务营营长。
卢冬生在湘军中当了两年兵,他还是一个士兵。
陈赓拉着他的手问:“冬生,感觉怎么样?”
“不好,整天受当官的欺负。”卢冬生说。
“到我身边去吧,看谁还敢给你气受?”
“那太好了!”卢冬生高兴得跳了起来。
就这样,卢冬生成为陈赓的副官。
陈赓将军
1927年8月上旬,会昌城外山坡上枪声不断,硝烟弥漫;蒋军钱大均部四个团将南昌起义后的贺龙红三师团团包围。
激战中,营长陈赓正在指挥,突然一粒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当即倒地。
不远处的蒋军士兵一见兴奋起来,一边射击一边向前冲来。
千钧一发时刻,卢冬生冒着弹雨,奋不顾身冲了上去,背着他滚到山沟的草丛中,逃过一劫。
之后,卢冬生给陈赓包扎好伤口,背着上路。
红三师被敌人一路追着,从会昌到汕头,再从汕头到大浦。
一路上,卢冬生都守在身边,悉心照顾。
“前面都是陆路,我跟着部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我还是留在当地养伤吧。”陈赓说。
卢冬生执拗地说:“不行,那样更危险,我不能把你丢下,背着你也要一起走。”
就这样,卢冬生背着、抬着陈赓经过千难万险,辗转到了港岛。
到了港岛之后,卢冬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陈赓治伤,他膝盖处的筋骨被打断,脚腕处的骨头也被折了,腿肿了老高,根本无法行走。
卢冬生背着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医院,可是刚坐下就被轰走了,因为医生看出陈赓是枪伤,怕受连累。
在大街上,一个汉子背着另一个汉子走路,显得不同寻常,路人纷纷向他们投以怀疑的目光,有人悄悄告诉了警察。
眼看巡警过来,卢东生慌不择路,背着陈赓进了路边的厕所。
到了厕所不用担心了,这时候才感到饥肠辘辘。一天没有吃饭了。
陈赓生性幽默乐观,对卢冬生说:“进来的时候我看见路边有家西餐店,这时候吃顿西餐肯定非常美。”陈赓原本只是开个玩笑,可卢冬生却当真了,他不声不响出去,拿出身上仅剩的钱,去买了一份西餐。
卢冬生对服务员说,有病人要在外面吃,餐馆服务员跟着他出了店门。
结果一看,对方要在厕所用餐,服务员当时就火了,对着卢冬生一顿臭骂。
这让陈赓哭笑不得,感慨地说:“冬生啊,你太老实了!”
这是陈赓第一次说卢冬生的“优点”,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因为老实,卢冬生走了弯路,成为悲剧人物。
从厕所出来后,卢冬生想方设法把陈赓弄上客轮,到了上海,在周公的安排下开始疗伤。
陈赓康复之后,在周公领导下留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
卢冬生则追随贺龙,到贺龙老家举行暴动,继续武装斗争。
“首长,这旅长 *** 不了,让上面另请高人吧”
“你能胜任的,别说气话。”
“ *** 不了,一个军阀怎么能指挥红军?”
“你再考虑一下嘛”
“不用考虑了,我已经决定了!”
1937年8月,陕西富平,卢冬生和自己的老首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进行了这段对话。
当时已经形成统一战线,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和红军第28军在陕西省富平县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
贺龙担任120师师长,红2军团第4师师长的卢冬生被任命为第358旅旅长。
当时,将士听说要开赴前线抗日,无不摩拳擦掌,可是卢冬生却说,这旅长我不干。
是嫌官小吗?应该不是。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全部降级,方面军编为师,首长为师长,比如一方面军首长林彪,二方面军贺龙。
原来的军,改编为旅,军长降级为旅长。比如129师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原来是红四军军长。
而卢冬生的“大哥”,黄埔军校一期生陈赓,也不过是129师第386旅旅长。
由此可见,卢冬生肯定不是嫌官小。
卢冬生之所以不愿意去就任,还是因为贺龙。
1936年,红军会师陕北,各方面军原来都是“单打独斗”。
到陕北后,在统一组织下,很多将领学习了新知识,视野大开,格局大了。
这时候就有些人对贺龙有了偏见,说他专横,搞军阀,还说贺龙把红二方面军变成了他个人的军队。
贺龙
长期跟随贺龙打仗的卢冬生听了想不通,为老首长辩解:贺龙一直是听主席的,要不然怎么会到陕北会师?
因此,有人给卢冬生也扣上了“军阀”的帽子,在会上进行批评。
在战争年代,长期脱离总部战斗,在艰苦的环境下作战,指挥员身上有游击习性是难免的,可是被扣“军阀”大帽,卢冬生受不了。
卢冬生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脾气也比较直,因此怎么都想不通。
抗战爆发时,卢冬生被任命为358旅旅长,这在别人看来是无上荣光;可他却认为,自己被扣了那么大帽子,没有资格指挥打仗,就没有资格当旅长,贺龙和陈赓劝说都不行。
组织上只好在部队即将开拔的时候,让曾经担任过第4师师长、时任延安等五县警备司令的张宗逊走马上任,担任358旅旅长。
当然这里面也有客观原因,那就是伤病。
卢冬生和许世友一样,是个拼命三郎,打仗身先士卒多次负伤,而且往往是伤还没有好就重返战场,如此一来留下不少毛病;比如坐骨神经疼,疼起来要命。
得知卢冬生没有到任,主席还找他谈话,后来安排他到抗大学习。
此时此刻,卢冬生的心情郁闷,上级、战友和自己的下级都在前线奋勇杀敌,而自己却待在学校,别说杀敌,就连枪炮声都听不见。
这对于一听枪响就兴奋,一见敌人就发狂的卢冬生来说,简直是一种酷刑。
1938年2月,卢冬生等人到莫斯科看病,彻底失去了上战场的机会,成为人生一大遗憾。
1939年2月,卢冬生和刘亚楼一起,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刘亚楼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当过小学校长,还担任过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和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卢冬生则一天学都没有上过。然而他非常聪明,在那里不但学好了中文,还学会了俄文,政治、经济、军事知识也掌握了很多,学习成绩优异。
1939年秋,周公到莫斯科治病的时候,询问了卢冬生的学习情况之后大加赞赏,说他是“红秀才”。
1941年9月,卢冬生完成了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这时候抗战如火如荼,如果此时回国参战,一样可以大显身手。
怎奈苏德战争爆发,交通阻断,卢冬生只好奉命到远东地区,在苏军88步兵旅当了一名少校教官。
别说是个教官,即使是旅长也无法跟八路军的一个旅相比。
88旅主体是东北抗联,为了生存才编入苏军序列,全旅一共1000人(苏军士兵300人)。
八路军一个旅少说四五千人,人数是88旅的四五倍。
这时候的卢冬生心情惆怅,当时没有当八路军旅长,经过四个春秋,现在连个旅长都不是。
而接替他担任旅长的张宗逊,已经是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大哥陈赓,则是太岳军区司令员,还担任了候补。
直到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时,卢冬生才随着苏军回到东北。
没承想,这一来竟成为英雄末路。
卢冬生到东北后不久,便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员,可见组织上对他还是很认可的。如果就这样下去,他仍然可以扬鞭策马,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当时的东北局陈云奉命来到哈尔滨开展工作,担任北满分局书记。
到了之后,他雷厉风行召开会议,可行李还在几百米外的车站,没及时拿过来
陈云秘书刘达正要动身,卢冬生按住了他的肩膀:“你人生地疏的太危险,还是我去吧,我会俄语。”
此时的东北,还由前苏联红军占领,会俄语的卢冬生去取,能减少一些麻烦。
但刘达坚持自己去,他对卢冬生说:“黑灯瞎火的,怎么能让司令员您去呢?”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人在旁边说话了:“就让冬生同志去吧,我这里有一支手枪,带上安全!”
如此一来 ,刘达只好同意,目送卢冬生上路。
结果,令人痛惜的事情发生了。
史料记载,12月13日晚,卢冬生和警卫员没走多远,意外发生了。
一辆正在行走的马车,被人拦住。
耳边传来一声俄语:“站住!不许走!”
紧接着,路边跑出两个手握钢枪的苏军士兵,拦在了马车的前面。
马车夫猝不及防,一拉缰绳将车停住。
苏联兵端着枪走过来,口中喷着酒气说:“快把钱交出来,不然老子就开枪了!”一边说一边拉起了枪栓。
卢冬生看到两名苏军的所作所为,怒火中烧,他走上前去,用俄语大声责问:“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抢劫老百姓?”
两个苏联兵见这个中国人俄语说得如此流利有点蒙,但他们没有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依旧恶声恶气地说:“你是什么人?凭什么管我?”
“我是西满司令员,我在苏军待过5年,你们这样做是犯罪,知道吗?快回去吧。”
“啊?”苏联士兵显然担心他去告发。
看到两位士兵态度软了下来,卢冬生和警卫员继续赶路。
就在这时候,苏军士兵在背后举起了枪……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卢冬生一头栽倒在地上,当场停止呼吸,年仅37岁。
(卢冬生,后排右一)
就这样,身经百战的将军卢冬生没牺牲在战场,却死于苏军之手。
这一噩耗,震惊了主席,也震动了苏方高层。
陈赓和贺龙闻讯,非常难过。
1955年授衔时,陈赓授大将衔,然而陈赓却开心不起来,他想起了老战友、好兄弟卢冬生。
1955年授衔时,抗战初期的6个旅长,陈赓、徐海东是大将,陈伯钧、王宏坤、张宗逊是上将(陈光授衔时已经身故)。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