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解放前的人民军队高级将领中,卢冬生的结局是最让人唏嘘感叹的。他1927年就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与开国大将陈赓关系密切(曾是陈赓家的牧童),他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受陈赓的影响,在陈赓的言传身教下参加了革命。
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南下潮汕途中,陈赓是一名营长,而卢冬生则是他的副官,也相当于警卫员。陈赓在会昌战斗中左腿被子弹打断,是卢冬生背着陈赓转移,后来到福建长汀福音医院,被红色华佗傅连暲收治。陈赓伤愈后,卢冬生又护送着陈赓辗转广州、香港,最终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
陈赓将军
1929年春,卢冬生在上海奉临时中央之命,护送周逸群、贺龙回湘鄂西重振旗鼓,发展武装力量。此后就一直跟随着贺老总南征北战,是贺老总帐前大将,也是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中的一员战将,更是湘鄂西、洪湖苏区根据地的一名重要的军事将领。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是一位在战火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参加了湘鄂西苏区根据地的创建和历次反围剿战役,后随红二军团长征,任红二军团四师师长。四师是贺老总的起家部队,也是红二军团的主力师。
卢冬生
1936年6月3日,一路艰辛、历经磨难的红二、六军团终于在四川理塘县与前来迎接的红32军会师,32军就是原红九军团,刚刚改编为红32军,军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罗炳辉,政委是何长工。
罗炳辉将军
1936年10月22日,由红二、六军团改编而成的红二方面军,抵达甘肃会宁县将台堡,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四师驻环县休整,西安事变后又移驻富平县。此时,师政委冼恒汉调离红四师到红大去学习,政委一职由28岁的原红21军政委李井泉接任,与此同时,张宗逊和姚喆也被调来担任副师长和参谋长。
左一:李井泉
红四师驻扎富平期间,中央军委对红二军团开展纠正军阀主义、游击主义思想倾向的整训。卢冬生身为师长,自然而然的被当作批评对象,然而,卢冬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理解上级的苦心,在行动上不能全力配合,他心中感到万般委屈,心情苦闷,不能进入工作状态,也不接受组织上对他的批评。于是,他向上级提出离开红四师去延安学习,组织上百般挽留,但卢冬生去意已决,坚决要求离开部队去学习。上级见留不住他,只好批准了他的请求。
张宗逊与彭老总
卢冬生虽然离开了一线部队,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红四师,但红四师的师长在名义上一直还是他,红四师并没有宣布任命新的师长,张宗逊以副师长身份履行师长职责。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下辖358、359两个旅,两个旅又分别辖715、716、717、718四个团,原红二军团四师改编为715团,与716团同属358旅建制,而公开宣布的358旅旅长依然是卢冬生。不过,此时卢冬生正在延安抗大学习,不久就远走苏联治病学习去了,所以他只是名义上的旅长,实际上并没有到任。358旅旅长一职继续由张宗逊实际担任。
陈伯钧
可见,卢冬生资格老、资历深、战功大,在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中的影响力很大,可以这么说,单论军事,在红二军团中,除了贺老总就是卢冬生。很可惜的是,在抗战即将拉开序幕,正是军事将领、热血儿郎建功立业的大好时节,卢冬生却因为任性而离开了部队,也离开了抗战前线,错失了许多良机。而他这一走,就是8年,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1945年的8月份了,当时抗战已经进入尾声,日本即将投降,苏联红军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卢冬生和刘亚楼随苏联红军一起回到东北。
宋时轮将军
谁都知道,八路军的旅长意味着什么!当时八路军就三位师长、六位旅长、12位团长。建国后的1955年评衔,八路军六位正副师长除一人外都是元帅,旅长不是大将就是上将,团长不是上将起码也是中将。
卢冬生
我们来举例说明:八路军六位首任正副师长林彪、聂荣臻、贺龙、萧克、刘伯承、徐向前,除了萧克是上将外,其他五人都是元帅军衔。
开国中将姚喆
而六位旅长陈光、徐海东、张宗逊、陈伯钧、王宏坤和陈赓,除了陈光蒙冤未参加授衔外,其他五人出了两名大将、三名上将。而八路军的12位团长,大部分都被评为开国上将,少部分被评为中将。比如三杨——杨得志(685团团长)、杨成武、杨勇,李天佑、陈锡联等人,都是开国上将,还有最近大火的电影《长津湖》中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他在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在名义上正是卢冬生的部下。
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红二方面长征初到陕北时,卢冬生与陈赓再次见面,卢冬生激动地一把抱住陈赓,大声道:“二少爷,我们又见面了!”当时,他们二人谁也没有想到,此后二人的人生轨迹会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八路军初改编时,卢冬生依然被任命为120师358旅旅长,而当时陈赓任129师386旅旅长,卢冬生与陈赓齐名。而陈赓是我军一代名将,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与徐海东齐名,但很显然,徐大将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战绩乏陈,几乎为零,其战功不能与陈大将相提并论。但其在中央红军初到陕北危难之际伸出援手,送钱送粮送武器装备,这种雪中送炭的“情意”,让伟人铭记于心。更重要的是,徐海东对中央红军的态度,在那种情况下,徐海东的表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授衔时伟人力排众议,授徐海东大将军衔,而且高居第二名。
1939年,陈伯钧、罗瑞卿和张际春在一起
八路军的六位旅长,按名气和战绩,首推386旅旅长陈赓和343旅旅长陈光,但按资历,陈赓比陈光还要深得多。抗战时期,日军曾扬言,专打386旅。由此可见,陈赓率领的386旅,确实是令日军胆寒。
再说卢冬生,他于1945年8月回到东北后,被任命为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东北军区松江军分区司令员,12月14日夜在哈尔滨因一场意外而遇难,时年37岁。
后排右一为卢冬生,前排左三为李井泉
卢冬生意外牺牲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的东北地区,秩序非常混乱,治安也不好。既有大量苏军士兵,也有 *** 部队,另外还有残存的日军和不少的土匪,可以说,1945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是最混乱的。苏军处处以打败日本关东军的胜利者姿态自居,以功臣自居,军纪松弛,士兵经常发生抢劫、盗窃、滋事等败坏军纪的事。
事发当天,东北局各位领导先后抵达哈尔滨,并于当晚汇聚到东大直街178号召开会议。会议结束,陈云发现自己的行李还落在工委机关,其秘书刘达立刻动身要去取回,但却被一旁的卢冬生一把拉住,鉴于哈尔滨的秩序、治安很乱,夜晚的大街上更不安全,而卢冬生认为自己在苏联待了好几年,会俄语,又是苏军少校军衔,遇到苏军好沟通,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就自告奋勇地要替刘达去拿回陈云的行李。
1955年的哈尔滨街头
卢冬生带了一名警卫员就出了门,巧的是,他们二人在大街上正遇到2名苏军士兵当众抢劫,卢冬生立刻亮明自己的苏军少校身份,并用俄语大声训斥两名抢劫的士兵,苏军士兵吓了一跳,得知他的身份后,表面求饶,待卢冬生和警卫员转身离开之际,苏军士兵突然从背后朝卢冬生二人开枪,卢冬生应声倒地,不幸殉职,而警卫员听到枪声迅速卧倒则躲过了一劫。
解放前的哈尔滨
卢冬生不幸牺牲的消息惊动了延安高层,也惊动了斯大林。斯大林下令整肃军纪,要严惩肇事的苏军士兵,但当晚两名兵痞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苏联人的私心又重,刻意袒护自己人,并没有认真去调查此案,而当时的东北政治环境复杂,我军、国军、苏军、残存的日军、土匪纵横交错,特殊的历史原因,也让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斯大林
这里假设一下:假如卢冬生没出意外,55年授衔时,他会被评为什么军衔呢?
大将的可能性很大,上将是保底。这是因为他是红二方面军中的大将代表!只是令人惋惜和痛心的是,一代名将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被两名苏军的无名小卒杀害了,真的是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