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一种美
叫做家乡因你更美好
2022礼县十佳“最美家乡人”出炉
人人都说家乡美,最美还是家乡人。今年8月底,县委宣传部、县乡村振兴局、县融媒体中心携手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及全国60多家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启动了2022“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
活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经过近4个月的征集、探访、报道、评选,以下10组案例最终脱颖而出,当选2022年礼县十佳“最美家乡人”!
缑章宁:鲜花带致富 产业促振兴
积极投身家乡乡村振兴建设,培育提升特色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拓宽农户稳定增收渠道,在固城镇朱磨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开展大樱桃、万寿菊套种产业园建设,今年种植的300亩万寿菊,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主要销往青岛和济南等地,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和持续增收,还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三村92户农户提供入股分红,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董西源:守护在大山深处的“黑蜂院长”
他带领卫生院年轻大夫和村医走遍了全乡11个村庄,对群众的整体医疗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先后赴周边市县医疗机构参观学习。用自己擅长的中医诊疗技术,设立了中医馆,引入了蜂针疗法,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以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和疑难杂症,每遇上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群众,他都能为患者减免治疗费用,用一颗赤诚的心诠释着“白衣天使”这一圣神称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黑蜂院长”。
白亚龙:电商翘楚的致富路
创立礼县智朗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了农产品对各大电商平台用户OEM/ODM一件代发,超市企业全链路采购供应服务等。在其成熟的供应链基础之上公司开设线上1688批发网、天猫、拼多多、京东等线上商铺,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常态化对周边180多家农户提供现代化农业知识及平台电商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难问题。
苏美蓉:与爱同行 感人至深的凡人善举
她坚持“用大善大爱温暖每一个心灵”的服务宗旨,关注弱势群体,资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带领爱心团队从事爱心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已有12载,她们的爱心足迹踏遍全县29个乡镇,遍布最偏远贫困的村庄和乡村小学。每年平均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孤寡老人30余次,数十年如一日,她们的爱心举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王银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领头雁”
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被当地群众评为“三文鱼养殖致富能手”,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帮助周围养殖户解决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在她的帮助带领下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农民群众的幸福程度大大提升。
王 琪:扎根帮扶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帮扶3年多来,他重点抓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扭转了干群关系,经常性的开办农民夜校,给农民当讲师,点亮农村新气象。他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第一时间入户抢险抗洪、疏导农民情绪、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多次替群众排忧解难,换来了村民感谢的话语和笑脸,得到广大群众真诚感激和认可。
赵 勇:扎根山区育桃李,乐于奉献做人梯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全镇教育扶贫工作任务,全身心投入到固城镇教育工作前沿一线,开展送教上门10余次,及时完成年度各项花名册、相关佐证材料的收集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资料和“再识别、再复核” 等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董刘瑞:返乡创业谋发展 带领乡亲奔小康
他艰苦创业,踏实做人,诚实守信,积极为民办实事,立足地方产业实际,种植党参、板蓝根等中药材,发展养殖产业带动本村增加牛羊养殖户,个人出资修通了田间道路约2公里。今年种植万寿菊和党参500多亩,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他通过考察和自学,成功引进试种优质木耳,扩大种植经营面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动全村群众集中化、规模化种植,积极回报社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为家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安平:幸福村里的“幸福人”
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结合自身工作的优势和经验,耐心细致处理复杂琐碎的群众工作,倾听群众声音,掌握群众诉求,化解邻里纠纷,调和家事矛盾、宣讲法律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带头监督制止歪风邪气,全力维护中坝镇幸福村和谐稳定;积极鼓励群众利用当地林地面积优势开展养殖业;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请缨转战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担起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守门员”的重任,为前线全镇精准工作提供最强“大脑”,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全。
田 斌:荒山里走出的“蔬菜大王
他是大山里的拓荒者,他是带领乡邻发家致富的“蔬菜大王”,注册成立宏鑫园农业示范园,通过“党建+”的模式,由党员参与和承担土地流转、技术指导、采摘包装等环节,采取机械大棚旱作的方式,逐渐让“斩龙有机蔬菜”发展成为石桥镇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同时,以高额工资吸纳周边群众70余人在园区务工,为附近村民创造了稳定、便捷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