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十载栉风沐雨
十载春华秋实
作为南京十大古镇之一
桥林,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桥林人而言,他们曾经“又爱又恨”。爱的是自己的家乡,恨的却是这里曾一度“滨江不见江、邻水不亲水”。如今,随着十里造船带的退出和长江岸线的整治,水清了、岸绿了,更有生态良田“流金淌银”,桥林人猛地一回头,才发现深爱的家乡仍在“灯火阑珊处”。
桥林
十年归来,仍是少年!
△桥林新城
颜值气质
- 乡村与新城相融共进 -
党的十八大以来,桥林街道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行到底,完善硬件设施,推动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实施特色化长效管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独特的引领城市近郊农村转型升级的“桥林样板”。
△桥林街道林蒲社区江坂组
古风古韵造就了桥林的“乡愁”,文明新风尚则吹遍千家万户。在福音社区,一支由社区青年志愿者组建的“小板凳”宣讲队走进街头巷尾,开展入户宣讲活动;“凉亭夜话”“巧言‘桥’语”等一批批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爱心厨房”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保障。如今,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志愿红”正奋力谱写桥林的文明乐章。
△志愿者入户宣讲
从提升环境美到塑造形态美,从涵养生态美到提升内涵美,桥林街道不断擦亮发展乡村宜居的亮丽名片,将每个美丽乡村基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整个桥林乡村振兴。当然,广袤农村并不是桥林的全貌,“半城半乡”才是它更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近年来,桥林街道紧盯“智能制造新城、产城融合新城、田园水乡新城”的发展定位,服务服从现代化新浦口发展大局,借势借力桥林新城发展机遇,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与此同时,街道还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打造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安置房小区治理新路径,努力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桥林街道上江府小区
断腕布新
- 生产岸线蝶变生态岸线 -
近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在南京启动,这是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施行后,首次开展长江流域物种系统调查。
△江豚
江豚俗称“ *** 子”,是“水中大熊猫”。以江豚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是反映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但六七年前,以桥林为代表的长江浦口段,则多是“阴雨天”:厂棚林立、机器轰鸣、生态恶化、噪声污染、江豚消失不见……2018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长江江豚保护区浦口段存在“生态欠账”。怎么办?
“立行立改!”这是桥林街道的回应。街道按照“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江豚保护区整治”“长江岸线专项整治”三个阶段,举全街之力彻底打赢了长江岸线整治一系列标志性战役,先后取缔拆除非法码头、砂场、船厂等“散乱污”企业74家,复绿面积达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约11公里。
△长江岸线南京浦口段
保护母亲河,岸线整治是“上半场”,做好绿色转型是“后半篇文章”,桥林街道优化布局“东龙山郊野公园、舟营公园、驷马河公园”,深度挖掘“草圣书乡”“乌江古战场”等历史文脉资源,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春江十里”,推动“好风景”和“绿经济”比翼齐飞。“十里造船带”的蝶变,是桥林街道全面启动长江岸线整治的结果,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还江于民、还岸于民的生动体现,更是桥林儿女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具体实践。
△驷马河公园
农业旅游
- 捧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
是浦口区连片面积最大的
一处高标准农田
占地4248亩
亩均投资超万元
2021年,桥林街道通过资源整合,对原有农田地块实施大规模整理,形成了现在的“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生态田、高产田。如今,这块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100%,新型经营主体占比达100%;通过测土配方、节水灌溉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技术的应用,农田灌溉水量降低20%以上,节肥15%以上,节药20%以上。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迎来丰收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一片良田的“硬杠杠”,那么地铁S3号线则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我们不仅要学会‘种稻子’,更要学会‘玩稻子’。”桥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引进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对该片区进行数字赋能,更要利用“地铁田中过”的优势,打造全国首个“地铁水稻公园”,配备主题观光车,发展特色稻田景观、稻田舞台、农趣营地、水岸餐厅等,打造农业生产、农田观光、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创展售、主题游乐等七大主题体验区。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
从农业街道到农业强街,背后是桥林街道发展理念的转变。近年来,街道依托稀缺的大尺度田野风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致力打造观光农业产业链,重点推动高标准农田向城市田园转变,不断擦亮“田园水乡新城”的底色,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模板和农业观光旅游的崭新名片。
山水人文特色鲜明
产业资源融合汇聚
美丽乡村与现代新城
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正在桥林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