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为日常泡在电影院的 *** ,院长什么样的观影体验都尝过。
深夜看恐怖片,一个人“包场”看悬疑片,还有不计其数的特效大片……
想吓到我,或者震撼我?
科科,难。
然而就在前天,院长被“打脸”了。
电影接近尾声,周围已传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胆小的甚至已经闭上眼睛……
至于我自己,也忍不住捂紧嘴巴,生怕露出一声尖叫。
什么片子这么 *** ?
不是恐怖题材,更没一个特效镜头。
但我随便甩一张截图,你就懂什么叫高能警告: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
你接下来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特效制作。
而是一次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的真实记录——
《徒手攀岩》
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
烂番茄97%,豆瓣9.0,IMDb8.2分……
《徒手攀岩》的获奖记录,手脚加上都数不过来。影评人和观众也是难得一致交口称赞。
有人惊叹画面的 *** ,有人感叹主角的实力,有人被大自然的磅礴与人类的勇气打动到热泪盈眶……
你可能会奇怪,爬个山而已,能把人看得这么激动?
其实,重点不仅在攀岩,还在前面两个字:徒手。
有别于一般极限运动,徒手攀岩不借助绳索、机械塞等保护设备,也不使用任何辅助设备牵引。
运动员仅装备攀登鞋与粉袋,单纯以手脚攀登绝壁,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进行引体向上、腾挪等惊险动作。
一不留神,前方等待的便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也因此,徒手攀岩位列“十大极限运动”之一,被人们起了个与“刀尖上起舞”相衬的外号——
峭壁上的芭蕾。
渺小人类以血肉之躯,挑战庞然高山。
光看图片,都能感受到巨大反差带来的视觉心灵双重冲击。
电影特效都不敢做这么狠,偏偏有人不服——
亚历克斯·霍诺德,世界排名第一徒手攀岩家。
他的存在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超级英雄,总能完成各种人类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2008年,他仅花费1小时23分钟,就完成世上首次月华拱壁无保护徒手攀岩。
高达370米的砂岩悬崖,是全世界最具难度的长裂缝攀爬路线之一。
2012年,徒手攀登高达610米的半圆顶西北壁。
在此之前,三位美国攀岩家在工具辅助下,也没能攀爬超过岩石四分之一的位置。
一次次成功,没能让亚历克斯就此满足。
征服难度更大的酋长岩,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终于在2017年,他决定完成这项挑战,并允许纪录片团队拍摄全过程。
在攀岩之前,勇敢如亚历克斯也曾犹豫多年——
酋长岩是世上最大单体花岗岩巨石。
高约914米,超越世界第一高楼。
岩壁近乎垂直,岩面如利斧削过,平展光洁,集月华拱壁及半圆顶西北壁危险性于一体。
因此,它是攀岩爱好者口中“最不可能被攀登的巨石”。
说得更简单粗暴点:
去挑战它,几乎等同于“作死”。
然而,亚历克斯做到了。
不光做到了,还成功让大银幕前的我心慌腿软差点窒息。
不信你看——
极限平板区,最小着力点不过2毫米,肉眼基本看不出可供落脚的突起。
一个脚滑,有可能坠崖身亡。
岩壁凹陷处,指尖都只堪堪够放。
扣不住,一样要死。
进入巨兽裂缝,需要在岩壁持续挤压身体的状况下,继续向上攀登。
两侧是狭窄空间,身下是百米绝壁。
破屏而出的紧张感让人不敢呼吸。
此外,还有哪怕累到极点,停顿即死亡的“耐力角”;
需要攀登者绝壁腾挪,移动到另一石面的“巨砾坡难点”……
脆弱人体悬挂在几千英尺高的岩壁上,渺小得像墙面上一只蚂蚁。
哪怕一阵风、一块脱落的石子,都可能使他丧命。
这是没有退路的挑战。
一旦开始,要么成功,要么死。
以至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几度移开视线,不敢直视眼前凶险。
观众也没好到哪去。
每个人都清楚他最后成功了,可亲眼见证攀登过程时,依旧一颗心提到嗓子眼,恨不能爆米花立即变作滑石粉,吸一吸掌心冷汗。
如此惊险又如此壮观,《徒手攀岩》已经不再是一部单纯的纪录片。
镜头下的酋长岩,威严凶险,壮丽不可侵犯。
与之相对的,是凡人以血肉之躯一步步攀爬、登顶,征服它,将它踩在脚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亚历克斯登至山顶那一瞬,你会觉得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当代武侠片!
它有奇观,有复杂热血的经历,有主人公丰满的血肉和人格,有来自视觉和心理层面的双重魅力……
更重要的,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洋溢的真实感,秒杀一切特效制作的大片。
亚历克斯曾说过: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天死去,而无保护攀岩让人感觉更直接、更真实。”
把生命寄托于几毫米支点之上,寻求活着的实感与 *** 。
这样的人,有人谓之勇者,有人称他们是疯子。
而对亚历克斯而言,徒手攀岩不止是为寻求 *** ——
作为一部纪录片,《徒手攀岩》拍摄了亚历克斯攀登酋长岩的全过程,也记录他的日常生活、攀前准备、自我评价等。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眼中,亚历克斯不断挑战极限,完成难以想象的壮举,甚至被称为“一个活着的奇迹”。
但他对自己的形容却是:
“可能我本来就很弱,我一遍遍经历恐惧,直到不再恐惧。无论我做得多好,都还不够好。那种否定自我的无底深渊,正是我无保护攀岩的动力来源。”用一次次徒手攀岩,为心灵穿上铠甲。
他说自己“自幼胆小,不敢和陌生人讲话”。
基于这样简单的理由,亚历克斯开始尝试孤身一人便能完成的徒手攀岩。
这项运动逐渐发展为他唯一的爱好。
明明成绩优异,考上伯克利大学,选择安稳的生活也会过得很好。
但他选择继续徒手攀岩。
不只为 *** ,更出于热爱。
“棒极了,我超越了自己。”
影片中能看到,亚历克斯日常生活十分简单。
居住在房车里,每天只用车内储备的食物凑合一顿。
其余时间,不是在攀岩,就是在思索攀岩路线,或为完成攀岩而锻炼身体。
我们眼见的奇迹,背后是无数艰辛与汗水。
以攀登酋长岩为例——
正式攀登前,亚历克斯曾花费长达一年半时间做准备。
光为反复尝试不同的岩点,研究攻克最难的区域,就借助绳索攀登酋长岩近60次。
记录不同阶段难点、该如何应对的笔记,也有厚厚一本。
最终,才有了3小时56分钟完成徒手攀登的奇迹。
要知道,在有绳索的情况下,其他攀岩界大佬的的时长也在2-3天左右。
完成挑战后亚历克斯做了什么呢?
和拍摄团队一起庆祝?与女朋友团聚?
不,他照常练习悬挂。
征服了“梦中情岩”,可徒手攀岩之路,永不停止。
一部《徒手攀岩》看完,感染我的不只亚历克斯攀登过程中,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惊险 *** 。
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个人为爱好,究竟能付出多少努力。
要知道,资料显示,徒手攀岩死亡率高达50%。
电影中大量徒手攀岩运动员坠崖身亡的报道,更直观地令人心惊。
但新闻只会吓普通退路人,永远不会真正的爱好者止步。
因为,“管它呢,反正终究会来。”
人生在世,谁没有自己的爱好?
可能是打球,可能是看书,也可能和亚历克斯一样是攀岩。
但能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爱好,甚至连死亡威胁也不能让他放弃的人,又有多少?
被问及是否支持儿子时,亚历克斯的母亲感慨道:
“我觉得他在无保护攀岩的时候,是他最能感受自己存在的时刻,是感受一切最美好的时刻,感受最强的时刻,你又怎么能从他身边夺走这么珍贵的东西呢?”
这是因为母亲对自己孩子,既无奈又骄傲的评价。
有豆友如是评价亚历克斯:
“看过太多美丽风景,因此眼中常有星辰闪耀。”
可院长觉得,真正闪闪发光的,是他对热爱坚持不懈的追求。
群山在呼唤,我必前往之。
这才是亚历克斯真正伟大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徒手攀岩》的诞生,不只靠亚历克斯一人,还要仰仗整支摄影团队。
徒手攀登酋长岩对亚历克斯是极大的挑战,对摄影人员要求同样不低。
要在岩壁上记录画面,摄影师首先必须是专业攀岩者。
其次,自身悬挂在几百米高空时,要保持镜头平稳运动。
同时,他们也要做功课!
亚历克斯借助绳索进行攀登尝试时,摄影师也在一旁不断试验,或与亚历克斯进行探讨,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每块岩壁的细节,何时移动,何时推进,必须烂熟于心。
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亚历克斯正式攀登时的攀岩心态与进程。
毕竟,作为相处多年的朋友,没人想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亚历克斯丧命。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怎么会有人愿意付出如此巨大努力,只为记录他人的辉煌?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诞生,是所有坚持热爱者共同创造的奇迹。
正是有他们这种不屈于安逸生活之人的存在,人类才会有一个个奇迹出现,世界才会不断进步。
走出影院后,我心中的震撼久久不散。
手心是凉的,又能感受到体内热血在奔涌。
一方面是源于视觉感官的冲击,更多的是被亚历克斯一往无前的冲劲儿所鼓舞。
影片定档9月6日正式上映,开学季。
亚历克斯的故事正适合处在迷茫期的学生,乃至所有心中仍有梦想所停止追逐的人观看。直接戳右边→_→《徒手攀岩》就可以抢票啦!找到你所热爱的事物,为之努力,为之坚持不懈。
如此,才不辜负我们的人生。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点“在看”,为热爱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