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刘备之所以失败受隆中对的约束(刘备统一了天下对不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刘备之所以失败受隆中对的约束(刘备统一了天下对不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刘备之所以失败受隆中对的约束(刘备统一了天下对不对)

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刘备之所以失败受隆中对的约束(刘备统一了天下对不对)的知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由于《三国演义》地影响,当我们看三国的历史时,都对蜀汉地英雄抱有无限地同情。我们对关羽的忠义,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都十分敬佩。同时,我们也都希望蜀汉能够统一天下,刘备和他的兄弟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曾经有一位文人,写看本《反三国演义》,在书中替我们虚构了那段历史,让我们在小说里出了口恶气。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刘备和诸葛亮终究没有实现《隆中对》的设想,蜀汉也是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那么,刘备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了吗?

  一、《隆中对》的不合理之处。

  《隆中对》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战略方案,它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在此后的实践中,刘备的行动一直是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的。他按照《隆中对》里的“跨有荆益的意见,先夺取了荆州南部,又从孙权那里借来了南郡,然后出兵西川,夺取了益州。这就基本上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从这个阶段来看,《隆中对》的策划是成功的。

  但是,随后因为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隆中对》遭到了破产。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战略方案,既然失败了,就说明这个方案里有不合理的地方。这种不合理的因素,使得方案和现实脱节,遭到了挫折。那么,这个方案主要是哪里不合理呢?

  如果从《隆中对》失败的情况来看,是因为关羽在北伐襄樊的时候,遭到了东吴的背叛,偷袭了荆州。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对东吴的认识不足。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对东吴做了分析,认为东吴是不能攻打的,应该引为外援。这个认识在当时是正确的,在赤壁之战时,正是孙刘联盟的缔结,才保证了打败人多势众的曹操。

  但是,诸葛亮对孙权集团的野心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孙权也是一个拥有统一天下理想的君主。他在和鲁肃的榻上问策时,就决定采取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中原的策略。这样,孙权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也为了自身的战略安全,就必须拿到上游的荆州。

  这样,由于对荆州的争夺,孙权和刘备的联盟是存在隐患的。孙权随时可能从刘备的盟友变成敌人。而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隐藏的敌人更为危险。关羽失去荆州,就是遭到了孙权的偷袭。如果正大光明的交锋,关羽的荆州也不会那么轻易的丢失。对东吴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认识不足,是《隆中对》里最大的缺陷,正是它造成了《隆中对》的失败。

  同时,因为这个缺陷,《隆中对》犯下了在军事上的错误。那就是分散兵力,四处出击的错误。我们现在都知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军事原则。可是,在诸葛亮那个时代,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于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两路北伐的策略,这个策略被后人认为,一路出秦川,一路出宛洛,两者相距千里,根本没有战役上的连续,这样作战等于是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更不利的是,由于对东吴的战略动向判断失误,将东吴定义为固定的盟友,这样,荆州的兵力只够北伐宛洛之用,并不能保证既北伐,又守卫荆州后方的要求。这样一来,关羽的荆州军只要出动北伐,就会被东吴偷袭,在前后曹军和东吴的前后夹击下必败无疑。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川的蜀军,则是鞭长莫及。所以说,由于对东吴的误判,《隆中对》两路北伐的战略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荆州是否是合适的定都之地。

  那么,如何弥补《隆中对》的缺陷,来使得刘备集团能够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正视东吴的威胁,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在军事上进行重新布置。

  我们首先看看,刘备在实现跨有荆益的情况下,应该把根本的根据地设在哪里。我们知道,刘备在夺取汉中后,就自立为汉中王。他随后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守卫蜀汉的北大门。然后他和手下的群臣驻在成都,并在蜀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刘备大量征发民夫,修筑道路、桥梁、驿站、馆舍,同时动工的地方有四百多处。当时曹操就评价说,刘备把蜀中的民力用尽了。从这些迹象来看,刘备是将根本的根据地放在了益州。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将根据地放在益州而不是荆州呢?按理说,荆州也有刘备经营多年的军事重镇公安和江陵,其中公安的得名就来自刘备,而江陵则是当年周瑜围攻一年才拿下的重镇。刘备完全可以选择它们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其实,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说的一句话,就能够让大家知道刘备在荆州的处境了。诸葛亮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荆州,实际上是处于北方的曹操,东方的孙权夹逼之下的。在那个环境中,缺乏必须的战略纵深,根本就没有安全。

  实际上,关羽守荆州,是日夜处于曹军和东吴的窥伺之中的。北方的曹军,多次向关羽发动攻击。由于江陵孤悬长江以北,离曹军控制的襄樊仅仅相距五百里陆路,江陵始终是处在曹军的威胁之中。

  而荆州在江南的重镇公安,由于湘水之争后,刘备被迫将湘水以东的地区划给了东吴。这使得刘备控制的荆州南部地区也失去了屏蔽,公安也直接面临着东吴的威胁。事实也是如此,在后来的荆州之战中,东吴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拿下了公安和江陵,关羽的部下竟然连报警的时间都没有。试问荆州的环境如此恶劣,刘备怎么可能将根本的根据地放在这个地区呢?

  相对于荆州,益州的环境就要好得多了。由于刘备夺取了汉中,整个益州的四周就有了安全的保障。在群山环抱的中心,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富饶的成都平原。这里物产丰富,百姓自给自足。刘备把自己的根据地放在这里,就不必害怕曹操和东吴的威胁了。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刘备也要把根据地放在蜀中,不可能定都在处于敌人的直接威胁之下,连安全都不能保证的荆州。

  三、对荆州最佳的使用安排。

  那么,既然刘备把根据地安置在益州,那对荆州又该做何安排呢?我们看《隆中对》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分散兵力,两路北伐。如果要修改这个方案,集中兵力于一个战场,那么两个战役方向,选择哪一个会更好一些呢?

  如果单纯的从军事行动的难度来看,北伐秦川的方案要容易实施一些。因为这个方向上只有刘备和曹军的对决,而不必去考虑东吴的影响。刘备和曹操在汉中进行了对决,他的部下对于山地作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要北出秦川,胜利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但是,北出秦川也有很大的困难。首先,是关羽的主力无法调到秦川战场。在当时,关羽已经俨然成为了荆州的主人,他踏踏实实地守卫着荆州,就是为了将来实施《隆中对》里的北伐时,率领手下攻打宛洛,去建立功勋。而让他将荆州的主力千里迢迢地带到秦川,这不管是从关羽的心理来说,还是从他的部下的心理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如果将关羽的主力调走,荆州势必无法守住。它不是被曹军攻占,就是落入东吴之手。这是关羽和他的部下,以及刘备政权中那些荆州派的人士不能容忍的。

  第三,当时汉中和关中遭到战争的破坏,已经成为一片无人的荒野。再加上秦川天险阻隔,后勤运输困难,作战行动困难很大。就算是夺取了关中,可是与荆州的丢失相比,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将主力集中起来北伐关中,是不可取的。

  那么,刘备就只剩下从荆州北伐一条路可走了。如果刘备将蜀中作为根据地,将荆州建设为北伐中原的基地,形势会好得多。

  这样,刘备就能够依托蜀中的形势,作为荆州的大后方,同时为自己在荆州的军队做好后勤的保证。蜀中和荆州有长江作为运输通道,顺流而下,运输兵员物资方便快捷。而且如果以蜀中为大后方,荆州的战略方向也就从以江南为后方,正面向北的态势,转为以长江为后方,正面向东北的态势。这样东吴就算是袭击荆州,也不可能一举切断荆州的退路。

  刘备将主力放置在荆州,就可以让关羽有足够的兵力对付北部的曹军,而留在后方的兵力也能够威慑东吴,使得它不敢轻易败盟。即便是东吴胆敢败盟,刘备也不可能会遭到关羽败亡那样的惨败。这样,如果天下平静,刘备就可以派手下攻打襄樊,扩大荆州的势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如果天下有变,刘备就可以派一部分兵力防备东吴败盟,而自己率领主力北伐中原。如果刘备的举措得当,统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结语:

  可惜的是,刘备机械地执行《隆中对》的战略,对其中的缺陷视而不见,盲目相信孙刘联盟的稳固性。这样,刘备丧失了对东吴的警惕性,采取了两路北伐的战略。这使得北出秦川的兵力面对一片荒原无用武之地,而荆州的关羽在曹军和东吴的逼迫下,处境威胁。只是依靠关羽的过人的军事能力,才勉强保住荆州不失。

  但是,一旦关羽的军队转入进攻,他马上就会遭到失败的命运。在关羽与曹军交手的时候,他的薄弱的后方就成为了东吴囊中之物。仅凭关羽的兵力,是不可能顶住曹军和东吴的两面夹击的。一旦关羽败亡,荆州丢失,《隆中对》也就失败了,后来的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说,如果按照《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

  刘备如果想统一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以益州为根据地,作为战争的大后方。以荆州为前沿阵地,将兵力集中在此。这样,就能够以足够的兵力威慑孙权,逼迫他不敢违背盟约。一旦天下有变,刘备凭借着益州的雄厚兵力、财力,加上关羽等人的军事能力,联合东吴一起北伐。这样,刘备就有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总结:刘备之所以失败受隆中对的约束(刘备统一了天下对不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支持。

更多刘备之所以失败受隆中对的约束(刘备统一了天下对不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