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另一则公告,同样来自中国创新支付集团,发布时间是2016年7月18日。
虽然当时的备忘录上没有提及收购对象是「有赞」,但从目标集团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收购价格为41亿多港元、主要提供移动零售相关解决方案等细节来看,这桩收购说的也是「有赞」。
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的意向是100%收购,而现在变成了51%。
在这份谅解备忘录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中国创新支付集团需要在2016年7月25日之前向「有赞」支付人民币3000万元,如果2017年1月18日前签订了最终协议,这钱就归「有赞」了,否则还得退回来。
这就有点蹊跷了,要知道一般借壳上市的公司都要给“壳主”支付一定的费用,而现在“壳主”反而要给借壳上市的公司钱,不觉得奇怪吗?
如果说是卖身,显然也不太现实,因为交易完成之后,中国创新支付集团的最大股东关贵森只占股10%,「有赞」所有股东占股42%,只要白鸦在「有赞」中占到25%以上,就能成为最大股东,而以现在「有赞」的股权架构来看,似乎不是难事。
那么,这两家到底在玩什么呢?
在望月看来,这更像是一次合作。
中国创新支付集团在公告中讲到了这次收购对双方的好处。
对于中国创新集团来说,「有赞」拥有超过45万活跃商家(截至2016年8月31日和超过40亿的年度GMV(2015年),可以为集团带来极大的业务量提升。
而对于「有赞」来说,中国创新支付集团已经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多张业务许可证,包括在五个地区的网上预付卡许可证、网上支付许可证等,形成了虚拟预付卡运营平台服务、互联网支付系统、商户综合收单服务、跨境人民币支付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这些都是「有赞」梦寐以求的东西。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可能就是对「有赞」的估值过低,因为这份协议是半年前拟定的,它没有能预料到「有赞」及整个微信电商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
我不知道该叫这块微信电商、新零售、移动电商还是该叫什么,但总之不叫微商,因为微商这个概念已经被玩坏了。
去年我曾自出版了一本书,放在「有赞」来卖,卖到几百本的时候,有赞商城开始收费了,就算最基础的版本也要4800元/年,要么付年费,要么关店,否则就不能提现,可见,从那时候起,「有赞」就开始坚定面向商家做服务,做收费的服务。
也正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微信电商开始爆发。
好友边烁烁是帮助客户做微信电商运营的,据她讲从去年年底开始,都是甲方在排队等她们签单,生意好得做不过来。包括邮政、保利、蒙牛、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内的大品牌纷纷杀入这个市场,年销售额都是在千万级别的。
客户对线上市场的重视来源于市场数据的变化,以图书出版行业为例,2016年整个行业的线上销售额占了70%,不得不重视。
但是,重视线上不等于重视微信电商,因为还有天猫、京东等大平台可供选择,但一方面电商平台有着各种限制和痛苦,另一方面是凯叔、糕妈等自媒体电商的成功案例摆在那里,所以大家对微信电商有信心了。
年糕妈妈李丹阳每月电商营业额稳定在5000万左右
难怪白鸦在前两天的一次分享里讲,说「有赞」有300多万商家,在活跃的几十万商家里,有2%是自媒体,但这2%的自媒体的商家却创造了30多亿的交易额,占GMV的30%。
突然想起白鸦在「分答」回答网友提问时讲的那段话,他说对行业未来3-5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第一个,是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不会有明显的区隔,人们会在线上交易线 *** 验、线 *** 验线上连接,是一个完全密不可分的过程。
第二个,是每一个零售商都需要把自己的的生意互联网化、信息化管理起来,尤其是挖掘老客和单客的价值方面。所以,「有赞」是想做一家服务公司,一家被客户信任的、提供工具的服务公司,而有赞的“小目标”是拥有百万级的付费商家,服务商家的交易额达到万亿级别。
这样回头来看,就不难理解「有赞」与中国创新支付集团的这次“联姻”了——有了支付和资金的「有赞」,可以沉下心来继续专注做服务微信电商商家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