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近代革命 客家人(客家人厉害),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近代革命 客家人(客家人厉害)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近代革命 客家人(客家人厉害)

本文约450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这文章要写并不容易,因为涉及的史料太多了。而且,民国粤军中客家子弟不是一般的多,写起来会很多很长,再加上国共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问题,有过内战,所以题材相对敏感。

但是,又不得不写,因为有人在故意忽略客家人的历史贡献,甚至揶揄客家人。比如这位:

网上截图

本来原作者只是简单讲了下粤军的历史,提到了几个名人,便有人怪里怪气地带节奏?这种做法,实属歪风邪气。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客家人并不欠你什么,何必冷嘲热讽?

事实是,粤军不是孬种,广东人、广东客家人特英勇。要说最近震惊全国的“唐山打人”这事,在广东完全可以直接摆平。

客家人从军历史辉煌

事实上,客家人从军历史非常辉煌,自不需要别人贴金或冷眼。

据统计,抗战期间,全国阵亡将领有200多位,而广东22位阵亡将领中,就有14个客家人。梅州地区参加抗战的现役将领有386位(抗战期间军衔、职务军衔或追赠军衔为将军的),现役校、尉官数以千计,士兵更是数以万计。

从左至右:彭德怀,朱德(客家人), *** (客家人),聂荣臻,陈毅,1944年摄

著名的将军县就有不少在客家地区,比如梅县、大埔、兴国等。据统计,其中梅县有将军229位,大埔有将军203位,兴国有将军100多位。

在梅州,还有张氏“三将四校五人杰”的传奇: *** 中将、原广东省副省长张文, *** 少将张光前和张凤亭等3将军,张文之子张凤楼、张凤亭,媳辈梁绮、杨立平等4个校级官佐……

台湾著名客家学者陈运栋在《客家人》一书更如此写道:

“由于客家人都具有刻苦耐劳、负责、刚强、热情等特性,所以在工作上常占优势;因为能忍辱负重,故能在任何地方繁衍。所以客家人在外地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人物的不在少数。”

…………

“民国以来,除一代人杰国父孙中山先生外, *** 元老胡汉民、李烈钧、廖仲恺、邓铿、邹鲁;故陈济棠将军,故罗列将军,故邹洪将军,故陈大庆将军;黄慕松、曾养甫、孙科、胡文虎以及北伐、抗战、剿匪功绩卓著的著名将领如薛岳将军、张发奎将军、余汉谋将军、范汉杰将军、 *** 球将军、欧震将军、罗友伦将军、赖名汤将军、王升将军、刘炜将军、郭恩汉将军等都是属于客家人当中的一时风流人物。”

客家籍将军如林,开国上将有杨成武(福建客家)、陈奇涵(江西客家),更不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中,就有两位客家元帅:朱德、 *** 。这在汉族民系中应是极为少见的。

古大存

还有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古大存(广东五华客家人)等等。

那么,既然有人挑起粤军的话题,这篇文章不提别的,就说民国粤军中的客家子弟好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民系就不出将才猛人,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张发奎:客家族人在粤军中占了一大部分

粤军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挥过扭转乾坤功效的一支军队。在这支部队中,大多数官兵都是客家人。

据《张发奎口述自传: *** 陆军总司令回忆录》一书,本就是客家人(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乡矮岭村人)的张发奎口述:

《张发奎口述自传: *** 陆军总司令回忆录》封面

“客家族人在粤军中占了一大部分,我随口可以说出下列在漳州的粤军客族军人姓名:熊略、杨坤如、张民达、邓铿、邓演达、叶挺、谢英伯、薛岳、翁式亮、黄强和叶举。”

上世纪三十年代,客家地区连平县西门,墙上标语落款是粤军独立第二旅政治部

“客家人陶冶出优秀的军人,他们在山区谋生的艰辛岁月铸就了筚路蓝褛、克勤克俭的品格。东江地区的客家妇女连抬轿这样的重活都干,可见客家人的冒险精神。日本人所赞誉的‘广东精神’实际指的是‘客家精神’。”

“粤军中大多数官兵是客家人,中国近代史显示了客家军人的卓越成就。我可以举出下列例子:粤西南——防城陈济棠、廉州陈铭枢;东江流域——大埔吴奇伟和罗卓英,梅县 *** 、 *** 球、黄琪翔、黄慕松、熊略和张民达,惠州叶举、叶挺、邓演达、邓铿、杨坤如、黄强和翁式亮,高明谢英伯,五华缪培南;北江地区——乐昌薛岳,曲江许志锐和欧震。”

张发奎还在回忆录中说:

“据说中山先生也是客家人,他有不少客家拥护者,如廖仲恺就是东江流域博罗县人氏。”

张发奎的回忆录可信度颇高。他自己为了避嫌,还专门说道:

“但我从不以身为客家人而自豪,也并不与客家人特别亲近,当然,我们聚在一起时常常讲客家话,但我从不喜欢黄琪翔,他是客家人,我器重朱晖日,他却不是客家人。我感觉自己是广东人。”

1941年10月10日,中央军校第十七期大埔同学毕业留念合影

由此可见,客家人在粤军中的份量。

粤军中最能打的应是客家官兵

粤军的前身广东省防军二十营,就是由客家人掌控的。

1917年,广东省防军二十营由当时的广东省长朱庆澜,交给了孙中山接管,这是孙中山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也就是粤军的前身。

早期粤军军官和孙中山先生合影

当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 *** ,决定以原省防军二十营为基础成立援闽粤军,并任命陈炯明(海丰客家人)为总司令,邓铿[客家人,原籍嘉应(今梅县),7岁随父居惠阳淡水]为参谋长。

邓铿

1920年,邓铿打败了桂军,之后就对粤军进行改编,把九万人的粤军精编成一支精锐的粤军第一师,邓铿自任师长。

这支部队除了军官中有极少数的外乡人,几乎所有士兵和绝大部分军官都是广东子弟,单是蔡廷锴将军的故乡广东罗定就有300多人参加。

这支部队在民国史上可谓赫赫有名,从中走出了无数粤军名将,是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

不过,北伐之后,广东军阀之间内乱不断,粤军四分五裂,相互内战。部分粤军被调离广东,后来被编入中央军序列,其中就有著名的19路军。

身背斗笠参加淞沪抗战的粤军

这些粤军名将中就有不少是客家人。比如:

张发奎上将,抗战时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

薛岳上将(广东乐昌客家人),历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黄琪翔上将(广东梅县客家人),历任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第8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

罗卓英上将(广东大埔客家人),历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

*** 球上将 (广东梅县客家人), 历任首都防空司令部副司令、航空委员会航空厅厅长、全国防空总监等职。

李铁军中将 (广东梅县客家人),历任国军王牌主力第一军军长,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9集团军总司令。

范汉杰中将 (广东大埔客家人),历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8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吴奇伟中将(广东大埔客家人)曾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 *** 主席等要职。

缪培南中将(广东五华),历任第65军军长,第四、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兼东江指挥所主任。

李振球中将(广东兴宁),历任第12集团军65军军长,第四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七战区司令部中将参谋长。

最著名的就是叶挺独立团,号称“铁军”。团长叶挺,是惠阳秋长(今广东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客家人。该部队从团长至士兵客家人占85%。

叶挺

在北伐战争中,该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团长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铁军

还有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广东罗定客家人(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写过其家世渊源,有兴趣者可前往查阅)。

蔡廷锴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因一·二八事变和福建事变而闻名,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该部队全部为广东人,其中广东客家人占多数。

1926年,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930年后 *** 又改为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

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该部队战斗力极为强悍,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也曾被誉为“铁军”。

薛岳

还有被誉为“抗日战神”的薛岳,国军在抗日战场上曾展开10余次大会战,薛岳参与指挥了其中最重要的7次。

他奉命死守上海,以劣势之兵顶住日军长达数月的狂轰滥炸。

他在赣北的万家岭地区部署重兵,伏击孤军深入的日军,重创王牌106师团。此战,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战役齐名的抗战初期三大胜仗之一。

在长沙会战中,他以天炉战法,歼灭日军十万。

薛岳被誉为“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十九路军淞沪血战日寇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19路军这支“刺头”部队并没有步东北军的后尘,遵守所谓的“不抵抗”命令,而是果断奋起反击。

这支由广东客家子弟为主体的部队,在淞沪战场血战33天,给予了日军侵华以来最顽强的抗击,成为百姓眼中的英雄部队。

上海的《申报》称赞19路军:“他们穿着青灰布制服短裤露西,背上背着斗笠。他们身材普遍不高,行军队伍整齐划一。他们在国人崇拜的眼神中走来,却显得特别高大伟岸。”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谢晋元纪念馆

而著名的“八百壮士”,其将领便是广东梅州蕉岭县客家人谢晋元将军。

他们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敌人10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

…………

南京保卫战,只有粤军正面突围,口令只有广东人明白

粤军将领

说到抗日,不得不提南京保卫战这件事。

1937年12月12日,日军攻入中华门以后,驻守南京的部队当中,只有粤军66军、83军按撤退方案,从正面突围。——不得不说,广东人真够勇猛,真够血性!

当时,粤军66、83军是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队,到了南京还来不及熟悉环境,就投入了战争。

据史料记载:

接到命令后,83军军长邓龙光(广东茂名人,绰号“烂赌光”,因性格冲动,指挥作战犹如赌台 *** ,喜欢一次“嗮冷”)与66军军长叶肇商量,由叶肇(广东新兴人)统一指挥,自光华门出城经紫金山北麓、句容、溧阳、郎溪等地到宁国集中。

撤退方案中附记:

1.左臂白手巾为识别。

2.口令:(省略,自己看图猜)。

这个口令并非杜撰,而是写在了《陆军第六十六军战斗详报》当中的,原始档案现在就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六十六军战报,原件存于第二历史档案馆

66军和83军虽然伤亡惨重,却正面突围成功,成为南京突围中,幸存人数最多的两支部队。

作为军长的叶肇在突围过程的混战中,与部队失散,只好与参谋长黄植南乔装成难民,一路狂奔。后被日军俘虏,做了挑夫。伺机逃脱后,潜入上海外国租界,再乘轮船经香港回到广州,后转去湖南防地。

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至少有9名将军(不含追授)、17名团长以上指挥官(后来有多人被国民 *** 追授为将军)、54名上校以上军官和团副以上指挥官,以及近5万名士兵壮烈牺牲。66军和83军中牺牲的,多是广东人、广东客家人。

抗日粤军烈士墓

在南京广东山庄,抗日粤军烈士墓碑上,明确记载着广东子弟兵为抗日牺牲的惨烈:

“一九三七年,爆发震憾中外‘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役。我粤健儿浴血奋战,伤亡甚为惨烈。伤者多留医南京城内八府塘后方医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医伤者均遭屠杀,其后由广东同乡会率人草草掩埋于山庄内。公元二〇〇〇年七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后人,经广东山庄理事会研究,筹资重建烈士陵园以慰先驱……”

这座军人纪念碑位于南京中央门外张王庙40 号“广东山庄”墓园之中,是目前为止南京市唯一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军人纪念碑。

以广东客家人为代表的广东人,的确非常有血性!

请所有广东人到了南京,不要忘了去拜祭,低头默哀。

抗日粤军烈士墓背面的碑文

综上,不难发现客家人从军史的辉煌。他们为国家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最后,就用网上一位叫“野猪林1234”写的悼念小文作结吧。

2021年3月

父亲去世选定的福址,

兹墓园叫广东山庄。

位置中央门附近,

一个叫北崮山的地方。

清朝时粤人购置,

传不少望族在这里静躺。

直到日寇侵犯南京,

野兽般烧杀奸抢。

激战粤军无法躲避,

伤兵于某医院暂时小藏。

但鬼子仍发现了踪迹,

战士们被刺刀戳烂了心膛。

残骸被收殓于此,

冤魂啊苦等着复仇爆响。

炸响!

抗日狼烟早已散尽,

新世纪初炫阳光。

八一节晚突然犯病,

爹临终时还穿着军装。

是何人得知消息,

亲骨哟永埋于斯处山庄。

有幸与烈士相伴,

纪念碑就在家父身旁。

功不能和英雄较比,

但同样摸过钢枪。

杀倭,抗美,

抗击的皆是列强!

…………

毛主席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更多近代革命 客家人(客家人厉害)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