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研究)
1、明月镜片:国产镜片龙头,布局近视防控蓝海市场
1.1、深耕镜片行业,纵向一体化延伸产业链
国产树脂镜片龙头,进军近视防控蓝海市场。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主要生产树脂镜片, 凭借 1.71 高折低色散镜片、超韧镜片、双重防蓝光镜片等多个爆款产品,逐渐打响“明月 镜片”品牌的知名度,2021 年公司先后推出轻松控及轻松控 PRO 产品,进军近视防控蓝 海市场。强产品力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发力渠道、品牌,全面升级终端形象,并在全国 推进万店计划,先后邀请陈道明、刘昊然担任品牌代言人,并合作中国登山队、科考团队、 进博会和航天基金会,打造“民族镜片”品牌形象。2021 年公司实现收入 5.76 亿元,同 比增长 6.6%,归母净利润 0.82 亿元,同比增长 17.3%,2017-2021 年收入 CAGR 为 7.8%, 利润 CAGR 为 48.6%。受高增离焦镜产品带动,2022Q1-3 公司实现收入 4.55 亿元,同 比增长 10.9%,归母净利润 0.87 亿元,同比增长 59.6%,实现高速增长。
收入结构:镜片为主要收入来源,纵向一体化打造眼镜全产业链。公司主要从事树脂 镜片的生产销售,先后推出 KR 超韧镜片、1.71 镜片、双重防蓝光镜片等多款爆品,2021 年公司推出轻松控及轻松控 PRO 两款近视防控镜片,正式进军青少年近视防控蓝海市场。
2022H1 镜片实现收入 2.13 亿元,同比下滑 1.5%,收入占比 74.3%,受疫情对眼镜店、 视光中心等线下销售渠道的影响,镜片收入略有下滑,但仍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同 时,公司积极向上游的树脂镜片原料以及下游的成镜产品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横跨原料 端到成品端的全产业链,2022H1 镜片原料实现收入 0.47 亿元,同比增长 75.9%,收入占 比 16.3%,高增主要系国内镜片厂商对进口镜片原料具有较高依赖,但受疫情影响,进口 受阻,因此加大对公司镜片原料的采购;同时成镜加速电商渠道布局,2022H1 年实现收 入 0.23 亿元,收入占比 7.9%。
盈利能力方面: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稳定提升。2022Q1-3 公司毛利率 54.2%, 同比下滑 2.4pct,预计主要系低毛利率的原料业务占比大幅提升以及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 长期来看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2Q1-3 毛利率较 2017 年提升 15.2pct,2022Q1-3 净利率 21.0%,同比提升 6.1pct,较 2017 年提升 16.0pct,主要系公司持续贯彻产品升 级战略,推动核心的镜片产品向高折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此外 2021 年以来高毛利率的 近视防控离焦镜快速增长,带动核心收入来源镜片的毛利率稳步提升:
①高折化、功能化, 统计自有品牌经销、直销渠道和非自有品牌直销渠道,2021H1 高毛利率的 1.71 折射率镜 片占比 17.1%,较 2018 年提升 10.1pct,2021H1 自有品牌中功能片占比 62.6%,较 2018 年提升 17.6pct,高折、功能产品具备更高的毛利率;②轻松控及轻松控 PRO 产品,2021 年推出近视防控产品以来,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且毛利率远高于其他镜片产品,带动镜片 毛利率稳步提升。2022H1 镜片毛利率 59.4%,同比提升 1.2pct,较 2017 年提升 15.7pct。
1.2、股权结构稳定,员工持股激励人心
股权结构长期稳定,实控人行业经验丰富。公司控股股东为明月实业,持有公司 55.1% 的股份,其中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分别持有明月实业 40%、40%、20%的股份,谢公 晚系谢公兴之兄,曾少华系谢公晚妹妹谢微微的配偶,三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通 过明月实业、志明管理间接持有公司合计 62.9%的表决权。股权结构稳定,有利于保障公 司经营战略的持续推进,且三位实控人均拥有丰富的视光行业经验,能够保障公司积极迎 合行业发展新趋势,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推出员工持股平台,充分激励人心。志明管理和志远管理是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目 前分别持有公司 1.7%/1.6%的股份,目前志明管理合伙人 41 名,激励对象为任职满 2 年 以上、年绩效 C 级及以上的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志远管理合伙人 5 名,激励 对象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绩效 C 级及以上的核心总监人员。员工持股平台的设立,实 现了管理层、核心员工和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充分激励员工。
管理层经验丰富,战略投资者加盟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管理层大多长期在眼镜行 业工作,拥有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同时,知名咨询公司特劳特因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 通过诺伟其间接投资于公司(持有公司 7.4%的股权),并指派上海诺伟其总经理彭志云担 任公司董事。特劳特(中国)作为战略顾问,曾打造车好多集团(瓜子二手车、毛豆新车)、 东阿阿胶股份(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加多宝凉茶、郎酒集团(青花郎、小郎酒、郎 牌特曲)、诺贝尔瓷砖、劲霸男装、老乡鸡快餐等众多行业成功案例。合作过程中,特劳 特为公司提供了企业战略制定、代言人聘请、品牌广告设计投放、协助发布行业首个体验式企业终端形象识别系统、细分市场需求挖掘等一揽子战略配称服务。特劳特的加盟,不 仅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还彰显了产业界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2、行业:视光教育带动传统镜片行业扩容,离焦镜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2.1、传统镜片:国内视光行业仍处教育期,国产镜片有望崛起
镜片行业不断进化,PC 片及热固型树脂镜片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水晶材料由于可以直 接从自然界获取,成为最早的镜片材料,但打磨难度大、透光率低、密度不均匀等问题使 得其迅速被玻璃镜片取代,但玻璃镜片存在质量过重、易碎等问题,由此,树脂镜片应运 而生。树脂镜片主要分为热塑型树脂镜片(PC、亚克力镜片为代表)以及热固型树脂镜片 (CR-39 树脂、MR 树脂、KR 树脂为代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镜片为 PC 片和热固型 树脂镜片,PC 镜片抗冲击性强、质轻、抗氧化性强,但阿贝数低、产品价格偏贵、加工难 度高;热固型树脂镜片抗冲击性略低于 PC 片,且质量略重于 PC 片,但易加工,可进行创 新镀膜处理,且价格相对亲民。
2.1.1、欧美眼镜行业发展成熟,国内视光教育有待深化
国外:欧美完善的视光服务体系,带动庞大的市场规模。西方国家视光行业发展已有 百年之久,其属性一直是半医半商,视觉健康状况被认为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美国,镜片是需要 FDA 认证的“光学药品”,验光配镜更是被认为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在 英、法等国,由眼科医生(Ophthalmolgist)、视光师(Optometrist)和配镜师(Optician) 组成的“3O”体系,是视觉健康领域的基石。高重视度伴随着庞大的市场规模,根据 Bloomberg 的数据显示,2021 年美国/西欧两地区的眼镜行业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266.34/276.41 亿美元(零售额口径),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例为 27.8%/28.9%。
国内:受教育程度和网络普及度不断提高,近视问题日益严重。近视主要是由于用眼 过度所致,目前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①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 据,2020 年国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达到 15.5%,较 2010 年提升 6.5pct,高强度 且长周期的学习使得学生的眼睛长时间处于疲劳之中,进而演化为近视;②网络普及度不 断提高,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首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20 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 9.89 亿人,2011-2020 年 CAGR 为 7.6%,互联网的高依赖性使得网 民们经常长时间、短距离地观看电脑或手机屏幕,影响视力。
国内近视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奠定眼镜市场规模基础。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网络普 及度提高,近视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 Bloomberg 的数据,2021 年中国近视人 口达到 6.71 亿人,2011-2021 年 CAGR 为 4.3%,近视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47.5%。近视人 群对于眼镜产品存在刚需,带动国内眼镜行业快速成长,2021 年中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达 到 679.15 亿元,2011-2021 年 CAGR 为 7.0%,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行业规模略有下 滑外,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增速远高于美国/西欧同期增速 3.6%/-0.3%。
国内眼镜行业仍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视力模糊的配镜刚需拉动。国内视光行业起 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视光服务体系,根据 Bloomberg 的数据进行测算,2021 年我国 每十万人拥有眼科医生数仅 3.33 人,参考视光行业较为成熟的法国(眼镜等眼科服务已经 纳入医保),每十万人拥有眼科医生数达到 73.61 人,我国视光行业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当前市场空间的支撑来源于庞大近视人群的刚需,但消费者对眼镜产品的观念仍停留在“工 具”层面,即满足基本的改善视力需求,因此整个行业呈现更换频率、客单值双低的现状, 目前国内镜片、镜架的平均单价约 17.30 美元/片、43.89 美元/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眼镜行业长期发展驱动力在于存量市场的挖掘。目前眼镜行业仍在教育期,随着消费 者对于眼镜产品观念的改观,眼镜有望从“视觉工具”发展为“视觉健康”。消费观念的 改变,将从量价两端驱动眼镜行业成长: 量上,更换频率提升带动镜片及镜架产品的消费量增长。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眼镜产 品的观念仍停留在“使用工具”阶段,低频消费阻碍了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国民视觉健康意识的养成,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将根据自己的视力变化、镜片功能属性和镜 架外观设计等差异化需求及时调整佩戴的眼镜,更新迭代新型高端眼镜。消费习惯的改变, 带动眼镜消费频率提升,进一步挖掘存量市场需求。
价上,低折常规镜片向高折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价格逐渐提升。①高折化:相 同屈光度下,眼镜镜片的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轻薄,并可以适配更多类型的镜架,但高折 镜片面临着阿贝数(影响色散程度)更低的问题,高折射率高阿贝数的均衡需要较高的技 术门槛,产品单价也相应更高;②功能化:低折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基础的视光矫正及保 护需求,而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展逐渐催生了差异化的镜片需求,如缓解视 觉疲劳、防蓝光、渐进多焦点等,差异化产品通常具备更高的附加值。随着低折的镜片产 品逐渐向高折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客单价随之不断提高。
量价齐升,眼镜市场规模有望稳定增长。庞大的近视和老年人群是国内眼镜行业市场 规模的基本盘,消费升级和视觉健康意识的培育,是眼镜行业长期成长的核心驱动力。根 据 Bloomberg 的数据,2021 年眼镜行业零售市场规模 679.15 亿元,其中镜片/镜架/老 花镜零售市场规模分别为 313.80/342.28/23.07 亿元。针对未来年份的市场规模预测,核 心假设包括: 1)价格:消费升级带动产品价格提升,镜片由于向功能化、高折化转变,价格提升更 快。考虑 2022 年疫情对消费力的影响,假设镜片/镜架 2022 年平均零售价提升 2%/1%, 此后每年提升 4%/3%;老年人在老花镜上的消费额 2022 年下降 3%,2023 年提升 5%, 此后每年提升 3%。
2)年需求量:考虑 2022 年眼镜店及视光中心等线下零售渠道受疫情冲击较大,部分 刚性配镜需求被迫延后,2023 年有望迎来需求复苏。因此假设镜片/镜架 2022-2025 年单 人年需求量分别同比变动-3%/+5%/+4%/+4%。 3)消费人群:假设近视人数和老年人数每年增长 2%,近视眼镜及老花镜渗透率每年 提升 0.5pct。根据上述假设,预计 2025 年国内眼镜行业零售市场规模为 942.68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8.5%,其中镜片/镜架/老花镜零售市场规模分别为 441.59/463.31/37.78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分别为 8.9%/7.9%/13.1%。
2.1.2、国际品牌具备先发优势,国内镜片龙头加速替代
海外龙头率先布局,掘金国内市场。国内眼镜行业起步较晚,1985 年轻工业部牵头在 江苏丹阳成立中国眼镜协会,并于次年在丹阳成立华阳眼镜市场,中国眼镜行业逐渐形成 以丹阳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眼镜产业集群。受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驱动,海外镜片龙头如 依视路(现为依视路陆逊梯卡)、蔡司等先后布局中国市场,并在国内建设自有工厂。海 外品牌卓越的产品质量、多样化的产品功能以及国内布局的供应链,使得其迅速在国内高 线城市建立起品牌认知。
先发优势享受消费者教育红利,市场份额领先。海外龙头进入中国时,国内眼镜市场 仍显空白,消费者对眼镜产品的了解仅为视力矫正工具,而对于镜片的材质、功能等并不 了解,海外龙头进入中国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在于消费者的教育。以依视路为例,1995 年进 入中国时,玻璃仍是镜片的主流材质,对此依视路组建了“树脂片推广委员会”,从各大 眼镜店、各重要眼科医院或机构着手,对树脂片的概念和优势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推广。 这一举动在当时营销渠道尚属单一的中国大获成功,短短几年时间树脂片风靡整个中国市 场,而存在了 100 多年的玻璃镜片则悄然退出,依视路也借此打造了专业树脂镜片供应商 的形象,品牌深入人心。
国产品牌崛起,向上抢占空间,向下整合行业,高性价比赢得市场。虽然国际品牌拥 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但其较高的价格带难以适应大众消费市场的需 求,也阻碍了存量市场的换新需求增长。经过多年的培育,国产品牌在产品上逐渐赶超依 视路等龙头企业,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 年 35.9%的消费者不太认同或非常不认 同进口镜片的质量优于国产镜片,且较 2021 年提升 2.9pct。
凭借质量可靠且价格适中的 产品,国产品牌如明月镜片等逐渐突破依视路等国际品牌的包围,实现对存量市场特别是 下沉市场的抢占。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消费者对镜片的功能属性、定制需求不 断增长,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中小镜片厂商逐渐出清,也为国产镜片龙头提供 了整合市场的机遇。明月镜片等国产镜片品牌已经在销售量上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超越, 根据《中国镜片行业白皮书》,2020 年明月镜片国内市占率达到 10.7%(销售量口径), 位列行业第一。
2.1.3、复盘百年镜片龙头依视路——成熟镜片企业的增长来源
依视路为全球树脂镜片龙头,长周期稳定增长。依视路历史最早可追溯至 1849 年成立 的依塞尔,1972 年法国两大镜片龙头依塞尔和视路合并,成为法国排名第一的镜片生产企 业。19 世纪 70 年代后,依视路正式开启了国际化之路,业务向全球拓展,逐渐成长为全 球镜片的龙头企业。2020 年依视路实现营业收入 67.14 亿欧元(不含陆逊梯卡),收入下 滑主要系疫情拖累,若仅考虑 1988-2019 年,收入年复合 CAGR 为 8.0%,30 年维度实 现稳定增长。
复盘依视路的成长史,我们认为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全球化布局、持续且成功的并 购/合作是支撑依视路长期增长的关键: 创新基因深筑,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依塞尔和视路均为镜片行业的先驱,1954 年视路 制作出全球第一片树脂光学镜片 Orma 镜片,1959 年依塞尔制作出全球第一片渐进片 Varilux(中文名万里路),两大产品为镜片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创新的基因也一直深筑 在依视路的企业文化中。依视路成立后,始终对产品保持高度关注,基于终端消费者的需 求反馈,推出防反射、防蓝光、防紫外线、防雾、高清等差异化产品,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2017 年依视路研发费用投入 2.17 亿欧元,研发费用率 2.9%,研发费用率稳定在 3%左右, 高研发投入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力的稳定。
持续打造品牌,积极发展视光公益业务。依视路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高举高打的营销 策略,提升依视路品牌的认知度,2017 年依视路销售费用为 18.45 亿欧元,销售费用率 24.6%,持续保持高投入。依视路一直高度重视视光公益活动的推进,如在中国地区为学 生提供免费视力检查等,并为需要视力矫正的贫困学生提供免费验光配镜。长期的公益活 动推进,打造了消费者对依视路的品牌信赖,同时,也为依视路的全球化扩张和弱势区域 渗透提供了关键帮助。
全球化扩张,成熟市场贡献空间,新兴市场推动增长。依视路起家于法国,20 世纪 70 年代后,业务逐渐向外销方向转变,1979 年大型树脂镜片制造工厂落地菲律宾,标志着公 司全球化业务布局的逐渐展开。公司积极拓展欧洲以外的地区,从镜片业务收入来看,2018 年北美、欧洲、环太平洋/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收入分别占比 43.1%、31.0%、18.6%、 7.3%,较 2010 年变动 0.8pct、-8.5pct、5.9pct、1.8pct,欧美等成熟市场仍为主要收入 来源,但欧洲占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其他地区收入均有一定幅度上升。从整体业务收入 来看,高速发展地区的收入增长是支撑依视路整体业务增长的关键,2012-2020 年高速发 展地区收入 CAGR 为 12.5%,持续领先成熟地区 5.5%的收入增速,2018 年高速发展地区 收入占比达到 24.78%,较 2012 年提升 6.5pct。
生产研发全球化布局,打造本土服务优势。依视路开启全球扩张战略后,通过自建或 收购的方式,积极在全球建设生产基地、物流中心和研发平台,截至 2021 年末,依视路在 全球共有 31 个光学镜片工厂、8 个太阳镜工厂、78 个工业实验室以及 486 个定制车房, 生产网络遍布全球,有效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交付能力,同时,布局全球的定制车房,进 一步满足消费者高屈光度等差异化需求。除此之外,公司在全球布有五大研发中心,其中 爱尔兰研发中心负责光致变色镜片研究,其余四个创新技术基地分布于法国、美国、中国、 新加坡,覆盖全球的研发网络,使得依视路能够更加贴近当地消费者,了解不同区域消费 者的视光需求,指导后端研发。
持续并购/合作,扩品类、保生产、强渠道。纵观依视路发展史,从 1972 年依塞尔和 视路的合并到 2018 年依视路和陆逊梯卡的合并,持续的并购/合作是支持依视路专业化兼 具多元化发展的关键。90 年代后依视路连续合作 PPG、尼康等全球材料、光学龙头以及收 购美国 SA、以色列 Shamir 等区域性镜片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镜片产品的生产研发能力,保持全球领先供应。新业务方面,公司并购了 FGX、Satisloh、Costa、雅瑞光学、光合作 用等公司,扩展了太阳镜、老花镜、设备等新业务,实现多元化增长。
近年来公司连续收 购了 Coastal、Vison Direct、MyOptique、Brille24、GrandVision 等零售商,布局电商 渠道和线下零售渠道,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整合,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持续的并购/合作,为 依视路带来的是镜片技术的精进,全球产能布局的完善,新品类的延伸及终端销售渠道的 补充,支撑着依视路的长期稳定增长。
2.2、近视防控镜片:供需双驱,渗透率有望破壁提升
2.2.1、需求端: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近视防控紧迫性高
青少年群体近视问题严重,市场基数庞大,近视防控迫切性高。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 使得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越来越早,根据艾瑞咨询《2022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 书》,2020 年 7 岁及以前触网的未成年人占比较 2017 年提升 13.2pct,且由于中小学生 课内外负担加重、用眼过度、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 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而且由于青少年眼球结构尚未完全定 型,近视度数容易快速加深,从 2020 年数据来看,初中生和高中生群体的近视率分别为 71.1%和 80.5%,近视防控市场基数庞大。2020 年疫情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要求居家学 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同时网课需求使得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导致青少年近视情况 出现反弹,2020 年青少年平均近视率 52.7%,同比提升 2.5pct,近视防控的迫切性进一 步提升。
国家政策驱动,近视防控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青少年近视严重的问题,逐渐受到政 府部门的关注。2018 年 8 月 30 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 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近视防控实施方案的目标: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 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到 2030 年,6 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 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并要求从 2019 年起,每年开展各省(区、市)人民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 向社会公布,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 *** 绩效考核。 随着政策端积极效应的逐渐释放,未来近视防控将得到 *** 、学校、家长的合力支持,渗 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2.2.2、供给端:离焦镜产品密集推出,渗透率有望破壁提升
针对近视度数不高的青少年群体,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行业内较为权威的《近 视防控白皮书》及《亚洲近视管理共识 2021》,目前较为推荐的近视防控方式包括:近视 防控框架眼镜(离焦镜)、OK 镜、离焦软镜及低浓度阿托品。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 产品为 OK 镜和离焦框架眼镜,离焦软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使用成本:离焦软镜>OK 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镜。①OK 镜佩镜成本主要包括产 品自身以及护理费用:OK镜包括国产和进口产品,价格一般在 7000 元-1.5 万元左右波 动,假设均值为1万元,1.5年更换一副,此外因 OK 镜接触角膜且反复使用,需进行日 常清理,合计测算OK镜+护理费用年支出约 11255 元;②离焦软镜为日抛镜片,无需护 理,以最有代表性的 Misight 产品进行估计,1 盒 30 片价格约 800 元,每天使用 2 片, 对应年支出19467元;③低浓度阿托品为院内试剂,兴齐眼药、何氏眼科及爱尔眼科均 为 298 元/盒,30支/盒,假设每天使用 1 支,对应年支出 3626 元;④离焦镜为外戴式 框架眼镜,价格从1500-5000 元不等,假设平均价格 3000 元/副,1 年更换一副,对应 年支出 3000 元。由此可见,离焦镜使用成本和低浓度阿托品较为接近,而远低于离焦软 镜和 OK 镜。
使用便捷性:离焦镜>OK 镜≈离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①离焦镜:非医疗器械,销 售渠道未受到限制,包括医疗渠道、眼镜店及视光中心等线下零售渠道,渠道广度远高于 其他三类产品;离焦镜适合年龄 4-18 岁且近视度数不超过 1000 度的青少年,适用年龄 段和近视度数范围更广;此外,根据国际近视研究所推荐的近视管理随访时间表,离焦镜 要求的复查频率更低,使用后六个月仅需复查 2 次,而 OK 镜、离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 分别为 5、3、4 次。②OK 镜:属于三级医疗器械,验配销售有严格要求,根据 2001 年 发布的《角膜塑形镜经营验配监督管理规定》,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才具备验 配资格;③离焦软镜:同样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验配;
④低浓度阿 托品:国内低浓度阿托品尚未被允许上市销售(进度最快的兴齐眼药目前在临床三期), 而且预防用药的获批难度远高于治疗用药的获批难度。目前低浓度阿托品只能采取院内制 剂的方式,仅限于本院使用,如果需要跨区域调剂,需要得到省级卫健委或国家卫健委的 批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出台后,此前最主要的互联网医院销售低浓度阿托 品的方式也被禁止,因此低浓度阿托品已经成为使用难度最高的近视防控产品。因此,离 焦镜是当前最易获取、使用便捷性最高的近视防控产品。
安全性:离焦镜无需接触角膜,安全性较高。离焦镜为外戴镜,无需接触角膜,无明 显副作用,而①OK 镜反复使用且接触眼部,护理操作要求高,配戴不当存在并发症风险; ②离焦软镜和 OK 镜一样为角膜接触镜,但透氧性弱于 OK 镜,易造成角膜缺氧;③低浓 度阿托品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光、视近模糊和过敏性结膜炎,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产品推出 时间较短,长期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相较之下,离焦镜是当前安全性较高的近 视防控产品。
渗透率稳定提升,中性预期下 2030 年离焦镜出厂规模目标 200 亿以上!根据上文 的理论参考,我们假设 2030 年离焦镜渗透率将达到 20%,对应市场规模 203 亿元, 2021-2030 年 CAGR 为 29.9%。
假设如下: 1)渗透率,目前离焦镜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假设 2021 年渗透率仅 3%,基 于渗透率提升的“S 曲线”,目前仍处于渗透率提升的起步阶段,提升相对缓慢,但随着消费者认知的逐渐建立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假设 2022-2023 年渗透率每年提升 1pct,2024-2025 年每年提升 1.5pct,2026-2028 年每年提升 2pct, 2029-2030 年每年提升 3pct,预计 2030 年渗透率有望达到 20%; 2)出厂价,随着周边离焦产品逐渐向多点离焦产品,甚至未来防控效果更好的新一 代产品迭代升级,预计未来每年平均出厂价提升 5%; 3)青少年近视人数:假设中国未来总人口每年增加 0.1%,青少年人数占比每年提升 0.2pct,近视率由于近视防控的关注,每年降低 0.5pct。
此外根据敏感性分析,乐观情形下假设 2030 年离焦镜渗透率达到 30%,且 2021-2030 年离焦镜每年出厂价提升 7%,预计 2030 年离焦镜出厂规模达到 360 亿元, 2021-2030 年 CAGR 为 38.5%,悲观情形下假设 2030 年离焦镜渗透率为 10%,且 2021-2030 年离焦镜每年出厂价提升 3%,预计 2030 年离焦镜出厂规模达到 85 亿元, 2021-2030 年 CAGR 为 18.0%。
3、公司:产品、品牌、渠道齐发力,打造民族镜片品牌
3.1、产品为基石,近视离焦产品布局快速展开
3.1.1、传统镜片:布局功能、高折赛道,推动产业链一体化
持续高研发投入,掌握镜片生产核心技术。公司分别与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等知名高校合作成立了光学镜片研发中心,并为庄松林院士团队成立了“院士工作站”, 深度优化光学镜片产品。2022Q1-3 公司研发投入 0.15 亿元,研发费用率 3.3%,目前公 司已经掌握了 1.71 高折射率低色散镜片、高透明率高耐候性镜片等多项核心技术,相关产 品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列为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及子公司江苏可奥熙也在 2018 年被认定为 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员的回报,2021 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24.21 万元/人, 高于欧普康视20.01万元/人和 *** 医疗12.76万元/人,仅低于爱尔眼科的27.16万元/人, 且研发人员薪酬比销售人员薪酬高 34.7%。
上游延伸产业链,强化成本控制以及产品生产自主性。镜片基片主要通过树脂单体的 聚合固化得到,但树脂单体的制备主要掌握在日本三井(MR 树脂)、韩国 KOC(KR 树脂) 等国外企业手中。2006 年,公司与韩国 KOC 合资成立江苏可奥熙,主要从事树脂单体的 研发生产,2016 年公司收购 KOC 持有的可奥熙 3%股份,持股比例达到 51%。前期基于 KOC 的技术指导和人员支持,江苏可奥熙的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后续经过自身的积累,江 苏可奥熙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树脂单体生产能力。目前江苏可奥熙已经拥有了 1.56、1.60、 1.67、1.71 折射率的树脂单体制备配方及技术储备,其中 1.56、1.60 树脂单体已经可以 实现自主批量生产,并对外销售。
产业链延伸对公司影响深远:①成本优化,2021H1 自产 1.56 和 1.60 系列镜片的单 位成本分别为 5.53/6.22 元/片,相较于外购 1.56/1.60 系列 10.92/12.55 元/片的单位成本 低 49.4%/50.4%;②原材料稳定供应,以 2022H1 为例,受国内疫情影响,树脂单体原材 料进口受限,导致国内不少镜片企业出现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从明月镜片 2022H1 镜片原 料实现收入 0.47 亿元,同比增长 75.9%,也可以得到验证),公司的原材料自给保障了供 应链的稳定,有利于维系和终端渠道客户的粘性;③产品 SKU 开发自主性,具体表现在高 折化、功能化以及近视防控产品的快速推出。
高度重视研发以及原材料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上,公司逐渐完善自己的产品矩阵,如高 折化、功能化产品,满足消费者更高层级的消费需求: 1)主推 1.71 折射率系列,大单品战略打响品牌知名度。通常镜片折射率越高,镜片 更加轻薄,但阿贝数(衡量色散程度)也越低,因此常规镜片难以兼顾轻、薄与成像质量。 2014 年,公司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改良聚合物分子结构,弥补了高折射率材料先天色散度过 高的缺陷,成功研发阿贝数 37 的 1.71 高折射率系列,解决了高折射率伴随的高色散问题, 这一产品被轻工业联合会评为“创新消费品”,并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1.71 镜片推出后,收入快速增长,2021H1 实现收入 3727.09 万元,占镜片收入比例为 17.2%,较 2017 年提升 12.3pct。突破型大单品的快速成长,使得公司拥有了较国际品牌 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明月镜片”品牌也乘势打响,帮助公司跻身镜片行业头部品牌。
2)功能化产品矩阵逐渐丰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迎合镜片市场高折化、功能化趋势, 公司积极推动新品研发,在常规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双重防蓝光系列、PMC 超亮系列、 1.71 超薄系列、超韧系列、智能变色系列、双面非球面系列等高端镜片系列以及天视 A6 膜、明视复合膜等高端镀膜,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化需求。同时,公司还创办了定制 车房,落地了国内首家镜片行业的车房 MES 系统,针对消费者高光高散或需要复合功能等 的特殊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专属光学设计及镜片生产。多层次梯队化的产品系列,以及定 制化生产能力,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3.1.2、进军近视防控蓝海市场,轻松控产品表现优异
明月先后推出轻松控及轻松控 PRO 产品,进军近视防控蓝海市场。公司与庄松林院 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共同推进近视防控产品的研发。2021 年 6 月推出首款近视防 控产品-轻松控,采用周边离焦技术,2021 年 12 月推出二代产品轻松控 PRO,采用微透 镜多点离焦技术,两者的核心原理都是在于让周边区域成像在视网膜前,从而形成膜前离 焦,起到抑制眼球过快增长的作用。我们认为从产品丰富度、近视防控效率、渠道、营销 维度进行分析,轻松控系列产品有望快速放量:
1)产品丰富度:SKU 丰富,覆盖差异化人群。公司由于具备树脂原料的自产能力, 产品开发上更具备灵活性,截至 2022 年末,公司针对线下零售渠道的近视防控离焦镜已 经达到 10 个 SKU,覆盖 1.60、1.67、1.71 不同折射率,并可选防蓝光功能,产品丰富 度领先行业。而且轻松控 PRO 的微透镜采取内雕工艺,增强耐磨性,而依视路的星趣控、 蔡司的小乐园以及豪雅的新乐学三款旗舰产品均为 1.59PC 片,产品相对单一,微透镜放 在外表面,度数容易因为磨损而发生变化,影响佩戴体验。
2)近视防控效率:防控效果已位于行业第一梯队。从明月 6 个月的临床数据来看, 明月轻松控PRO延缓等效球镜度增长的效果为46%,延缓球镜屈光度增长的效果为52%, 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为 44%,若单看后三个月数据,轻松控 PRO 延缓等效球镜度增长效 果为 60%,减缓近视度数增长有效率为 68%,延缓眼轴增长效果为 56%,相较于前期公 布 3 个月临床延缓眼轴增长约 33%的效果有明显提升。对比同行如依视路、蔡司、豪雅, 公司轻松控产品的近视防控效率已较为接近,且公司临床周期仅 6 个月,同行的临床周期 均在 1 年及以上,通常临床周期越长,近视防控效率越好,随着公司更长周期的临床报告 推出,近视防控效率结果有望进一步提升。
3)渠道:零售+医疗渠道双线布局,更加注重下沉市场。目前离焦镜行业的玩家分 为三类:①医疗企业布局离焦镜,如爱尔眼科、 *** 医疗,这类企业在医疗渠道较为强势, 但缺乏眼镜店等零售渠道的运营经验;②进口镜片品牌,如依视路、豪雅、蔡司,渠道布 局相对完善,但受限于产品价格较高,渠道偏高线城市,以依视路 2022 年 12 月的门店 数据为例,9367 家合作门店中 19 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门店占比 42.7%;③国产镜片 品牌,如明月镜片、伟星光学等。
我们认为明月镜片的渠道布局较为完善且合理:一是原有合作零售门店快速布局,根 据公司公告,公司合作终端门店超 3 万家,截至 22Q3 轻松控产品破零率已超过 80%(即 原有合作客户开始销售轻松控产品)。二是渠道分布更加适合高性价比产品,根据明月镜 片和依视路官网在 2022 年 12 月披露的门店数据,作为样本参考,明月三线及以下城市 合作门店数量占比 58%,渠道结构更加下沉,而公司轻松控产品价格显 著低于进口品牌,轻松控产品价格带 1598-2598 元,几乎与进口品牌的常规镜片价格类 似,而轻松控 PRO 除 1.71 系列外价格也都在 3000 元以下,远低于进口品牌 1.59 折射 率离焦镜 4000 元左右的价格带,公司离焦镜产品高性价比的优势可以在当前渠道结构中 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临床报告推出,可以加速医疗渠道布局。
公司于 2022 年 7 月及 11 月公布轻松控 PRO 产品 3 个月及 6 个月临床报告,为国产镜片企业中唯一一家发布临床 报告的公司,且防控效率结果位于行业第一梯队,虽然医疗渠道对于临床报告没有硬性要 求,但可以加强医师群体对轻松控产品防控有效性的认知,从而加速医疗渠道拓展。
布局离焦镜医疗渠道,拓宽流量入口来源,强化品牌认知。医疗渠道是青少年首次选 择离焦镜时的重要销售渠道,眼科医生的建议也将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起到重要影响。针 对医疗渠道,公司进行了全方位布局:①临床报告,眼科医生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较高, 偏好推荐权威背书的品牌,轻松控 Pro 产品 3 个月及 6 个月的临床报告充分验证了轻松 控产品的近视防控效率,为公司的医疗渠道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②产品,公司在 2022Q1-2 着手研发医疗 H 版轻松控产品,并于 2022 年 9 月正式推出,相较于现有产品,膜层美观 度等产品性能参数方面都有提升,更加适合医疗渠道的推广;③团队,以东、西、南、北、 中几个大区为单位组建医疗团队,临床、学术和市场推广的人员也已基本到位,都是行业 内资深且有丰富资源的人员;④渠道结构,针对头部的大型公立或者私立连锁医院,由公 司直接参与招投标推动,此外在全国寻找一批优质经销商,促进与量大面广的中小型医疗 机构的合作,双线推进,加速医疗渠道布局。
4)营销维度:专为中国孩子设计,实现差异化竞争。根据中国孩子“水平视野切换 多、上下视野切换少”的用眼习惯,明月轻松控 PRO 产品设计了上下非对称“贝壳形” 视像区,提升了佩戴舒适感,孩子可快速适应镜片且愿意长时间佩戴,管理效果更佳。这 不仅反应了公司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同时是与依视路等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 参考飞鹤奶粉的发展史,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对于国产奶粉品牌失去信心,但飞鹤凭借过 硬的产品品质,以及 2017 年开始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作为营销手段,和国际进 口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飞鹤市占率快速提升,2021 年飞鹤在婴儿食品中(主要为婴儿 奶粉)市占率达到 16.4%,较宣传语提出前的 2016 年提升 11.8pct,2016 年时飞鹤市 占率较雀巢低 7.6pct,而 2021 年时已经领先 5.6pct。
敏感性分析:中性假设下明月镜片 2030 年离焦镜收入达到 30 亿元。离焦镜市场规 模假设参照 2.2.2 节,此处对 2030 年离焦镜渗透率和 2030 年明月镜片在离焦镜市场的 市占率进行敏感性分析:①渗透率,中性假设 20%,和 2.2.2 节一致;②明月镜片市占率, 参考两点,一是 2020 年明月镜片在镜片领域市占率 10.7%(销售量计),且具备原材料 自给、SKU 丰富、渠道完善、产品防控效率优异、营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二是离焦镜产 品功能性强,生产壁垒高,更容易形成高集中度,参考 2018 年国内 OK 镜行业的集中度, 前五的市占率均在 14%以上,因此中性假设 2030 年明月镜片市占率 15%。
上述假设对应 2030 年离焦镜收入 30 亿元,即使保守假设离焦镜以外的产品收入年 复合增速 10%,2021-2030 年收入 CAGR 仍能达到 25.2%。此外,乐观假设下(2030 年离焦镜渗透率 30%、明月镜片市占率 19%),公司 2030 年离焦镜收入有望达到 58 亿 元,2021-2030 年收入 CAGR 为 32.2%(保守假设离焦镜以外的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速 10%),悲观假设下(2030 年离焦镜渗透率 10%、明月镜片市占率 11%),公司 2030 年 离焦镜收入有望达到 11 亿元,2021-2030 年收入 CAGR 为 17.4%(保守假设离焦镜以 外的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速 10%)。
3.2、多渠道覆盖,精细化管理,加强消费者触达
镜片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扁平化趋势。鉴于终端眼镜门店分散化的布局,过往镜片 产品生产商主要通过经销商方式实现对长尾门店的覆盖,但经销渠道终端加价倍率较高, 当前镜片行业销售渠道逐渐向扁平化、高效化方向演进,直销渠道占比逐渐提升,此外随 着电商的发展,线上配镜占比也逐渐提升,根据 Bloomberg,2021 年国内眼镜销售电商 渠道占比 12.5%,较 2011 年提升 10.4pct。目前镜片行业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针对终端眼 镜门店、眼镜连锁企业、电商企业的经销和直销渠道,以及直面消费者的线下自营渠道和 电商旗舰店渠道,渠道呈现多元化、扁平化趋势。
快速布局线下直销渠道,缩短销售层级。直销渠道下,公司直接对接直销客户,缩减 经销商层级,既能够获取更高利润率(21H1 公司直销自有品牌镜片毛利率 68.7%,较经 销高 9.2pct),还能让利终端,是目前公司镜片销售的主要渠道,2021 年直销业务收入占 比达到 60.1%。终端眼镜门店是线下直销的主要方式,截至 2020 年末,公司在全国除台 湾地区外均有终端眼镜店布局,其中 13 个省份合作终端眼镜店超 200 家,10 个省份(或 直辖市、自治区)拥有 100-200 家的合作终端眼镜店。
经销渠道结构优化,注重质量提升。眼镜行业终端门店分散,经销渠道是提高品牌在 低线级城市渗透率的有效方式。但针对经销渠道层级复杂、加价率高的现状,公司积极优 化经销渠道结构,着重培育合作关系稳定、市场开拓能力良好的镜片产品经销商。同时公 司为聚焦于中高端市场的“明月”品牌,逐步控制并缩减子品牌“赛蒙”的市场规模,“赛 蒙”品牌经销客户数量相应有所下降。2018 年以来公司经销商数量持续精简,但单经销商 收入高速增长,2021 年单经销商收入达到 223.81 万元,较 2018 年复合增长率为 21.2%, 经销商质量大幅优化,保障经销体系的稳定性。
渠道返利充分激励经销、直销客户,推动业绩增长。公司针对经销、直销客户,制定 了梯度化的激励制度,以经销渠道为例,2020 年经销渠道合同完成 200-300 万元/300-600 万元/600-1300 万元/1300 万元以上分别可以享受 9%/14%/16%/20%的销售返利上限, 梯度化的奖励比例可以有效激励经销和直销客户发力终端销售业务。同时,公司也在逐年 缩减返利比例,保障存量渠道客户积极进取,以业绩换返利。
把握电商红利,发展成镜业务。针对成镜新出现的消费线上化趋势,公司组织架构上 提高电商部门级别并将人数扩充至 40 人以上,通过在天猫、京东、小米有品三家电商平台 开设自营旗舰店,积极布局线上成镜销售业务。期间公司逐渐加大电商业务的营销广告投 入预算,利用淘宝直通车、京东快车等推广工具进行广告投放,并配备了转单系统、MES 成镜系统等软件程序,有效提高公司线上业务的执行效率。公司电商业务快速成长,2021 年实现收入 5290.59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2%,较 2018 年提升 8.4pct。
3.3、坚持品牌向上,差异化营销,打造民族镜片形象
坚定淘汰低端产品,奠定品牌向上基础。为配合公司品牌升级战略,公司逐渐淘汰低 折的普通产品,2020 年公司偏低端产品(统计 1.50 镜片+1.56 常规片+1.60 常规片)收 入 1.25 亿元,同比减少 21.4%,虽然对公司整体收入造成一定拖累,但同样带动镜片毛利 率持续改善,2022H1 镜片毛利率 59.4%,较 2017 年提升 15.7pct。更重要的是,产品结 构的高端化使得公司逐渐摆脱价格战的泥沼,奠定后续品牌向上的基础。
布局多元营销渠道,强化品牌认知度。顺应营销渠道多元化趋势:①线下在全国各地 机场、高铁站、城市核心商圈、知名楼宇等投放广告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宣传,迅速扩大品 牌影响力;②线上合作《非诚勿扰》、《最强大脑》、《我爱古诗词》、《江苏卫视 2023 跨年演唱会》等热门节目,并携代言人刘昊然演绎的明月轻松控系列 TVC 登陆浙江卫视; 此外公司也积极拓展抖音等新型营销渠道,迎合消费年轻化趋势,塑造“明月镜片”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以抖音为例,明月镜片官方号在 2022 年末粉丝数达到 109 万人,而 卡尔蔡司仅 33.5 万人,豪雅与依视路几乎无布局,明月镜片抖音粉丝数遥遥领先。
双代言人进行品宣,充分为品牌形象背书。上市前公司邀请知名演员陈道明担任公司 品牌形象代言人,并为陈道明独家定制品牌宣传片,用于终端门店展示和各营销渠道宣传, 2022 年 10 月 10 日公司在知名青年演员刘昊然生日当天官宣其作为明月镜片另一位代言 人,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消费群体的吸引覆盖。两位代言人凭借专业演技和诸多知名作品, 在消费者心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可以有效为“明月镜片”专业的品牌形象进行背书,强化 品牌信赖,从而提高最终成交率。
把握国潮崛起红利,塑造民族镜片品牌形象。2018 年李宁接连亮相纽约、巴黎时装周, 并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引发高关注,此后国潮崛起的趋势逐渐席卷各大消费品领域。镜片 行业中,明月镜片是为数不多未加入依视路集团的国产镜片龙头企业,具备成长为国潮代 表的潜力,2020 年以来,公司接连合作中国登山队、中国科考团队、中国进博会和中国航 天基金会等民族形象的代表团体或活动,有望进一步塑造“民族镜片”品牌形象。
创新性推出“镜片线 *** 验”,实现强产品向强品牌的传导。镜片产品外观差异小, 防蓝光、超韧等功能需要在特定场景下才能有所感受,如果不借助外部道具,消费者无法 在线下门店选择时甄别镜片产品的功能性。针对这一现象,公司创造性推出“镜片线 *** 验”,合作终端眼镜门店并设置明月镜片独有的体验道具专位、专区,并提供防蓝光镜片 道具、超韧镜片道具、超亮镜片道具等,让消费者切身感受不同功能的明月镜片与常规镜 片的差异,使得消费者更愿意信服明月镜片的产品质量,从而实现和其他品牌的差异化竞 争。
4、盈利预测
轻松控及 PRO 产品推出,布局高增离焦镜赛道,有望受益近视防控东风。国内青少 年近视人群超 1 亿人,但近视防控产品渗透率仍较低,预计 2021 年离焦镜渗透率仍不足 5%,相较于 OK 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离焦镜是当前使用成本最低、获取便捷性最高、且 近视防控效率和安全性较高的近视防控产品,随着消费者教育的普及,离焦镜渗透率有望 加速提升。明月镜片作为国产镜片企业中为数不多布局离焦镜赛道的公司,掌握原材料自 产优势,离焦镜产品 SKU 丰富,近视防控临床报告表现优异,传统镜片领域的产品、品 牌及渠道优势有望迁移至离焦镜领域,带动公司离焦镜新业务实现高增。
消费频次上升、产品结构优化,驱动传统镜片行业兑现量价齐升逻辑。公司主业为镜 片生产,1.71 折射率镜片等王牌产品持续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且公司拥有树脂单体原材料 自供能力,成本、供应稳定性及产品自主性方面更具优势。公司顺应镜片销售渠道扁平化、 多元化趋势,线下直销、经销渠道布局完善,合作终端门店超 3 万家,并率先布局电商渠 道,推动成镜销售。此外,明月镜片享受“民族镜片”品牌溢价,未来有望利用国潮崛起 红利,打破依视路等国际品牌垄断。
我们对公司各项业务做出以下假设: 镜片业务:自有品牌知名度打响,高折化、功能化产品占比提升,离焦产品高速增长。 随着公司持续营销投入和品牌向上战略的推进,“明月镜片”终端知名度逐渐打响,加速 渠道拓展和单店贡献增长,同时高折、功能片等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单价增长。考虑 2022 年镜片线下零售渠道受疫情影响较大,随着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后,2023 年有望迎来 消费需求复苏,因此我们预计常规镜片业务 2022-2024 年实现收入 4.08/4.68/5.25 亿元, 同比变动-6.4%/+14.8%/+12.3%,对应毛利率 56.5%/57.0%/57.5%。
针对离焦镜业务, 我们假设 2021 年离焦镜渗透率仅 3%,基于渗透率提升的“S 曲线”,目前仍处于渗透 率提升的起步阶段,提升相对缓慢,但随着消费者认知的逐渐建立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 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假设 2022-2023 年渗透率每年提升 1pct,2024-2025 年每年提 升 1.5pct,2026-2028 年每年提升 2pct,2029-2030 年每年提升 3pct,预计 2030 年 渗透率有望达到 20%,基于行业的假设,以及轻松控及 PRO 产品推出后,零售渠道快速 铺货,临床报告表现优异,助力医疗渠道拓展,我们预计离焦镜业务 2022-2024 年实现 收入 0.69/1.59/2.91 亿元,同比增长 307.4%/132.4%/82.8%,对应毛利率 76.0%/77.0% /78.0%。
镜片原料业务: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掌握树脂单体生产技术。目前公司已经实现 1.5 6、1.60 折射率树脂单体的量产,并储备了 1.67、1.71 折射率树脂单体的制备技术,优 化成本控制并实现对外销售。2022 年由于进口镜片原料短缺,公司镜片原料增速较快, 预计 2023 年因高基数影响增速略有放缓,2024 年及以后保持稳定增长。因此我们假设 镜片原料业务 2022-2024 年实现收入 0.89/0.98/1.13 亿元,同比增长 45.0%/10.0%/15.0%;2022 年 AA、DMT 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导致毛利率有所承压,随着未来 原材料价格回落,盈利有望改善,假设 2022-2024 年毛利率为 20.0%/25.0%/25.0%。
成镜业务:把握电商渠道红利,成镜业务稳定成长。迎合成镜消费线上化趋势,公司 组织架构率先变革,并积极布局主要电商平台,随着营销持续加码,数字化程序有效提高 效率,成镜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考虑 2022 年疫情影响,我们预计成镜业务 2022-2 024 年实现收入 0.50/0.57/0.66 亿元,同比变动-10.0%/+15.0%/+15.0%,对应毛利率 65.0%/65.0%/65.0%。
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镜片上市企业,具备稀缺性标的属性,此次进军近视防控赛道, 有望充分受益新赛道高增长红利。随着民族镜片品牌认知不断强化,创新型高端化单品带 动镜片业务增长,公司传统镜片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此外产业链延伸带来的镜片原料、 成镜业务收入进一步打开公司增长空间。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实现收入 6.20/7.88/1 0.01 亿元,同比增长 7.7%/27.1%/27.0%。品牌势能逐渐释放,溢价能力有效增强,高 毛利率离焦镜产品占比快速增加,带动盈利能力改善。预计 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 润 1.21/1.58/2.17 亿元,同比增长 46.9%/31.0%/37.4%。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