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野战加农炮一般被用来反炮兵和火力压制,二战各国装备了多种型号的野战炮加农炮。现在简单介绍下100-128毫米野战加农炮。
法国篇
二战前法国研发数款105毫米野战炮,比较有名的是施耐德M1913型105毫米野战炮,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M1928/29型105毫米野战炮,M1930型105毫米野战炮,和M1936型105毫米野战炮。
法国施耐德1913年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20世纪初,日俄战争以后沙皇俄国发出火炮招标,法国施耐德(Schneider)公司和德国克虏伯(Krupp公司)两大军工巨头参加竞标,最后施耐德公司技高一筹,击败克虏伯夺得竞标。(德国克虏伯公司参选竞标的火炮是曾经夺得日本订单的三八式105毫米加农炮,)
法国施耐德公司为俄罗斯陆军研发了M1910年式107毫米加农炮,出口俄国后,施耐德将火炮口径缩小到105毫米的版本推销给法国陆军,但法国陆军不感兴趣,因为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太过成功,法国陆军不认为部队需要更大的野战炮,不过到1913年,法国还是少量订购了几门作为测评使用。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随着德军攻势顿挫,战斗型态也从开放环境的野战转为堑壕战,75毫米野战炮的缺陷开始浮现——它的炮弹重量太轻,无力摧毁强化阵地与掩体。除了75野炮外,法军上一阶的大口径野战炮已经是30年前量产的1878年型120毫米加农炮,这款火炮数量少(125门)、且编制由重炮团统辖,无论是硬件或编装设计上都不适合20世纪的战场。法国在1914年9月时编装中只有3门M1913式105毫米野战炮,但在战争型态转换后,法国全速增产此型火炮,并替换部分75野炮成为法军基础火炮,到战争结束时法军配备了1300门105毫米野战炮。除了法军自用,施耐德也授权给协约国在地生产,或是外销。意大利在1914年9月开始由安萨尔多授权生产,罗马尼亚在1916年罗马尼亚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法国购得120门,更多的欧洲国家是直接向法国采购,并在国内各自定名。法国施耐德M1913型105毫米野战炮法国施耐德M1913型105毫米野战炮芬兰105K/13型野战炮法国施耐德M1913年型105野战炮在不同国家的名字
意大利:Cannone da 105/28 modello 1913(1913年型105毫米/28倍径野战加农炮)
波兰:105毫米armata wz. 13(105毫米野战炮1913年型)、现代化型号为105毫米 armata dalekonośna wz. 29(105毫米野战炮1929年型)
南斯拉夫:105毫米 M 13
比利时:Canon de 105 mle 1913 Schneider (L13S)
芬兰:105K/13
到一战结束后,105野战炮已经成为各国野战单位支援火炮主流;法国在1934年式105榴弹炮服役后将1913年式大量封存,部分外销至欧陆国家,在法国投降前造册管理的M1913年式榴弹炮还有854门,在纳粹德国入侵时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就德国统计,包括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南斯拉夫、波兰等国掳获了上千门M1913年式野战炮,大部分转用作大西洋防线的海岸炮。
纳粹德国缴获后的型号
10.5厘米K 331(f)用于从法国缴获的火炮10.5厘米K 333(b)用于从比利时缴获的火炮10.5厘米K 338(i)用于从意大利缴获的火炮10.5厘米K 338(j)用于从南斯拉夫缴获的火炮10.5厘米K 13(p)和10.5厘米K 29(p),用于从波兰缴获的火炮芬兰在1940年不仅向法国采购原厂炮,也在冬季战争期间掳获苏联运用的107毫米版本,并自行修改为105毫米口径,并从纳粹德国处采购波兰的WZ.29版本。
1948年-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时,以色列军队也装备M1913式105毫米野战炮参战。
法国施耐德M1913型105毫米野战炮资料
口径:105毫米
炮弹:105 x 390mmR炮闩:间隔螺纹炮闩
炮管长度:2.982 m(L / 28.4)
作战重量:2300 千克
运输重量:2650 千克
宽度:2.23米
高度:1.95米
高低射界:-5度——+37度
方向射界:6度
炮口初速:550米/秒
有效范围:12千米平均射速:4发/分
波兰装备的M1913型105毫米野战炮波兰军队使用M1913型(WZ13型)105毫米野战炮波兰军队使用M1913型(WZ13型)105毫米野战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施耐德公司开发了几种新型出口型号的105毫米野战炮,这些炮具有开脚式炮架,比M1913型炮具有更长的射程。应当指出,它们不是1913年炮的简单开发,而是具有不同炮管和炮膛的新设计,但是他们炮弹基本上可以通用。
希腊版施耐德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
希腊装备的施耐德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德军缴获的希腊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1927年希腊购买了法国施耐德公司1925年研发的105毫米野战炮和85毫米野战炮,这些火炮在1940年到1941年的希腊战争中重创了意大利军队。希腊版105毫米野战炮弹道性能类优秀,炮架先进复杂成本较高。
运输状态的105毫米野战炮希腊军队运输施耐德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希腊版施耐德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资料
口径:105毫米
炮弹:105 x 390mmR
炮闩:间隔螺纹炮闩
炮管长度:3.24米(L / 30.8)
作战重量:3260千克
运输重量:3820千克
高低射界:-3度——+60度
方向射界:80度(左右各40度)
炮口初速:660米/秒
最大射程:15.5千米
运输:8匹马拖曳或者拖拉机拖曳
阿根廷施耐德M1928型105毫米野战炮(具体性能与波兰版WZ1929型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阿根廷装备的都是德国克虏伯的火炮,一战之后由于凡尔赛的条约的限制,克虏伯无法研发出口火炮,阿根挺转而向法国施耐德公司购买火炮。1920年代下半页,由于南美查科地区争端造成南美各国开始加强军备建设。于是阿根廷从法国施耐德公司购买了大量的火炮,其中光105毫米口径的火炮 就一百多门。其中阿根挺购买的M1928型105毫米野战炮性能与波兰购买的M1929型野战炮性能相同,基本上是同一型号火炮,只是生产的年份不一样。该款炮在二战后进行了摩托化改进,在阿根廷一直服役到1970-80年代,到1990年代初,阿根廷还有40多门该型火炮。1990年代初,阿根廷的公司还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进,降低了重量,使其可以直升机运输,提高了射程,同时还可以发射北约制式105毫米炮弹。
阿根廷装备的施耐德M1928型105毫米炮阿根挺装备的摩托化版施耐德M1928型105毫米野战炮摩托化版施耐德M1928型105毫米野战炮1990年代初改进后的施耐德M1928型105毫米野战炮波兰施耐德M1929型105毫米野战炮
1920年代末,波兰想购买新型远程火炮,经过考察,波兰于1930年1月13日向法国施耐德公司订购了新型105毫米主炮,它被命名为WZ.1929年远程105毫米加农炮,并且还获得了在Starachowice 的 Zakłady Starachowickie制造它的许可证。在某些西方出版物中,有一个错误的信息,即WZ.29火炮是波兰对WZ.13火炮的现代化改造,或者是波兰的改进设计。实际情况则是波兰从法国施耐德公司购买的生产许可。波兰从法国订购了可能是104门这种火炮,并从1937年开始自行生产,每月产4门,一直到二战爆发,波兰自己生产了大约40-48门火炮。不幸的是,由于二战的战火,现在并不清楚所购买和制造的火炮的确切数量。
波兰购买的是希腊版105毫米野战炮的简化型,降低了成本,减轻了重量,但是性能也降低了。他们的炮管和炮膛都是一样的,弹药都是通用的。
波兰施耐德WZ1929型105毫米野战炮纳粹德国向国民展示缴获的波兰WZ1929型野战炮波兰军队装作WZ1929型野战炮波兰军队使用WZ1929型105毫米野战炮波兰WZ1929型野战炮炮闩波兰WZ.1929型105毫米野战加农炮(法国施耐德M1929型105毫米野战炮)
口径:105毫米炮闩:间隔螺纹型炮闩
炮弹:105 x 390mmR
炮管长度:3.24米(L / 30.8)
作战重量:2880 千克
运输重量:3410 千克
高低射界:0度——+43度
方向射界:50度
炮口初速:660米/秒
最大射程:15.5千米
作战长度:6.4米
运输长度:4.93米
宽度:2.349米
射击高度:1.435米
炮管重量:815千克
后膛重量:55千克牵引运输状态的WZ1929型野战炮1930年1月波兰向法国购买火炮的价格,每个炮兵连(4门炮)是99490美元。1935年交付的价格则为每四门为92500美元。1937年3月18日,波兰工厂第一次向波兰军方交付了4门火炮,以后又交付了16门和20门,到1939年6月米勒将军报告中说波兰工厂已经交付44门火炮,未交付的火炮则在继续生产中。
在1940年10月,德国人于1929年向芬兰出售了54门这种炮,被指定为105 K / 29炮。在继续战争(1941-1944)的装备了五个重型火炮营,它们被用来对付苏联,是缺少反炮兵压制的芬兰火炮的重要补充。1944年芬兰损失了8门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服役,其余的火炮都装有充气轮胎。应当指出,芬兰还使用了从法国购买的12门M1913年加农炮(作为105 K / 13)。
芬兰K29型105毫米野战加农炮芬兰K29型105毫米野战加农炮芬兰K29型105毫米野战加农炮WZ1913和WZ1929型野战炮的高爆弹波兰105毫米野战加农炮采用分装式炮弹:WZ.1931钢壳高爆弹15.44kg,内置炸药2.61kg ,WZ.1914钢壳高爆弹15.5kg,内置炸药2.2kg。其中WZ1913型105野战炮采用黄铜药筒,而WZ1929型105野战炮使用药包发射,波兰WZ.1913式火炮只能发射WZ.1914式炮弹,不能发射WZ1931式高爆弹。而WZ.1929式火炮两者都可以发射,射速6-8发/分。WZ1913的发射药分为两种不同装药。分别是零号装药(WZ1913的零号装药不可分割),一号装药,其中一号装药可以减少到二号装药。这样就是三种不同装药,WZ1929的零号装药可以减少到一号装药,波兰装药比较奇葩,标号越小射程越远,和当时的欧美列强和中国恰恰相反,却和的日本相同。
WZ.1929型105毫米野战加农炮是二战期间波兰军队中唯一真正的远程武器,尽管其最大射程比同级别的对手要低,但仍相当现代化。德国大炮10厘米sK 18的射程为19075米。苏联使用107毫米M.1910 / 30加农炮(一种施耐德设计,以1913年法国105毫米野战炮的基础,但在193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射程为16350 米,而苏联使用的是最新的107毫米M1940 /M-60炮的射程为18300 米。捷克斯洛伐克105毫米VZ1935火炮的射程为18100米,日本的92式105毫米加农炮射程为18300米,博福斯M31型(匈牙利版)105毫米野战炮射程为19500米,除了M.1910 / 30型,这些炮都比WZ.1929炮更新锐。另一方面,法国在1935年德国重新武装之后才采用了新的105毫米加农炮—M1936年的105毫米法国加农炮。它的设计类似于WZ.1929的火炮,但是炮管更长(L / 37.6),射程也稍长一些(16-17千米)。从理论上讲,WZ.1913的火炮范围仍然足以超越德国10.5厘米榴弹炮,这是德国的基本野战武器(尽管它并不比德国15厘米重型榴弹炮更好),但作为重型火炮,WZ.1913/29火炮在战术上不是那么机动。问题还在于,战场上波兰可用的105毫米火炮数量稀少,炮兵侦察设备较差,行动机动性较差。
丹麦版施耐德M1930型105毫米加农炮
射击状态的施耐德M1930型105毫米加农炮丹麦施耐德M1930型105毫米加农炮1928年,丹麦签署了从法国施耐德公司那里购买12门该炮的合同。交付时间为1930-1932年。它和施耐德M1927/29式155/150毫米榴弹炮采用了相同的炮架,该炮装备炮口制退器。这是二战丹麦装备的最先进的陆军火炮。希腊和波兰也购买了该炮作为岸防炮。德国缴获后称其10.5cm K310(g)和10.5cm K 321(d),德军也用作海岸炮。该炮采用间断螺纹式炮闩,分装式炮弹,有三种可变装药,在射击前根据射击目标的距离将合适标号的装药放在黄铜筒中。炮架下部采用钢板弹簧悬挂和带有硫化橡胶层的金属轮,使得机动车辆可以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进行牵引运输。
丹麦施耐德M1930型105毫米加农炮运输状态的施耐德M1930型野战炮,牵引速度每小时20公里施耐德M1930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口径:105毫米
炮架:开脚式炮架
炮闩:间断螺纹型炮闩
炮弹:105 x 390mmR
炮管长度:5.05米(L / 48.1)
作战重量:5120 千克
运输重量:5645 千克
高低射界:0度——+43度
方向射界:47度
最大射速:6发/分
炮口初速:850米/秒
最大射程:20.15千米
炮弹重量:16.3千克
法国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野战加榴炮
1935年纳粹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开扩军备战,法国为了应对德国,开始火炮更新计划,用新炮替换过时的M1913式105毫米野战炮。法国最大的兵工厂施耐德公司提供了两个版本的105毫米火炮,一种是5吨级别,射程20千米的高性能,高成本火炮,另一种是3.5吨级别,射程为16-17千米,性能差但低成本的火炮。法国顽固保守的军方不顾有远见军人的建议,选择了性能渣,但低成本的3.5吨级别的野战炮。——5吨级别的火炮如果骡马牵引的话,必须炮架和炮管分开牵引,投入作战时,必须先组装,再投入战斗,耗时耗力,除非整体机械化牵引运输。3.5吨级别的火炮整体可以骡马牵引,投入战斗迅速。而且保守的军方也不接受火炮全部机械化的牵引的建议。甚至保守的军队高官还要求不要忘了战马的作用。二战爆发后,法国人发现德国人的105毫米野战炮射程高达19千米,而自己的M1936 式105毫米野战加榴炮射程才16-17千米,后悔不迭。可惜已经没有时间和资源另建设生产线 了。1930年代后期,罗马尼亚购买了180门这种火炮,法国战败前只收到了144门。后续的火炮德国也没有交付给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的这种火炮参加了东线战争,是当时罗马尼亚射程最远的火炮。这种火炮在罗马尼亚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才退役。这种火炮发射法国M1915B型15.7千克(34.5磅)高爆榴弹内装2.61千克炸药,炮弹的威力虽然不如苏联M1931/37型122毫米野战炮,但是却比德国SK18系列105毫米野战炮威力大。
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野战炮是一种加榴炮,在1930年代性能优良,她机动能力强,能够迅速投入战斗,该炮可以大范围水平和垂直角度进行射击,炮弹威力强大而且具有出色的弹道灵活性。炮架设计的极为坚固,火炮精度非常高,作战效率远高于之前的M1913型和M1925/27型105毫米野战炮。该炮发射半固定分装式炮弹(一说分装式炮弹,药包发射),炮弹有七种不同装药。最强的全装药发射时是全部药包放在药筒之中,进行发射,此时射程最远。一号装药则是从药筒中取出一个药包,用剩下的六个药包发射,以后以此类推,直到最小的六号装药,从药筒中取出六个药包,只留基础药包进行发射,此时射程最近。
东线战场上的M1936型野战炮开火!德国人表示 *** 战的感觉真好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加榴炮可以发射多种炮弹,该炮发射M1936型EN ACIER 炮弹时最大射程为16千米,发射装有施耐德 HA3273C引信的Mle 6065 G 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7.1千米,1940年4月的一份报告声称,M1936型加榴炮发射GABEAUD 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8千米,但是这种炮弹是否配发一线作战部队目前尚无记录。该炮在发射法国M1915 D型15.7千克高爆榴弹炮时,(法国M1915D型高爆弹内置2.68千克炸药)炮口初速和最大射程如下:
装药标号炮口初速最大射程全装药725米/秒16.5千米1号装药650米/秒14.5千米2号装药550米/秒12.5千米3号装药440米/秒10千米4号装药360米/秒8.5千米5号装药310米/秒7.4千米6号装药275米/秒6千米法国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野战加榴炮法国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野战加榴炮罗马尼亚订购的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野战加榴炮装备炮口制退器法国施耐德M1936型105毫米野战加榴炮
口径:105毫米
炮弹:105 x 390mmR
炮闩:间断螺纹型炮闩
炮管长度:3.905米(L / 37.6)
骡马牵引型作战重量:3540千克
骡马牵引型运输重量:4090千克
机械牵引型作战重量:3920千克
机械牵引型运输重量:4520千克(一说4800千克)
高低射界:+0 ——+47° 48
方向射界:50°
炮口初速:725米/秒 / 735米/秒
最大射程:17.13千米/ 16千米
炮弹重量:15.7千克(内装2.61/2.68千克TNT)
平均射速:5-6发/分
开火准备时间:3-5分钟
炮组成员:7人(摩托化牵引型)8人(骡马牵引型)
射击状态的M1936型野战炮大西洋防线上德国使用缴获的法国M1936型野战炮二战前法国拥有数量庞大的105毫米野战炮,但由于自己的落后战略战术,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落入敌手。
德国篇
二战期间德国装备了105毫米野战炮和128毫米野战炮。
10厘米 K 17 野战加农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0厘米K 14野战炮的射程被认为不足以战斗,克虏伯设计了一个新的更长(L / 45)的炮管,该炮管安装在K 14的炮架上。这使得火炮太重了,无法单独运输。炮管必须分解并存放在自己工具上运输。K 17使用了液压气动或液压弹簧后座系统,大概取决于制造商。K17发射一战前期的老旧高爆榴弹(Gr.15 Hb) 时最远射程达到14.1千米,一战晚期推出了新型高爆榴弹(Gr.18 Hb),最远射程可达16.5千米,K17具有良好的弹道特性,足以胜任一战时期的反炮兵和火力压制任务,但火炮仍然是本世纪初设计的古老而经典范例——没有弹簧悬挂的木轮,它无法让K 17配备足够速度的拖拉机运输只能由骡马拖曳运输,箱式炮架又限制了水平方向的射击范围。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被禁止使用这些火炮,并且应该废弃或出售所有现有武器。战后有一些被出售给瑞典和罗马尼亚,但被隐藏起来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投入使用,主要是在海上防御方面。
K17型10厘米加农炮K17型10厘米加农炮K17型10厘米加农炮德国10厘米K 17加农炮作为纪念在安大略省尼亚加拉大瀑布的Armoury前面展示。K17型10厘米加农炮
口径:105毫米
炮闩:水平滑动锲型炮闩
炮管长度:4.725 米(L /45)
后坐系统:液压气动/液压弹簧
作战重量:3357千克/3132千克(K17 / 04)
运输重量:K17的两个分开的运载重量为2700和2800千克,(K17 / 04的一个单独的运载重量3800 千克)
方向射界:6度
高低射界:-2度——45度
炮口初速:650米/秒
最大射程:16.5千米(Gr.18 Hb高爆弹)
炮弹重量:18.5千克
最大射速:6-8发/分
德国 10厘米SK18野战加农炮
10 cm schwere Kanone 18(10 厘米SK 18)野战加农炮是1930年代后期德国部队的中型火炮标准装备,但设计并非十分成功,最终被降级到海防部队。
10厘米的SK 18野战加农炮设计于1926年至1930年之间。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公司都被要求为军用炮兵部队开发新型远程火炮。两家公司都在1930年之前完成了他们的设计的武器的原型,但是德军无法决定接受哪一种。最后,他们从每个设计中选择了部分元素。炮架由克虏伯(Krupp)设计,也用于15厘米sFH18 榴弹炮上。炮管由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设计。10厘米 sK 18野战炮的实心轮上有八个小圆孔。它有一个短的摇架,炮管上方有部分反冲机构,并且在炮管的两侧,车轮的正前方装有一对平衡器。
10厘米SK 18野战炮于1934年开始服役,成为部队的中型火炮标准装备。但是,在运输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它太重了,无法由一组战马拖曳,因此需要分成炮管和炮架分别进行运输。它也可以由半履带牵引车进行整体拖曳,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强大的武器,不足以证明使用稀缺的汽车运输是合理的。
10厘米SK18野战炮参加了大量战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国防军拥有702门SK 18野战炮,这种武器的生产一直持续到战争的最后几个月,直到1944年,它产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在1940年只生产了35门这种炮,而在1941年和1942年分别生产了108门和135门,1943年生产急剧增加——多达454门,并在1944年制造了701门这样的火炮。只是在1945年,出于可理解的原因,产量急剧下降,降至74门。因此,总生产量为2209门。它曾在北非的西部沙漠曾被盟军缴获,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有400多门在东线使用,主要是为东线部队提供火力压制服务。该炮采用分装式炮弹,有三种不同装药,发射Gr19高爆榴弹(弹重15.14千克)时,炮口初速、最大射程分别是:
装药炮口初速最大射程一号装药550米/秒12725米二号装药690米/秒15750米三号装药835米/秒19075米用三号装药发射穿甲弹时,初始速度为822米/秒。三种装药发射药重量。一号(为2.075-2.475千克,不同的重量取决于发射药的类型),二号(2.850-3.475千克)和三号(4.925-5.852千克)。
盟军检查在北非沙漠缴获的SK18型野战炮东线战场的SK18野战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K17型10厘米加农炮相比,它的射程更远(远2.5千米),但常用发射的是弹重15.14千克的Gr19高爆榴弹,内装只有1.75千克炸药,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火力。为了增加火炮的射程,德国设计了带有更长炮管的改进版本。1941年,第一门原型炮问世,当时代号为10.5厘米 SK18/40 ,后来改称10.5厘米SK 42/43(schwere Kanone42/43),但只生产了少量。
由于其缺陷(炮重,弹弱)使得SK18野战炮东线战场比不上苏联M1931/37型122毫米野战炮,北非和西线战场又不如英美114毫米野战炮。 难当大任的10厘米SK18野战炮逐渐被淘汰,交给了沿海炮兵。在这里它的远射程是一个优势,但是炮弹重量太轻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德国为这个新角色开发了一种新的海上目标测距仪,以使其更容易判断海上测距。但是可用该型火炮数量有限,这意味着它们绝不是沿海防御的主力武器,例如:没有一门被部署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二战结束后,它继续在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军队服役。
美国陆军炮兵博物馆中的SK18野战炮美国陆军炮兵博物馆中的SK18野战炮美国陆军炮兵博物馆中的SK18野战炮10厘米SK18野战加农炮
口径:105毫米
炮闩:水平滑动锲型炮闩
炮管长度:5.46米(L /52)
后坐系统:液压气动
作战重量:5642千克
运输重量:6434千克
方向射界:64度
高低射界:0度——48度
炮口初速:835米/秒
最大射程:19.075千米
炮弹重量:15.14千克(内置1.75千克炸药)
最大射速:6-8发/分
10.5厘米SK18/40 野战加农炮
二战爆发后,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要求提供生产射程更远的10.5厘米SK18,代号为SK 18/40(后来改为SK18/42))。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双方提出了类似的竞争方案。SK18/40该产品本可以于1941年投入生产,但生产推迟到1943年,因为它的引入会影响现有火炮的生产进度。当它确实投入生产时,被命名为10.5厘米schwere Kanone 18/42。SK18和SK18/42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更长的炮管(长了8倍口径)60倍口径和采用15厘米 sFH 18/40榴弹炮相同的炮架。SK18/42火炮的最大装药发射药增加到了7.5千克,最远射程也提高到了21150米,但是火炮生产和使用成本也大幅增加,所以只生产了少量该型火炮。总之由于SK18系列105毫米野战炮炮重,炮弹威力弱,德国陆军不喜欢这种火炮。
SK18/40型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口径:105毫米
作战重量:5720千克
炮管长度:6.3米L/60
炮闩:水平滑动锲型炮闩
炮弹重量:15.14千克(内置1.75千克炸药)
高低射界:0至+45度
方向射界:56度
炮口速度:910米/秒
最大射程:21.15千米
德国SK18系列加农炮数量众多,本应担当重任,但是炮弹威力弱鸡,炮架沉重让其难当大任。德国15.14千克的高爆弹内置仅仅1.75千克炸药,别说与苏联122毫米野战炮炮弹的威力(弹重25千克装药3.6千克炸药) 、美国的M1式114毫米野战炮的榴弹威力(弹重25千克装药2.04千克TNT)、法国105野战炮配发的M1915B/D型高爆弹(弹重15.7千克,装药2.61/2.68千克炸药)相比弱鸡,就是与日本的92式105加农炮装备的尖锐弹的威力(弹重15.7千克,内置2.27千克TNT或者苦味酸)都不如。如果一款火炮又沉又重,炮弹威力又弱,没有一个国家会喜欢这样的武器。等到德国遇到苏联的122毫米野战加农炮后,发现希特勒所谓的东方 *** 的武器竟然比自己的还要精良。德国彻底对SK18系列的105野战炮死了心,从此德国决心研发128毫米野战炮来反超。
德国PAK44/K44 系列128毫米野战/反坦克炮
射击状态的莱茵金属版PAK44野战炮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为了对抗苏联的M1937/31型122毫米野战炮和重型坦克,在德国的SK18系列105毫米野战炮难堪大任,不得已的情况下德国推出了128毫米野战反坦克炮——K44/PAK44型128毫米野战/反坦克炮。
1941年到1942年德军缴获了大量的苏联火炮,其中苏联122毫米M1931/37(A-19)型军属野战炮,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具有较强的反装甲能力,其优异的性能让德军羡慕不已,德军陆军总司令部要求军工部门进行仿制或研发一款类似口径的新型火炮,兼具大射程和反装甲能力,且重量要尽可能轻,易于生产,造价低廉。经过研究,德国人为新型火炮选择了128毫米的口径,因为当时德军已经装备了同口径的Flak 40型高射炮和SK C/30型舰炮,可以部分利用现有的生产线,节约时间和成本。新型火炮最初被定名为12.8厘米K43型加农炮,由克虏伯和斯柯达两家公司参与研发。
克虏伯(Krupp)公司的设计方案采用三脚式大架,类似公司正在研发的LeFH 43型105毫米榴弹炮的放大版,在牵引状态下为双轮炮车,在作战状态下车轮可以拆除,大架展开平稳着地,火炮可360度旋转,具备全向射界,炮口装有胡椒瓶式炮口制退器,由于制造黄铜药筒的金属紧缺,设计时没有采用德制火炮惯用的横楔型炮闩,而是选择了发射药包的螺纹式炮闩。
作战状态的克虏伯K43型12.8厘米加农炮牵引状态的克虏伯K43型12.8厘米加农炮斯科达(Skoda)公司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十字型大架(类似克虏伯K44型12.8厘米炮),可360度旋转,由于资料缺失,细节不详,然而K43项目在尚未进入原型炮阶段就被中止了,德 *** 而将更多资源投入平行发展的K44项目,而相关资料大多在战争结束前被销毁,斯科达版只留下部分设计数据,而克虏伯版基本没有数据留下。
斯科达K43型12.8厘米加农炮
口径:12.8厘米
炮口初速:940米/秒(最大装药)
炮弹重量:25千克(高爆弹)
炮闩:间断螺纹式炮闩(存疑)
弹药:分装式炮弹,药包发射(存疑)
方向射界:360度
高低射界:-10度到45度
作战重量:6350千克
牵引重量:7100千克
最大射程:22千米
后座距离:900-1650毫米
莱茵金属版PAK 44型原型炮牵引运输状态的莱茵金属版PAK44野战炮莱茵金属版PAK44野战炮Kanone 44项目即12.8厘米K44型加农炮,其基本要求与K43型一致,但鉴于更具威胁的IS系列重型坦克的出现,德军对K44型的反装甲能力更为关注,也赋予其Pak 44型的型号名称,因此是一个双重目的的开发项目,至于最后如何称呼这种火炮取决于其装备的部队类型是炮兵单位还是反坦克单位。K44项目由克虏伯和莱茵金属两家公司参与竞标。12.8厘米Kanone 44/Pak 44型野战/反坦克炮不仅是当时最强大的反坦克炮,而且是火炮历史上最重的反坦克炮。它比40年后的苏联125毫米章鱼反坦克炮还要重。PAk44火炮的制造工作于1943年在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公司开始。与Pak 41/43型 88毫米反坦克炮一样,这种12.8厘米炮也是在防空炮的基础上开发的,Flak 40型128毫米防空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强大的防空炮,具有良好的弹道数据。两家公司都制造了该野战反坦克炮的原型,克虏伯公司的K44方案是全新的设计,而莱茵金属公司的方案是基于128毫米Flak 40型高射炮设计的,他们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比如十字型大架,360度全向射界,半自动水平楔式炮闩,电击发装置等等,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炮车形式,克虏伯采用四轮炮车,在战斗状态下四个车轮可整体抬升,使大架着地;莱茵金属采用六轮炮车,在战斗状态下火炮后方的两轮副车可分离,火炮前方的四个车轮抬升至上部炮架两侧,可与火炮一起旋转,据称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火炮的射击稳定性。德军认为,克虏伯的设计更简洁,更具生产性,是更好的设计,尽管严格的检查表明,炮架的某些部分,特别是车轮升降齿轮和方向机装置,对于他们的任务来说自身重量偏轻,耐用性可能存在问题。
根据测试,德国陆军决定采用克虏伯的产品,将这名生产的火炮名为PAK 44 型12.8厘米野战反坦克炮,从1943年12月开始生产,直到1944年3月,共生产了18门。但是,这种世上最重的反坦克炮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重量过大,因此只有12吨或18吨半履带牵引车可以拖曳该炮。装有橡胶轮胎的车轮使火炮可以高达3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高速公路运输。另外,由于其尺寸太大,PAK 44没有很好地伪装,特别容易招到对手的反击。拖曳重达11吨的反坦克炮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拖曳设计终止了。
PAK44/K44型火炮采用了分装式弹药,弹丸与发射药筒分离,如果采用定装式弹药则炮弹重量过大,在持续射击时对于装填手的体力是很大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128毫米Flak40型高射炮因为装有辅助装填机构,因此采用了定装式弹药,由机械装置将炮弹送入炮膛,而PAK44/K44型火炮如果安装类似装置,将使本已超重的火炮更加沉重,故而只能采用纯手动装填。PAK44/K44型火炮配用的弹种有两种,即高爆榴弹和穿甲弹。128毫米Sprgr 5151 L 5.0型高爆榴弹是作为野战加农炮时使用的弹种,弹丸重量28千克,内装3.6千克炸药(一说3.0千克),有资料显示这种炮弹基于德国海军128毫米SK C/30型舰炮的炮弹设计的,因为部分炮弹样品被涂成黄色,这是舰炮炮弹的标准做法。128毫米Pzgr 43型被帽穿甲弹是作为反坦克炮时使用的弹种,弹丸重量28.3千克。除了上述两种标准弹药外,PAK44/K44型还可以发射128毫米Sprgr Flak 40 L 4.5型高爆榴弹,这种炮弹原本是Flak 40型高射炮使用的,作为标准弹药实现量产前的代用弹药,弹丸重量为26千克,内装3.4千克炸药,最大射程为21030米。克虏伯公司还为PAK44/K44型火炮研发了两款远程榴弹,采用类似现代脱壳穿甲弹的次口径弹药设计,其内部弹芯直径分别为96毫米和105毫米,重量分别为15.2千克和19.2千克,均处于试验阶段,具体性能不详。
PAK/K44型火炮配用的发射药有两种规格,即减装药和全装药,前者为12.55千克,后者为15.3千克。发射药装在人造丝制药包内,置于金属发射药筒,药筒顶部用厚纸板制作的封口罩封闭,在上面用红色大写字母表明规格和适用弹种:SPRGR为减装药,用于发射榴弹,PZGR为全装药,用于发射穿甲弹。在发射高爆榴弹时,使用减装药初速为750米/秒,使用全装药初速为935米/秒,最大射程为24410米。穿甲弹只能使用全装药发射,初速可达950米/秒,其装甲能力在二战时期可以说是创纪录的,对30度倾斜均质装甲进行射击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219毫米的装甲,1000米距离上为200毫米,2000米距离上为178毫米,从理论上说PAK44/K44型火炮可以击穿二战时期任何一种坦克装甲车辆的正面装甲。根据俄国人的说法,PAK44/K44型火炮的威力优势一直保持到1948年,苏军在1949年试制的IS-7重型坦克才最终能够抵御Pak44的正面攻击。
克虏伯版PAK 44型原型炮克虏伯版K44野战反坦克炮克虏伯版12.8厘米K44野战反坦克炮
口径:128毫米
膛线:40条右旋膛线
炮管长度:7023毫米(一说7040毫米)
通道长度:6625毫米
炮弹重量:26千克 Sprgr L4.5 HE(内装3.4千克炸药),28千克 Sprgr L5.0 HE(内装3.6千克炸药), 28.3千克AP弹
运输作战重量:10160千克
作战时火炮长度:10900毫米
作战时宽度:6126毫米
作战时高度:1830毫米
运输时火炮长度:10900毫米
运输时宽度:2476毫米
运输时高度:2160毫米
高低射界:-7°51至+ 45°27
方向射界:360°
最大射程:24410米
炮口初速:950米/秒
后座距离:700-1300毫米
最大射程:24.4千米
减装药发射Sprgr L4.5 型高爆榴弹射程为16.6千米,发射Sprgr L5.0 型高爆榴弹17.25千米。
全装药发射Sprgr L4.5 型高爆榴弹射程为 21千米,发射Sprgr L5.0型高爆榴弹 24.4千米。
(Sprgr 5151 L 5.0 型高爆榴弹比Sprgr Flak 40 L 4.5型更长,弹体更具有流线型,虽然重量比Sprgr Flak 40 L 4.5型高爆榴弹重,但是他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12.8厘米炮的各种弹药模型图Sprgr Flak 40 L 4.5型高爆榴弹和发射药筒Kwk 44(PAK 80)型12.8厘米反坦克炮
既然拖曳不方便的话那就直接装在车上,其实早在1942年初,德军总参谋部就提出在装甲机动底盘上搭载128毫米重型火炮的想法,到1943年初又决定在“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底盘上进行改装,但研究表明这两种底盘都难以承受这种大口径火炮的重量,直到1943年10月才确定以虎王坦克底盘作为128毫米重型反坦克炮的载体,而选用的主炮型号就是Kwk/PAK44型火炮(车载型号被称为Pak80型)。2辆原型车于1944年2月完成,分别采用了亨舍尔公司和波舍尔公司设计的悬挂装置,从1944年7月开始缓慢量产,到1945年初,大约生产了80辆。这种重型战车最初被命名为VI号坦克歼击车,后来被称为(Jagdtiger)猎虎反坦克歼击车。
KWK 44 (PAK 80 )型128毫米反坦克炮KWK 44 (PAK 80 )型128毫米反坦克炮采用半自动横锲炮闩KWK 44 (PAK 80 )型128毫米反坦克炮装有炮口制退器的128毫米反坦克和士兵炮弹模型猎虎反坦克歼击车是在1944年4月开始在德国部署的虎王坦克的基础上制造的,成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的战车——战斗总重高达75.2吨。自行火炮装有一门128毫米KwK 44 (PAK 80 )反坦克炮(火炮全重为7000千克。)安装在自行火炮中央部分的装甲舱中。火炮由一个整体炮管,一个联轴器和一个后膛组成。联轴器用于将炮管连接到后膛。炮口没有按装制退器,炮管重量为3300千克,长度为7020毫米(一说7040毫米)。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制退机和复进机布置在炮身上方左右两侧。因为是车载反坦克炮,为了节省车内空间,火炮的后座距离为870毫米,最大不能超过900毫米,如果超过最大后座距离,火炮会停止射击。反坦克炮的射速为3发/分,高低仰角调整范围为-7°到+ 15°,而水平方向则为20°(左右各10°)。PAK 80型反坦克炮发射高爆榴弹炮时炮口初速为750米/秒,最大射程为12.2千米。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达950米/秒,穿甲性能与PAK 44野战炮型几乎一样。PAK80 型反坦克炮炮管寿命为1000-2000发。从1944年4月到1945年初,克虏伯公司在布雷斯劳工厂总共生产了132门Pak 80型反坦克炮,其中80门用于猎虎,鼠式 和E-100型坦克,还有52门多余的火炮。
猎虎反坦克歼击车装备128毫米反坦克炮盟军缴获E-100模型 装备128毫米反坦克和其炮弹1944年10月,希特勒下令将剩余的火炮从猎虎计划中专转移,并安装在苏联和法国火炮的炮架上。火炮被命名为12.8厘米K81/1(使用法国155毫米炮炮架)或12.8厘米的K81/2(使用苏俄152毫米炮炮架)。
128毫米K81/1型野战反坦克炮,安装在法国155毫米 GPF-T 型加农炮的四轮炮架上。法国155毫米M1917加农炮的改进型炮架,美国后来在其基础上改进成为长脚汤姆M1型155毫米加农炮的炮架。该炮架沉重而坚固,完全可以承受强大的后坐力,因此该型火炮炮口未装炮口制退器
128毫米K81/2型野战反坦克炮, 安装在苏联152毫米 M1937式加榴炮2轮炮架上,由于该型炮架比法国炮架轻4吨,火炮加装了高效率的炮口制退器。
12.8厘米K81-1 法国155GPF-T 加农炮炮架原型炮12.8厘米K81-2苏联M1937型152加榴炮架原型炮盟军检查缴获的12.8厘米 K81-1野战反坦克炮12.8厘米 K81-1野战反坦克炮12.8厘米 K81-1野战反坦克炮资料
口径:128毫米
炮管长度:7020毫米
膛线长度:5533毫米
操作人员:15名士兵
高低仰角:-4度——+ 45度
水平射界:60度
炮口初速:950 米/秒
拖曳速度:35 千米/小时
最大射速:每分钟5发 平均射速:3发/分
作战准备时间:30分钟
作战重量:12150千克(或12197千克)
最大射程:24.4千米
弹药:与克虏伯PAK 44 相同
12.8厘米K81-2型野战炮12.8厘米K81-2型野战炮12.8厘米K81-2型野战反坦克炮
口径:128毫米
炮管长度:7020毫米(不含炮口制退器)
操作人员:15名士兵
高低仰角:-4度——+ 45度
水平射界:40度(一说58度)
炮口初速:最大950米/秒
拖曳速度:35 千米/小时
最大射速:每分钟5发,平均射速3发/分
战斗重量:8200千克(或8302千克)
作战准备时间:30分钟
最大射程:24.4千米
弹药:与克虏伯PAK 44相同
k81-1/2这两款炮并非没有问题,这两款火炮仓促拼凑而成,其后坐力系统产生的能量要比火炮射击时产生的能量要低,而且部署时间比较长,但是这些火炮提供的巨大压制火力受到前线的士兵的欢迎。
PAK 44型火炮极具威力,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一共生产了150余门,而面对东线苏俄2000+的122毫米野战炮和西线英美1000+的114毫米野战炮,即使它再优秀也难以挽回纳粹德国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