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每周的《歌手·当打之年》节目我都会认真看完。
在上周写的文章里我曾表达希望年轻歌手在追求国际化、前卫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中国一些特有的音乐形式,而周深仿佛听见了我的呼唤,本周竞演舞台上立马奉献出一场特别的表演。
周深所演唱的经典曲目《相思》来自毛阿敏老师,这首歌曲对于80后、90后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热播神话电视剧《西游记后传》的片尾曲。
而在《歌手·当打之年》舞台上周深对这首歌曲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将苏州评弹元素融入演唱中。
在采访中周深提到自己非常喜欢苏州评弹,当我们中国独有的这种音乐形式喜欢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些难过,所以非常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也听一听,这是他改编歌曲的初衷。
周深对这首歌曲的改编不只是将两首歌一起唱给观众听,而是用心的让《秦淮景》这首小调自始至终贯穿整首《相思》:
他先是清唱了一段《秦淮景》,而后进入主歌《相思》部分;在《相思》的演唱过程中,《秦淮景》的背景声仍隐隐约约从耳畔传来;最后再用《秦淮景》的唱词做为结尾。
前后呼应的《秦淮景》小调周深在唱法展示上也略有不同,开场部分的《秦淮景》沿用的是比较经典的苏州评弹唱法,收尾部分的《秦淮景》在唱腔上又有些昆曲的意境,足见周深的用心良苦!
苏州评弹属于苏州一代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类型,曾盛行于江浙沪一带。
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堪称中国曲艺文化的瑰宝之一;而现在的苏州评弹也同中国很多地方戏曲一样面临相同的困境:听众越来越少,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危机!
01 苏州评弹跟我的渊源
我第一次听苏州评弹年纪还很小,90年代末家里买了一台VCD机,商家随机器附送了很多碟片,其中有一张《东方时空》栏目经典音乐合辑。
在这张碟片中有一首苏州评弹曲风的歌曲《无锡景》,由苏州人蔡虹红演唱。
蔡虹红用苏州方言演唱《无锡景》,意境唯美,唱腔婉转,也是很多人记忆中《无锡景》的最佳版本。
这首歌跟周深演唱的《秦淮景》是有区别的,它没有“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这部分,直接从“小小无锡城呀, *** 到如今”开始唱。
大学时偶然看了张柏芝主演的电视剧《天涯歌女》,张柏芝饰演周璇一角,剧中“周小红”在参加选秀活动时演唱了《无锡景》。
这首《无锡景》跟蔡虹红版本的《无锡景》也有区别,一来用普通话演唱少了一些吴侬软语的韵味;另外在蔡虹红版本的《无锡景》基础上加了“我有一段情呀”这段唱词。
《天涯歌女》这段电视情节让我回想起儿时关于《无锡景》的回忆,于是在网络上下载了蔡虹红演唱的《无锡景》再次反复聆听。
当年还有个困惑,为何两版《无锡景》的歌词不一样?
到2011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上映,以玉墨为首的秦淮女子们在影片中再次演绎了《秦淮景》。
这到底应该是《秦淮景》还是《无锡景》?而同为《无锡景》却为何歌词又不一样?再度成为我的困惑。
后来通过一些资料,我大概捋清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先有《无锡景》才有《秦淮景》《秦淮景》是根据《无锡景》的小调改编而来,由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拍摄地点在南京,而秦淮则指代南京。
如果让一群南京女子来合唱《无锡景》,跟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不符。
《无锡景》只提供了曲调,并没有歌词《无锡景》并没有固定歌词,以上提到的蔡虹红版本也并非《无锡景》唯一版本。在《无锡景》小调基础上很多人进行过再创作,比较有名的有上文所提的《秦淮景》和周璇演唱的《花开等郎来》。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景》最早做为唱片发行是在1921年,由百代唱片公司灌录了《无锡景致》这首歌。
1934年,无锡籍演员王美玉演唱的《改良无锡景》经高亭公司成功发行唱片,此版本也成为《无锡景》各版本歌词的原始雏形。
以上说的所有版本《无锡景》《秦淮景》歌词都源于王美玉版《改良无锡景》。
不过目前为止,听过的最好听的《无锡景》仍然是蔡虹红版本的,《无锡景》也成为苏州评弹的经典代表作品。
02 追根溯源,何为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
苏州评话起源于宋代,艺术形式上类似于方言版本的说书,也就是讲故事。内容包含了一些历史故事、英雄故事和神怪故事等,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封神榜》等。
胡天如:《醉打蒋门神》
老一点的苏州评话讲的都是苏州方言,后来为了照顾全国观众的耳朵,很多经典的苏州评话都有了普通话版本,抑或是普通话和方言相结合的版本。
当然,普通话版本的苏州评话严格上说都不能算苏州评话。
现代版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以话为主,不加入演唱,一般表演者为一人,端坐于桌子后方。
偶然也见两人一起表演,围绕桌子左右而坐。
韩雪曹可凡表演苏州评话
弹词的演绎多见俩人,男女搭配分坐于桌子左右两侧(也有男男搭配或者是三人共同演出),一人弹奏三弦,一人弹奏琵琶。表演者一边演奏乐器一边演唱。
所以,上文提及的《无锡景》等歌曲展示的主要是苏州评弹里的弹词而非评话部分。
苏州弹词:无锡景
由我们外行角度来看,弹词的表演难度要高于评话,毕竟人家又弹又要唱。
但评话表演的压力应该也很大,表演者仅仅靠讲话吸引观众,这就对说话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管是苏州评话还是苏州弹词,都不同于其他戏曲表现形式:表演者坐在凳子上进行表演,身体一般不会挪动位置,观众来欣赏的自然也不是演员的身段和手势,而是表演者用苏州话展现艺术作品时的韵味。
苏州弹词演绎《茉莉花》
苏州弹词的唱腔非常优美,既展示了吴侬软语的韵律之美,又充满了江南女子的灵秀之气。性情急躁的人如果多听听苏州弹词必定能怡养心性、缓解忧郁。
因为苏州弹词是不会出现飙高音、冲击肺活量的唱腔,表演者永远是摆足了讲道理的姿态跟你娓娓道来。
03 如何改变苏州评弹萎靡的现状
如今苏州评弹面对的是听众锐减、市场萎靡的现状,根源当然在于市场需求越来越小。
苏州评弹《三笑》
中国的地方戏曲几乎都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源于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战争动乱的催化。
贸易的发展让中国各地经济往来频繁,商务交流中这些离家在外的商贾们自然需要很多娱乐消遣项目,戏曲表演于是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所以明清时代的戏曲发展多集中在交通便利之地,尤以港口城市更甚。
而战争动乱让社会不安,权贵需要曲艺麻痹自己,底层百姓需要曲艺来抚慰创伤。
可见,苏州评弹最初发展就是供人消遣娱乐、排解压力。
长篇弹词弦索春秋第27回《三美人》
如今造成苏州评弹现状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文化发展,以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年轻人消遣娱乐的方式实在太多,如若缺乏引导很多传统文化确实会面临巨大危机。
改变苏州评弹萎靡现状的根本就是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对此有几点建议:
拯救苏州评弹要从娃娃抓起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大可多增加一些戏曲唱段,在戏曲展示方面不仅教师可以教,还可以请专门演唱苏州评弹的演员来教孩子们演唱,多给孩子们一些了解苏州评弹的机会。
课外可以举办苏州评弹的比赛,或提供关于苏州评弹的演出机会给孩子们,提升孩子们参与评弹演出的热情。
利用名人效应为苏州评弹宣传正如周深在《歌手》节目里大谈自己对于苏州评弹的喜爱,这对于苏州评弹就是一次很好的宣传。
另外一些苏州籍的艺人在综艺节目里也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现苏州评弹的魅力。
苏州籍艺人韩雪表演苏州评话
甚至可以通过拍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来展现苏州评弹的前世今生。
利用旅游业带动苏州评弹的发展众所周知,江苏是个旅游业大省,旅游经济非常发达。
游客来江苏旅游时就可以通过售卖套票的形式来促进苏州评弹的发展。
五星级大酒店设施齐全,很多酒店本身设有茶室或其他专供表演的场所,如果能够提供场地给评弹艺人进行表演对于入住的游客来说想必也很有一番吸引力。
普通酒店没有这样的硬件实力可以和附近景区的茶馆或者有评弹表演的剧场合作。
一边喝茶,一边去听上一段地方风味的评弹也是旅游过程中的一种放松和享受。
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才能减少评弹艺人的流失,艺人留下来了才能有更多人研究发展评弹表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王建中、包海燕演绎苏州评弹《桃花扇》
很多人认为地方戏曲萎靡的现状是由于方言受众不广,如果将方言演唱改成普通话演唱便可以招揽更多的观众来听。
我不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普通话版本的苏州评弹跟流行歌曲相比又有什么竞争力呢?
大众流行趋势常常会变,如果苏州评弹为了迎合大众一直改来改去,最终就会失去特点。
评话名家金声伯表演苏州评话
周深做为贵州人,也不见得能听懂苏州话,但这不妨碍他喜欢并在舞台上表演苏州评弹。
我不是江苏人,虽然听不懂苏州话,但也一样不妨碍我喜欢《无锡景》喜欢苏州评弹。
经典的艺术作品怎会受语言、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是彼时抑或当下的新鲜事物太多、生活节奏太快,人们还未来得及做出选择而已。
本周《歌手·当打之年》出现了终极奇袭赛制,奇袭歌手如奇袭成功,则直接淘汰当场最后一名,所以竞争异常激烈,每位歌手都几乎展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
在一众歌手混战中,我独爱周深演绎的《相思》,它算不上高技巧,却很特别。
结合上一场的《达拉崩吧》,周深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歌手不忘经典却又紧跟先锋潮流的态度。
很期待歌手们的下一场演出。
谢谢阅读,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浮生娱梦,
一起追忆娱乐圈的似水流年!
本文原创,谢绝一切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