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读大学选城市重要吗(上大学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读大学选城市重要吗(上大学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读大学选城市重要吗(上大学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

写在前面的话:是上一篇讨论填报志愿选择城市的偏学术版。其中有不少干货。

考大学如何选城市?(大白话版)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犹豫,选学校呢?选专业?还是选城市?到底怎么选?今天我们着重把择校的城市话题谈一谈。现在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个城市群落。不管怎么样,首先要知道为什么选择一个城市群落或城市至关重要。

I. 选择一个恰当的平台对接优质资源是发展的必要途径

为什么说选择填志愿也要选择对应的城市呢?因为城市是一个平台,选择了合适的城市,就选择了一个比较适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相对集中的资源,这些资源与资源之间发生着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尽早接触有这些资源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认知这些资源,了解这些资源背后的规律,再加上我们渐渐的融入,把这些资源为自己所用,成为自己将来发展的筹码,这样一来就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获得这些筹码的时间段也非常敏感,在脱离高中之后进入高校这段时间中,是对接这些资源的优质时期。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文化符号

当我们刚结束高中教育时对外部的世界知之甚少,虽然这对我们直接进入社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这也是我们另外一种优势——像海绵一样接收新的概念和文化符号。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它独特的生态环境,在其演变过程中,又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特性和产业,在这些经济行为和生态互动过程中,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础和概念。这些一般不是通过课堂讲授习得的,而是在这个文化氛围中生活、被熏陶得来的。因此,每个不同的片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社会空间”。这也是当地独特的人文空间结构。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到这个空间结构当中所处的独特概念,并且像海绵一样吸收它,把自己融入进去,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也只有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才能够真正接触到或者驾驭当地的资源。

② 越年轻,越容易被当地社会所接纳

然而融入当地,往往需要有独特的时间窗口。一个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化符号的人,在融入另外一个地区的文化环境时,往往会出现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无论是对将要融入的这个人,还是对当地人都会出现。于是这个外来者融入当地的过程就是本地化或本土化。如果只是需要改变自身那还比较容易,但是要改变他人是难上加难。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比如说本科阶段就到达当地,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进入社会,那么是很容易被当地接纳的。因为一个人没有太多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或者这个文化符号并没那么鲜明,那么和当地的本土文化产生冲突的概率也就较小。同时年轻人或者是被称之为幼兽。它的攻击性较弱,这种符号也便于当地去接纳它。

③ 各地为求高校的自身发展,会提供一些资源对接渠道,在这些高校就读有先天优势

每个地区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而普遍认为高质量的人才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因此,各地区要发展,就要向各高校求援,希望他们把优质的人才留下来。那怎么留呢?必然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即让他们看到这里好,让大家吃到甜头,就容易留下来了。

各地会开放些政策,又或者给当地的高校一些资源,助其对接到在校的优质大学生。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找到推动当地发展的企业就业,又或者可自主进行创业,这些都能帮助优质的人力资源,尽快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培育出新的果实。

Ⅱ 运用平台资源的方法

如果在这时候选择了合适的平台,又如何一步步的去对接那些资源呢?这个想必是很多学生和父母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学是有答案的。我们曾在过往的文章中提到过社会网络进行资源互换的方式,集中于四种资本,分别包括有社会资本、符号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指,能进入某个社会的准入资格或成员资格,又或在该社会中的活跃程度。

符号资本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经济资本,比较好理解,是经济相关的资源。

文化资本,相对复杂一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这里简单说起来,文化资本有几种形态,第一种是身体化的形态,便是你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全被囊括。第二种形态是客观化形态,我们在某种文化背景下所感所想,所崇尚的审美,被外化为家具、文具、服饰等等。第三种是制度化形态,包括由学校提供的文凭和学历。

融入当地的文化,进入当地的社会,先要获取这种社会资本。只有先拥有了进入当地社会的准入资格,才可能打开自己的人脉,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社会中,成为积极分子,从而取得调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分。

① 通过交易获取资源

也就是说让自己展示出让大家看到我能提供哪些资源,然后让大家对我进行标价,如果大家对价格表示认同就可以进行交易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能够提供的东西是什么?往往主要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展示出来的某种在经济中实现的内容。可是没有入职又如何展示呢?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因此在社会中有些人可以通过实习或者做些志愿者,先做出一些实际的成果来。这样就有了产品,也就是自己的实际成果,就可以实现交易了。

我们将拥有的文凭和学历也是一种产品,而这种产品是属于当地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化资本,即体制化文化资本。不仅有了实际成果,又有了体制化文化资本后,就更容易在当地文化中被社会接纳,于是就可以用它去交换经济资本,也就是被聘用。

② 通过转化获取资源

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与资质和实际劳动成果形成交易,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很容易理解。但我们要说的第二种形式相对没那么经常被清晰的谈及。简单说,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文化资本,把自己先纳入社会中,在社会当中获取一定的地位,然后通过文化资本获得社会资本,再通过社会资本转化出符号资本。这里的符号资本就是我们所说的地位。有了地位后,人们就会在社会圈层中把一些资源交给你,或者让你成为他们的打理人,以此实现资源的相互转化。

资源的相互转化并不一定要去为对方做成某个具体的劳动商品。我们也很可能是资源的原始拥有者。对方可能诉求不大,只是觉得我们值得信任,而且有文化亲和力,希望我们为他们收集更多可相互整合的资源,此时,这种人更多扮演的是资源的协调人,通过搭建属于他自己的资源整合平台,把可以整合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运用这些已被整合的资源,投入到某种具体的经济行为中获取利益,也能够获得经济资本。

这里有个故事,有个大三学生小张,就读于长三角地区的一所985高校。小张非常聪明,善于跟人打交道,他来自于川渝地区。自从到了长三角地区之后,他很快就与当地的朋友们结下了友谊,开始参加他们的聚会,甚至学会了当地的好几种语言,上海话,宁波话和杭州话。上海、宁波和杭州都比较近,坐高铁也就是在一个小时。他在这几个地方都有朋友,一到假期,他就到朋友们家去玩,也了解朋友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人特别提起,当地人都会觉得这就是个土生土长的长三角的小伙。小张的朋友有在宁波的小陈和在杭州的小李以及上海的小王。其中小陈的爸爸有家非常不错的3D打印工作室,而小李是非常优秀的年轻设计师。小王和小张一样都属于长袖善舞的类型,同时小王还对金融特别有天赋。于是他们一拍即合,便成为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型工作室,小李做了首席设计师,而小张和小王主要负责去打开生意的窗口,接单就到小陈家的3D打印工作室来打样,并且小李和小王一起运营一个网店,将他们的作品放在网店上卖。小王通过自己家里的关系,很快找到了一些来自家庭关系投入的融资,并且签订了非常系统的合作回报合同。小张的创业想法和逻辑思路清晰,与小陈、小李和小王有稳定的关系网络。他们在本科阶段就积累了第一桶金,而小王的投资人们发现这个工作室真的能做大事,于是通过当地的文化关系也介绍了很多中小型企业,让他们来负责做一些设计和打样的工作。

以上便是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理解如何通过文化融入当地社会并进行转化的获益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去了解当地的社会,和他们进行互动,在初期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一点点得失,最重要的是要展示自己能做成什么事情,有什么样想法。有什么样的想法,首先是让大家认同跟对方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这样会被对方认为是自己人。越年轻的时候,因为学习其他文化元素东西,速度会较快,因此很快就能够和当地的文化元素接洽,甚至完全吸收进去,用当地特有的方言习俗等等去与当地人打交道。如果我们所穿着的服饰配饰,说话的习惯用语加上行为的风俗都和当地接近的话,很快就能被认为是具有同样文化资本,能够进入这个社会的人。这里的服饰习俗,语言和习惯就是文化资本,主要通过身体化和客观化的方式来实现的。

Ⅲ 选“城市群落”而不是“城市”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城市的边界扩大,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已从量变的达到了质变。高铁已相当普及,在全国大部分的核心城市已起到了生命线的作用,刚才的故事中从上海到杭州最快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从上海的虹桥枢纽到张江工作,路上可能会耽误近一个多小时。因此,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往往不是用距离来考量的,而是以时间。在不同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下,我们能完成的事,所需要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成本,远近关系其实只是作为时间的另外一个标志而已,社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已极大的打破了空间的屏障,而物流网络又通过交通工具的革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空间的感知。

当空间的隔阂进一步的模糊,甚至被颠覆之后,城市与城市间的分工就更加的微妙。这种微妙关系并不一定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来实现的,往往是自下而上生成的一种结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所组成的各种组织,为了生存,在当下科技所提供的基础生存逻辑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在上海招个员工费用实在太高,而且生活成本也高,而事实上生活成本其中一部分就是交通成本。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住浦东的人去浦西工作往往要花一两个小时,而从杭州坐高铁到上海虹桥还不到一个小时。互联网普及后,有些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展开,甚至不见面完成很多业务。在科技的帮助下,管理的方式也提升了,不再是既往的工厂式管理,是能够让对方把具体的工作所要交付的成果,以计件的方式,按项目制进行分配。互联网还大大提升了效率,各种各样的外包在大公司改革工程中很稀松平常,很多招聘业务都是从以前的大公司剥离出来的。这些被剥离出来,部分自己组建了公司,并且开始从一个公司的私用品变成了社会的公用品。所以,熟悉猎头业务的朋友都知道,猎头可能远在几千公里以外,但是依然能够帮公司客户完成招聘工作。

因此,我们要基于当代的科技手段和经济发展的逻辑,把城市群落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把单个的城市作为一个单位。

Ⅳ 如何选择城市群落?

填报志愿,择校,一定要选择对应的城市群落,这个城市群落所具备的产业背景、城市分工布局、交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就尤为重要。

① 选择文化背景

在既往的选择过程中,往往是看这座城市有多少大企业,又有多少高校。其实,我们现在并不这么看,因为在一个具体的区域中,尤其是流动人口密集度高,主要看当地具体的产业分工逻辑和文化背景,再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发展方向进行双向选择,否则文化背景不相符,很可能会有极强的不适应感,这和具体的工作能力没关系,但就是不舒服,这样一来,很可能会诱发一些心理上的不适。比如在一些大城市里,我们会感受到排斥,这种被排斥感很可能并不来自于我们遭受到了对方的歧视,而是因为本身我们是作为一个外来者,是少数,而当地的文化背景是作为强势地位存在的,于是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因此文化在某一种程度上的包容性,则可能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选择方向。

比如京津冀城市群落中文化氛围很浓,因此在文化和政治方面具有社会的符号资本或者社会资本,便很容易融入当地社会。

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市场化高度发达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本土特色,看到当地对方言的依赖,就能体会到。然而长三角地区市场化高度发达,也与他们的契约精神和事无巨细的市场化逻辑相关。虽然我们不求直接融入他们的文化圈,但是可以在业务方面建立起牢固的关系,通过多次交易或者是第三方背书,建立起商业信用,也可以有一定的文化包容度。

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就非常有意思,深圳是一个经济特区,而深圳虽然在广东,但大部分人在深圳所使用的语言是普通话。因此,很多年轻人在深圳发展并不会觉得自己被排斥,相反很有归属感,因为这是个移民城市。

② 选择产业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落是一个以北京为中心,将北京作为核心资源打造的城市群落,北京是中国重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在这里有大量的产业,几乎是以北京作为重镇,而不在其他地方发展出第二势力的。在文化产业中和政策相关的行业,往往在北京都有办事处。如果希望在一种政治文化较浓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甚至在文化与娱乐方面有追求的人都免不了要进入北京的政治文化社会。中央政策都来自北京,如果对政治和政策非常有兴趣,那么在北京读大学并且进入北京的社会对今后的发展就大有裨益。即使后来想从一个领域到多个领域发展,但都跟政策有关,那么先在北京生根或者在京津冀区域生根,跳到其他区域,与北京的政治资源对接,都非常有帮助。

这里又得提到珠三角的深圳了,它直接和香港连接,而香港、澳门、广州等核心城市所连接的城市群落又是个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城市群落。首先,广州、香港都是重要的港口,然而香港、广州、深圳又是非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已形成了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能运输货物,还有充分的对外交流能力。因此,这里不仅是通过粤语文化圈,客家话文化圈,还是国际文化圈的一个重要交流场所。在文化交流较多,又有极强物流实力的地方,贸易就充分。所以贸易一直在珠三角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里不仅有贸易还有金融。香港是著名的金融中心,这和它的普通法体系有关。在普通法体系里非常注重保护一级投资,相对能够容纳各投资方当地法律、习俗与文化,为这金融中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外交学院的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教授在《破茧》一书中有细致的分析。经过这些年发展,深圳已成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然而在我们国家的成文法体系中,深圳的开放程度和香港的开放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因此香港作为一个中国地区中,唯一的普通法系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从事金融业尤其是一级投资,那么非常建议同学们在珠三角地区就读。

计算机科技与创业创新和刚才我们所说的金融体系分不开,因为创业与创新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而资本投资又需要有足够好的法律和经济环境。从整个形势看来,珠三角城市群落将来会成为一个有金融背景支持,有巨大的物流吞吐量,又有巨大的创新创业潜力的城市群落。就以深圳大学为例,每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资金支持,就高达1,000万人民币以上。而且这些大学和企业深度合作,包括腾讯的腾班,就是深圳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的重点实验班。在全班的同学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对接公司的业务并且实习,使得当地的青年才俊的创造力与企业的有效机制结合,开发出能够推动市场发展的创新项目。

③ 选择生活习惯

不管前景如何辉煌,身体的生理感受也很重要。各地方的生态环境也是值得考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喜欢的文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息息相关,但是每个人又有区别,所以我们很需要理解自己的体质,了解当地的温度,湿度气候变化等条件。选择一个自己的身体适合的地方。这种适合就包括有易发的疾病、饮食、起居等等。一个不爱吃面食的人去了京津冀,说实话的确很不方便;受不了热的人去了珠三角地区,说实话会很辛;受不了梅雨季去了长三角地区,相信台风来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综上所述,我们该综合考量城市群落作为一个优质平台的作用,也应该学会利用四种不同类型的资本为自己获得优质的资源进行铺路,但分析如何选择城市群落时,要分析当地的文化背景,产业布局和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只有想好自己需要什么,那里有什么,才能真正选择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更多读大学选城市重要吗(上大学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