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疫情确诊数逐渐变少,人们也慢慢恢复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似乎春暖花开如期到来后,一切都将要往好的方面走去。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的生活轨迹已经完全被打乱、甚至终止在了这个新年的初始。
被忘记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他们。
非典中第一个去世的医务工作者
17年前,抗击SARS的前线,范信德、叶欣、邓练贤、陈洪光等四位医务工作者先后以身殉职。
其实,非典殉职的第一个医务工作者范信德,他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一个救护车司机。57岁的中山二院工作人员范信德,成了非典第一个离开的医务人员。
“真希望这就是一场梦”, 同是医务工作者的范信德妻子余美基回忆道。
作为中山二院退休护士的余美基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普通司机,竟然染上了可怕的非典。
2003年2月1日,大年初一,当班司机提出想回老家陪伴年迈的父亲过年, “你回去吧,我来顶班” ,他主动提出前来上班,作为救护车司机24小时待命,吃睡都在医院。
“本来还有个正班,他只是副班,但没办法,他性格就这样,苦活、累活都争着干,他就是这样的人”。余美基回忆道,在运送非典重症患者时,范信德还提醒病人亲属别跟着,避免传染,自己却上阵把人抬到担架上,回来后还负责把患者呕吐得面目全非的车厢清洗干净。
“阿基,我可能中招了,发烧啊”。余美基接到丈夫的一通电话,她抱着侥幸的心态在想,只是发烧,可能是普通的小感冒。
然而,三天后却传来确诊的消息。当日,范信德确诊非典。
2月16日,负责照顾丈夫起居饮食的余美基也证实被感染,住进隔离病区。
“每天拉10多次肚子,整个人都虚脱了,”回忆起难熬的日子,余美基说“唯一安慰的是还能打电话“,她接到范信德的电话,但完全听不到讲什么。
“我知道他很痛苦,气管是开的,没听他一句话我都想哭。”
没想到,那竟是夫妻俩的最后通话。
2月23日晚,范信德成为了第一个因非典而去世的医务人员离开了。
3月10日,当余美基病愈出院时,范信德的遗体已经火化。原来的夫妻情深,遭遇疫病,变成了天人两相隔。
新冠病毒第一个去世的医生
10年后,新冠疫情降临。少有人知道,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第一批支援的科主任梁武东医生,因新冠肺炎在新年第一天早上去世,是首位在抗击新型肺炎战役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2020年1月16日,梁武东医生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8日,其转到金银潭医院就诊。2020年1月25日早上7时许不幸去世,享年62岁。
其实他已经退休两年,只是退休后仍然放不下医疗事业,在武汉亚心总医院返聘坐诊。
离开之后,在人们记忆中留下的仅仅是寥寥几个新闻,就像石子投进水中激起的波纹。
截止到2月23日,据已经公开的消息,已有26名医务人员因肺炎疫情殉职,而近期,卫健委主任马晓伟露面,对医护人员一番赞颂后,第一次郑重谈到了医护人员的死亡人数——“多名”。
医生群体有多难有多累?
谢婉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名字,如果不是这场疫情,很少人会提起她了。
2003年那场非典给香港带来了惨痛的代价,1755人感染、299人死亡,其中还包括8位医护人员,而谢婉雯便是其一。
“我要快点出院,回病房帮忙!”谢婉雯的生命,永远凝固在年轻的35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惦记着躺在病榻上的患者。
其实她完全可以避过感染病毒,逃过死亡的厄运。
但是当疫情3月在香港爆发时,谢婉雯毅然决然地主动请缨,从内科病房调到SARS高危病房工作,踏上了抗炎的最前线——当时,屯门医院已经接收了3名SARS病人。“她觉得这是自然不过的事,义不容辞。”她的上司欧阳东伟说。
面对风险,谢医生从未有过半点犹豫,为了抢救病人,她曾在半个小时内连续为4个非典病人插喉。
出事那天,她和另外一名男护士刘永佳,在给一位病人插喉抢救时,不慎接触到了病人飞沫,就这样,谢医生感染上了非典。
她乐观地觉得自己会好,但是随着刘永佳的殉职,谢婉雯的病情也开始恶化,肺部的感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气喘情况已相当严重,她被送入深切治疗部,插上喉管协助呼吸。
拥有呼吸科专科医生资格的谢婉雯,曾经与主治医生一起看她肺部的X光片,很清楚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她并没有流露出丝毫惊慌的神色。即使身边的同事看到她十分痛苦,可她却从未埋怨一句,依然乐观希望自己早日出院,回到抗炎第一线。
感染两个月后,这个以8A的优异会考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的“中大医学院的骄傲”,不敌病魔,永远离去了。
但是可能带走生命的,又哪只是新冠肺炎一种病。
1月23日下午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姜继军医生在奔赴发热门诊时,因呼吸心跳骤停不幸离世。在医院工作的30年里,兢兢业业,为人和蔼且业务水平很高。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响,科室接诊人数增长为平时的2-3倍,又因为科室人员不多的原因,姜继军比以往更超负荷地工作,最终在1月23日查房后,奔赴发热门诊时,因呼吸心跳骤停不幸去世,享年51岁。
2020年1月28日,江西赣州市大余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副科长蒋金波医生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2020年2月3日,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医生,在零点值班结束交接完班后回到宿舍,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享年28岁。
江苏南京市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小组组长、副院长徐辉医生,连日来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2月6日晚,徐辉开会后回到家中感到身体不适,因突发疾病入院后抢救无效,于2月7日0时3分离世,享年51岁。
还有更多呢?数不完了。
有人说:真不想以这样的方式认识这些人们。
不该被遗忘的
非典的10年后,在那场病情中痛失丈夫的余美基,心中依旧怀着不愿触碰的回忆,她在媒体采访中说:“我本身不打算再接受采访,对于我来说,很多东西都想尽量忘记。但没有想到,原来淡忘非典的不是我,而是这个社会”。
丈夫离开的这些年,每逢清明,医院都会组织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为范信德扫墓。只是余美基发现,有些医护人员边祭奠边问,“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如若说起非典,年青一代更是一问三不知。
医生“被伤害”之后,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保护他们?或许能借鉴伤医案的经验,2015年1月12日,美国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心外科医生 Michael Davidson 被一名患者家属开枪杀害。
人们异常愤怒,而他们没让事情就这样过去,医院做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1、对此次事件表示态度、主动发声,并给予医生足够的尊严。
该院的外科主任选择主动发声,在《柳叶刀》、《外科学年鉴》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上,以学术文章的形式表达个人及医院的态度,并反思这一事件带来的教训。
该院专门举行降半旗仪式纪念这名医生的逝去。
在医院的大厅为受害医生建立专门的悼念室,任何人都可以去这个房间表达自己的哀思。
Michael Davidson 枪击后一天,院方组织的降半旗默哀仪式
2. 避免二次伤害:
他们考虑到,受到伤害的不只有牺牲的医生。所以在事件发生后,医院院长及其他领导迅速巡视,对现场及医院其他人员进行关心。建立专门的心理疏散小组,对受害医生的同事、亲人等进行心理开解,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并做好信息公开——通过社交媒体,短信,邮件等对所有员工进行随时的情况分享,避免谣言及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3.成立基金资助受害家庭:为受害医生的家人,特别是其子女建立教育医疗基金,医院带头进行募捐以及管理,保证未亡人及家属不会出现经济问题。
4. 安保和反应措施加强,定期进行演习和预警。
医院建立完善的安保及反应措施,切实保证医疗工作者安全。医院定期进行相关袭击演习,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及访客进行疏散,并时常演习,在事件发生后通过监控录像的再审视时,确保之前的演练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美国很多医疗机构将设立安保警察、增设安检设备和配备应急呼叫按钮作为标准配置。一个诊所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都会没收数千件武器,如刀具、胡椒喷雾和枪支。
5. 积极面对伤害,发表专业指南。
和警方合作,通过社交媒体滚动发布消息,并随后共同发布新闻发布会。积极面对伤害,但不卑不亢,通过专业期刊,刊登发表有关医疗暴力的专业指南。
此外,美国通过专门立法来预防医院暴力。
事情出现以后,他们正面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给予医护人员该有的尊严以及避免更多伤害,才是给予医生们最好的纪念。
医务人员熟记希波克拉底宣言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但或许是医生的这层光芒太亮,大家觉得医生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忘记他们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忘记医生并不是真的需要“上场杀敌”,用血肉之躯迎接刀剑火炮。
只怕最后非典过了,新冠病毒过了,大家把他们也都忘了。遗忘不是最可怕的,重复上演才是,当下一场流行病到来,又会有多少医生倒下呢?他们是英雄,也需要保护,只希望我们可以给医护人员以更好的保护,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参考资料:
[1].范信德之妻回忆丈夫:忘记非典的是这个社会.南方都市报 李晓瑛 王道斌 许荧.2003
[2].6名医务人员逝世背后的灵魂拷问:谁来保护逆行英雄?.新华网.2020
[3].抗沙士殉職「香港女兒」謝婉雯逝世16周年.香港华商报.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