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北京名中医孔伯华(中国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北京名中医孔伯华(中国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北京名中医孔伯华(中国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主席,率 *** 团赴南京,迫使 *** *** 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并任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学术上,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有《孔伯华医集》。

【医案】

孔伯华用潜阳养阴,清热化痰治疗吐血案

赵男,六月二十日就诊。

脾湿肝热,吐红太多,阴分为之大伤,肺家之气亦弱。纳物极少,津液不复,小便短赤,吐红盈口,六脉短滑而数。舌苔微见黄糙,亟宜清育养阴,兼维后天。

处方:

鲜石斛(先煎),磁朱丸(包先煎),肥玉竹,血余炭,知母,生珍珠母(研先煎),鲜地黄,龙胆草,黛蛤粉(布包先煎),生川牛膝,地骨皮,川黄柏,鲜茅根,藕节,犀黄丸(分两次随汤药化服)。

二剂。

二诊:

六月二十三日,服前方药之后,证象较转,但阴液正气不能畅,吐红已少,胁下仍有痞痛之感,脉如前。宜遵前方变通。

处方:

生石膏(先煎),蜜紫菀,苦桔梗一钱,地骨皮,甜葶苈子,珍珠母(生研先煎),黛蛤粉(包先煎),鲜杷叶(洗净去毛),焦麦芽,生甘草,甜杏仁泥,苏子霜,知母,川黄柏,合欢花,地黄,芡实米,砂仁钱,犀黄丸(研细二次冲服)。

二剂。

三诊:

六月二十六日,前方治标较力,证势大转,惟阴虚已久胃热未熄,肺络仍虚而多痰,吐血已止,偶于痰中尚挟有血丝,脉象亦转,不似以前之短数。再予标本兼顾之法。

处方:

石决明(生研先煎),生侧柏叶,磁朱丸(布包先煎),合欢花,生牡蛎(布包先煎),炒稻芽,车前子(布包),生龙骨(先煎),地骨皮,蜜紫菀,炙冬花,甜杏仁,珍珠母(生研先煎),砂仁,黛蛤粉(布包煎),焦山曲,鲜藕,鲜九菖蒲根,竹沥水(冲服),血琥珀(冲),珍珠粉(冲)。二剂。

本案引自(《孔伯华医集》)

【评析】

此患者似胃出血之症,而孔氏辨证精细,用药平稳,标本兼治,是为上乘之治法。

【吐血简介】

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吐出或呕出,血色多暗红,多夹有食物残渣,并常伴脘胁胀闷疼痛的病症。多因胃中炽热,或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阳络损伤所致。亦有部分因中气虚寒、血失统摄而致吐血。吐血又称呕血,古代曾将有声者称为呕血,无声者称为吐血,但实际上吐血与呕血,不易区别,故一般统称为吐血。吐血主要见于西医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多见。其次亦见于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等病症,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等引起的吐血。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

更多北京名中医孔伯华(中国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