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潼关的原名叫什么(潼关原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潼关的原名叫什么(潼关原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潼关的原名叫什么(潼关原唱)

本文目录一览:

昭君出塞 歌词

昭君出塞

作词:高化春

作曲:契丹风(贾弟)

编曲:用心感悟(刘大治)

演唱:含紫烟

秋风瑟瑟 别长安

昭君出塞出 潼关

一路风霜 两行泪

独抱琵琶诉 幽怨

花开花落 数秋寒

绝代佳丽罢 人寰

一段柔肠 千 古 颂

魂归青冢大 青山

情伤古道 空余恨

塞外平沙落 飞雁

乡愁难尽 成绝唱

自古薄命戏 红颜

演唱:含紫烟

~~含紫烟柔情系列~~

秋风瑟瑟别长安

昭君出塞出潼关

一路风霜 两行泪

独抱琵琶诉 幽怨

花开花落 数秋寒

绝代佳丽罢 人寰

一段柔肠 千 古 颂

魂归青冢大 青山

情伤古道 空余恨

塞外平沙落飞雁

乡愁难尽 成绝唱

自古薄命戏 红 颜

自古薄命 戏 红 颜

演唱:含紫烟

~~含紫烟柔情系列~~

西京雁原唱

《西京雁》是由一棵小葱团队成员张晓涵演唱的一首音乐作品,该作品于2018年8月2上线。

歌词如下:

东来的风吹过西北的天,铁打的黄河流水的山川

月亮走出了一道弯弯,老汉他抽起了赶羊的鞭

匆匆的过客他破衣烂衫,夜里他倚着谁家的门板

爬过了一道道黄土坎坎,他说咋寻也寻不见

梦里瘦马走古道,千秋大道通长安

醉酒的孤雁落潼关,流泪的汉子吼着山

归乡路上湿了眼,千年的黄河也流干

呼儿换美酒,同销万古愁

东来的风吹过西北的天,铁打的黄河流水的山川

月亮走出了一道弯弯,老汉他抽起了赶羊的鞭

匆匆的过客他破衣烂衫,夜里他倚着谁家的门板

爬过了一道道黄土坎坎,他说咋寻也寻不见

梦里瘦马走古道,千秋大道通长安

醉酒的孤雁落潼关,流泪的汉子吼着山

归乡路上湿了眼,千年的黄河也流干

梦里瘦马,千秋大道通长安

扩展资料

一棵小葱是一支90后新锐原创音乐团队,成员全部来自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京剧系,科班出身。团队代表作《狂浪生》、《西京雁》。

团队主理兼制作人周明聪致力于将各种风格的音乐与传统戏曲进行融合,展示原汁原味的“正宗”民族音乐的同时融合当下流行风尚,突显“传承与创新”为己任的创作态度,以蓬勃的生命力彰显着90后新锐音乐人的独特视角。

原创单曲《瑞雪见云开》继续秉承团队一贯的“戏曲×流行”理念。既有婉约的低吟浅唱又不失气势磅礴的戏腔,尽展95后新声力量,献上了一场“三尺剑豪气破云天”的视听盛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棵小葱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元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请问这首散曲的题目是什么?

生:潼关怀古。

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会背的就背诵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大家都预习过,下面我们来个简单的检查,我这里有一些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他们的意思。

幻灯片:山河表里 踌躇 宫阙 苦

山河表里

师:谁来说说“山河表里”的意思?

生:山河表里的意思是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师:这里的表是什么意思?

生:表是外面。

师:对,现在有个词语叫外表,表就是外的意思。大家注意看这四个字的排列顺序河现在不同,它们正常的排列组合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山表河里。

师:这种排列的句子,大家学过吗?

学生摇头。

师:真的没有吗?其实学过的,大家看下面的句子。

幻灯片:“风霜高洁 ”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速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师:风霜高洁,风和高搭配,霜和洁搭配。亭午中的亭和曦搭配,午和月搭配;素湍和回清搭配,绿潭和倒影搭配。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合叙”。

师:山河表里在课文中用来修饰什么?

生:潼关路。(生读山河表里潼关路。)

师:其实这句诗就是一幅画,你可以想象,这里有座山,还有一条河,山的外面,河的里面是潼关路。

教师边说边画。(图一)

(图一)

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里的山?

生齐念,峰峦如聚,

师:河呢?

生齐念,波涛如怒。

师:你们再看这幅画,觉得我这样画对不对?

生陷入思考。

生:我觉得老师这样画不对。“峰峦如聚”说明山很多,但是你这里才画了一座山,应该多画几座山。

教师在原来山的左边、右边零星的画了几座山。(图二)

(图二)

师:这样画对了吗?

生:不对,山画太远了,应该靠近些。

师在原来的山上紧紧画上几座山。

师:原来这个聚字除了说明山多,还有说明山靠得紧。那我这个河画得对吗?

生:河也不对,课文中说的是“波涛如怒”波涛应该很大,但是你画的很平。

师:那应该怎么改呢?

生笑着说,画些波浪。

师按照学生的说法画,但摇头说不满意。

师:这里说波涛如怒,黄河会愤怒吗?

生:不会

师:不是黄河愤怒,其实是张养浩愤怒了。该怎么画呢?我昨天研究了半天,发现用破碎的、滴血的“心”能画出怒,其实作者的心何尝不是在滴血呢。

(图三)

师:潼关里面是“峰峦如聚”的华山,外面是“波涛如怒”的黄河,可见潼关地势非常? 险要,险要到什么程度呢?有个成语可以来形容。

幻灯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潼关不仅险要,而且因为险要,而显得很重要,只要突破潼关就可能得到天下,于是便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幻灯片)之说。于是谁都想占领潼关,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幻灯片:潼关战场)历史上记载,从秦到清每个朝代都在潼关发生过战争,每次死伤人数多达十几万。而这些士兵都是来自百姓。

◆ 宫阙

师:宫阙是什么意思?

生:宫阙是宫殿的意思。

师:对,实际上,宫、阙是不同的,宫是宫殿,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场所;阙是宫殿面前

的建筑物,阙在汉朝很流行,是国家发布法令的地方,所以宫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如果宫阙被毁,那国家肯定已经灭亡了。

生齐读,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师:课文提到的宫阙是什么时候的宫阙?

生:秦汉的宫阙。

师:是秦汉百姓的宫殿吗?

生:不是,是秦汉皇帝的宫阙。

师:秦朝有哪些有名的宫殿?

生:阿房宫,咸阳宫。

师:现在时空开始倒流,你们都秦朝的`百姓,秦始皇把一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们,请你们全班的百姓去修建他的咸阳宫,你们愿意去吗?

生斩钉截铁说不去。

师:你愿意去吗?

生1:不去,因为太苦了,每天都要劳动,还要被那些监工打。

生2:不去,去了说不定会死。

生3:不去,苦。

生4:还是去吧,不去的话肯定会被他打死,如果去了还说不定可以多活几年。

师:我再问一次,去还是不去?

生马上大声齐喊不去。

师:来人啊,统统给我抓走,女百姓也不要放过。你们想反正都被抓过去了,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吧,于是在班长的带领下,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做,想早点干好早点回家,你们觉得你们要多少年能把咸阳宫建好。

生1:小声的说,大概要30年吧。

生2:我想30年肯定不够,应该要50年吧。

师:再大胆的猜猜。

生3:100年?

生4:500年?

学生笑。

师:我给大家讲一组数据。当初修建咸阳宫,秦始皇动用了40、50万人,经历了几年才盖好。你们全班才50个同学,是他们的万分之一,他们用了几年才完成,你们大概要几万年吧。如果你们能活到现在,做了2000多年,我想咸阳宫的地基说不定还打好呢。

学生笑。

师:咸阳宫,几十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

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又变成了土。就这样宫阙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

◆ 踌躇,

师:踌躇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

学生齐读:望西都,意踌躇。

师:望了西都,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我发现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西望长安的时候心

情总是很不愉快。我找了些诗句,大家看

(出示幻灯片)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

南登霞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

师:这些诗人离开长安,心里为什么这么难受呢?

生: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其实远离长安就是远离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

生2:我来补充,李白是以“迁客”的身份离开朝廷所在的长安来到长沙,说明他是被贬官了,李白应该是为自己被贬官而难受。

师:说的很好,其实不仅李白如此,其他的几个诗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不能在朝廷为官而难受,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那“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生齐读: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生1: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都作了土。

师:秦汉的宫阙倒了作为元朝的张养浩有什么好伤心的呢?谁有自己的理解?

生2:张养浩伤心的不仅是宫阙变成了土,还有为百姓那么辛苦的劳动,那么的心血白白付出而伤心。

生3:我觉得张养浩难过的是,因为宫阙倒了之后,统治者肯定又要重新修建宫阙,而重修宫阙,百姓肯定又要受苦了。

师:说得很好,我觉得把三个同学的观点合起来就更完整。张养浩不仅为宫阙成土而伤心,还为百姓心血白费而伤心,还为百姓即将重修宫阙的痛苦而伤心。

◆ 苦,

师:苦,这个太简单了,我想请同学组个词

生1:辛苦。

生2:痛苦。

生3:苦难。

生4:疾苦。

师:总之一句话很苦。

生齐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什么事情会给百姓苦难?

生:打战,加破人亡,妻离子散。

生:离别。

师:为什么有“离别”之苦。

生:也是由战争引起的。

生:我记得读过这样一首诗,老妇人去打仗。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是《石壕吏》,那里描述的百姓境况什么凄苦。

生:权贵的压迫和剥削,还收很多的税。

师:(补偿)这叫苛捐杂税之苦。

生:还要被拉去做苦力,建宫殿、修长城等。

师(补充):这些是服劳役之苦。

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名句历来被许多人称赞,但是我却发现这句诗错了,

“亡,百姓苦”,说国家灭亡百姓受苦这个好理解,但是国家兴盛,百姓怎么会苦呢?我觉得“兴,百姓苦”不对,这句诗应该改为“兴,百姓福;亡,百姓苦。”

生:国家兴盛的时候百姓也是苦的,比如国家刚建立,很多宫殿要建设,百姓就要被拉过去做苦力。而且建设这些宫殿皇帝没有钱,就从百姓那里搜刮。

生:还有国家刚兴盛的时候,为了防止外敌入侵、保护国家的稳定需要很多士兵。这些士兵都是来自百姓。

生:还有皇宫里面需要很多人,这样就有很多人被抓去做宫女和太监,弄得妻离子散。

生笑。

师:看来我改错了,可见这句诗说出了容易被人忽略的观点,即使是国家兴盛,百姓也是有苦难的。

师:我还看到了一句诗“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句话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什么不同?

生:“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句话比较消极。

师:对,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他却不关心国家兴亡。相比之下张养浩呢?

生:张养浩关心国家的兴亡,而且还关心百姓的疾苦。

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张养浩忧国忧民。

师:四个词语我们都讲完了,下面请大家重新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师:学了四个词语,我想请你们从这些词语中任意挑选几个词语说一个句子。比如,古代的百姓很苦。

生1:宫阙建了又毁,百姓苦了又苦。

生2:面对百姓的疾苦,张养浩很踌躇。

(出示幻灯片:潼关地图)

师:很好,我也造个句子:兴,山河表里潼关路上有白骨;亡,秦汉宫阙废墟堆里有冤魂。张养浩站在潼关这个古战场,想起了帝王的战争让多少无辜的百姓变为荒草中的皑皑白骨。长安宫阙的废墟里,又埋葬了多少百姓的千古冤魂。

(氛围骤然凝重,学生屏气细听。)

此时此……刻,假如是你站在潼关,对于百姓的这种遭遇,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很同情百姓的遭遇,内心非常悲痛。

师:除了悲痛,还有别的感受吗?

生:有,还有愤怒,那些帝王为了自己宫殿和天下却让百姓承受这么多的痛苦。

师:说得很好,如果我们把苦难简单的分为“天灾人祸”,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基本属于人祸,都是统治者人为造成的。

师:作为有良知的臣子,上有君,下有民,张养浩除了对百姓表示出痛苦伤心,对造成百姓苦难的统治者表示愤怒外,还能作什么呢?大家知道吗,关心百姓的疾苦是需要代价的。大家看下面材料。

师:为了百姓的疾苦,张养浩放弃了官职。下面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张养浩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请你们推荐你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资料一:《时政书》元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 “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资料二:《谏灯山疏》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一座“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虽然转怒为喜,还表扬他的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暗下决心: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请你们推荐你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学生深情朗读。读完后同学情不自禁鼓掌。

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

生:读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把那种愤怒都读出来了。

师:确实如此。元曲本来是用来唱的,山坡羊属于中吕唱调,唱调讲究“高下闪赚”,“高下”指的是声音要高低起伏,“闪”是说生意快慢有序,通过声音的变化能“赚”到观众的泪水。虽然我们现在不会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这种效果。

教师放配乐朗读。凄凉的唢呐声,富有沧桑的语调深深的打动学生,全班同学收敛了表情,有学生眼眶红润。 教室一片寂静。过了片刻,教师才说话。

师:我相信,此时,你们对张养浩以及对这篇课文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下面要大家翻译,不是一般的翻译,而是创译,看谁更有创造性。要求是(1)顺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全文翻译,也可以挑选其中几句进行翻译。(2)诗意再现,自己观点。可以是重现张养浩的观点,也可以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发表对张养浩的看法或者对国家兴亡的看法。下面就请你把对张养浩、对《潼关怀古》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和体验,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大家先来看一个例子,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齐读。

潼关怀古

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

是谁,指点着山山水水展示一种占有欲

那些峰峦和波涛,就是所谓的江山

帝王的名字,就写在山水之间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

帝王的名字变了又变

一个名字,写出来就得糟蹋多少百姓

死者的浓血,还有生者的眼泪

学生写作,教师巡看。

生1: 改改改,改朝换代

争争争,总是战争

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生2: 山峦,连绵起伏;

波涛,有起有落。

兴盛,百姓无福;

衰败,百姓痛苦。

[img]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品鉴赏

在张养浩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品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269—1329年)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chóu)躇(chú )。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品鉴赏

本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苦难深表同情,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十分精辟

作品主旨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作品简述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 *** 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作品品评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聚”“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 *** 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情感基调。“ 山河表里潼关路 ”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 “ 望西都,意踌躇”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无论国家的兴、亡,受苦最多、最大的莫如百姓。这个结句,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像这样的诗歌,在古代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而这正是作者写景怀古蓄势集中的进发。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雄壮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文学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中心思想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 *** 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 *** 彩乃其余事。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层分析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踟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写法理解

本篇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意蕴深邃,感情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散曲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突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

   背景材料

1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其散曲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对社会也有所触及,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2.《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

艺术特色

①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

②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小令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形象鲜明,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小令仿佛使人看到诗人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来看,在元代散曲中不是少见的。

3虚实结合 写出了当时潼关的地理特点,用一个聚 怒,把华山的重岩叠嶂,黄河的波涛翻滚,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以为个人的利益的争夺,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抒发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句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的险要地势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心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点题“怀古”,并表现作者无限伤感原因的句子: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描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句子是:

望西都,意踌躇。

潼关古诗翻译与赏析

《潼关》是清末政治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译文与赏析如下:

【译文】

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作品鉴赏】

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同时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这里的诗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诗人。因为诗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这是一种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所急需的新型人才应有的精神状态。它昭示了诗人短促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就此展开。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邬国平: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末两句情景交融,寄寓着诗人要求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清诗观止》)

【出处】

《潼关》——谭嗣同

【原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关键词注解】

1.潼关(tóng 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2.终古:自古以来。簇(cù):丛聚。

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束:约束。

4.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 *** 。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十一岁随父湖北巡抚谭继洵赴任,遍游西北、东南各地。幼怀大志,能文章,通剑术,为人慷慨任侠。甲午战后,力倡改良,鼓吹变法图强。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雄浑,境界恢廓,充满着积极进取爱国精神。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潼关》翻译和原文

一、《潼关》译成现代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二、《潼关》原文:

潼关

谭嗣同(清代)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三、相关延展:

(一)注释:

1.潼(tóng)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2.终古:自古以来。

3.簇(cù):丛聚。

4.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5.束:约束。

6.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7.解:懂得。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十四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 *** 。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更多潼关的原名叫什么(潼关原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