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享国十五年。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秦朝时期十大知名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呗!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十、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逼死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秦朝的-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前207年被赵高逼 ,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前207),秦朝第二代皇帝。始皇少子。早年曾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始皇帝病死,胡亥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为太子,并承袭帝位,称二世皇帝。胡亥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又将营造骊山墓地下机 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怕诸公子和大臣不服,于是与赵高密谋,更为法律,诛杀诸公子、公主二十余人和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连者不可胜数。其后,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胡亥又承袭始皇弊政,继续修治阿房宫等,并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遂下调郡县,以此赋敛越重,戍徭无已。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征发闾左戍边,终于激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秦二世变本加厉,行督责于群臣,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于是刑者相半于道,死人堆积于市。又听信赵高谗言,诛杀左丞相李斯,迫使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 。随即,任赵高为中丞相,听其专擅朝政,致使众叛亲离。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投降项羽,刘邦(见汉高祖刘邦)带领的起义军,攻下武关。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乘二世斋于望夷宫,诈诏发兵围宫,劫令二世 。以平民之礼葬。
九、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相传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因此,旧时制笔行业中,蒙恬被供奉为行业祖师爷,被誉为“笔祖”。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统一后,其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后率军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构成防御镇守北方,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公元前210年,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八、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赵高十分勤奋,还精通法律,秦始皇听说之后就将赵高立为了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架,赵高后来还被派去教导胡亥判案断狱。后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南巡途中病倒,于是就下遗诏令扶苏为帝,但是当时掌管皇帝书信的赵高与扶苏不和,于是就藏下信件,与李斯一起将与自己更亲近的胡亥扶上了帝位,并趁机除掉了扶苏等人。
胡亥在登上帝位后就过起了极尽豪奢的生活,不久就在赵高的哄骗之下将权柄交给了赵高,赵高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甚至盯上了丞相的位置。在赵高的干涉下,李斯与胡亥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后李斯被赵高害死,赵高也成功当上了丞相。
指鹿为马:赵高当上宰相后就渐渐不将胡亥放在眼中了,有一次赵高牵了一头鹿要献给胡亥,却声称献了一匹马,胡亥看见后说:“这明明是鹿,怎么能说是马呢?”赵高于是问其他大臣是鹿还是马,大家有说鹿的也有说马的,这让胡亥以为自己精神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外出修养,赵高就趁机将那些坚持说“鹿”的人都处死了。
赵高是怎么死的:赵高在逼死了胡亥后本想自己登基,但是无人认可,于是就只好将玉玺传给了子婴,而公子婴在之前就见识了赵高的罪行,于是与身边人商议要除掉赵高。正好赵高要公子婴斋戒五日后即位,于是时间到了之后子婴就推说自己生病,赵高只好自己去请,等赵高到了子婴宫殿后就被子婴心腹杀死了。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曰:“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七、王翦简介: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出身于世代将门,少年时喜爱兵法,青年时投入军旅。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任用王翦为大将领兵攻赵国,大败赵军,攻陷九座城池。秦王政十八年(前229),他再次奉命攻赵。赵国名将李牧领兵迎战,双方相持不下。
王翦于是一面提议言和,又一面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离间之计,散布流言说李牧要降秦,使赵王撤换了李牧。三个月后,王翦发兵猛玫赵军营垒,赵军大败,赵国都城被秦军攻占,赵王当了俘虏,赵国的疆域变为秦国的邯郸郡。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
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未遂,秦王又增派大军支援王翦,秦军攻占了燕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往辽东,燕蓟之地为秦所有。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国准备南下攻楚,秦将李信口称只需二十万人马就可平定楚地,但王翦却认为需要派出六十万大军。秦王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未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蒙武率军二十万人攻楚,在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与楚军交战,秦军大败。
秦王得知攻楚失利,便亲自到频阳去访王翦,请他领兵玫楚。王翦对秦王说,大王要用臣领兵,就非派六十万大军方可,秦王立即答应。当王翦领兵出发时,秦王为他送行到灞上。王翦向秦王提出要求,请赐给他田地和房子,以作为自己养老和子孙基业。有人问王翦为何此时向秦王求赏赐?
他说,我手握重兵,此时求赏赐以表明我绝无反叛之心,可以消除秦王对我可能产生的猜疑。王翦领兵来到楚国边界,楚国组织四十万大军抗秦。王翦扎营不进,任凭楚军挑战,他坚守不肯出战。双方相持一年之久,楚将项燕松懈下来,同时楚军粮草不足,便拔营东归。
此时,王翦看准了机会,挥兵向楚军发起猛攻,楚军溃败。秦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县东〉,全歼楚军,逼得楚将项燕自杀。淮河南北变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楚王。接着,秦军在王翦指挥下,马不停蹄地渡过长江,占领了吴越之地。
第二年,王翦便平定了楚国的属地,统一了长江流域。秦在楚地设南郡、九江郡和会稽郡。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现今陕西富平县道贤乡保留有王翦的墓址,后世人凭吊他为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六、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 *** 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五、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
四、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次年,陈胜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从称王到兵败身亡历时六个月。死后被追谥为“隐王”,史称“楚隐王”。
三、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 吕不韦原为韩国的大商人,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一天,吕不韦贩货于赵国的邯郸,碰见秦国人质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奇货可居",就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秦昭襄王之太子)之继承者。吕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回归秦国,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于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公元前249年),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有喜宾客和著书立说之风。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广招天下贤士,给以厚禄,至食客3000。是时,荀子等人已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便使宾客人人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计160篇,20余万言,号日《吕氏春秋》,亦称《吕览》。该书大约成于公元前239年,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阴阳,集先秦各派之学说,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思想基础。据传,该书成后悬于国都城门,悬赏纠误修订,有能增损一字者,赠予千金。可见此书之谨严。
《吕氏春秋》的价值是保留了先秦农书。该书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4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不仅论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方面的政令,还讲了很多农业技术问题。提倡力耕疾作,精耕细作;重视农业,适令播种;加强农田管理,间苗、锄草、灭虫;实行台田,排水洗土,治理盐碱以及重视农具改革等。应视为中国现存最古的农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秦王政(即秦始皇)立,尊母庄襄王后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政因年幼初立,一切国事皆委于吕不韦。吕不韦掌政,总揽大权,大赦罪人,用先王功臣,施德骨肉,布惠于民,广交宾客,招贤纳士,收李斯为舍人,收郑国以修水利,用蒙骜为将军出兵攻打韩、赵、魏,灭东周,取韩之成皋、荥阳,置三川郡;收魏二十城,置东郡,迁卫君角于野王(今河南沁阳市)作为附庸,拓地数千里,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时秦王年少,吕不韦常与太后私通。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成年亲政的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断国政不满,下令将吕不韦与其家属迁蜀。不久,吕不韦饮鸩而死。
二、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楚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项羽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他先是跟随叔父项梁反抗秦朝,后破釜沉舟赢得巨鹿之战,之后攻破关中杀死秦王嬴子婴,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并自称西楚霸王,最后因为刚愎自用,在楚汉之争中败于刘邦,自刎于乌江!
1、楚将之后: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城,故姓项氏。而项羽就是这只项氏的后代,他从小勇猛好武,不爱学习,学了兵法,但是只学个大概。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项羽在此时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前208年6月,陈胜被杀,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同年,项梁阵亡。
2、名闻诸侯: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帅率兵五万前去援救赵王赵歇,在行军途中,因为宋义饮酒作乐不肯行兵而被项羽所杀,他也因此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前206年十一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并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堪比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
3、自称西楚霸王: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后,率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火烧秦王宫,并杀死秦王嬴子婴。之后,项羽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并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时项羽兵强马壮,再进一步就能称霸天下,但他自恃武力,刚愎自用,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于刘邦。
4、项羽是怎么死的: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于垓下,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所以项羽是自杀而死的。项羽的失败其实很简单,他跟其叔父项梁一样,屡战屡胜后骄傲自满,并且自恃武力,刚愎自用,不仅弑杀楚义帝,还猜疑亚父范增,最终被刘邦打败。项羽逃到乌江后,本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他太过骄傲,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在乌江挥刀自刎!
对于项羽,中国人基本都认识,他是西楚霸王,千古第一猛将,灭掉秦朝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失败后在乌江自刎。项羽虽是失败者,但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极高,把他与帝王列为同一高度,清朝的李晚芳更是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一、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或赵正)、祖龙、吕政,史书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出生于赵国邯郸,赵姬之子,后回到秦国,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前247年,13岁即王位;前238年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后开始独揽大政;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秦朝。
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功绩: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修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