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陈刚、曹晨、朱银丰)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秦灶街道,有一位“王鲁班”。浸染木香40多年,他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将通作家具制作技艺复原并保留下来,把自己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变为推动非遗保护的巨大动力。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通作家具研究中心主任、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馆长王金祥。
王金祥196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79年高中毕业的他在父母“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观念下,向当木匠的舅舅拜师学艺。历经两年,技艺学成后,他就背着一套木匠工具,走南闯北讨生活。
在王金祥三十多岁时,打一套家具已经不在话下。但对他来说,一个合格的手艺人,从初窥门径到熟练自如地自制家具,不过才刚刚开始。他不满足于原地踏步,开始不断地收集各种通作家具,对其进行研究、仿制,深入钻研榫卯工艺,在他不断的创新与锤炼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反复绘图到打磨成零零碎碎的家具部件,寸寸都凝聚着工匠的情感。这么多年,他总是第一个到厂里,最晚一个下班。
王金祥总是说:“我是做手艺的,一看这个工艺,要从手艺人的眼光看,不谈艺术谈工艺。一张椅子、一张桌子,从砍树一直到做结束,真的要做几年的时间。我早上都7点钟,我第一个到厂,工人7点半上班,我7点钟就到厂,365天除正月初一以外,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2020年,王金祥出版了《大器“婉”成——一张通作柞榛方桌的解析》,2021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著作《一席绮梦——一张挑檐金丝楠木架子床的解析》。成书过程中,他毫不吝啬地将一个匠人最珍贵的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浓缩在文字里,这让一些同行觉得不理解,觉得这样倾尽所有大可不必。“人心要大,给大家懂才好,一个人懂有什么用呢?”王金祥笑着说道。
王金祥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等荣誉。在众多光环之下,他始终保持着简朴的匠人本色。“荣誉越大,肩膀的担子越大,你总要做点事吧。包括刚才说的五一劳动奖章,我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对得起这个荣誉。我一门心思都在这上面,包括我父母,还是他们两个人住在一起。我也希望他们住在我旁,就是没时间照顾。所以我就跟他们说,你们暂时两个人住在一起。等我以后把几本书弄好了,我再陪你们,一直有个遗憾在里面。”谈及家人,王金祥心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