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越剧王文娟演唱的越剧黛玉葬花(越剧《黛玉葬花》王文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越剧王文娟演唱的越剧黛玉葬花(越剧《黛玉葬花》王文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越剧王文娟演唱的越剧黛玉葬花(越剧《黛玉葬花》王文娟)

宝玉被笞可是一件大事,阅读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因了这件事,王熙凤也有一番作为。

到底是当家奶奶。

精明世故的薛宝钗也不例外,她也有事没事地往怡红院里跑。

惹得晴雯恼火,什么宝姑娘、贝姑娘的,有事没事就往这里跑,害得人家三更半夜不能睡觉。

越剧电影尽管有些一边倒的倾向,好像宝钗受欢迎,可原著并不是这样的,宝钗的得人缘只是表面的。

她的表姐王熙凤并没有那么向着她。

这一点倒是通过电影里的晴雯显示出来,宝钗没那么讨人喜欢。

此时林黛玉也过来探望,送诗帕之后,黛玉更为上心。

这里有一段唱:

宝玉被笞身负伤,

荣国府多的是无情棒。

他是皮肉伤愈心未愈,

我是三朝两夕勤探望。

(一声呼叱半身凉,独立花径心凄惶。)

黛玉好心探望,晴雯却没好气,回一声都睡了,明天再来吧!

黛玉听出了晴雯的声音,说了一句是我,还不快开门。

晴雯却说,恁凭是谁,上头吩咐的,一律不许开门。

她在胡说八道,黛玉却身子凉了半截。接着又看到灯光簇动,开门处宝玉在送宝钗。

这一下她误会深了,本来刚建立的信任,一下子崩塌了。

原著是——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道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那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开处,不知是那一个出来。

接着又是一回的开头——话说林黛玉正自悲泣,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彩的卸了残妆。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原著的情形,王文娟先生就用一个表情来展示,表演是十分精湛的。

然后还有唱段,越剧的唱段是建立人设,表达心情的,如果单看唱段,也能知道剧情的前后发展,这就是戏剧的魅力,越剧更是把这一点发扬光大。

因为特定场合的人物情感抒发,会引起很大的共鸣,所以它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唱段如下:

林黛玉:人说是大树底下好遮荫,

我却是寄人篱下气难扬。

只因我无依无靠难自主,

才受他薄情薄面冷如霜。

我是丫头面前也受气,

低头忍吃……

合 唱:闭门羹。

紧接着剧情又有了铺垫和对比。唱段如下:

薛宝钗:四月天气雨乍晴,陪着老太太来游春。宝钗理该共作伴,

王熙凤:龙女应当陪观音。

薛姨妈:人说四月春将去,我看是正当美景和良辰。

贾 母:老年虽有恋春意,怎奈是白发已非赏花人。

薛宝钗:说什么白发已非赏花人,依我看啊,老太太越活越年轻。

王熙凤:长生不老活下去,赛过南极老寿星。

合唱:看不尽满眼春色富贵花,说不完满嘴献媚奉承话。

谁知园中另有人,

偷洒珠泪葬落花。

王夫人姐妹和王熙凤、薛宝钗陪着贾母游园,也在变着法儿哄她开心。

大家各忙各的,确实没工夫理会黛玉。

然后林黛玉担着花锄,从远处徐徐而来。

她身子单薄,要提篮挑担也确实难为了她。

可她篮子里都是花瓣,单薄之身挑着更为单薄脆弱的鲜花,这倒是相得益彰。

假如说那一边是人籁的话,那么这一边就是天籁。

林黛玉和自然对话,也和自己交流。

也许一开始是没人理会她,可到了后来就是她不要有人来打扰。

这一片宁和谧静就是属于她一个人的。

一开始她是这样唱的: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

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

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看风过处落红成阵,

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

七条琴弦谁知音。

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

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

且收拾起桃李魂,

自筑香坟葬落英。

黛玉是受了委屈,所以一腔哀愁,由于无人理会,无处宣解,她眼光到处,一切都与她相同,带着娇怯和忧愁。

这一刻都分不清到底是她,还是景。

景中有人,人与景同。

拟人手法的运用出神入化,这一刻美丽不可方物。

黛玉的哀愁不是静止的,是在动的。

哀伤和忧愁让她早慧的诗人心灵格外美丽,因为闭门羹,因为不得遇,于是她创造了相得益彰的得遇情形。

从来没有人理会过花瓣飘落枝头会流向何方?只有林黛玉想到,不能让美丽的事物零落成泥,而是要妥善对待。

于是收集起来,找一处合适之地去安葬,美丽的事物都是有灵魂的,哪怕死去也该有尊严。

这古往今来,表达出这一点的,恐怕也就是林黛玉了。

她这番心情不比“安能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差多少的,甚至她怜庇的还不是人,是近在眼前,却很容易被忽略的花瓣,也可以引申为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意义更为广泛。

要说琵琶女得遇知音江州司马是匹配与契合,那么林黛玉葬花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本是萍水相逢,花开年年有,不因为我开;我今独赏花,眼前亦旧景;年年岁岁似,今朝始相逢。既有得遇意,何不好归宿。

林黛玉懂得花的美,也怜惜未必得所归,于是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让美好的事物有一个美好的归宿,让好鞍配上好马,让明珠得缀锦锻。

这是远大的志向,用诗情画意来作为,点点滴滴,与其说是泪,不如说是心血。

不是观察到,体感到,领悟到,怎么会如此完善呢?

鲜花遇到了林黛玉,也就有了本身美丽之外的灵气。

相比另一边的作陪,这一边的得遇不是更伟大且震撼吗?

如果要选择浪费时间,那么哪一边更值得投入关注,哪一边又是更稀缺呢?

席间陪随,也许规格不同,但也算不上特别;

林黛玉葬花的那种相感得遇之情,可以说可遇不可求。

林黛玉的存在,都把那一边的格调平白落下去一大截了。

而她自己还受着委屈呢,在品赏她的才情的同时,也就更心疼她的遭遇,这么美丽的人,美丽而稀有的心灵,怎么可以缺少赏识她,懂得她的人呢?

所以,明天继续欣赏《葬花》。

更多越剧王文娟演唱的越剧黛玉葬花(越剧《黛玉葬花》王文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