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你发现了吗?生活中那些具有“幽默感”的人,好像更受人欢迎,大家都认为他们“聪明”“机智”“情商高”,但其实,他们就是“聪明”“机智”“情商高”,是危机的解决者,同时,也是生活的段子手。
你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吗?在开始今天的阅读之前,笔者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在你获得某个奖项或某种荣誉时,有人当面质疑你是因为与评委熟络,如果让你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一下,你会怎么做呢?
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尴尬其实,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莫言老师已经做了最好的示范。
在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发布会上,有瑞典媒体质疑,因为评委马悦然和莫言有私交,所以莫言获奖,“不公平”。
对此,莫言微笑着答:“马悦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令我佩服。我知道我得奖后,马悦然先生背了很多的罪名。我和马先生只有三面之缘,我们只是三支烟的感情,他多抽了我一根。”
紧接着又有人追问,马悦然是否真的是莫言“亲爱的朋友”。
莫言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外国人第一次见面就是‘亲爱的朋友’。我认识了一个意大利女孩,第一次给我写信就‘亲爱的莫言’,令我心潮澎湃,以为她对我有意思呢。后来人们说这是人家的礼貌习惯而已。”
莫言老师在面对这些尖刻的提问时,用幽默的方式回答了问题。
在反驳的同时,不失风趣,并且化解了尴尬的困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也给听者留下了想象和思索的空间。
以幽默面对生活的“逆鳞”“幽默”,除了可以化解生活中许多的尴尬时刻,也能在人生的低谷中,为自己鼓劲打气。
就如汪曾祺先生所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曾祺先生因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
后来,却也因为这个剧本划定为“右派”。他被下放到某研究所劳动。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落寞,在马铃薯研究站里,他抽空就画“图谱”,从叶子和花儿画到马铃薯。
他说:“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没有领导,不用开会,就我一个人,自己管自己。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当苦难变成人生中的点缀,与其抱怨,不如“幽默”一点,那些熬过的“苦”,也是另一种“甜”。
提升幽默感的5个方法简单地说,“幽默”是生活中的调味品,既能巧妙化解那些令你尴尬的时刻,也能让你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磕磕碰碰。
既然“幽默感”如此重要,那么该怎样提升呢?
其实,幽默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而获得的,这里有五个提升幽默感的方法,希望能对你有用。
自嘲
首先,我想要分享的第一个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自嘲。
自嘲,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的吐槽,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接纳的表现,清楚自己的弱点,并且有勇气说出来。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自嘲也是有技巧的,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3个关于自嘲的技巧:第一,负面标签;第二,我很差;第三,细节夸张。
如何理解这3个技巧呢?我们来举例聊一聊,首先,你得选择一个负面标签,比如,矮、丑、穷、胖等等,就是我们常用的负面标签。
比如,自嘲“穷”可以这样说:去年我给自己定了存款3万的目标,掐指一算,还差五万。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吐槽的方向一定是“我很差”,穷到不是没钱存,而是还差钱了。
再比如,自嘲“矮”可以这样说:我家住20楼,我每次都按到15楼,然后走上去,因为我够不着20层的按钮。
这是我想说的第三点,对细节进行夸张,就像这个例子,“矮”到够不着电梯按钮,这听着不可信,但是,你笑了吗?
大词小用
第二个方法,大词小用,什么叫“大词小用”呢?就是运用一些分量重、范围大的词语来表达某些细小的、次要的事情,通过所用词的本来意义与所述事物内涵之间的极大差异,造成一种词不符实、对比失调的关系。
是不是有点不理解?没关系,我们还是来举例说一说。
作家冯骥才访问美国,有非常友好的华人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拜访,双方交谈得投机之时,冯骥才突然发现那孩子穿着皮鞋跳到了床单上。这是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而孩子的父母竟然浑然不觉。
此时,任何不满的言语或行为都可能导致双方的尴尬。怎样让孩子下床呢?
冯骥才很轻松地解决了,凭着他的阅历和应变能力,他幽默地对孩子的母亲说:“请您把孩子带回到地球上来。”主客双方会心一笑,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这里,冯骥才先生就是玩了“大词小用”的花样,把“地板”换成了“地球”,但整个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地板是相对于墙壁、天花板、桌子、床铺而言,而地球则相对于太阳、月亮、星星等而言。
“地球”这一概念,把主客双方的心灵空间融入了茫茫宇宙的背景之中。这时,孩子的鞋子和洁白的床单之间的矛盾便被孩子和地球的关系淡化了。
直接承认
在西方有句谚语,叫“房间里的大象”。意思就是说,在屋子里有一头大象,但是所有人都假装看不见,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在避而不谈,这是一个超级尴尬的事。
面对这些“房间里的大象”,不妨“直接承认”,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三个方法。同样,它也有3个技巧。
1.把真相说出来
一个日本的脱口秀团体来中国演出,因为文化上差异,现场的观众都没有笑,场面非常尴尬。
这时候主持人上台说:这是日本最冷的一个脱口秀团体吧,怪不得来中国演出。他这么一调侃,所有观众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也变得缓和了。
与其遮遮掩掩,为节目找借口,甚至是胡乱的夸奖一番,都不如直接点明节目的不足之处。
2.what if(是,又该怎样)
有一次,郭德纲采访协和著名的急诊室女大夫于莺,他了解到这个女大夫有192万的微博粉丝。
就问:“那么多的医生写微博,为什么你就红了呢?”
于莺说:“大家都说我长得像您。”她的这句话其实是巧妙地吹捧了郭德纲,郭德纲就回答说:“那应该大红才对。”
这就是典型的“what if”,当你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挖苦、讽刺、吹捧时,不说话或转移话题都会有点尴尬的,你必须把话接下去。所以,不妨先承认,然后顺着对方的话说。
3.yes because(正是如此,因为……)
2013年,奥巴马访问以色列,对大学生发表演讲,突然有名学生大声 *** 闹场,安全人员随即将其架离会场。
奥巴马说:“事实上,这是我们事先安排的,这样才让我感觉像在美国一样。”哄堂大笑当中,他又补充一句:“如果没有人闹场,我会觉得怪怪的。”
本来在公共场合被 *** ,是件很尴尬的事情,但是奥巴马很机智地说这是事先安排的,自黑了一下,然后也给出了一个为什么要安排整件事情的理由。
逻辑置换
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利用“幽默感”来化解尴尬的方法了,这里,我想再分享一个更高级的方法,那就是——逻辑置换,意思是变换句子的原意,以达到化解尴尬的效果。
1.文字谐音梗
高考后,某考生知道考的不怎么样,就对父亲如实说了考试成绩不理想。
父亲无奈的说:“不行的话,就复读吧。”
这时坐在一旁的爷爷生气的说:“考不上就考不上呗,服什么毒啊?”
父亲和孩子正在讨论关于“复读”的事情,这时候爷爷把“复读”用“服毒”的谐音变换了,转换了话题,阻断了原来的逻辑,也化解了父子俩当下的尴尬。
2.把问题抛给对方
宋小宝在小品《吃面》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宋小宝说:“海参炒面,海参呢?”田娃说:“我叫海参,面是我炒的。”
这其实就是把你的问题,变成对方的问题。例子中的田娃并没有对“海参炒面”中没有海参做出正面回答,而是说自己叫“海参”,将这个问题滑过去了。
3.同一个场景里转换第二种逻辑
一家人去看演出,在二楼,小朋友非常淘气地趴在栏杆上面,工作人员善意地过去劝阻说:“家长请好好看着孩子,小朋友掉下去就不好了,下面是贵宾席,还得补票。”
逻辑置换的第3个技巧,就是在同一个场景里转换第二种逻辑。
从例子来看,需要你在原来的逻辑之外,引入第二种逻辑。原来的逻辑是孩子掉下去有生命危险,第二种逻辑是孩子掉下去会很花钱。
制造意外
前面四个方法,可以说,都是能用来化解某些尴尬的时刻的,那最后一个呢,我想告诉大家一个讲段子的方法。
说最后一个方法之前,我想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广东今年又入冬失败呢?
看到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是从气象原因分析?还是简单直接地回答不知道?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答案,让你体会一下最后一个方法。
“因为我的微笑足以温暖整个广东。”
说到这里,你猜到我想说的第五个方法是什么了吗?没错,就是“制造意外”,把大家预期的话后半句改掉,幽默感就体现出来了。
简单来说,就是将我们的话语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铺垫,就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我们的思路引向方向A;第二部分,叫包袱,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之前说到的“意外感”。
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只需要陈述事实即可,越正经越严肃越好,这样到第二个部分出来的时候反差才会越大。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是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
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先生在这里运用的就是“制造意外”,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也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幽默是可以练习的。
大家要相信幽默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触不可及的。
当黑夜降临时,它会像天空中的星星,熠熠生辉,陪你走向下一个黎明。
谈了这么多提升“幽默感”的方法,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