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电音节跟酒吧区别(酒吧电音节好玩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电音节跟酒吧区别(酒吧电音节好玩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电音节跟酒吧区别(酒吧电音节好玩吗)

首先,我承认,音乐性很差,说是一坨屎不为过。同时反对一下高票回答中对于音乐类型的陈述,现如今但凡在中国比较牛逼的电音club里,Big Room和Electro House这两个大家传统观念里的EDM,甚至类似于Riddim Dubstep等比较商业的Bass Music已经近乎绝迹。

这不是我在乱说,如果你有幸在一家二线城市以上,月营销额能实打实做到1200万以上夜店,每天晚上都去,呆上一个月左右,你会发现,现在夜店里从11点过后放的音乐,从多至少是这样的:Korea Bounce(即Minimal Bounce) ≥ Melbourne Bounce > Hard Bounce ≥ Reverse Bass > 中文流行改Bounce > Trap Rap mashup with Bounce/ Reverse Bass > Psy Trance > HardStyle = EDM ≥ Dubstep。也许你会说“我明明经常都听到什么什么歌”,但是你仔细听,你会发现你听到的版本底下的Bass大多被改成了Bounce基底,又或者只是Mashup中的一段就被切走。

所以我需要从这里引入正文,从去年的某个时间点开始,Bounce就已经开始屠遍中国各大夜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中国夜店的音乐性比以往更差了。曾经夜店百花齐放,什么风格都有,后来Bounce一统天下,中国95%的商业夜店都会放Bounce,11点后到散场,Bounce歌占整晚50%-70%的不在少数。

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无外乎于Bounce极差但是又特别适合夜店的音乐性,中国夜店玩家平均音乐素质不高,商业夜店的本质这几个。

Bounce这个音乐有一种特性,它让你哪怕对这种音乐嗤之以鼻,觉得它垃圾一无是处,也能在不经意间听到的时候身体不由自主的摇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拍Bass和一些动次打次的House和动次动次的Techno中的反拍Open Hihat(也就是那个次)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也许就是反拍上给人来这么一下的魔力吧,毕竟许多House制作人也会在Drop的前半段加一个过门进到后半段的时候加入一个注入灵魂的Hihat,那一下的感觉和最后那几秒的感受是一样的。而Bounce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给Hihat叠一个100Hz左右的Bass,将其变成一个次强音,将强 弱 次强 弱,变成强 次强 强 次强 的循环,增强了反拍的存在感。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Bounce真的是我从业以来最好做的音乐了(你比Trap Beat还好做),一首Bootleg加上混音,最多只需要3天,就可以过RKB进DJ的U盘里在当晚中场放出来。其中有一天还是找音乐做哪首。简单到只需要:

1把BPM拉到132。

2铺一个最简单的House鼓,fill直接用采样就行。并在反拍无脑重复单个Bass采样。

3打开Massive找个可以滑音的Bounce音色,用最少1个音最多3个音写一条由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组成的旋律。也可以主歌段剪个vocal出来做个节奏型一样的vocal chop。

4叠一个注入灵魂的哨子声。

5混音,拉响度,导出,结束。

对,就这么简单。稍微学过点制作的都看出来了。没有丝毫的音乐性。且国内网上那些所谓的DJ售卖的私改Bounce,甚至许多都不需要在专业的监听音箱上混音就可以改好放出来卖到几百上千。毕竟他们可不会管你是否失真过载,是否高低频不均衡。在夜店那种地方放,只要失真不严重,听众和DJ们谁又会真的在意一首歌它的感受。就像你每次回家把家里弄的一团糟的时候你也没在意过 *** 感受一样。

而对于国内夜店玩家,你以为夜店是一个电音rave的欢乐谷,实际上夜店只不过是一个需要强劲音乐伴随酒精来达到其他目的的,时刻上演着关于性与金钱的猫鼠游戏的场所罢了。人类对于审丑是没下限的,就像土味这种东西,总会有人喜欢的,不要以为谁都是高级审美,从古至今都一样。唐宋诗词歌赋,也有打油诗市井爱好。同一个时代,有人写的出钢铁洪流,就有人写的出微信爱。

对于玩家来说,他们只需要一个蹦着不累,听着熟悉,能抱着异性灌酒的音乐而已。你以为谁都跟你们这群bass玩家一样,天天想着草栏杆,开圈,死墙。你不怕把别人妹妹刚贷了几十万为了钓大哥做的脸给撞变形了,你不在乎把人大哥刚买的莆田RM给撞碎了,你看不到人家阿姨把跟腱蹦断时小奶狗站在病床前心疼的样子。你没有,你只想搞什么百大什么pogo,你只在乎你自己。

言归正传,对于国内的商业夜店。本质是挣钱,是挣那些没有音乐审美的土鳖的钱。所以他们想听啥,就给他们听啥,毕竟夜店一晚上没有边卡散台上座不是很在意,但一晚上王卡央卡不上客,那营销部怕是全员死无全尸了。那些一晚上能来几套大神龙的才是营销们要巴结讨好的对象,毕竟一张央卡一晚上的营业额可能是一家店整晚的1-2成。他们一投诉音乐不行,营销就要找音乐总监逼逼,然后DJ就要换歌。如果是常年老客户大客户的话那基本都能尽量满足了,大哥要今夜星光闪闪那就今夜星光闪闪,大哥要大大大就来大大大,我们 *** 决定脑袋,您说是啥就是啥,至于你们这些开个芝华士12年都要AA的年轻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后浪。

当然其实夜店也是可以放音乐性的东西的,毕竟DJ们大多都只是混口饭吃,你如果有钱买200万酒,今晚包场了,说一句老子要听Techno,说不定DJ都会抱着你大腿哭着说终于不用打Bounce了。当然那些连Techno都不会打的fake dj可能会想骂你,毕竟今晚过后可能要丢工作了。

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死循环,即夜店大哥和网红妹妹没审美,导致夜店需要迎合最需要的客户,导致DJ放Bounce和土嗨,导致大哥和妹妹爱来玩,导致夜店不得不要求DJ放土嗨来保证大哥不去别家玩,导致别的店也放土嗨来抢客源。这样一路下去,越来越多DJ开始真香放Bounce,DJ的入门门槛一再降低,Bounce DJ越来越多,夜店音乐性越来越差越来越土。卷呐,就搁那使劲卷,往死里卷。

只要商业夜店商业一天,就 *** 决定脑袋一天,这就是资本主义。音乐节也一样,只是迎合群体不同罢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群体一起玩吧,没必要非得来这些一支野格1500的鬼地方听电音,喝多几支都够自己在家买套二手CDJ天天轰趴了。

更多电音节跟酒吧区别(酒吧电音节好玩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