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爱新觉罗·载淳,大清帝国第十代皇帝,年号先是“祺祥”,后为同治。他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唯一的儿子,也是慈禧太后的独子。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咸丰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在紫禁城储秀宫生下一子,清文宗大悦,因为这一辈是“载”字辈,故起名为载淳。咸丰八年载淳之弟(载淳继位后追封悯郡王,生下来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就死了)夭折,于是他就成了清文宗独子。
咸丰十一年依照清室惯例,年满六岁的爱新觉罗·载淳开始上学,翁心存(翁心存死后由其二子翁同龢接任帝师)、李鸿藻奉旨授课。但也就是这一年,年幼的载淳不得不承受国破家亡!因为,英法联军已经打过天津,兵进北京。
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满蒙铁骑没能挡住英法联军的后膛枪炮,清文宗带着少数近臣、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嫔妃还有儿子载淳在上三旗御前卫队的保护下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是年七月,清文宗病危。于是他将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皇后钮祜禄氏叫到床前,遗诏命皇后掌管“御赏”印章、懿贵妃掌管“同道堂”印章(这是皇帝之印,因载淳年幼故由其母代管)。之后,趁着自己还有口气,再传遗诏:
1.皇子爱新觉罗·载淳封为皇太子;
2.因皇太子年幼,故特命首席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爱新觉罗·肃顺、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仪亲王爱新觉罗·载垣、协办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及焦佑瀛共同作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幼帝。
于是,载淳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坐上了龙椅。清文宗一咽气驾崩,朝局立变!因为此时由于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年仅六岁,不能亲政所以皇权被分割开来由三方面掌控:
1.两宫皇太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2.以肃顺为首的八个赞襄政务王大臣;
3.清文宗六弟、清宣宗六子也是穆宗皇帝的六叔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同样由于皇帝年幼,所以只要掌握皇帝的抚养权就能成为事实上的一国之君。于是,慈禧太后鼓动慈安太后,向远在北京议和的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发出邀请,奕訢也很快以奔丧名义见到两宫皇太后,回京之后就处理了八大臣,皇权也就由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和两宫皇太后享有。这就是祺祥政变(因为那时候年号是肃顺拟定的“祺祥”,故称。又因为那年是辛酉年,又叫“辛酉政变”)。
在此后的岁月里,大清帝国实行“太后垂帘、亲王辅政”制度。同时,两宫皇太后也围绕着清穆宗的抚养权而展开了激烈斗争。
这位穆宗皇帝,因为慈禧太后的严厉亲近慈安太后。于是很不得慈禧太后喜欢,在立后问题上又把慈安太后看中的阿鲁特氏立为皇后,于是母子之间离心离德,只剩下了权力的争夺。
在上书房时期,穆宗皇帝的堂兄爱新觉罗·载澄引着穆宗皇帝出宫“冶游”(也就是逛红灯区),于是性格更加叛逆放荡不羁。亲政后因为品行塑造的失败,导致年轻气盛的穆宗皇帝第一件事也是唯一一件事就是修复早就被英法联军烧得一干二净的圆明园。
这一道圣旨下去,引起巨大反弹。帝师李鸿藻、翁同龢以及皇帝六叔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醇郡王爱新觉罗·奕譞联合许多大臣共同上奏要求停工(户部衙门因为日常开支和支付战争赔款已经没多少钱),而修复圆明园至少需要一千万两白银。于是穆宗居然下诏要各地督抚“认捐”……
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实在太大,穆宗皇帝不得不作罢。此后他也就没有什么太大作为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两宫皇太后对穆宗皇帝失望透顶,命御医以“天花”药方医治皇帝,遂导致他以十九岁的年龄在紫禁城养心殿黯然辞世。
总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作为大清帝国的第十代皇帝,是在国难中继位的,也是在血雨腥风中度过自己的上书房生涯的。做了十三年皇帝始终没有摆脱两宫皇太后和恭忠亲王奕訢叔嫂的摆布,一直是一个傀儡。由于慈禧太后过度的严厉和慈安太后的过度放纵而导致对他人品塑造的失败。于是失败的教育导致一个失败的皇帝。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辜负了臣民和两宫皇太后对他的期望。这个连奏章都读不通顺的傀儡皇帝在空有一身雄心壮志的情形下暗淡辞世。更加讽刺的是他的死不会对帝国的运转有任何影响,而他的陵寝惠陵,也被砍去了神道和石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