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点头墨尾两头盖,沙子岭猪人人爱。作为享受“国保”待遇的沙子岭猪,如今又重回百姓的视野和餐桌中。
沙子岭猪是湘潭市的一张“金名片”,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如何把沙子岭猪及新品种的优质猪肉市场化,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市场优势?湘潭市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实招”。
由湘潭湘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便是沙子岭猪全产业链中的一环。
在位于雨湖区湘衡路湘潭水产科学研究所的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不仅可以看到萌萌的沙子岭猪幼崽,还能全方面了解到沙子岭猪的历史文化和品尝到正宗的沙子岭猪“湘潭味”。
走进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门口的“岭上猪栏屋”里,5头萌萌的沙子岭猪幼崽立即引来游客们争相拍照。
憨厚可爱的沙子岭猪抢食着新鲜菜叶,惹得在一旁观察的小朋友们发出阵阵笑声。除了可以和沙子岭猪互动,园区还设有科普园地、文化市集、生态餐厅等,游客可以从多个方面认识和了解沙子岭猪。
“试营业一年来,每天来参观、体验的顾客络绎不绝,很多顾客甚至从长沙、株洲等地特意赶过来,就为了尝一口沙子岭猪的独特风味。”“猪猡乐”沙子岭猪主题文化餐厅负责人宾策说,沙子岭猪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香甜,在市场很抢手。
为什么要开一家以沙子岭猪为主题的餐厅?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宾策介绍,自己曾到 *** 经营餐饮业6年,走出去才发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文化底蕴的产品才能“拿得出手”。
之后,宾策回到湘潭。当时,湘潭正着力打造沙子岭猪特色产业,通过全方面调研考察,宾策对享受“国保”待遇的沙子岭猪“动了心”。
“做好沙子岭猪的宣传与推广,首先要打造沙子岭猪的IP,让文化先行。”宾策说,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是在原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基本修旧如旧,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在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打造了精致的生态园,有荷塘、竹篱花苑,还有木栏猪舍;生态餐厅里,图文并茂介绍了沙子岭猪的餐饮民俗、烹饪传统、美誉佳文。体验园内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设计者的用心,如景观、摆件、碗、茶杯等,都有沙子岭猪的元素,让你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体验。
“在体验园,游客可以做、吃、看、玩沙子岭猪。”宾策说,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占地75亩,旨在打造集沙子岭猪食品加工厂、沙子岭猪文化馆、沙子岭猪文化艺术走廊、“猪猡乐”沙子岭猪主题文化餐厅以及配套网络电商传媒等为一体的沙子岭猪一站式体验中心,专注沙子岭猪系列产品研发、销售与推广。
“家门口有个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能与朋友聚会一起品尝独特的‘湘潭味’,挺好的。”家住砂子岭社区的旷阿姨笑着说,平常还能带孙子到体验园游玩,大人小孩都喜欢。
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吴买生介绍,沙子岭猪“点头墨尾、无斑花、短嘴筒,蝴蝶耳、牛眼睛、筒子身、半腹肚”,体质相当结实。同时,还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近年来,湘潭市在全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保障市场猪肉稳定供应的同时,集聚各方资源,大力加强沙子岭猪种质资源保护和种业创新,着力打造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带动全市生猪产业提质升级,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基本格局。
10多年来,湘潭市不断组织专家攻关,用好种质资源,成功培育出省内首个畜禽配套系“湘沙猪”,以开发促保种,沙子岭猪种群扩大到近30万头。市 *** 每年拿出逾1000万元,加快沙子岭猪产业升级,基地布局从禁养区向适养区转变,养殖方式从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转变,产业发展从单纯养殖向全产业链转变,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餐桌搞开发,沙子岭猪“36变”,为打造优质湘猪产业集群提供了样板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