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揭秘故宫的灵异事件(故宫里面的灵异事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揭秘故宫的灵异事件(故宫里面的灵异事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揭秘故宫的灵异事件(故宫里面的灵异事件)

1992年秋,北京故宫。

刚入秋的北京,天气还有些闷热,天空中阴沉沉的,似有一场大雨等着落下。

这一天,故宫里依旧游客如织,人来人往。一大早,午门外的广场上,就已经挤满了拍照留念的游客。一些不愿意让人挤人扫了兴致的游客,往往刻意避开人群,沿着宫墙边上行走,在人少的地方拍照留念。

正当游客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游览的时候,天空中忽然“轰”地响起了一声闷雷,紧跟着一道闪电落下,远远看去像是劈在了宫墙上一般。

随后,在宫墙边拍照的一名游客突然指着前面惊叫起来,人也立刻跑到了距离宫墙十米开外的地方。身边的人顺着那名游客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红色的宫墙上,竟然出现了一排正在行走的宫女的身影。

据说,许多游客当时就被吓懵了,只有少数带了相机还能回过神的游客用照片记录下了这个场景。

这是关于故宫的灵异事件中,流传最广的一则传说。 在网上搜索中国十大灵异事件,排名最为靠前的就是故宫灵异照事件,在很多论坛上,甚至还能看到不少据说是亲历者拍到的故宫宫女灵异照片。

网上甚至还有一些针对此事件的科学解读,目前最多的科学解释是:因为宫墙中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很有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这时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此时的宫墙就相当于具备了录象带的功能。

但是这个解释,未免也太过牵强。

四氧化三铁,其实就是天然的吸铁石,虽然四氧化三铁确实是用于制造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之一,但是要知道,录像带本身是不具备录像功能的,具备录像功能的是录像机。

熟悉摄像机原理的人都知道,摄像机录像其实是一很复杂的过程。

首先需要通过光学镜头把景物发出的光投射到感光元件上成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准确控制镜头焦距,否则成不了清晰的像;然后通过感光元件把光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磁头把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记录到磁带上。

与此同时,磁带还必须有一套机械元件来卷动,以均匀的速度从磁头下经过,才能准确记录一系列磁信号。而播放磁带的时候,则是把以上环节反过来,一个都不能少。

而那张网传已久的灵异照片,其实是清末女子逛街的摄影作品。

因此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另外故宫的工作人员也曾经多次出来辟谣,故宫其实并没有什么灵异事件发生。

但是一个传说必有源头,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找到网上那段“科学解释”的源头。

2013年4月19日,江西卫视的《经典传奇》栏目播出了一期节目,探秘北京恭王府的鬼影传说。

节目组采访了电影《潜影》的编剧,著名作家计红绪,网上那条关于故宫灵异照是因为四氧化三铁的所谓“科学解释”视频,正是出自计红绪之口。

其实,计红绪在节目中的“专业解释”,也不过是对原小说情节的复述,但主持人却在节目中硬生生地把这段话说成了是专家的权威解释,这才有了之后一系列的灵异传闻。

鉴于很多北京长大的网友都曾经回忆自己小时候看过关于这个传说的连环画,我又找到了这个连环画的原本。

这是一本1981年出版的小人书,名为《王府鬼影》,这本小人书里面确实有宫墙出现鬼影的情节描写,而且与传说中的故宫灵异照事件的情节,几乎如出一辙。不过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不是在故宫,而是北京恭王府。在作者一栏里,清清楚楚地写着:

编文:王云高

绘画:杜滋龄

王云高是广西著名作家,早些年写过不少小说和电影剧本。在他的作品履历表上,有一篇发表于1981年的中篇小说,名字正是《王府怪影》。

与这部小说相关的,还有一部早期的国产“科幻电影”《潜影》。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郭宝昌,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郭宝昌有一部作品一定听说过,那就是电视剧《大宅门》。

由于计红绪先生已于2007年去世,我在微信上辗转联系到了一位和王云高老先生有联系的广西诗词协会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王云高先生的这部小说,其实是先有的电影,后来才改编的小说。至于这篇小说的写作经过,他会在看望王云高老师的时候向他询问。

在我们微信联系的四个月后,广西诗词协会的李识经先生给我发回了王云高老师本人的回应。

李识经先生把询问王云高老先生的经过写了一篇文章,专门作为给我的答复:

前些时间一位外省某刊编辑欲绿色故宫灵异照事件,可能与王爷创作的中篇小说《王府怪影》有关,希望王爷能够亲自出面辟谣。受这位陌生网友委托,我跑到疗养院,与正在接受疗养的王爷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王爷便将小说《王府怪影》的写作动机和背景说与我听:“我没想到由于历史的发展,有人提出了一笔‘旧债’,开始时有点烦,但换位一想,那倒成了一场‘及时雨’,好在老夫体脑仍健,乃向历史作一交代。树分本末,江论源流,从交通事故到文字狱,都要提出一个现场的‘录像’,不能颠倒事实,混淆是非。事情回到1984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出了故事片《潜影》,编剧计红绪,是个军旅作家,八一制片厂干部。在署名之下还有个计三猛,据说是红绪之弟,但我与此人从未见面,影片写的是故宫的一段秘史,因为用科普的观点解释了故宫文物,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故而引起了很大的影响,成了‘广影’的视点中心。广西日报社觉得它为八桂增了光,就打算在报上增加宣传的力度,派副刊组找我,将它改写成连载小说。经过一番对比,吸取早些年“批判”的教训,我把《潜影》的一些细节或删或改,只对原作的大框架作了文学性的处理,标题也改为《王府怪影》。简而言之,系先有故事片《潜影》才有小说《王府怪影》。”王爷对此事十分关注,一再叮嘱我完成初稿时给他确认后答复网友。

这篇文章的链接:李识经 | 老友相酬适何

计红绪还曾经专门在1981年4月18日的《广西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回答读者的疑问:

长篇科学幻想小说《潜影》在《辽宁工人》杂志上连载,以及我和计三猛合写的电长影文学剧本(《潜影》在去年的北京《剧本园地》第四期发表后, 收到一千多封读者来信。现在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做个回答:

究竟有没有怪影?

在《潜影》中.描写了宁王府“水月轩"小院墙壁上曾几次出现了一个贵族 *** 一宁 王侧福晋那颜氏的影像,这是不是真的?

对这个“怪影”,我们没有亲眼见过。

去年,《北京晚报》上刊载一篇短文,讲某古建筑物中出现过这种“怪影”;其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现代化》杂志也连载过一篇小说,名为《(故官幻影》,用光学信息储存的原理来解释这类“怪影”的现象。我们在动笔前曾请教了几位科学家,有的用电磁录像原理进行解释,似乎“怪影”的存在也不无道理。但是,我在这里着重想说的是,我们写的东西属科学幻想小说和电影刷本(刷本中指明故事发生在若千年后),我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我们幻想能有一种机器能够寻捕祖先在改造自然活动中发出的电磁波,歌颂那种致力于祖国科学事业的美的精神。

1981年,计红绪和弟弟计三猛合作写出了剧本《王府怪影》,之后这个剧本被郭宝昌导演拍成了电影《潜影》。

这部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当年一经播出立即引起轰动,上座率空前,有些电影院甚至连续放映 30 天。据当时文化部电影局统计,《潜影》第一轮上映,就拥有五千万观众。

故事片《潜影》卖了一百八十个拷贝,这个拷贝数,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数据。假如放到今天的话,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票房大片了。

之后,计红绪找来之前一起合作过《雍正皇帝》的作家王云高,将其剧本改编为小说《王府怪影》,在《广西日报》上连载,小说刊出后,再次引发读者的热情,一时洛阳纸贵,引发各大报刊纷纷转载。

王云高和计红绪这两位作家,其实很早之前就合作过,1988年版的电视剧《雍正皇帝》,编剧正是王云高和计红绪。

此后,全国各地许多剧团曾以《鬼影》、《潜影》等名,对这部作品进行改编演出,这部小说也被改为连环画,在民间各地广为流传。 只不过由于当年的版权意识不太强烈,有些连环画上的作者署名是小说作者王云高,有些则是原著作者计红绪和计三猛。

大名鼎鼎的《北京晚报》也曾连载过这篇小说,老一辈北京人对此事的印象,其实均来自于这部畅销小说及知名连环画。后来,他们又把这些故事讲给了自己身边的后辈们。

在网络发达之后,年轻人们把听来的故事发在贴吧论坛里,以求获得网友们的点击量。后来这个原本发生在恭王府的故事,又被有心人把背景移花接木到了故宫之中,于是慢慢地,这个在小说中虚构的情节,最终成了如今故宫频发灵异事件的佐证。

更多揭秘故宫的灵异事件(故宫里面的灵异事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