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最近,看到网上有篇题为《粟裕不能成为元帅的真实原因,根本不是谦虚,是资格不够》的爆文,阅读量达到百万级,评论超过4000条,笔者也慕名认真拜读了一下,从文章本身来讲,应该说写得非常好。
首先,此文观点鲜明,指出,很多人因为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功勋卓著而认为粟裕应该被授予元帅得说法是错误的,明确提出"1955年的粟裕,很明显是不够评元帅的资格的。"
其次,此文提法新颖,大胆指出"粟裕曾经被定为元帅,后来他辞掉了"的说法是谣言。
第三,此文脉络清楚,从元帅评定标准出发,重点横向对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粟裕与十大元帅在职务上的差距;与其他大将在职务上的异同,从而得出粟裕应该在大将这一层级上的结论。
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历史描述没有固定的结论,人物评价没有唯一的观点。偏偏笔者认同粟裕有资格评元帅的观点,正好与此文看法相反,所以拜读了该文之后,忍不住想说上几句。就从此文的论点和论据出发,谈一谈不一样的看法。
此文认为粟裕不够资格评元帅的主要依据是1955年2月8日公布的《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其中写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认为:1.粟裕没有参与创建或者领导人民武装力量;2.粟裕没有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由此认为粟裕不符合元帅评定标准。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一、此文认为粟裕没有参与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其实粟裕曾独立创建革命根据地
此文认为,"参与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这句话,说的是要有红军创立时期的巨大功绩,比如参加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以及黄麻起义、琼崖起义、海陆丰起义,等等,这些算参与创建人民武装力量。同时认为,粟裕只参加了南昌起义,而且只是一个班长,十大元帅中当时职务最低的林彪已是连长,差距较大,所以不能算参与创建人民武装力量。
实际上,红军时期,粟裕曾独立创建浙西南和浙南革命根据地。1934年底至1935年初,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遭 *** 军围攻而失利,仅粟裕带少数人员突围。突围部队重新组成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从此粟裕和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在那里先后建立了浙西南、浙西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粟裕任省军区司令员。这样的情况可以算是参与创建人民武装力量吧?
即使由于根据地较小,功勋无法同大根据地相比,这一成绩比较牵强,但评元帅的标准本身说的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也就是说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与领导战役军团作战是"或"的关系,二者据其一即可。所以这一条不是必要条件。
二、此文认为红军时期粟裕职务比所有元帅都低,其实粟裕与罗荣桓一个级别
此文指出,红军时期,十大元帅中职务最低的也是军团级别。列出了各位元帅的职务:朱德是红军总司令,彭德怀是红三军团军团长,刘伯承、 *** 是红军总参谋长,林彪是红一军团军团长,罗荣桓是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是红1军团政委,贺龙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陈毅是红军江西军区的总指挥。那么粟裕呢?
粟裕先后任红七军团、红十军团参谋长,虽然不是军团级主官,与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军团长以上首长自然不可比拟,但罗荣桓也只是军团政治部主任。所以,此时的粟裕与罗荣桓基本上处于一个层面上。
三、此文认为粟裕没有领导战役军团作战,其实在文中没有作具体论述
此文在开头部分明确指出"粟裕没有领导战役军团作战",但找遍全文,没有看到相关的论述来证明这一提法,这里笔者大胆猜测有两种可能:
一是此文作者误解了战役军团的概念,将其等同于红军时期的"军团"编制。由于粟裕没有当过军团主官,故而认为粟裕没有领导过战役军团作战。战役军团是指遂行战役任务的作战集团。按军种,可分为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战役军团。按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战役军团。大型战役军团,有战区、方面军群等:中型战役军团,有方面军、集团军群、海军舰队、战区空军等;小型战役军团,有陆军集团军、海军战役编队(区舰队、分舰队)、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空降军等。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红军时期,三大方面军应属于中等战役军团,只有朱德、徐向前、贺龙等人担任过,军团最多算小型战役军团;抗战前期,八路军三个师估计最多只能算小型战役军团,后期力量扩大,各师兵力也比较分散,难以以师为单位来判断属于什么级别的战役军团;解放战争时期,五大野战军应可以算大型战役军团。粟裕作为实际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的指挥员,无疑是领导过大型战役军团作战的。
二是此文作者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这一条标准无疑恰恰是粟裕最大的亮点,这一点恐怕还在徐向前、贺龙、聂荣臻等元帅之上,应可以与林彪、刘伯承相当。所以,无论如何也难以抹去,避而不论恐怕是唯一办法。
四、此文通篇主要以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职务来比较粟裕的劣势,其实恰恰忽视了解放后的职务才是评军衔的主要因素
此文认为,粟裕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职务偏低,所以不够评元帅资格。粟裕在这两个时期职务确实不高,红军时期最高为军团参谋长,跟垫底的罗荣桓相当;抗战时期粟裕当过新四军副支队长、师长、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务,的确不如十大元帅。
不过,从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看,1955年授衔的主要标准是对各将领1952年时职级的认定,革命早期职务对军衔的影响因素比较小。比如,聂鹤亭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是叶挺独立团的排长,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也算老资格了,以其早期的资历至少可以评上将甚至大将,但是后来职务提升较慢,所以只评了中将。
刚建国的时候,粟裕的职级已经是大军区级,与大部分元帅级别相当,所以单从职务、级别而论,他完全够评元帅资格。
五、此文没有把功勋作为评定元帅的要素,其实难以自圆其说
此文明确指出:"因为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功勋卓著,很多人认为粟裕应该被授予元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且,全文没有再论述功勋在评军衔中的作用,这本身与此文明确提出的评衔标准——"粟裕不能成为元帅的真实原因,根本不是谦虚,是资格不够中写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说法不相符。
由此可以看出,此文没有对"立有卓越功勋"进行论述,只是简单提了一句"像陈赓、黄克诚等人军功也都不亚于粟裕",这也是此文作者不知为何忽视的要素。
从功勋上看,粟裕先后指挥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歼灭 *** 军队高达245万,居全军第一,占全军总歼敌人数807万的近1/3。 *** 军"五大主力",粟裕亲自指挥歼灭了两个——整编74师、第五军,还有一个18军的歼灭战粟裕部队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粟裕最耀眼的功勋。除此之外,在红军时期,粟裕领导的闽浙边游击队是留在江南的9支主要游击队之一,是后来新四军的主要组成力量。抗战时期,粟裕先后承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主要指挥职能,在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新四军力量上也是功勋最突出之一。这些功勋都不是陈赓和黄克诚可以比拟的。
六、此文认为从八路军改编时十大元帅基本人选就已定下,其实建国后中央还酝酿了五年
此文指出:"从八路军改编那一次开始,十大元帅的基本人选就已经定下来了。后面军功如何,只能在元帅内部或者大将内部排名上有所差别,但不会是越过本级别到更高一层。"主要依据是后来当了元帅的都是八路军师长、新四军军长以上将领。这个观点其实是倒推结论,不能因为后来当元帅的都是八路军副师长以上军官,就认为1937年就把元帅的基本人选定下来了。
其实,1955年军衔制是从1950年开始筹划的,这一年9月,人民 *** 总司令朱德在总干部管理部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的问题。由于是人民军队的首次评衔,是一件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繁杂的任务,所以实施过程非常慎重。1953年2月17日,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专门成立了"军衔实施委员会"。为稳妥、慎重起见,3月9日,中央军委下达《关于评定军衔的步骤与范围问题的通知》,对原定实施军衔工作的计划步骤调整为3期,将军衔实施推迟到1954年3月底前完成,后来又再次推迟。所以一直到1955年才完成授衔工作。
所以说早在八路军改编时就基本确定元帅人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何况,当时的师级领导后来也有没有当上元帅甚至大将的情况。比如,萧克是120师副师长,而且是中将副师长,军衔与各位师长以及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相当,高于少将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更不用说当时没授将军衔的陈毅了。而萧克到了新中国授衔时才评了上将,差了两个层次。
七、此文认为粟裕跟大将是一个层级的,其实很多大将被粟裕领导过
此文认为,其他九位大将跟粟裕资历职位差不多,甚至大部分大将地位略高于粟裕。
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从授衔时的现任职务来看,粟裕应该远高于其他大将。当时的总部机关有八个,比较重要的有这么几个: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当时的总参谋长是粟裕,副总参谋长有十个,其中就有陈赓,是粟裕的下属。另外,与总参谋部平级的几个总部一把手都是元帅:总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训练总监部部长是刘伯承;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是 *** 。
在战争时期,也有不少大将在粟裕的指挥下工作。
第一个大将就是陈赓。1947年12月,粟裕奉 *** "由粟亲率(华野部队)南下与陈(赓)谢(富治)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的电令,指挥陈赓打过平汉路战役。
第二个大将是张云逸。1949年6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后,粟裕是华东局分管军事的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华东军区及三野总部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前委书记。张云逸为华东军区及三野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实际负责山东军区工作,成为粟裕事实上的下级。
第三个大将是萧劲光。1950年6月以海军司令员的身份配属粟裕指挥,准备攻台。攻台计划取消后,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萧劲光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协助粟裕准备抗美援朝,也当过粟裕的下属。
由此可见,粟裕的层次是明显高于大将的,应与元帅相当。
八、此文认为粟裕曾经被定为元帅、后来又辞帅是谣言,其实毛主席身边人早有证明
此文一开头就指出:"首先撇清一个谣言,粟裕曾经被定为元帅,后来他辞掉了",并且以此为由:翻遍所有的档案资料,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要给粟裕授衔元帅的文件,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粟裕坚决请辞的记录。
殊不知,据《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 *** 身边工作纪实》记载:1955年9月中旬的一天深夜, *** 和周恩来、朱德、 *** 一起在 *** 颐年堂的小会议室里,商讨 *** 高级将领的授衔、授勋事宜,李银桥和成元功、郭仁、石国瑞等人卫士在侧房中,听 *** 谈起了粟裕。
*** 吸着烟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都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辞帅了呀。"
*** 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这已经足够说明,粟裕虽然不一定被定为元帅,但起码在元帅的考虑范围之内,更为重要的是,粟裕肯定辞过元帅军衔,否则 *** 和周恩来不会有这样的交谈。
九、此文认为粟裕已经是越级提拔,其实粟裕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此文指出:"粟裕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资历不高,军功一般,这是基础。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成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这已经是越级提拔了。"
其实,粟裕从红军时期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到抗战时期的支队副司令到师长、再到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再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已经能充分说明粟裕是真刀真枪一步一步积累战功提拔上来的,并没有越级提拔的现象存在。
十、此文把《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作为评元帅唯一标准,其实还有其他补充规定
此文把《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有关评衔的规定作为评定元帅的主要标准,认为粟裕不够资格评定元帅。其实,元帅军衔的授予标准除了《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第9条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定。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规定"以德才资衡量干部现职",参照编制军衔,以干部的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评定军衔。同时,1955年2月全国人大第6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还规定授予军官军衔的条件是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的服务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规定每一军官职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确定其相当的编制军衔。正如 *** 主席亲口评价:"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都可以领元帅衔。"所以说,综合这些标准,粟裕完全符合要求,并没有粟裕只有功勋足够、资历不足的现象,更不用说才和德了。
这是笔者看了网上爆文后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一定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