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陈光:孤帆一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陈光:孤帆一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陈光:孤帆一片

□陈光

清晨早起,去青岛太平角看日出。拍到一幅照片,海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初升的太阳驶去。

取名《扁舟一叶到日边》,发到朋友圈,不少朋友点赞。自己也很得意,毕竟这珍贵的镜头和创意来自一瞬间。

上大学时读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0年过去,有两件事至今依然耿耿于怀。

一件是很想看看诗人描写的那壮丽的景色。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公元725年,李白在离开蜀地途中路过天门山,看到了一幅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因而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诗人的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很是遗憾。

另一件是一直想搞清楚这“日边来”的真实意思。当时老师在课堂上讲:李白一生充满“忠君”情怀,看到一叶扁舟背着太阳翩翩驶来,便想到这是从天子身边而来。

文学的规律之一是“形象大于思想”,老师这样解释自然无可非议。但当时的李白是否真是这样想的,却值得研究。我一直认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诗人欣睹名山胜景,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展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至于说这体现了诗人的“忠君”思想,我总觉得有些牵强。

这次太平角上看日出,让我心情豁然开朗。

9月上旬,已是初秋,天气凉爽。清晨5点多钟,登上太平湾东边的太平角,向东眺望,静静地等待。

脚下就是大海,潮水已经退去,海面上波澜不惊。崖下礁石林立,浪涛拍打着礁石,卷起朵朵浪花,传来哗哗的涛声。

有点轻雾。天是灰色的,海也是灰色的。远远望去,天和海连在一起,海天一色,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看不到边。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万籁俱寂,突然传来一声鸟叫,划破了寂静。

慢慢的,东方逐渐发亮,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

慢慢的,天和海逐渐变蓝,很浅很浅的蓝。

慢慢的,天渐渐破晓,雾渐渐散去,看到了天边,看到了天和海交界的海平线。天上飘来白色的云,海面上波光粼粼。

慢慢的,天边泛起微微的红,像女人腮上的胭脂,淡淡的摊开。

慢慢的,天边的红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浓、越来越靓,整个天空和海面也呈现粉色。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盯着那里。

慢慢的,一个红色的弧冒出海平线,很快就成了半个红色的圆,很快就成了一个红色的球,缓缓地离开海面,向空中升起。

慢慢的,红色的球开始变大,开始发亮,开始放射出橘黄色的光线。射向天空,云彩变得五彩缤纷。

射向海面,海水泛出一缕红光,伴着波浪由天边向岸边伸展开来。射向“五四广场”周边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

忽然传来“突突”的马达声音,在静谧的清晨格外响亮。随着声音,一只小船驶进霞光。因为逆光,只看见橘红色背景下黑色的剪影。小船迎着朝阳驶去,很快,眼看着驶入太阳。

慢慢的,红色逐渐变成金黄,太阳冉冉上升,海天顿时大亮。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场面很是壮观。

开始涨潮了,白色的浪花一层层蜂拥着扑向沙滩,大海奏起的深沉雄浑阳刚的乐章。

我被这壮观的场面激动了。

日出,表明新的一天开始,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日出,象征着活力、新生、喜悦,让人感动,让人心中充满说不出的感慨。

忽然,我就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天门山》。我终于解开了困扰自己30年的那个关于“日边来”的纠结。

茫茫人海中,历史长河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帆一片”,或是“扁舟一叶”。至于你从“日边来”,还是要“到日边”,这都不是事儿。关键是要时刻绷紧缆绳,拨正风帆,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不能让潮水淹没。

百年过后,都会风飘云散,谁也不会记起你是谁,更不会去揣摩你走过的路或说过的话。或许这世界上曾经有你这个人来过都不知道。

朋友!好好活着,争取多看几次那壮丽的海上日出!

更多陈光:孤帆一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