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苏振华求娶24岁的陆迪伦,贺龙亲自说媒、长女苏承业表示反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苏振华求娶24岁的陆迪伦,贺龙亲自说媒、长女苏承业表示反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苏振华求娶24岁的陆迪伦,贺龙亲自说媒、长女苏承业表示反对

1955年大授,位居上将者有57人。苏振华作为当年授衔的上将之一,一生都在沙场征战之中。

从"还没枪杆子高"的儿童团成员,到长征时期勇敢阻击敌人的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团长;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歼敌16000多人的名将。

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苏振华的足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无论是政治工作,还是军事素养,苏振华都是我军中的佼佼者。

解放之后,苏振华成为了中国海军的领路人,在他的手中,中国海军走完了从零到一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在他的手中完成了小船打大舰的壮举。因为有苏振华,采用最为简陋的装备完成了,即便在今天也是让人咋舌的壮举。

从山里面的放牛娃成长为我国的开国名将,从目不识丁的穷小子成长为理论深厚的共产主义战士。

毛主席说苏振华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并且将海军的建设放心地交给了他。可即便是这样一位传奇名将,其一生也并非是坦荡无虞。苏振华人生中最坎坷的,便是其三段婚姻了。

仓促的第一段婚姻

苏振华生于1912年的湖南省,作为中国的红色圣地,湖南是共产主义光芒最早照耀到的地方之一。

这里走出了像 *** 、 *** 这样的开国领袖,无数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中竟然占据了六位。因为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出生贫困的苏振华从小就立志投身革命。

1928年,彭德怀率领原属湖南独立第5师的一部分旧部发动了平江起义。苏振华的哥哥就在其中。奈何因为苏振华年纪小,彭德怀没有收他。

还说:"还没枪杆子高"。两年后,已经18岁的苏振华,再一次表示要跟着彭德怀闹革命,还带上了30位同乡的好友。而这时,他的哥哥已经牺牲在了南昌城下。

这一次彭德怀没有再拒绝苏振华,但是苏振华的母亲却心中满是不舍。大儿子已经牺牲,二儿子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生怕苏振华有个三长两短的老母亲做了一个决定,趁着孩子还在身边,赶紧为他说一门亲事。经过母亲的一阵张罗,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的女孩,名叫余姣凤。

虽苏家没啥子家底,但余姣凤的父母也不是势利之辈,见苏振华乃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好后生,于是允诺。

开始时苏振华并不太情愿,但是为了成全孝道,还是在参军之前答应母亲成了亲。苏振华家条件差了点,婚礼倒也办得热闹,该有的礼数一样不差。

婚后没多久,苏振华便惜别了新婚的妻子,与家人话别之后去找部队去了。而苏振华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新婚妻子已经在与其相处的这几日中怀上了他的孩子。

到了部队之后,苏振华当年就加入了中国 *** 。随后参加了长沙战役、五次反"围剿"等大战。

因为当时通讯受限,同时也怕因为自己红军的身份连累到家人,于是苏振华一直没能与家中联络。苏振华不知道的是,在其走后没多久,余姣凤就生下了一个胖小子。

只可惜的是,因为 *** 的围堵与抓捕,余姣凤带着这个孩子在东躲 *** 中患上了重疾故去了,孩子最终也没能找回来。

长征过后,苏振华终于随大部队一同到了陕北。这时候苏振华才托人打探了家中的消息,在得知妻子故去,儿子失踪的消息之后,苏振华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失去了家人的苏振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中来,在这段时间里面,苏振华在陕北完成了"红大"的学习,成为了红军中最早由"红大"培养起来的一批政工干部,并且在军事上也做了系统地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苏振华随罗瑞卿率领部分学员到华北敌后创建抗日大学。那时虽然战火四起,条件艰苦,但根据地却是一片祥和之气。

官民同仇敌忾,同志们斗志高昂。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们聚在一起,一起为民族大业而奋斗。

这样的热闹让苏振华暂时忘却了亲人亡故的伤痛,但苏振华的老首长却开始担心起了苏振华的婚姻大事。

与第二任妻子孟玮

罗瑞卿作为苏振华的直接领导,多次向苏振华提起了结婚的事情,也托人四处为苏振华张罗。可是苏振华却因为那些前尘往事而每次都是躲躲闪闪的。

直到有一天,苏振华带着抗大的学员们去山上背准备过冬的木炭时,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姑娘。

也许正是冥冥中的缘分,当苏振华看到这个名叫孟玮的姑娘之后便动了心。原本沉寂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

这件事被罗瑞卿等上级领导知道了,大家都为苏振华欢喜。在有心撮合之下,两人没多久便结成了革命伴侣。

古人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对于苏振华或许是这样,但是对于孟玮而言却是另当别论了。

原来,在孟玮参加革命之前,曾是南阳师范学院的高材生。参加革命是因为理想,但也是因为无奈。日本打进中国之后,孟玮便和同学向八路军的根据地逃亡。

从老家到延安,一路上颠沛流离。期间孟玮曾遇见过一个男青年,在相互搀扶的逃亡路上,两人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可偏偏在阴差阳错之间,两人失散了。

到达根据地之后,孟玮在生活、学习、斗争上都有很多困难。恰好这时候苏振华出现在了孟玮的生命中。

作为一个女子,这时候的苏振华便成为了他的依靠,所以答应了这门婚事。可是感动终究代替不了情感,尤其是孟玮这种对于情感生活要求极高的女子。

婚后的苏振华与孟玮两人养育有6个子女。但是因为苏振华长年在外作战,两人少了一些情感上的陪伴与交流。

建国之后,苏振华依旧停不下来,常年在外使得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危机。

一天,孟玮向苏振华坦言,多年来一直没有将那个男青年忘记,还说那个男青年一直在等自己。孟玮表示想要与苏振华离婚。

虽然妻子的态度坚决,但是苏振华却依旧想要拯救这场已经到了破碎边缘的婚姻。想要给自己与妻子之间一次机会。

因此,苏振华一直没有同意孟玮的离婚请求。直到1957年,苏振华出访苏联学习回国之后,他发现这时候的孟玮已经搬到了机关宿舍中去住。

终有良人伴余生

"去时终须去,再三不可留。"尽管竭尽了全力来维系这段婚姻,但是最终依旧免不了神伤。孟玮离开之后,苏振华答应了离婚。此后便一人抚养着孩子。

适逢这期间,苏振华出任海军政委,奉命建设人民海军。一边带孩子,一边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苏振华十分辛苦。当时就连毛主席看了之后都觉得很为他痛心。

当时毛主席就专门吩咐王光美说:"快给他再找个媳妇吧,他这样实在太辛苦了。"并且毛主席还表示让王光美放开胆子给苏振华介绍,一定要给他找个好对象。

有了毛主席的吩咐之后,所有人都开始为苏振华张罗着再找家人的事情。在肖劲光、方强等几人的努力下,一名名叫陆迪伦的女孩子走进了这几位苏振华老战友的视线。

陆迪伦同样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同时又是湖南人,最重要的是陆迪伦还是海政文工团的文艺女兵。

人美、心善的陆迪伦听到几位首长的推荐之后,虽然害羞,但是心里面却是实打实地欢喜。

因为对于苏振华,陆迪伦可是仰慕多时。只是因为身份悬殊,才没有妄想。但是当首长来同自己谈话,说是要将自己介绍给苏振华的时候,陆迪伦自然十分开心。

虽然陆迪伦与苏振华两人很快就有了感情,但是两人的婚姻还是遭遇了许多困难。

一方面陆迪伦的父母,在听说女儿要嫁给一个大自己将近一倍的老男人时自然是表示反对的,死活都不同意这门亲事。

后来这件事被贺龙知道了,便亲自帮苏振华说媒,加上陆迪伦的坚持,最终陆迪伦的父母才勉强答应了这门亲事。

另一方面的阻碍便是长女苏承业,因为从小跟随母亲孟玮长大。所以苏承业对于母亲的感情很深,虽然父亲与母亲已经离婚,可是苏承业依然时不时地都要往母亲家里面跑。

一听自己的父亲要找一个24岁的阿姨做后妈,苏承业当即表示反对。并且好多次在看到陆迪伦时便站在楼梯口拦着不让她进门。

当时苏振华的秘书见状之后,便将苏承业拉到一边,对她说:"你妈妈和爸爸的事情,责任不在你爸爸这。你爸爸多累呀"。听完这些话,苏承业虽然心中依旧不愿,可是也只能不得已地接受。

但事实上,多年之后苏家的子女中最喜欢陆迪伦的便是苏承业。结婚之后陆迪伦主动承担起了照顾6个孩子的重担。

虽然后来与苏振华也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苏振华与前妻的6个孩子陆迪伦全都视如己出。

在特殊时期,苏振华遭遇人生低谷,陆迪伦陪伴在其身边共同抚养子女,一家人抱成团,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光。

1979年苏振华逝世之后,陆迪伦便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们的重担。孟玮留下的六个孩子也都将陆迪伦像亲生母亲一样地看待。

等到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之后,陆迪伦也已经白发苍苍,晚年的时光陆迪伦整理与宣传苏振华一生的英雄事迹,并且参与了《苏振华传》的宣传。

古人有诗云:"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苏振华一生情路坎坷,但却在半百之年得遇陆迪伦这样一位人生伴侣,夫复何求呢!

文/羽昕

更多苏振华求娶24岁的陆迪伦,贺龙亲自说媒、长女苏承业表示反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