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轻巡重巡战巡的区别(驱逐轻巡重巡的区别),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轻巡重巡战巡的区别(驱逐轻巡重巡的区别)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轻巡重巡战巡的区别(驱逐轻巡重巡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轻巡和重巡的定位。

在海战体系中,巡洋舰毫无疑问是相当重要的角色。总的来看巡洋舰是分两条线发展的,一条是大型化巡洋舰的路线,一条是反雷击巡洋舰的路线。前者的最初是大型防护巡洋舰,之后到前无畏时代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到了无畏时代则进化为战列巡洋舰。后者则是从侦查巡洋舰发展过来,到一战时期的轻巡已经装备了6寸炮以及水线装甲带。

那个时代的海战分制海战和舰队战。制海其实就是破交与反破交,舰队战则分为前卫战和决战。巡洋舰开头其实只是为了制海的,后来英国人在前无畏时代发现大型化巡洋舰在舰队战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既能侦查敌方动向,又能屏蔽敌方巡洋舰的侦查,还能在决战排战列线时凭借高速前出,集火打击敌方排头舰,可谓是极为的全能。所以之后英国的装甲巡洋舰和战巡都有相当的决战定位。

至于轻巡,这是功能性的舰种,巡逻、反雷击、在战巡支援下的侦查等等。这就使得这玩意吨位不能过大,而且火炮必须适中。考虑到反雷击,那么主炮射程足够的情况下射速要足够,那么最佳的选择是6寸。更大的8寸是射速不足,5寸的话射程问题很大。

理论上来说,一支舰队在那个时代需要的是战列+战巡+轻巡+驱逐,顶多加上航母和潜艇,而轻巡也该是6k到8k的玩意。然而很不幸,条约打乱了这一切。第一次是核心是限定了主力舰吨位,那么我们就看到的是,全世界的高速主力舰也就大英和本子那加起来都不到十条的战巡,其他的要么被拆了要么被改造了。可问题是,战巡有着太多不可替代的职能,战略价值极高。那么必须要有替代品,这就是重巡。

8寸炮虽然比起6寸炮来说投射量是偏低的(一般两门8寸能换3门6寸,投射量的话一门8寸和一门6寸差不多),但是二者穿深差距是决定性的。再加上重炮更稳定的弹道以及更好的存速性能,8寸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初代重巡(20年代那一批),除了极个别防御还可以的,其他都很纸(法鸡有几条基本是裸奔),他们的思路就是依靠8寸更远的有效射程风筝轻巡。到了30年代那一批,因为动力的进步,这一批基本都能防住6寸,对8寸只能达到间接防护的效果,重巡在巡洋舰这一级别的交战中优势更大了。

我们可以看看各国造重巡的初心:美国,自家没战巡,本希望靠重巡去挡战巡,最后发现根本不现实,主要还是在舰队战中远程炮击反巡洋舰;本子,自家主力舰和美国吨位差距过大,希望依靠重巡弥补这个差距;英国,和本子相比,二者战巡队战力差不多,但是随着大量ijn重巡出现,自家战力不足,也不得不造重巡;法意,这俩国签条约时自家主力舰全是慢速舰,再加上作战地点是地中海,所以他们的重巡是当高速舰队来用的。其他国家的前卫舰队是战巡+轻巡,法意是劣化版的重巡+小巡/大驱。

再说下轻巡。开头轻巡还是挺正常的,但是问题是30年代条约一签,重巡受限了。首先有动作的是本子。他们有着不少5500吨级的正统cl,而且这批cl只要当好水雷战队的领舰,找准时机带头冲锋放雷就好。在他们的战术体系中,首先接敌的是ca队和水雷战队,而经过这一轮战斗后,本子认为敌方dd是没办法接近自家战列舰队的,所以没有太大的反雷击需求。所以本子需要更多的ca而非cl,于是最上登场。于是其他国家为了对抗,也不得不造万吨cl。

从发展脉络来看,重巡是战巡的劣化版,万吨轻巡是重巡的劣化版,三者的设计初心都是要反巡洋舰的。只不过万吨轻巡毕竟有着6寸,所以二战中一般都是用于反雷击。而正统的较小的轻巡则是功能性舰种,不追求单舰强度,而是强调多用途性以及性价比。(比如带dd冲锋这事,万吨轻巡就干不了,舰体太大夜战容易被集火,只能远程打打炮)

最后说下签署条约前出现的那些重巡。也就是rn的霍金斯和本子的6炮。霍金斯,其实是一战中为了对抗那些德国的大型破交高速轻巡而造的(其实是假情报)。然而这其实是rn自己昏了头的产物。根据造价,这玩意7个能造5个勇敢,而勇敢的价值远比霍金斯要高:破交战,二者都能干;决战,霍金斯的7.5寸小管子对主力舰基本无效,而勇敢的15寸就不用说了吧(虽然勇敢防护很纸,但是霍金斯在重炮面前也是纸)。其实类似的例子也有,那就是阿拉斯加和衣阿华。老美昏了头去造阿拉斯加这中性价比极低的玩意而没去造更多的衣阿华。至于本子,纯粹是为了压制老美的奥马哈级

至于战后巡洋舰什么的,这我就不大了解了

更多轻巡重巡战巡的区别(驱逐轻巡重巡的区别)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