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黑衣宰相”是什么意思呢,“黑衣”在古代就是僧人所以穿的一种衣服,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参与朝政能够影响皇帝的僧人。而说起“黑衣宰相”就不得不提及明朝的道衍和尚姚广孝。他的名气可是大的多了。
僧人
而元朝也有一位“黑衣宰相”,那就是刘秉忠。可能刘秉忠在民间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要说起他的历史功劳那可比道衍和尚大多了。
刘秉忠是元朝的开国军师,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出谋划策。一时明君贤臣,混一土宇,创立大元江山,真是当时美谈。
刘秉忠本名为刘侃,字仲晦,是瑞州人。刘秉忠的家族本来是幽州大族,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后,刘秉忠的家族在辽国世代为官。
金国灭辽,他的祖父在金国任邢州节度副使,他的祖父把家也搬到了邢州。
木华黎率领蒙古大军攻打金国,攻克了邢州,设立了都元帅府,刘秉忠的父亲刘润做了蒙古军都统。
元朝建立图
刘秉忠出生的时候长得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从小就是个神童,八岁入学,就能朗诵诸子百家的文章。十三岁就在都元帅府当质子,看来蒙古人也为此相信这些投降过来的 *** ,而且在辽金两朝都做官的 *** 。
刘秉忠聪明好学,有大才。十七岁就做到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可是刘秉忠腹有诗书,胸有大志,绝不是个屈居人下,甘当刀笔小吏的人。
他空怀一腔抱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施展才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平生夙愿。于是常常闷闷不乐,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
于是,刘秉忠投笔挂冠而去。他从此遁入空门,拜在天宁虚照禅师座下为徒,法号子聪。他云游到云中的南堂寺,就在这里暂居。
虽然刘秉忠出家为僧,但他可不是什么出家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刘秉忠博学多识,天下书无所不读,深得《易经》奥秘,对于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占卜,样样精通。而且他还想在这乱世中施展抱负,发挥自己平生所学的本事。
当时的蒙古帝国大汗是忽必烈的兄长蒙哥。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而其弟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
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忽必烈为了更好地实行蒙古统治拉拢 *** 。海云禅师被忽必烈召见,到了云中南堂寺,听说刘秉忠才学俱佳,就邀请他一起去见忽必烈。
忽必烈
刘秉忠看到这是个机会,就跟随海云禅师去见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召见了刘秉忠向他讨论天下事,及其灭宋之策。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三路伐宋,东路取金陵,中路取襄阳,西路取川蜀。若取天下则以不弑杀人为要。忽必烈非常高兴,就请求刘秉忠留在其幕府担任谋士。
刘秉忠就以僧人留在了忽必烈幕府为其出谋划策,刘秉忠父丧后回邢州服孝。当受守孝期满后,又被忽必烈请到了和林。
这时的刘秉忠为忽必烈出了十四安邦定国之策:
一、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要忽必烈做蒙古之周公。
二、任用将相,分封开国功臣子孙为天下郡守,功赏过罚。
三、百姓赋税太重,请减轻百姓负担,定百官俸禄,禁止官员任意生杀予夺。
四、减少死刑,以及判死刑要反复审核。
五、百姓为国家根本,赦免百姓的债务。
六、制定商业税,劝课农桑。
七、办学校,以及开科取士。
八、招抚百姓从事生产,减少苛捐杂税,国家扶养鳏寡孤独。
九、尊孔子,网罗天下儒士,访名儒为国家所用。
十、颁布新历法,撰修《金史》。
十一、对读书人免税,凡有一技之长必留而用之。
十二、广开言路,远小人,近君子。
十三、不言利,减少贫富差距。
十四、定立法度,刑法宽仁,禁止严刑峻法。完善朝廷制度,用官职笼络人心。
忽必烈都同意了刘秉忠的意见。刘秉忠为邢州老百姓 *** ,希望任用真定张耕、洺水刘肃为邢州安抚使和副使。忽必烈就同意了他的意见。
元上都遗址
忽必烈让刘秉忠桓州相地建立城郭,刘秉忠找到桓州东滦水北的龙冈,花了三年时间,建了一座新都城。名为开平。
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
1252年,跟随忽必烈远征大理,攻克大理后。刘秉忠建议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因此云南平定后没有人被随意杀戮。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攻打四川钓鱼城,结果被射死在城下。蒙古帝国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和攻打南宋的忽必烈为争夺汗位各自施展手段。
忽必烈停止了对南宋的进攻,率军北归。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先继位汗位,赢得政治先机。1260年春天在开平召开库里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
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采用了皇帝制度,自称朕,建年号为中统,以开平为上都。这个举动打了阿里不哥一个措手不及。阿里不哥也在和林自称大汗。
两人各自得到了南北蒙古贵族的支持,双方展开了决战。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
忽必烈
1261年,在昔木土脑儿之战,忽必烈所率领的蒙古军和阿里不哥率领的蒙古军相遇了,这些蒙古军都互相认识,以前是兄弟亲戚。所以他们在两军阵前各自逡巡不前。
刘秉忠建议忽必烈用汉军迂回到敌军后方突袭。忽必烈听从了他建议,大败阿里不哥军。
阿里不哥兵败后,被忽必烈囚禁,忽必烈赢得了汗位之争。
中统四年,命刘秉忠修建大都。选定了太液池琼华岛做中心,设计了一座新城。新城修建好了,定名大都。
1271年,刘秉忠建议《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听从建议,从此元朝建立,忽必烈也有大蒙古国皇帝成为元朝开国皇帝。
而以前的国号都是地名,如秦汉隋唐都是地名。而国号带大字是以元朝开始,后世的明清二朝都沿用了。
明朝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迁都大都。天下平定后,刘秉忠制订了元朝的制度,治国安民的方略。对朝廷旧臣,山林隐士都录用了。
元大都平面图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而且元朝发行纸币也有刘秉忠的功劳。当时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铜钱用于阳,纸币用于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地。今日陛下龙兴朔漠,如果主掌中原,适合发行纸币。陛下应当叮嘱后代子孙,如果流通铜钱,将来天下四海都难以安宁。
结果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而且元朝禁止禁止流通金、银、铜等重金属。
明陶宗仪《辍耕录·钱币》:“世皇尝以钱币问太保刘文贞公,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遂绝不用钱。迨武宗,颇用之。不久,辄罢。此虽术数谶纬之学,然验之於今,果如所言。
元朝建立后,刘秉忠还是穿着僧衣,人称之为聪书记。至元元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圣明御极,万物惟新,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
元世祖忽必烈就让刘秉忠还俗,这才改名为刘秉忠。忽必烈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而且将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嫁给了他。
刘秉忠接受了皇帝的任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结合元朝的旧制和宋辽金夏的制度制订了元朝的皇帝文武大臣的衣冠,上朝拜见天子的礼仪,官员的俸禄,朝廷的官制。
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到了至元十一年,刘秉忠跟随忽必烈上都,他来到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在南屏山修建了房子居住其中,八月坐化而去。享年五十九岁。
元朝疆域图
忽必烈听到这件事,对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
元朝朝廷累赠刘秉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
可以说元朝的黑衣宰相刘秉忠和明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都是一代奇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们都算不上个好僧人,好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