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句俗话可以形容当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意思就是,在战乱年代,买黄金可以保值,但是在太平盛世,收藏古玩更多是投资。
然而,和股票、房地产等投资一样,收藏古玩也抱有巨大的风险。
古玩市场可以说是“乱象丛生”,想要从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的古玩中,一眼相中绝世珍品,着实难度不小。
也正是如此,和古玩相关的纠纷也不在少数,甚至演变成诉讼也绝非稀松平常之事。有些在业界被称作“权威”的专家,也会因此惹得一身腥。
郑州兄弟传家宝十七万元卖出,两年后发现竟有数千万拍卖
2009年9月,时年64岁的朱云交了100元报名费,和兄弟夏林来到了河南卫视举办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的海选。
朱云是郑州人,他经常看《华豫之门》的节目。
在这过程中,他突然想到自己祖上留下了一件传家宝,现在被封在盒子里,闲置在了衣柜顶上。
这件传家宝是一幅字画,据说是乾隆的真迹,叫《嵩阳汉柏图》。但是朱云一直不知道是真是假,《华豫之门》给了他这个机会。
到了现场,乌泱泱有几千人,现场的鉴宝嘉宾是个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叫做刘岩。
刘岩出生于1957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各个重要的文物机构从事文物鉴定、征集的工作。
他最知名的事迹是2000年的时候,代表保利集团、北京文物公司,去香港拍卖回圆明园的知名文物三兽首和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也许是有着这层“为国争光”的因素在,刘岩之后受到了多个鉴宝节目的邀请,前去担当鉴宝嘉宾,除了《华豫之门》,还有央视的《寻宝》、《鉴宝》等栏目。
据朱云说,当时刘岩看到这幅画后,特地将眼睛取了下来,认真观摩一番。之后二人便在刘岩所住的宾馆进一步沟通。
刘岩拿出了一本《北京明珠双龙2009年首届书画精品拍卖会》的书,表示另一幅差不多的画,只有五万到八万的市场价值。
所以,刘岩认为,这幅画的市场价值估计只有三四万,他可以帮朱云找买家,可以多卖三五万元。
朱云在刘岩的保证和牵线下,和北京的程功进行了会面,一开始抱着保守心理,朱云要价时说“十七八万”,程功对此表示不满,最后在交涉下,以17万元达成交易。
签合同的时候,二者均表示,双方如果发生纠纷,由合同签订地法院——亦即郑州市人民法院管辖。
却没想到,居然真的一语成谶。
2011年,朱云在看新闻的过程中,发现2010年12月北京保利公司的拍卖会上,这幅画居然卖出了7800万元。加上佣金,一共是8736元。
这件事令朱云震惊不已,他表示:“我们对专家一直很信任,当时还以为卖值了。……仔细回想才发现,这就是一个骗局。”
怀疑被骗兄弟将专家告上法庭,二者说法细节有多处不一致
2011年8月,朱云和夏林对刘岩和程功提起了诉讼,声称他们“唱双簧”,有欺诈嫌疑。要求法院判定交易无效,刘岩归还《嵩阳汉柏图》(另名:《乾隆御笔华松并题》),或者赔偿8719万元。
随后朱云又申请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但法院却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同时公安机关也认为该案件不属于经济犯罪,所以一直没有立案。
对此,朱云自然是忿忿不平,他将此事曝光给媒体,并且将事情的详细经过都说了一遍。然而,没想到的是,刘岩那边的说法和他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矛盾点来自于刘岩是否有意请朱云入局。朱云表示,刘岩在鉴定画之后,主动让 *** 自己所住的宾馆前来谈谈画的事情。
朱云认为,当时鉴宝人数多达上千人,刘岩必然不可能一一告知自己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是刘岩亲自告诉他在哪,他怎么会找得到具体地址呢?
而刘岩这边却说,当时品鉴的人太多,他也就应付两句说“回头细说”。结果朱云真的找上门来。
朱云之所以能找到他的住址,并非他相告,而是宾馆的住所都是公开的,当时在那边也有很多品鉴的人住在那里。
第二个矛盾点则来自于在品鉴《嵩阳汉柏图》的时候,刘岩的说辞。
朱云认为,刘岩一直在暗示该画是“赝品”,“不是乾隆的真迹”,没有收藏价值。
但是刘岩不赞同,他表明自己当时只说了这是“老物件”,并没有说明真伪。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之后朱云和程功签合同的时候,并没有以画作是赝品交易。
第三个矛盾点是朱云是否自愿出售画作。朱云表示自己并没有提出来要卖,是刘岩的撺掇下他们兄弟俩才有出售的念头。
刘岩却说,朱云说是自己缺钱,想要快些出手,恰好他有认识的人感兴趣,于是就帮忙介绍罢了。
第四个矛盾点是在交易过程中,刘岩的参与程度。
朱云表示刘岩全程都在参与,还帮忙讲价了。但是刘岩却说,他只是从中牵线,交易环节他一概不清楚。
双方各执一词,但是都很难找到实际证据进行佐证。而让朱云更惊讶的是,在起诉过程中,他发现居然有两个鉴宝专家叫刘岩。
一件本来就无法解决的案件却又出现了“真假美猴王”的戏码,这简直就是文玩界的混乱的缩影。
扒皮专家背景居然发现有两人,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冒牌货
这两个刘岩,不仅同名同姓,甚至连简介都基本一样。
除了他们的来处不同,一个来自北京,也就是本案的被告,这里称“北刘岩”;一个来自广东东莞,这里称“南刘岩”。
北刘岩出生北京,早已移居香港。很少上网,不会发短信,不会开车,对古玩研究更有兴趣,在圈内有很多知名大腕与他相熟。
如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就曾经力挺北刘岩,认为南刘岩是借北刘岩的名声造势。
王立军提及,曾经有一些专家在地方的鉴宝活动中遇到南刘岩,对南刘岩提出质疑,南刘岩就会借此找借口离开。
而且南刘岩说自己被央视聘请过,做鉴宝专家,但是北刘岩却拿出证据说,央视只聘请过一个叫做“刘岩”的专家。南刘岩不仅窃他的名,还窃他的经历。
北刘岩称,一些鉴宝人被南刘岩所骗,去找南刘岩鉴宝,还很奇怪“为什么刘岩长得和电视里的完全不一样”。
而南刘岩对此,则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他原名就叫刘岩,只是1983年的时候改名叫刘忠红,后来就刘岩和刘忠红两个字混着用。
南刘岩表示,网上全都是他的资料,贴着北刘岩的照片。他也曾经试图打电话去《华豫之门》要个解释,但最后不了了之。
关于“盗用”北刘岩加入央视的活动,南刘岩则称,自己确实参加过央视的外围活动,当时在场许多专家都可以作证。
最后,南刘岩十分正经地说,他和北刘岩的争论尚未进行到法律程序这步,但是朱云兄弟的字画能否要回来,才是事件的重点。
北刘岩见南刘岩偏向朱云的话语,更是怀疑朱云起诉他一事,是朱云和南刘岩一起策划的造谣事件,目的就是为了抹黑他。
在南北刘岩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因为法院不起诉而心有不甘的朱云,再次提交了告诉,并且表示自己有了新的证据。
印章成为再次立案调查之关键,结局并不如双方所期盼那样
这个证据,就是在《嵩阳汉柏图》上的一个印章——石渠宝笈印章。该印章是证明乾隆真迹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但在当时,朱云询问过画上的印章是何等含义之时,刘岩的答复却是“收 *** 的闲章,没什么意义”。
朱云认为,刘岩既然是鉴宝高手,又对乾隆年间的古玩具有很深的研究,不应该不清楚石渠宝笈印章所代表的含义。
是以,朱云认为,刘岩刻意隐藏了《嵩阳汉柏图》是真迹的可能性,再用《北京明珠双龙2009年首届书画精品拍卖会》中,一幅没有石渠宝笈印章的画来佐证其价值,误导朱云自己手上拿的是价值不高的赝品。
郑州市中级法院经过依法讯问和开庭审理之后,发现案情复杂,于是将案件移交给郑州市公安局处理。
2013年11月24日,郑州市公安局接到案卷后,依法审查此事。但是之后显然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结论。
因为,根据网上披露的相关的裁定文书中可看出,2015年,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又将此事作为民事纠纷进行裁定。
据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郑民四初字第253-1号民事裁定中表示,2015年11月5日,郑州市公安局丰产路分局已经以刘岩涉嫌诈骗为由立案侦查。
但是2016年,刘岩和程功不服一审裁决,再次上诉。
刘岩认为,一审中说的“双方签订有书面的买卖合同,并且约定双方纠纷解决归管辖地所有”并非是事实。
刘岩表示,朱云、夏林二人提供的书面买卖合同中“刘岩”的签字是朱云兄弟伪造的。他们要求撤诉。
但是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却认为,此案应该交由刘岩所在地人民法院即北京市人民法院管辖,并且该案已经立案侦查,不属于经济纠纷,而是经济犯罪,依法驳回起诉。
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有相关的裁定文书,有关于郑州市公安局是否依然在侦查此事,也不得而知。
时过境迁刘岩在鉴宝界变低调,找人鉴宝需要擦亮自己双眼
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仅是案子没了消息,就连刘岩和朱云都开始变得低调了。
朱云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他本来就只是个普通农民,除了此次案件之外,并没有多少曝光率。
自从这次案件之后,他开始自学古玩知识。
2022年,已经76岁的朱云,退休后,每日最大的乐趣,便是去郑州最大的古玩市场去淘淘宝贝。
偶尔,朱云给朋友的古玩掌掌眼,但绝不轻易下定论。对他来说,即使老眼昏花看走眼,也好过误信他人被人骗。
而刘岩,原本在央视等大型电视台有着相当大名声和噱头的知名鉴宝专家,却突然消失在了各大鉴宝栏目中。
据悉,他早已逃回了他的户口所在地——香港,直到2022年也没有回到内地。只是偶尔受朋友所托,才会出山给人鉴宝。
和朱云一样,刘岩对这件事情也产生了“心理阴影”。他再也不敢帮人牵线搭桥,做古玩的买卖生意,生怕又惹上什么官司。
发生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朱云太过贪婪?还是刘岩趁机低买高卖?但是可以清楚一点,那便是鉴宝界的水,太深了。
曾经有人说过,艺术品市场就像是没有裁判员的比赛。
其交易的特殊性在于,专业性强,交易手段多样,交易物品都有独特性,难以从其他物品中对比得出确切结论。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给了许多人钻空子的空间。如《嵩阳汉柏图》前后差价之大,如南北刘岩各执己见的争论,都证明了这个市场水太深。
要肃清该行业的杂乱现象,也是难上加难。
这个行业需要专家过目才能判定物品价值。但是“专家”的资格证书获取途径并不规范。许多品鉴机构都鱼目混珠。
其次,专家的职业道德也在古玩的巨大利益面前,难以经受考验。为此,古玩造假、欺骗圈外人赚取中间差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唯有在相关领域一步步完善法律,将一切都确立在点子上,才能够有效地去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而避免朱云和刘岩的类似纠纷再起。
参考资料:
张梦.谁来“鉴定”艺术品鉴定行业[J].中外文化交流,2013(06):32-35.雷博慧. 治理民间文物虚假鉴定的法律对策研究[D]. *** 大学,2019.袁焱芹. 文物艺术品虚假鉴定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