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岔王村名来历的故事
王明见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周营镇 *** 西北约三千米处有个小村庄叫岔王村,其村名由来讲述了一个靠一把木杈勤劳发家的故事
据当地人讲述,从前这里住着一家姓王的人家,夫妇俩生有两个儿子。他们夫妻带着两个儿子男耕女织,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然过得不怎么富裕,倒也平平安安,衣食无忧。
后来,王家的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不知不觉间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儿子早点儿结婚生子,老两口也想早一天抱孙子。于是老两口就开始张罗着给儿子说媒成家。大儿子比小儿子年长两岁,自然就得先给大儿子说亲。可万万没想到,媒人提亲东家女,东家女嫌王家不富;说西家女,西家女嫌王家老大人长得丑。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大儿子年龄越来越大,慢慢地就被耽搁住了。
老两口见大儿子说媒不成,又见小儿子也一年一年地长大,愁得寝食难安,老汉一着急也病倒了。王老汉躺在病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老大说不好媒,也耽误着老二,与其两个都耽误,还不如让他们分开过,谁有能耐谁先娶妻,就看他们的福分和缘分了。
老汉想好了主意后,就把两个儿叫到跟前,对他们说道:“我和你娘都老了,操不了你们多少心了,靠我给你们俩说媒办婚事看来是不行了。以后咱们就分开过,你们兄弟俩就各走各的道,凭你们各自的本事吧。”老大本来就好吃懒做,一听说分家,死活不同意。老二想爹说得对,光这样耗着终究不是办法,于是就搬了出来另住。
老二离家时啥都不要,就拿了一把自已使惯了的木杈。分家后,老二凭着一股子干劲,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上天不辜负勤奋的人,不几年,老二就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越来越富有,娶了媳妇立了家。
而老大则一直跟着爹娘凑合着过,但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臭毛病总是改不了。后来,爹娘渐渐老了,相继过世,老大没了依靠,日子也就一天不如天地穷下去。老二觉得,哥哥毕竟是自己的一奶同胞,就想接济接济他,可又怕哥哥依赖他的接济,仍然不思自食其力,最终反而害了他。
直到有一天,老大终于穷得揭不开锅了,就去投靠老二。老二感到时机已到,就借机开导,劝说老大。老二拉大哥坐下,诚恳地对哥哥说道:“大哥,我说话你可别生气,人这一辈子不能老想着天上会掉馅饼,也不能老想着靠别人养活自己。想当年我离开家时,手中只有一把木杈,可我就靠着这把木杈苦干苦熬,才有了今天的日子,人啊,要想自己过上好日子,就要不怕吃苦受累,别人有两只胳膊两条腿,我们也有,凭什么比他们过的差?”
老大听了弟弟一番话,认识到自己确实错了,就跟着老二苦干起来,并在老二的支持帮助下娶了媳妇成了家,渐渐地过上了幸福生活。兄弟两家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逐渐发展起来形成村庄。
王氏后代为纪念先祖靠一把木杈勤劳致富的经历,同时也是为了教育和激励后世子孙以懒为戒,以勤为本,就把村名叫作“杈王”村。再后来,因“杈”和“岔”谐音,人们就把“杈王”写成了“岔王”。
岔王村现状:岔王村属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赵庄村民委员会,村民209户,总人口1000人,主要姓氏有王、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