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40年前也就是1979年,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永失今生挚爱荷西,流浪了大半生的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的14年生活,回到台湾父母的身边。
那一年齐豫将6年前三毛写下的《橄榄树》化成了音符,空灵的声音宛若神仙在人间流浪,也唱出了三毛这一生风尘仆仆的流浪,那是属于三毛心中的橄榄树。
这首《橄榄树》很多人唱过,唯有齐豫能够诠释出三毛流浪的灵魂,李泰祥说:“齐豫真的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游吟歌者,齐豫是活在这世界上的星星。”
这个像是活在天上的充满仙气的星星,近期不仅登上了《歌手》的舞台,还在央视的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亮相。
而最近许久未露面的齐豫登上了歌手的舞台,接连三期下来排名一直都不理想,先后两期在淘汰的边缘徘徊。
在《歌手》舞台上不讨巧的她,昨晚一身仙气装扮的齐豫和民谣导师赵照合作的一首《乡愁》,唱的台下的主持人都默默地抹眼泪。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已经逝去的余光中先生生前留下珍贵的音频,在齐豫和赵照登场前荧幕上是余光中老先生缓缓开口朗诵这首诗。
1972年余光中先生用20分钟写下了积压二十余年的“乡愁”,47年后,赵照把乡愁用自己的旋律写了出来,而在齐豫的嗓音下,《乡愁》在此刻更浓了。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而我在外头。”齐豫出淤泥而不染空灵和飘渺的嗓音,轻柔纤细的唱出了大家心中的乡愁。
还有台上那把没有人坐却一直在摇的摇椅,勾起了我们记忆中的故乡人。
当齐豫唱到“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时候,台下的朱丹终于绷不住情绪默默的留下了眼泪。
对于朱丹来说乡愁就是这把檀木色的摇椅,小时候外公就特别喜欢坐在这样的摇椅上,而这一切都永远的留在藏着童年记忆的老宅子里。
他想念那个外头有一口小井的小宅子,那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而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个宅子是朱丹对故乡的回忆,童年的记忆,外公外婆的思恋,这样一首《乡愁》像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外公外婆在里头,而她在外头。
节目中台下的康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西安,那是一个方形的城市,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有一年回到西安的时候,因为要去北城门去办一件事情,本来办完事就可以打车回家了。
但是心中却突然涌出一个念头,开始走那四条大街,从东大街一直走,走到钟楼,其实心中也没有目的地,街上也空无一人。
但是他还是这样一直走啊一直走啊,一边走一边拿着手机拍照,街边还保留着一些童年记忆中的商店,就这样不知不觉走到了南大街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家凉皮店,紧接着是一家肉夹馍铺子。
他回忆道其实那个时候一点都不饿,但是脚就是不听使唤,不自觉的就走进去了,在那坐了很久。
店里的顾客来来去去一波又一波,他还是舍不得起身。
说起这段经历时,年过半百甚至都有些许白发的他,泪水不禁在眼圈打转。
家乡在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会让你无时无刻感到心安。
三毛在流浪之后选择回到家乡台湾,远在大陆另一边的余光中对家乡的那一头饱含牵挂。而对于朱丹来说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她都不会忘记那个不复存在的老宅子,对于康老师来说是心中的西安。
乡愁对于大家来说又是什么?是一张窄窄的车票,在这个通讯发达的新世纪,也许只是手机微信未读的语音消息,无人接听的语音电话。
三毛在生前选择离开台湾的父母,去异国流浪,而远在异乡生活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流浪,有人说马上过年了,在外面演了一年的大人,终于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回家做回父母的小孩。
写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的三毛后来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写道:
“所以,我是没有选择的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有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原以为这一生终将流浪的三毛,远在异乡失去所爱时,家成了她最后的退路。
而在过年之际,乡愁越发的浓烈,有个网友说原以为越长大后,过年的仪式感也渐渐被弱化了,年味难寻。
有一年大年三十没有回家的她,接到父母的视频电话,由于前不久摔坏了手机摄像头就没有接他们的视频,而是默默的切换带了语音模式。
电话那头的母亲说,虽然你的手机看不到我们,但是我们还是想看看你,否则总觉得不像过年。
对于父母来说,年味一直都在,那就是我们。
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张拳头大小的车票 。
而车票目的地的车站有两个地方最感人: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一个是不想让你走,一个是等你回来。
封面图片来源于微博@湖南卫视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