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民营企业的困境和传承问题。
前不久小编与浙江某企业老板聊天,老板已过花甲之年,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影响下,20出头的他第一次离开生他养他的穷山沟,来到县城找工作,为了省钱白天只吃一顿饭,晚上背着铺盖卷在桥底下将就,几天过后找了一家做五金的作坊做工,从此住在东家,吃在东家。
他白天努力干活用心学手艺,晚上还挑灯学习五金工艺书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向亲友借钱,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在县城边上买了一个农户的屋,买了一些旧机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五金加工作坊。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有顺境也有波折,有国家政策红利的扶持,也有国际金融风暴的侵蚀。
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雨飘摇,硬是从白手起家的小作坊一路成长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生产企业,拥有上百名员工和标准厂房。
把企业发展壮大到如今的规模实属不易。而今他到了要退休的年龄,想让儿女来接手自己的企业,哪曾想自己的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和想法,都不愿意接手。这到底怎么了?
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分析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首要原因是投入与产出比的问题。传统制造业太辛苦,赚钱太慢。
由于这位老父亲从事的是传统低附加值的五金制造业,对于年消耗上千吨钢材,年产百万件五金制品,虽然年产值七八千万,但是结存下来的毛利润才一千多万,十几个点的毛利空间,但发完工人工资缴完社保,去掉各种税费,刨掉厂房水电煤以及设备折旧等费用,最后所剩不足五百万。
儿女留学归来,儿子创办了6家连锁小额贷款公司,女儿和女婿经营着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他们每年收入都能达到三四百万。
早已习惯于轻松赚快钱的80年后90年后甚至00后,他们有着自己的事业,根本没有心思想去重复父辈们的实业之路,管理上百人的企业不但压力大还要操心劳累。
现在人工成本很高,各种税费也多,企业每年投入的设备更新成本也很高。传统五金制品生产企业劳动力相对密集,又处于产业链的底层,属于粗放型经济,企业表面虽然光鲜,但是每年投入的新产品研发,模具开发,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不少企业还计划通过添加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工业机器人的投入成本很大,对于目前传统五金制造业的厂家来说相当于多年利润累积还不够一次规模性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况且还有一些工艺步骤国产的设备无法取代,进口设备用不起的尴尬境地。
企业文化和人才集聚的问题
企业如何才能做到凝聚员工?确保企业人才不流失,就要让员工有做企业主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企业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并能全方位关爱企业员工,使人才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员工才会最大限度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
近几年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熟练工人(蓝领)是各企业竞相追捧的对象。用人单位会想尽一切办法吸纳优质人才,除了薪水翻倍还通过其它手段来挖掘企业急需的人才。
企业如何通过一种稳定可行的激励机制,将好的人才留住,是各企业重点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我们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带的最大问题。
人才返乡就业和创业也和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以及重振东北经济等宏观调控政策有着很大的关联,导致一二线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流失。
另外一个源头问题就是我国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也和民众的传统观念和思想陈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宁愿将子女都送进学费昂贵的民办院校学文化,也不愿将子女送到技校学技术,使得我国技术蓝领和高级技工(灰领)的人数缺口不断扩大。
纵观技术发达装备精良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长久良性发展,使得国家的基础制造业越做越精细,高精尖加工设备越做越精密,越做越智能。技校源源不断给制造企业输技术人才,不断提升高精尖的装备能力,提高了制造业的生命力。
小编觉得,如果能做到对现有技校进行合并升级,并加大对技校的经费投入,同时将条件成熟的技校并入地方大学,使大学文化和技术相融合,让学生既可以学文化,也能学技术。
现在一二线大城市在落户政策上就已经对高级技术工人有所倾斜,在积分落户政策上等同甚至超越了普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待遇。
团队和管理制度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传统制造业缺少一个品性忠诚,工作踏实的运营管理团队,还缺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
我们制造企业如果能有这两样法宝在手,并能遵循国家相关法律体制,坚持尊法守法,重信守诺,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保护环境为前提,企业各部门员工互相配合协同作业,共同发展,就能将企业很好的运转下去。
一个管理者远不如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走得长远,一个企业主不如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走的稳健。
企业要有工匠精神,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能否坚持工匠精神,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下企业必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
我国目前地区产业相对集中,产能相对过剩,价格竞争相对激烈,利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企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提高产能,扩大销量,才能使企业活下去。企业要有科学发展观。很少有企业会提升产品品质,以便在同种价格下,让客户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这对于客户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同时让同行无法超越,使得客户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在当今社会中,看中产品成本价格的客户都不是长久诚信的合作伙伴。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就要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选择,同时也想办法提升品质,在产品价值具有优势的前提下,可以找高品质的客户作为新的出路,企业产业转型,开发出新产品来提升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想让同行望尘莫及,就需要企业在选择产品类别,产品定位,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上做好市场调研的前期工作,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适合企业,轻装上阵,使企业业绩快速上升,并保持健康发展。
企业的创新发展问题,企业要以产品创新为生命力,不断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唯有不断创新,方能hold住市场。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高速期,虽然各行各业都跟着国家的政策在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布局,但是往往忽视了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如果传统行业抓住了发展机遇走上了网络发展快车道,运用互联网+的发散思维不断修正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
最终的结果要么被自己困在原始状态败给了这个时代;要么就成为制造行业互联网+中的弄潮儿。
线上线下同时配合共同出手,把销路打通。
同时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设计等一系列的任务都要想办法落实。
要合理安排投入比例,让企业保持新品发布的频次,以扩大大市场销售和份额为主要工作。
企业传承给自己的儿女,还是职业经理人的选择问题
这当中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将企业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至于自己的儿女是否接手,不仅要看儿女的意愿,也要看儿女是否能守住企业,把企业带向二次成功。
只有少数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但要看中人品和职业道德。
二选一主要还得看老一辈企业主的选择,这也关系到家族人才的选择。最关键的是要将企业稳健的运行下去,将公司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远规划。
不管企业怎么发展,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着交接退休,对于能否将企业平稳的过渡到下一代手上,是个急迫又严肃的任务。
目前国内已平稳过渡的企业来看,企业运营稳健,发展势头猛进的很多,从第二代企业主当中可以看出90%以上是家族内部成员,当中传给儿子的最多。
基于为何很少去找职业经理人的原因,大家或许还清楚地记得国内某集团公司的惨痛教训。职业经理人要想得到认可除了自身的品德素质过硬外,更多的是要靠国家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采用家族式模式还是采用职业经理人的模式来管理企业,企业能否的稳妥过渡很重要。这里不仅有上一辈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传承,更有企二代的人生新思维,这两代人在思想上能否达成共识,是否能够延续上一代的企业文化,并在上一辈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提炼,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企二代能否将企业发扬光大,能否把二次创业办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小编要祝福所有企业主都能够持之以恒,让企业强盛发展,让企业健康成长,让企业长寿。同时也祝愿所有正在创业和正在努力工作的各位,早有一天能创业,把企业和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