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超详细)(高中数学必知公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超详细)(高中数学必知公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超详细)(高中数学必知公式)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常用结论

一.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

1.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2.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

①若

,则

;

②若

,则

;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3.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的讨论:

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无实根

R

二、指数、对数函数

1.运算公式

⑴分数指数幂:

(以上

,且

).

⑵.指数计算公式:

⑶对数公式:①

; ②

; ④

.

⑷.对数的换底公式:

.对数恒等式:

.

2.指数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x>0时,y>1;x<0时,0<y<1

(4)x>0时,0<y<1;x<0时,y>1.

(5)在 R上是增函数

(5)在R上是减函数

3.对数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三.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1. ①

;②

;③

;④

;⑥

;⑦

;⑧

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3.复合函数的导数:

四.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

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弧度

弧度,

弧度

⑵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2.三角函数定义:角

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

,设

则: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简记为“全s t c”)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5.⑴

对称轴:令

,得

对称中心:

对称轴:令

,得

;对称中心:

⑶周期公式:①函数

的周期

(A、ω、

为常数,

且A≠0).②函数

的周期

(A、ω、

为常数,且A≠0).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对称性: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

,对称轴为

,对称中心为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

对称轴为

,对称中心为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对称中心为

.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

=

(其中,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所在的象限

决定,

).

9.二倍角公式:①

.

(升幂公式).

(降幂公式).

10.正、余弦定理:

⑴正弦定理:

外接圆直径 )

注:①

;②

;③

⑵余弦定理:

等三个;

等三个。

11.几个公式:⑴三角形面积公式:①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②

.

五。立体几何

1.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2S;②侧面积:S=

;③体积:V=S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S;②侧面积:S=

;③体积:V=

S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

S;②侧面积:S=

;③体积:V=

(S+

)h;

⑷球体:①表面积:S=

;②体积:V=

.

2.空间中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和平面平行:

定义:若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若a

,

且a‖

,则a‖

; 若

则有

性质定理:a‖

.且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两个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若

性质定理:若

则有a‖b

3.空间中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设

为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则

判定定理:若

,且

,则

性质定理:若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判定定理:若

,则有

性质定理:若

,则

六.解析几何:

1.斜率公式:

,其中

.

直线的方向向量

,则直线的斜率为

=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

为直线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4)截距式:

(其中

分别为直线在

轴、

轴上的截距,且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

,则:

,

; ②

.

(2)若

,

,则:

;②

.

4.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列约束条件;(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5.两个公式:

⑴点P(xy)到直线Ax+By+C=0的距离:

⑵两条平行线Ax+By+C=0与 Ax+By+C=0的距离

6.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①

;②

⑵一般方程:

注:Ax+Bxy+Cy+Dx+Ey+F=0表示圆

A=C≠0且B=0且D+E-4AF>0

⑶参数方程:

7.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

8.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点在圆上;②

点在圆内;③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相切;②

相交;③

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距,

表示两圆半径,且

相离;②

外切;③

相交;

内切;⑤

内含。

9.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10.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定义

1.到两定点F,F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2a>|FF|)的点的轨迹

1.到两定点F,F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2a(0<2a<|FF|)的点的轨迹

2.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的点的轨迹.(0<e<1)

2.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的点的轨迹.(e>1)

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图形

标准方程

(

>0)

(a>0,b>0)

y=2px

参数方程

(t为参数)

范围

─aundefinedxundefineda,─bundefinedyundefinedb

|x| undefined a,yundefinedR

xundefined0

中心

原点O(0,0)

原点O(0,0)

顶点

(a,0), (─a,0), (0,b) , (0,─b)

(a,0), (─a,0)

(0,0)

对称轴

x轴,y轴;

长轴长2a,短轴长2b

x轴,y轴;

实轴长2a, 虚轴长2b.

x轴

焦点

F(c,0), F(─c,0)

F(c,0), F(─c,0)

焦距

2c (c=

2c (c=

离心率

e=1

准线

x=

x=

渐近线

y=±

x

焦半径

通径

2p

焦参数

P

七.等差、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通项公式

=

+(n-1)d=

+(n-k)d=

+

-d

求和公式

中项公式

A=

推广:2

=

。推广:

性质

1

若m+n=p+q则

若m+n=p+q,则

2

成A.P(其中

)则

也为A.P。

成等比数列 (其中

),则

成等比数列。

3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

4

2.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②2

(

)

(

为常数).

3.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2种方法:

;②

(

)

4.数列{

}的前

项和

与通项

的关系:

5. 常用公式:①1+2+3 …+n =

;②

;④

; ⑤

八。复数

1.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2)

;

(3)

;

(4)

.

2.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⑶

;⑷

性质:T=4;

4.模的性质:⑴

;⑵

;⑶

九。向量

运算类型

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

1.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三角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

1.

是一个向量,满足:

2.

>0时,

同向;

<0时,

异向;

=0时,

.

是一个数

1.

时,

.

2.

2.重要定理、公式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e,e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仅有一对实数λ,λ,使a=λe+λe.

(2)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3)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

)

·

=0

九.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对称性);(2)

(传递性)

(3)

(加法单调性)

(4)

(同向不等式相加);

(5)

(异向不等式相减)

(6)

;(7)

(乘法单调性)

(8)

(同向不等式相乘);

(异向不等式相除)

(倒数关系);(11)

(平方法则)

(12)

(开方法则)

2.均值不等式: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

3.极值定理: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

是定值

,那么当

时和

有最小值

(2)如果和

是定值

,那么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十.概率和统计:

1.概率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

⑵古典概型:

⑶几何概型:

2.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

⑵样本方差

⑶样本标准差

=

3.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

>0时,变量

正相关;

<0时,变量

负相关;⑵当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当

越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 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十一。理科选修部分

1.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⑴排列数公式:

=n(n-1)(n-2)…(n-m+1)=

(m≤ n, m、n∈N*),

当m=n时为全排列

=n·(n-1)·(n-2)·…·3·2·1= n!

⑵组合数公式:

=

=

=

(

∈N,且

)

⑶组合数性质:

⑷二项式定理:

①通项:

②注意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区别

2.随机变量

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p≥ 0, i=1,2,3,…; p+p+…=1;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

X

x

X

X

P

P

P

P n

均值(又称期望):EX= xp+ xp+ … + xp+ … ;

方差:DX=

;

注:

③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若X~B(n , p),则EX=n p, DX=n p(1- p) 注:

⑵条件概率: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注:0

P(B|A)

1

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P(B)。

⑷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

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期望值)EX与标准差

正态曲线的性质:①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x=

对称;③曲线在x=

处达到峰值

;④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1当

一定时,曲线随

值的变化沿x轴平移;

2当

一定时,曲线形状由

确定:

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分布越分散;

越小,曲线越“高瘦”,表示总体分布越集中。

注:P

=0.6826;P

=0.9544

P

=0.9974

W8YOgbgahhh2

更多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超详细)(高中数学必知公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