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且听风吟》提到了哪些歌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且听风吟》提到了哪些歌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村上春树是一个酷爱爵士乐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某某歌手或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但其实并不完全是,他也会听听别的歌。而这一切,要从他的处女作长篇《且听风吟》开始说起。正如村上自己所认为的,那是他创作的根源所在。

《且听风吟》里的所提到的音乐一共有14首,风格各异,基调却意外统一,有一股青春已逝的淡淡忧伤气息,适合夏季、雨天、夜晚时分聆听。

除了

有迈尔斯戴维斯等爵士乐演奏家,

有格伦古尔德和巴克豪斯等古典音乐钢琴演奏家,

有鲍勃迪伦这样的民谣艺术家,

还有猫王、沙滩男孩等摇滚乐手,

甚至

还有卡通主题曲。

这些音乐虽不是木心评价《红楼梦》诗词时所说的水草,但也绝非随意使用和拼凑,它们更像是电影中的插曲,不仅拨弄着我们的情绪,也衔接了关键性剧情,或许还隐含其他寓意。

村上春树好歹是戏剧专业(虽然读了七年),毕业论文题目《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也是研究电影的(作品中也会经常提到电影大师及其作品)。

第1首:《米老鼠俱乐部之歌》

回家路上,我一直吹着口哨。这是一支不知在哪里听过的曲子,但名字却总也记不起来。是很久以前的老歌了。我把车停在海滨公路上,一面望着黑夜中的大海,一面竭力想那歌名。

是《米老鼠俱乐部之歌》。歌词我想是这样的:

我们大家喜欢的口令,MIC KEY MOUSE

说不定真的算是不错的时代。

——第42页

这首歌大概是"我"在杰氏酒吧里等鼠,与一个离婚女人聊天时想到的吧,那个喝一口酒打一个长电话夹一次手袋钻一次厕所的女人说到“过去我也是学生来着,六十年代,蛮不错的年代”。

《米老鼠俱乐部》是美国一档综艺节目,由沃尔特·迪斯尼创作,从1955年到1996年间断地播出,2017年正式回归。村上春树听的应该是1960年版本的主题曲。歌曲听起来非常轻松愉快,令人情不自禁吹起口哨。

第2首:《佐治亚的雨夜》

安安静静地听着,实在妙不可言,热浪一扫而光。布鲁克本顿《佐治亚的夜雨》——第44页

布鲁克本顿

《Rainy Night In Georgia》这首歌虽然是吉他手Tony Joe White1967年写的,但真正流行起来却是靠1970年R&B歌手Brook Benton灵魂般的歌唱。听起来有些淡淡的忧郁吧?这就是蓝调音乐的魅力。

第3首:《香柠檬之恋》

OK,闲话少叙,快放唱片好了,克里登丝清水再现:《香柠檬之恋》。来吧,宝贝!——第46页

这个翻译真得吐槽一下了,林老师把这首歌翻译成《香柠檬之恋》,害得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后来对比翻译版本才知道歌曲名原来是《who will stop this rain》。

CCR

这首歌是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国内译名为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一般称为CCR,是一支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摇滚乐队。

《who will stop this rain》被认为是一首时政歌曲,对越南战争的一种薄弱的 *** 。

第4首:《加利福尼亚少女》

点播的歌曲是沙滩男孩乐队的《加利福利亚少女》,好个叫人怀念的曲子,怎么样,这回该想起来了吧?——第49页

文中这首歌是五年前修学旅行时认识的一个女孩给“我”点播的一首歌,不仅如此,它还是“我”和四指女孩的情感见证,即使那个女孩已然辞去唱片的工作,消失在人的洪流与时间的长河中,但“我”还是会在夏日来临之际,抽出倾听几次,一种孤独和无奈萦绕耳旁。

沙滩男孩

《California girls》词作者是威尔逊,据说这是他在一次是迷幻体验下写的,由美国摇滚乐队beach boys演唱,被认为是1960年代加利福尼亚声音的象征。

第5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三号》

另外要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3号。

她没有作声,这回拿了两张转来。

格伦古尔德演奏和巴克豪斯演奏的,哪个好?

格伦古尔德。

——第55页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7),是贝多芬之第三首钢琴协奏曲,于1800年间完成,并于1803年4月5日由作曲家本人在维也纳剧院首演。此曲是贝多芬唯一以小调写成的钢琴协奏曲。

格伦古尔德

格伦古尔德和巴克豪斯两人都是非常厉害的钢琴演奏家,格伦古尔德是以演奏巴赫乐曲闻名,而威廉巴克豪斯是以演奏贝多芬作品而闻名,但文中“我”却更喜欢格伦古尔德,可见其非常有个性和品味,不盲目跟风。

威廉巴克豪斯

至于这两个大师谁把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奏得更好,说实话,作为外行的我无法做出评价,非要说的话,也许格伦古尔德能带来更大的惊喜?

第6首:《白衣少女》

收有《白衣少女》的迈尔斯戴维斯。

这回她多花了一些时间,但还是挟着唱片回来了。

——第55页

这里也要再次吐槽一下林老师的翻译,《白衣少女》这首歌的原名是《a Gal in Calico》,作者是迈尔斯戴维斯,他是美国一名爵士乐演奏家,是酷派爵士乐创始人,也是最早演奏咆勃爵士乐的爵士音乐家之一。

迈尔斯戴维斯

《a Gal in Calico》是迈尔斯戴维斯1956年专辑《The Musings of Miles》中的一首,非常好听的一首爵士乐,缓慢,舒适。之所以四指女孩比较难找,大概是因为60年代是摇滚乐开始盛行的缘故吧。

第7首:《纳什维尔地平线》

听筒那边传来她的叹气声和点香烟的声音,她的身后传来鲍勃迪伦的《纳什维尔地平线》。大概打的是店里的电话。——第63页

鲍勃迪伦这位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美国摇滚乐手和民谣艺术家,2016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

《纳什维尔天际线》是鲍勃迪伦摩托车事故后的发行的一张专辑(1969年),也是他风格转型的一张唱片,乡村风格听起来很舒服,欢快,没有此前的叛逆和激进,但还是那个鲍勃迪伦,一听便知。

第8首:《return to sender》

我们看了普莱斯利主演的电影,主题歌是这样的:

我和她吵了一架

所以写封信给她

是我错了,原谅我把

可是信原样返回

姓名不详地址差

——第83页

这是猫王主演电影《少女春情》中的主题曲《return to sender》,旋律很好听,歌词也挺有意思的,刚好符合文章“我”初次幽会的故事。

猫王

两人几乎没有交谈,只是默默地、不经意地听着自动唱机继续播放的唱片:《普通人》、《伍德斯托克》、《天空中的精灵》、《来呀孤独的少女》...——第87页

第9首:《普通人》

《普通人》是Sly & the Family Stone在1969年专辑《stand》里的一首单曲,从歌词内容也可以听出这是乐队对日常各种偏见的 *** 。

Sly & the Family Stone

Sly & the Family Stone风格主要是放克,灵魂,摇滚和迷幻乐,活跃于1966年至1983年。

第10首:《伍德斯托克》

《伍德斯托克》是Cro *** y, Stills, Nash & Young这个乐队1970年专辑《DéjàVu》里的一首歌。顾名思义,乐队名分别是他们四个人的名字,之前是三个,Young1970年加入后,他们发布了《DéjàVu》,这张专辑的国内销售量目前已超过800万份; 截至2017年,它仍然是每个成员职业生涯中销量最高的。

CSNY

乐队在整个存在过程中一直与政治因素有关,CSNY的音乐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正好反映了反文化的品味和观点。1970年 *** 越南战争爆发后,该组织(尤其是克罗斯比)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

第11首:《天空中的精灵》

Norman Greenbaum

《天空中的精灵》(Spirit in the Sky)是美国创作歌手Norman Greenbaum在1969年的作品,这应该算是一首福音歌曲,尽管歌曲提到耶稣等,但有趣的是歌手是犹太人。这首歌大概是他唯一的代表作吧,漫威电影《银河护卫队》也用过此歌。

第12首:《来呀孤独的少女》

《来呀孤独的少女》是Eddie Holman1970年,也是至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首歌曲,在听的时候,我便被这独特的声音所吸引,太特别了!

Eddie Holman

大概是本书中最特别的一首。猜不到这是一个大叔唱的吧?他的风格主要是R&B,灵魂,福音,流行,很有治愈效果呀!

第13首:《dont think twice,its alright》

此时此刻,落后于时代的彼得波罗和马丽就在我背后唱道: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第103页

Peter, Paul & Mary

这句歌词来自重唱组合Peter, Paul & Mary1962年翻唱鲍勃迪伦的《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林先生的这句歌词翻译得实在太好了,简直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很好的注脚,真是令人又爱又恨。

第14首:《好运的咒符》

我想,世上的的确确有多种多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着。产生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想到这里,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我实在好久未曾哭过了。不过,好么,我并非为同情你而哭。我想说的只是这样一句话——只说一次,希望你听真切才好:

我、爱、你们!

十年以后,如果还能记得这个节目,记得我放的唱片和我这个人,那么也请想起我此时说的这句话。

下面我放她点播的歌曲,普莱斯利的《好运的咒符》。曲终之后,还有一小时五十分,再回到平时的狗相声演员上来。

谢谢收听。

——第136页

《好运的咒符》(Good Luck Charm)这首歌是猫王1962年的作品,文中是一个瘫痪在床渴望呼吸一口海水味道的人点播的。真是非常伤感的故事,听着猫王的歌曲,多少有些慰藉。

这些歌曲就像是火星上的一口口井,通过这些井的连接,我们似乎找到了村上春树,那个曾开过爵士乐酒吧的男人深夜在厨房餐桌上写小说。

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以上歌曲发行时间,大概发现了它们几乎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流行作品。在村上春树此后的作品里,你也会看到他提及六七十年代的音乐作品。或许,这就是村上春树对自己青春的一种执念吧。

图片及参考资料均来自 ***

引用内容来自村上春树作品《且听风吟》,林少华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更多《且听风吟》提到了哪些歌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