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其实我更喜欢它叫“天才在,疯子在。”因为前者的感觉是“天才”与“疯子”只有一念之隔,一步之差,为主观的选择。而后者更像是同时存在,即是客观的共存。啊~管他的呢。
在读这本书前有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会有那样的一个梦,感觉自己站在一个很危险的十字路口。
向左走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宫殿高墙,白砖白瓦,阳光和煦,那个地方宁静而美好。而我的命运就是成为那里的一块白砖,供来朝圣的人践踏,一生平凡,而享有和平和幸福。
向右走是一个很黑暗的地方,恶魔猛兽,哥特式的建筑黑色的尖角直插混沌的天空。而我的命运即是成为这里的一个恶魔,世间的所有奇险和诱惑都将为我所有,为我所控制。
而向前走是一条平坦而宽阔的道路,那条路上的人最多,因为它通向了人世的成功,在我的梦中就仅仅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存在,现在我想来,大概就是指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事业有成,娶妻生子之类吧。
恩(⊙v⊙),扯到心理学了呢,心理学大概有三大流派吧(市面上的“幺蛾子”心理学忽略)——行为,人本,精分。而这本书大概都是讲的人本,也就是讲概念,理论的心理学。
而书中很有趣的一点是,其中很多精神病人(大约书中的百分之五十)被送到康复中心的原因都与物理有关。
举个例子(栗子~):
这个精神病人是一位老者,老是说他带着其他患者去了另一个世界,还问笔者想不想去。但下面是老者说的话:
“那个世界,是时间的尽头,在重力扭曲造成的平衡中。”
“假设几个人一起拿着很大的一张塑料薄膜,把那张薄膜绷紧。假设这个绷紧的薄膜就是和宇宙空间,如果放一个橘子的话,会陷下去一块吧?万有引力造成了空间的扭曲,这是用一个小钢珠滚过那个橘子凹陷,如果力度和角度掌握的得当,那么凹陷造成的效果与惯性达到了平衡,钢珠就不会绕着橘子不停地转么……”
“如果放上一个更大的钢珠,钢珠足够重的话,那么如果薄膜破了,就成为黑洞,如果薄膜没破,就会有个很深很深的凹陷,就是虫洞。”
额,除此之外,这个患者还提出了“重力惯性”和“黑洞中和”等各种假设,让人觉得很有趣,但同时没办法在理解下去。
不只是这位患者,很多患者都是在像这样问题面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疯掉”(这里用的世俗观点,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但是人类大脑的机能的体现就那么千奇百怪,疯不疯也是人们自己下的定义。还记得有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像是什么是生命啊,镜像中的另一个世界啊等等等等。
要我说吧,人的思维并不是无限的,思维或许可以被想象延伸,但是那一切都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没有说古代人不知道电磁感应,就思考出了洛伦兹偏转的公式的吧?思维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泡,我们在里面看到了光辉映在泡泡上面的美丽色彩,我们不停地学习和认知,泡泡也在随之膨胀,但是我们的思维始终存在于泡泡之中。母亲曾跟我说过,“坑”不要挖得太深,否则你会把自己埋起来的。我想,人类是伟大的,但是那些所谓精神病的先驱者只是把坑挖得太深最后把自己给活埋了。当然了,泡泡之内是我们已经探索过的世界,泡泡外还有不可预知的世界,这便是“理”存在的原因,在人们所公认的认知的基础上去用一定的定式总结,归纳并解释现有或靠逻辑推出的假想的东西。但“理”毕竟是工具,要付诸现实为人们所用才有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成为了思维的障碍,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所以呢,经过了哪些思考,我决定今后“放过自己”,引用另一位“精神病人”说的话吧:唯物论也好,唯心论也罢,只要不用自己所掌握的强迫别人相信,祸害别人,那就算自我认知提高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你相不相信并不能影响客观现实的存在。”大概就是这样吧,自己只要真正觉得开心,一切放过自己,所有的思想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而是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认知中产生的美丽的属于每一个人的自己的“理”。
这世界那么美丽(无论你怎么看),那生命那么短(不管是否有来世),何必为心结所牵绊,活在当下,这就是你(我)应该做的。
(实在不行,找个宗教信了,只要能解释的,一切都是神佛神马的~也未必不可啊(≧∀≦)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