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上头了是什么歌抖音(上头了上头了是什么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上头了是什么歌抖音(上头了上头了是什么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上头了是什么歌抖音(上头了上头了是什么歌)

□张淼儿(西南交通大学)

近日,#为什么老歌会让人更上头#这一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纷纷在该话题下留言,回忆自己一直在听的老歌,感慨那些伴随着这些老歌一起的青春年华。近年来,不断有人在感慨:华语乐坛在衰落,十多年前大家在听周杰伦,现在还是在听周杰伦。而对于现在的新歌,似乎只有粉丝知道和收听,却很难突破粉丝的圈子。如今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在笔者看来,不仅仅象征着网友们对于老歌的怀念,还体现着人们对于那个人人传唱着某一首歌曲的时代的怀念。

笔者认为,在老歌让人上头与怀念的背后,是人们希望突破“信息茧房”,能够再次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一起交流情感,一起互动的渴望。人们希望能走出算法为自己打造的“个性化推荐”,再次从社会上获取更多的情感共鸣。

“信息茧房”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提出,指互联网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并且以自己的喜好选择接触感兴趣的信息,而对于其它内容则是排斥和无视,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信息茧房。在如今算法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算法会根据互联网上海量的大数据,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等,为每位用户推荐“最符合”他们喜好的内容。对于听音乐也是如此,音乐类APP不断为人们推荐他们喜欢的歌曲,因此导致其它风格的歌曲被用户越来越少地接触。同时,如今的爱豆、粉丝圈子的发展,使得这些歌曲被“困在”粉丝圈子以内,外部用户对其则是毫不关注。以上种种,便导致了现在发行的歌曲各自徘徊于不同的圈子之间,而不同圈子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与传播,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人人传唱的歌曲。

因此,算法“塑造”着受众的听歌倾向,受众则在算法筑起的高墙内屏蔽了其它一切干扰。一首歌曲在发布后,直接被送入了对的“房间”,而不会流通于其它地方。在过去,互联网没有那样发达,我们只能在电视或广播前,收着自己喜欢的歌手出来,因此其它歌曲也会走进我们的视野;而现在,精准的投递与推荐直接占满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我们不必再“等一首歌”,却也失去了听到更多的机会。

老歌让人上头,是对于单纯美好时光的上头。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有着对于一首新歌满满的期待,有着与同伴、周围人一起分享与传唱的喜悦。一首老歌,承载着的是一段青春回忆、一个美好的故事、一种美妙的情绪。而现在,信息茧房将我们彼此“隔开”,不同房间的人们不再需要交流,人们只需要沉浸在自己的“房间”。甚至有时,我们还需要为自己“房间”内的歌曲刷数据、打榜,抑或是与别的“房间”的人吵架。听歌变得不再单纯,它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也让社会变得有些冷淡。

老歌让人上头,是对于“自己说了算”的上头。如今,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已经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可以听到的歌曲。但是,听歌这件事,我们希望是自己说了算。大张伟曾说:“小时候听歌,是别人推荐什么,就不听什么;青春期了,是家长不让听什么,偏要听什么;人到中年,还要心情能听什么,就去听点什么;终于到老了,自己想听什么,就听什么。”人是不甘于被禁锢在一处的,我们渴望突破信息茧房,去听一些“房间”之外的歌曲;我们也希望听歌的自由,能重新被自己所掌握。

曾经,家喻户晓传唱的,不仅仅是歌曲,也是人们在歌曲中的情感共鸣与喜好。因此,老歌之所以让人上头,是人们希望打破信息茧房,让歌曲重新承载美好、热烈与回忆的情感。我们上头的,不仅仅是一首老歌,更是曾经单纯的时光,以及有温度的社会。

更多上头了是什么歌抖音(上头了上头了是什么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