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孩子的世界五彩斑斓(小孩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孩子的世界五彩斑斓(小孩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孩子的世界五彩斑斓(小孩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

成新平

脑门宽阔、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声音宏亮……2月20日下午,原湖南衡阳人民广播电台群工部主任刘徽修见到我,依然挺起身,热情地伸出双手,与我相握。他的体魄仍是那么健壮,言语仍是那么快速,思维仍是那么敏捷,待人仍是那么真诚。他年近八旬,衣着朴实,腰不弯,背不驼,耳不背,有谁会将他与转业军人、全国四大科学寓言写作高手联系在一起呢?

△科学寓言写作高手刘徽修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刘徽修从事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科普创作,至今在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科学寓言510余篇,总计110多万字,并获得金江寓言文学奖和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二等奖。他先后出版了《儿童科学寓言》《大海捞针》《科学寓言精品百篇》等专著。著名作家叶永烈、金江、谢璞分别为他的书作序。其作品入选《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世界寓言精品500篇》《中国当代寓言大全》和《中国科学寓言选》。

“文学梦”托起他的“军营梦”

1940年9月,刘徽修出生在湖南雪峰山下的隆回县沙子坪乡武邵村。他从小喜欢文学,崇尚英雄,向往军营。上初中时,他就阅读了《林海雪原》《三千里江山》《保卫延安》《粮食》《昨天的战争》等大量军事题材文学作品,产生了创作冲动,一口气写下几篇军事题材的短篇小说。由于缺乏生活积淀,稿件投寄出去如泥牛入海,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找来一些报刊,认真琢磨写稿的门道。1956年7月,《隆回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月亮底下学军事》,用的是笔名刘锦。报社将0.15元稿费寄到了大队部,一位大队干部纳闷地说:“是不是寄错了?我们这没有会写稿的秀才啊。只有隔壁大队私塾老师刘贵登才有这个本事!”稿费被转到了刘登贵家,刘登贵甚为惊讶:“我没写稿呀!”便将稿费连同信封摆在家里的神龛上,并自言自语:“写稿能上报纸的人称得上是圣人,不可怠慢。”后来,刘徽修放学回家讲起了自己写稿的事,家人恍然大悟。他当时还不好意思去拿,年幼的小妹却欣喜若狂,因为当时0.15元稿费可以买5个鸡蛋,而且这可是自家大哥第一次挣钱啊。于是,她主动上门到刘贵登家取稿费。得知事情真相,朴实的刘老先生二话没说马上将稿费和信封拿给她,并由衷地赞叹:“你哥哥年纪这么小就成稿了,长大后了不得啊。”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村民奔走相告:“我们大队出秀才了!徽修伢子写文章上报纸了!”

好运仿佛接踵而至。1961年7月,空军部队到隆回县挑选飞行员,有2100余人参与选拔。正在隆回一中上高中的刘徽修踊跃报名。最终,他以“成绩好、身体好、出身好”被部队选中,成为全县唯一的飞行员。当他的“军营梦”变成现实时,一连兴奋了半个月。很快,他告别家乡父老,兴高采烈地来到空军河北保定航校进行训练。火热的军营生活再度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一次,部队在操场上放电影,正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噼噼 *** 地落了下来,不少战士扛起凳子,像放羊一般撒腿就跑。见此情形,部队一位首长站起身来一边责令战士不得撤散,一边义正言辞地大声批评:“我们是 *** 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没有接到命令之前,任何人不能轻举妄动。那种地方学生的习气不适应部队需要,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战士们陆续返回操场,满面羞愧。首长的态度随即变得缓和,说:“你们上学时读过邱少云的故事吧,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颗燃烧弹落到了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的潜伏点附近,火势迅速蔓延至他的全身,为避免暴露,他放弃自救,始终巍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就是军人本色。看看你们的行为,因为看电影下大雨,就吓得无组织无纪律。作为军人,哪怕就是下刀子,没有命令,衣服湿透也不能擅自行动!”

在首长的教育下,战士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错误,大家异口同声:“部队的纪律是铁铸的,比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还要紧。”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欢迎领导严格管理!”刘徽修心头为之一动,突然灵光一闪,这不就是一篇生动的新闻素材吗?他经过精心构思,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连夜写成一篇新闻特写《欢迎领导严格管理》,次日投寄了出去。1961年11月5日,《空军报》三版头条发表了这篇特写,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961年12月,刘徽修下放到湖北空降师锻炼。不管平时训练有多累,他总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看报写稿,满怀热情地讴歌军营生活。他觉得,经过军营这个大熔炉的洗礼,他才真正脱胎换骨,不仅锤炼了个人意志,也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他深深地意识到,作为军人,就要保家卫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而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近四个月的学员训练期间,他废寝忘食,笔耕不辍。1962年3月27日,《战斗报》同时发表了他两篇文章:《一颗螺丝钉》和《不要辜负组织上的信任》。此事一时间在部队引起不小轰动。“在我们部队,同一天的报纸上发表两篇文章,从来就没有过。”湖北空降师宣传科一位姓张的科长兴冲冲的赶来训练基地,想调他的档案,让他到师部当宣传干事。因刘徽修是空军航校下来锻炼的,空降师宣传科无法留人,为此,张科长十分惋惜。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从1962年开始,蒋介石疯狂叫嚣“反攻大陆”,刘徽修怀揣满腔热血随部队奔赴福建前线。后来,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张,苏联停止向中国援助飞机,与刘徽修同一批的空军航校学员大多改行。他当时被分配到广空3724部队。1974年,他又被调到广空3724部队驻湖南衡阳教导队。虽然基层部队的工作比较忙碌,但他依然勤于阅读,痴迷写作。然而好景不长,“文革”发生,不少报纸杂志纷纷停刊,军报也相继停办了文艺副刊,发稿渠道越来越窄。刘徽修认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他笔锋一转,写起了寓言和评论。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寓言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刘徽修为人正直,疾恶如仇,见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平的人和不平的事,就像眼里容不得沙子,他抑恶扬善,从寓言写作中找到了发泄情感的窗口。1978年9月11日,《衡阳日报》发表了他的两则寓言:《狗熊与黑猪》和《花脚蚊传道》。他巧借动物之口,抨击一些社会现象,十分深刻。针对“龙生龙,凤生凤,农民的儿子挑大粪”等社会现象,他联想到一纸户口和“红皮粮证”,将多少农村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农村人才遭打压,遭排斥,这太不公平了!他始终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手”在民间。愤懑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他以物拟人,写出了《高骄的铜矿石》一文,文章中的主角——冰洲石,这种躺在角落里身价昂贵的非金属矿石,虽历经刁难,但不卑不亢,最终被人们所认识。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我国人事制度的弊端,揭示了“改革用人制度迫在眉睫”的道理。此文因针砭时弊,寓意深刻,韵味悠长,获得第三届金江寓言文学奖。至此,刘徽修迎来他的创作春天。1979年的同一期《湘江文艺》上,发表了他的三篇寓言:《啃石头的老鼠》《一块柱石》和《巨轮和大海》。

为孩子开启五光十色的科学世界

在雁城衡阳,刘徽修称得上是以“钻冷门”而出彩的笔耕者。科学寓言是文学界的“冷门”,在一些报刊中没有“一席之地”,而他却用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寓言屡次敲开了报刊大门。科学重理性分析,文学乃形象思维,将二者有机融合,说明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并给人启迪,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79年10月30日,刘徽修转业到《衡阳科技报》社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外科普资料,他如鱼得水,剪下的报纸贴了10多本,积累了知识卡片2万多张。1983年,衡阳人民广播电台因创办一个科普节目,他被选调进广播电台工作。干上“老记”后,他深知当前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任重道远,特别是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者寥寥无几,一些电子游戏、武打影片占据着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他琢磨,如何以生动活泼的寓言形式,借助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为孩子描绘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使高深枯燥的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植根孩子们的脑海?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走上了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科普创作之旅。

科普创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没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恒心,没有“一生只打一口井”的执着,是成就不了事业的。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构思,他尝试着写出3篇科学寓言,反复打磨、修改,投寄给《中国科学报》,没想到,3篇作品竟然先后被刊发,这让他受宠若惊,激动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

一炮打响,刘徽修的科学寓言创作一发而不可收,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八小时之外,他拼命找资料、备素材、写作品,经常忙到深夜也不感到累,有时一个星期能写出七、八篇作品。从事科普创作,思维要活,知识面要广,想象力要强,为弥补这些不足,刘徽修成了图书馆和单位阅览室里的常客。

写少年儿童科学寓言,贵在创新,因为孩子们特别“喜新厌旧”。为了寻找各种寓言故事体裁,他极力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故事“元素”,一片树叶、一场冰雪、一种动物、一个场景,他信手拈来,从中得到启示,形成寓言故事的“源头活水”,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航天海洋,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他逐渐掌握了专业的物理化学知识,养成了钻研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敏感和热情。那种在空盆里洗上半小时脚,在汤碗边喝上几口空气,在路上因构思而发呆的事,在他身上时常发生,有时睡到半夜突然灵感来了,爬起来修改几个字,是常有的事。

勤于笔耕,善于思考铸就了刘徽修作品的高产优质。本来,科学贵“真”,文学爱“美”,寓言导“善”,在真、善、美的有机融合过程中,既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有深邃的人生哲理,还有精确的科学常识,否则就会写成“四不像”。故而对于科学寓言创作,大多数作者敬而远之,而刘徽修将寓言故事写得潇洒自如,力透纸背。

刘徽修的科学寓言不但能满足少年儿童的领悟力和审美需求,为孩子们启开一片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世界,而且对于科普常识生疏的成年读者也大有裨益。有多少人知道“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治理池塘污染中却敌不过无名小卒的“水葫芦”?有多少人知道偏偏不是100%、95%,而是75%浓度的酒精才具有对大肠杆菌的最佳杀伤力?腿痛反倒要医牙,飞机却要向苍蝇取经,有谁通晓大自然中的各种奥秘呢?动物世界相生相克,风雨雷电扑朔迷离,有多少“跟着感觉走”的任性随意需要理性之灯的照耀,又有多少表面现象妨碍我们去直悟事物的本源。在刘徽修的作品里,读者可以获得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他写的《烟叶告状》,通过一个烟叶叫屈,科学家为它正名,大豆不服,与科学家争辩的小故事,廓清了人们惯用传统眼光评判是非的偏颇。烟叶中包含不全是对人体有害的尼古丁,还有对人类有益的蛋白质。在《灭鼠布告与老鼠》一文中,他以诙谐的笔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某县因鼠害为患,县 *** 向各乡发出布告,号召迅速打一场灭鼠歼灭战。有位乡长从县里拿回一卷灭鼠布告,往办公桌上一放,就忙别的事去了。

晚上,当成群结队的老鼠发现躺在桌上的不速之客——灭鼠布告之后,一个个蹑手蹑脚凑上去看着、嗅着。

“你们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难道连我也不放在眼里?”灭鼠布告大声警告道。众鼠一惊,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灭鼠布告。这上面详尽地写着灭除你们的方法和要求,你们的末日到了。”

老鼠们慌了,一个个吓得往后退去,站在四周反复观察布告的动静。好一阵功夫,发现布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于是老鼠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将布告撕碎,叼回家给鼠崽子做尿布去了。

这篇寓言意味深长——纸上的东西如果不付诸行动,必然导致以闹剧收场。

刘徽修的寓言不仅突出了故事性和哲理性,还很好地融汇了时代精神和科学元素。他超越了一般寓言的局限,跳出了花草虫鱼的俗套,把具有时代感的计算机、激光、机器人、宇航飞船等作为故事主角,在生动的情节中导引孩子们去领略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好享受。

在寓言创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翻开刘徽修的科学寓言作品,平均每篇不过五六百字,却于尺幅之内,将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尽摄其中。使人觉得世界忽然间小了,小得山川草木 *** 尽在眼前;又忽然觉得世界大了,大得太阳黑子宇宙飞船空中楼阁无所不有。他以朴素的文字、从容的叙述,亦庄亦谐的语调和独特的寓言角度,设计着种种拟人化的生活场景,于趣味盎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中,营造着美的意境,升华着人生哲理。

1991年,刘徽修的寓言作品集《大海捞针》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品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引领少年儿童巡逡于科学的前沿,从中得知来自科学王国的最新信息,折射出诱人的科学光芒,映照出科学的缤纷色彩。著名作家叶永烈在序中说:“刘徽修同志撰写的科学寓言很注重科学性。尽管寓言本身是只小小的酒蛊,只能盛微量的知识的酒,但却能在短短的篇帜中给读者以知识的滋养。他很注意使这些知识不受寓言文学夸张的影响而变形。只有这样的科学性正确,可靠的作品,才称得上是科学寓言。”

刘徽修的科学寓言内容丰富多彩,篇幅短小精悍,表达灵动活泼,不仅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智慧的熏陶,同时也带给一大批读者心灵的启迪。衡南县咸塘乡青年农民李凤发,天资聪颖,由于沉迷电子游戏而高考落榜,准备破罐破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刘徽修的寓言《野骆驼的高招》后,感悟“天生我才必有用”,“在一定条件下逃跑或退却不等于怯懦,而智谋或战术的运用,以己之长,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他从学写新闻稿起步,大力宣传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刘徽修鼓励他自学成才,推荐他到电台参加新闻通讯员培训,让他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后被《企业家日报》聘为首席记者。

在衡阳,看过刘徽修科学寓言的读者不计其数。不少人看了他的作品后,不仅从中获得了有益的知识,而且明白了事理,树立了志向,最终出人头地。今年29岁的何思雨是刘徽修女婿的亲戚。上小学时他非常贪玩,不爱读书。有一次到刘徽修家中作客,无意中看到了刘徽修的《大海捞针》这本书,他随手打开后,竟然看得入迷,从上午直到吃晚饭时他还意犹未尽。书中的一篇篇科学故事令他无比好奇。后来,他陆陆续续又阅读了刘徽修的其他科学寓言。不知不觉中,他宛如变了一个人。上中学时,何思雨非常好学,酷爱读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8岁那年高考他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又获得全年级唯一的公费留学资格,被选送到美国奥本大学硕博连读。三年前毕业回国。现在,他在上海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担任技术主管。

刘徽修的科学寓言得到了专家与读者的认可,他越写越有劲头,《中国科技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机械报》《北京科技报》《黑龙江科技报》《新疆科技报》《云南科技报》《吉林科技报》《少年科学》《科普创作》等报刊纷纷发表他的作品。1992年,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学寓言选》,收入全国80多位作家的269篇作品,刘徽修的作品被选了18篇,名列第一,叶永烈、徐强华二位各选入15篇,并列第二。

如今,刘徽修退休已近20年,他的儿女孝顺,家庭幸福,本应怡享天年。但是,他的科普创作从未停止过。他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平时不是认真看书,就是痴迷写作,他要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写出一篇篇科学寓言来影响青少年,让他们远离网络游戏,得到科学知识的滋润,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刘徽修发表的510多篇寓言中,80%是科学寓言,在少年儿童中产生一定影响。据中国寓言网报道,中国有4位科学寓言写作高手,他们分别是上海的叶永烈、广西的陆刚夫、湖南的刘徽修、江苏的黄水清。为此,刘徽修被戴上了“中国当代寓言作家”和“中国科普作家”等头衔,其事迹被收入《中国科普作家辞典》和《中国当代寓言作家》等书籍中。

2018年4月,在江苏徐州举办的战友50周年聚会上,刘徽修和战友们相聚在一起,诉说着各自的军旅情结。转业到地方后,刘徽修一直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腰杆挺得笔直,说话语速很快,办事雷厉风行,坚持正义,惩恶扬善。去年,他发现一位青年在湘江边用电打鱼,干丧尽天良的事,便出面制止,好言相劝,然对方却恼羞成怒,伸出拳头欲先发制人。他毫不畏惧,目光如剑,满脸威严,最后,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硬是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才罢休。

刘徽修说:“寓言的表象是自然科学,寓言的灵魂却是深刻地揭露社会现象,给孩子们开启心智,增加知识,带来启迪。”在科学寓言的创作道路上,他默默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甘于寂寞,不求“轰动效应”,但求对少年儿童读者有益!这便是他的追求,为此,他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

刘徽修虽然年近八旬,却红光满面,也许他怀抱一颗童心,以无邪的眼光打量大千世界,心境自然平和纯朴。对于一个全身心投入少年儿童精神世界创作的人,自然会受惠于岁月的恩赐,永远年轻,永远活泼,永远充满朝气。

更多孩子的世界五彩斑斓(小孩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