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谁也逃不过疾病的侵害,医生也是如此。
刘玉村,曾经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院长,在消化疾病领域造诣颇深,但是谁也想不到,刘院长身为胆结石专家,自己也患上了胆结石,为了治病,他不得不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当他失去胆囊后,他才明白一些习惯真的要不得。
图源网络
胆结石偏爱两个习惯
刘玉村院长之所以会切除胆囊,是他在年轻的时候不注重饮食留下的祸根,他在回忆往事时也专门做了反思。1990年,30岁的刘院长被公派到欧洲进修,由于自己不会做饭,他常常选择炖鸡肉,每次都能一顿吃完一只鸡,有时候为了贪图方便,则简单做些鸡蛋饼,每次只放一点面,却放十几个鸡蛋,吃不完就放冰箱,这样下来,体重暴增,而且还给胆结石留下了机会……
其实,像刘院长这样长期摄入油脂类的食物,会导致血脂过高,而胆固醇是血脂的一部分,血脂升高,胆固醇也会升高,胆汁里的胆固醇浓度过高,就会析出胆固醇结晶,最终出现结石。
真正让刘院长得胆结石的原因不仅仅是他过度摄入脂肪性食物,还有他后来为了减肥而节食:由于体重暴涨,刘院长意识到要减肥之后,开始选择节食:不吃早餐,一段时间过后,体重果然减下来了,但是身体却出现问题了。
不吃早餐是胆结石的主要诱因之一,在早晨的时候,胆汁在胆囊中储存了一晚上,胆固醇饱和度高,此时如果按时吃早餐,胆囊的收缩带动下,胆固醇会随着胆汁排出体外;但如果长期不吃早晨,胆固醇排不出来,就会导致胆固醇沉积,继而形成胆结石。
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某天夜里,刘院长因肚子疼醒,一开始以为是胃溃疡导致的,实在疼得不行,职业习惯让他怀疑是胆结石,第二天照完B超,果然是胆结石,最终只能选择摘除胆囊。
胆结石危害胆囊健康,除此之外,以下3种疾病同样会给胆囊健康带来威胁。
不只结石,3种病同样危害胆囊健康
查出胆结石是不是一定要摘除胆囊呢?答案是看情况!
如果胆结石的数量不多,且不大,患者年龄不大,胆囊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但如果胆结石引起消化不良、疼痛等症状,或者是胆囊已经出现萎缩、单个结石大于3厘米、胆囊充满结石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
除了胆结石,这3种胆囊疾病也不容忽视: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一般情况下的胆囊炎是不需要摘除胆囊的,但是如果是胆结石导致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会使患者出现剧烈的呕吐、腹痛以及高热等症状,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此时应尽快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息肉:超过10毫米的胆囊息肉应尽快手术治疗,因此此时恶变的概率会增加,一些胆囊息肉甚至会演变成胆囊癌,而且胆囊息肉生长的速度非常快,不尽早手术的话,很难控制病情。
胆囊癌:原发性胆囊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很难根治,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癌细胞扩散,因此,如果确诊胆囊癌,最后尽快摘除胆囊,避免病情恶化。
不过,胆囊说到底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如果摘除了,身体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切除胆囊后,有哪些后果?
胆囊切除之后,身体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大约10%至30%的患者在切除胆囊之后会出现术后综合征,主要是因为胆囊切除之后,胆道的压力失衡,会导致胆总管、胰管末端等部位的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综合征。
胆汁反流,损伤肠道:由于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被摘除了胆囊,胆汁也就没了储存的部位,只能继续停留在十二指肠里边,这样容易造成胆汁反流,给肠道带来损伤。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同样的,胆囊切除之后,胆汁无处存放,会排入肠胃里,导致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不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需要摘除胆囊时,还是得“割爱”。为了保护好我们的胆囊,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呵护胆囊,牢记3点
健康饮食:在饮食上,一定要保证按时吃三餐,并且不要暴饮暴食,控制脂肪性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有慢性胆囊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油腻饮食。
保持合理体重:肥胖是诱发胆囊疾病的的一种因素,为了控制体重,平时应加强体育运动,坚持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每周、每日运动计划表。
换季时避免着凉:胆囊也怕冷,尤其是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工作,避免腹部着凉,否则会 *** 迷走神经,从而引起胆囊剧烈收缩,对胆囊健康非常不利。
胆囊小小的一个,却有着大大的作用,它的作用平时看不到,却在失去时才后悔莫及。所以,平时呵护好胆囊,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谣零零计划##健康明星计划##肿瘤科普排位赛#
参考资料:
[1]《原北大医院院长切掉胆囊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习惯那么要命!》.健康时报.2017-05-22
[2]《长了胆囊息肉,到底要不要切掉?》.广医一院.2021-03-31
[3]《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切除胆囊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大众卫生报.2019-11-06
[4]《小胆囊大作用,日常养护是关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