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三国人物大全•孙吴人物三十六•扬州世家大族、稀姓(3),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三国人物大全•孙吴人物三十六•扬州世家大族、稀姓(3)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三国人物大全•孙吴人物三十六•扬州世家大族、稀姓(3)

吴郡

华谭: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

《三国志•朱治传》:“公族(孙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贺太傅(贺邵)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

《晋书•山涛传》:时江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山)遐绳以峻法,到(余姚)县八旬,出口万余。……竟坐免官。后为东阳太守,为政严猛。……遐处之自若,郡境肃然。

《晋书•王导传》:及(司马睿)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司马睿)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文选注》:“属城咸有士,吴邑最为多。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张勃《吴录》曰:“八族,陈、桓、吕、窦、公孙、司马、徐、傅也。四姓,朱、张、顾、陆也。”

吴县公孙氏,吴郡豪强,四姓八族之一。

《后汉书•张霸传》:“(张霸)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时还未置吴郡)。奉后为颖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

《汉晋春秋》曰:先是,吴有说谶者曰:“吴之败,兵起南裔,亡吴者公孙也。”皓闻之,文武职位至于卒伍有姓公孙者,皆徙於广州,不令停江边。及闻(郭)马反,大惧曰:“此天亡也。”

吴县朱氏,军功立事,先人不显。

《世说新语》:“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又四姓“朝有世官,家有世业。”《吴录•士林》云:“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

朱桓字休穆,吴国左部督、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封嘉兴侯。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

朱异字季文,朱桓之子,朱据从子。袭爵,官镇南将军,太平二年为大都督,为孙綝所枉害。

朱据字子范,朱桓从弟,官至吴国骠骑将军、丞相,封云阳侯。拥护太子孙和,于孙权死时被孙弘矫诏赐死。

孙亮时,据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全公主所谮,皆死。

朱宣,朱熊之子,孙休时袭爵云阳侯,尚公主。孙皓时官至骠骑将军。

朱据与孙鲁育所生之女,为吴景帝孙休皇后。

族人又有太子舍人朱曼。

朱诞,字永长,吴郡人。体履清和,黄中通理。吴孙皓世,为建安太守,累迁议郎,入晋为淮南内史。

吴县相人里张氏,张良后裔,张赞于两汉之际南迁。好臧否清议,在吴国位止九卿、尚书,多有诛戮,于时中衰。东晋时复显盛。

《文士传》:“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后汉书•循吏列传》:“时,天下新定(光武帝一统),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世说新语•夙惠》:“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张玄之乃东晋光禄勋张澄之从子。

张允,吴郡吴人,以轻财重士,名显州郡,为孙权东曹掾。

张温,字惠恕,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暨艳、徐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张)温。孙权幽之有司,将军骆统表理温,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

温二弟张祗、张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会稽典录》曰:馀姚虞俊叹曰:"张惠恕才多智少,华而不实,怨之所聚,有覆家之祸,吾见其兆矣。"诸葛亮闻俊忧温,意未之信,及温放黜,亮乃叹俊之有先见。亮初闻温败,未知其故,思之数日,曰:"吾已得之矣,其人於清浊太明,善恶太分。"

《文士传》曰:(张)温姊妹三人皆有节行,为温事,已嫁者皆见录夺。其中妹先適顾承,官以许嫁丁氏,成婚有日,遂饮药而死。吴朝嘉叹,乡人图画,为之赞颂云。

《吴录》:(张)敦字叔方,静字玄风,并吴郡人。敦德量渊懿,清虚淡泊,又善文辞。孙权为车骑将军,辟西曹掾,转主簿,出补海昏令,甚有惠化,年三十二卒。

敦子张纯。《吴书》曰:“(太子孙和幽闭,)张纯亦尽言极谏,权幽之,遂弃市。”

张俨。《吴录》:俨字子节,吴人也。弱冠知名,历显位,以博闻多识,拜大鸿胪。

俨子张翰,字季鹰,西晋时官至大司马东曹掾。有清才,善属文,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为“江东步兵”。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张勃,著有《吴录》。

张俊,字士然,少以文章与陆机相善。《晋百官名》云其为太子中庶子,建兴四年(316)迁宗正卿。《隋书经籍志》:散骑常侍。注:宗正卿张俊集五卷,录一卷。

张赡。陆云于西晋元康元年(296)任吴王郎中令,作《移书太常荐同郡张赡》,赡时任卫将军舍人。

张镇(246-325),字羲远,江东吴郡人,据《张镇碑》:历官晋散骑常侍、建威将军。苍梧、吴二郡太守、奉车都尉、兴道县德侯等。其夫妇均为东晋名门豪族。张镇于太宁三年(325年)以80岁高龄去世,葬于祖茔张陵山。甪直民谚有云:“先有张陵山,后有甪直镇。”

张凭,张镇之孙,东晋太学博士,吏部郎、御史中丞。

张澄,东晋光禄勋,子张彭祖为东晋广州刺史。彭祖子张敝,侍中、尚书、吴国内史。从子张玄之,吏部尚书、冠军将军,吴兴太守,与谢玄合称南北二玄。--《南史•张裕传》

张敝次子张神,见《晋书•忠义传》。

吴县陆氏,自东汉初世为江东族姓。

陆顾二族人物详情链接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孙皓末年,陆抗任大司马,陆凯之子陆祎以征西将军行镇西大将军、左丞相,陆玩于东晋任左光禄大夫、司空,开府。

陆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吴地记》:陆闳字子春,(陆)畅子也。姿容如玉,威仪秀异。光武升台而见,伟之,笑曰:"南方故多佳人。"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陆闳之子陆)桓字叔文,生(陆)续,字知初,扬州别驾。三子:(陆)稠、(陆)逢、(陆)褒,号荆州枝。

闳孙陆续,字智初,刺史行部,见续,辟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掾。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帝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续长子陆稠,广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陆逢,乐安太守。少子陆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陆续长子陆)稠,荆州刺史。二子:(陆)肃、(陆)谦。肃,丹徒令,号丹徒枝。十世孙镇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扬州别驾续中子(陆)逢,汉尚书右仆射、乐安侯。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昊、(陆)招,号乐安枝。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陆)表生汉海盐县令(陆)穰,字子仁。(陆穰)生(陆)恢,晋谏议大夫。恢生永兴县令(陆)弘,号谏议枝。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扬州别驾续少子(陆)褒,字叔明。褒第三子(陆)纡,字叔盘,吴城门校尉。(陆纡生)五子:(陆)党、(陆)愔、(陆)飒、(陆)赟、(陆)骏。《陆氏世颂》曰:“逊祖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父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骏字季才,九江都尉、太学博士。(陆骏生)二子:逊、瑁。瑁字子璋,选曹尚书。(陆瑁生)六子:(陆)滂、(陆)喜、(陆)颖、(陆)英、(陆)伟、(陆)颜。

陆颖第三子海隅县令(陆)濯,生汉公。汉公生冽。冽生晋本郡从事元之,隐居鱼圻,号鱼圻枝。

陆英,字季子,长沙太守、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六子:术、举、晔、玩、粹、瓘。

(陆)玩字士瑶,侍中、司空,赠太尉、兴平康伯。六子:谧、儒、侧、纳、乂、始,号太尉枝。

长沙太守英次子(陆)瓘,晋中书侍郎,号侍郎枝。五世孙文盛,齐散骑常侍。

陆褒子陆康,东汉庐江太守。康子陆绩,绩长子陆宏,吴会稽南部都尉;次子陆睿,吴长水校尉。绩女陆郁生,嫁张温之弟张白。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 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 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 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

封次子陆嘏新康子。子陆谌,散骑常侍。

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后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

玩子陆始嗣,历侍中、尚书。

《孝子传》:吴郡陆元者,晋太尉玩曾孙。自玩至仲,四世为侍郎,时人方之全张二族。

陆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厉绝俗。初辟镇军大将军、武陵王掾,州举秀才。累迁黄门侍郎、本州别驾、尚书吏部郎,出为吴 兴太守。迁太常,徙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卫将军。后拜尚书令,常侍如故。恪勤贞固,始终不渝。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以少年专政,委任群小,纳望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朝士咸服其忠亮。

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陆俶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 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邪!”于是杖之四十。

陆纳以弟子陆道隆嗣,元熙中,为廷尉。

后以爱子陆长生有疾,求解官营视,兄子陆禽又犯法应刑,乞免官谢罪。

陆氏其他宗亲

陆著。王僧虔《吴地志》:处士陆著,字文伯,汉桓灵之閒州府交,辟并不就,唯事栖遁,临卒,诫诸子弟云,吾少未尝官,勿苟仕浊世,子弟遵训,遂二代不仕,并有盛名。

陆云《与陆典书》:“云再拜,每维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克壮其烈,兼咏之道,希文尚武。”汉末与晋初有二陆典??

会稽丞陆昭。《陆氏谱》:“典生孟、恂。孟生勃,勃生昭。”《吴录》:“时有高岱者,隐于余姚,(孙)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侯焉。”

陆玑,字元恪。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著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专释《毛诗》所及动物、植物名称,对古今异名者,详为考证。

吴县顾氏,吴越土著,传《严氏春秋》。《文士传》:“(顾)荣,字彦先,吴郡人。其先越王勾践之支庶,封于顾邑,子孙遂氏焉,世为吴著姓。”

东瓯王摇,顾余侯。《元和姓纂》卷八“顾氏”条:“《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因氏焉。汉初居会稽。”

顾综。宋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冢墓”条载:“顾三老坟,在娄门外塘北,盖顾综坟也。(顾)综字文纬,吴人,辟有道,历御史大夫、尚书令、殿上三老。汉明帝袭三代之礼,正月上日践辟雍,严设几杖,乞言受诲焉。吴丞相雍,其裔孙也。综于《东汉书》无传,事见顾况所撰《庙庭碑铭》云:‘刊石娄门,德辉不灭。’碑亡。”

顾奉,字季鸿,顾雍曾祖,东汉时任颍川太守,与公孙松并称。

顾雍,字元叹,顾奉曾孙。吴国太常、丞相、平尚书事,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

雍子顾邵,官至豫章太守,早卒。顾谭,顾邵之子,太子四友之一,曾任太常。后被诬陷,遭流放交州。顾承,顾谭之弟,官至侍中。与顾谭一同被流放到交州。

《奋武将军顾承赞》:于铄奋武,奕奕全德;在家必闻,鸿飞高陟。《吴书》云:承字子直,嘉禾中与舅陆瑁俱以礼徵。拜骑都尉,领羽林兵。后与诸葛恪等共平山越,还拜昭义中郎将,入为侍中。芍陂之役,拜奋威将军,出领京下督。数年,与兄等坐徙交州,年三十七卒。

雍子顾济,骑都尉,于顾雍死后袭封醴陵侯。

雍子顾穆,官至宜都太守,因其弟顾济无子,得以世袭醴陵侯。

穆子顾荣,荣子顾毗,官至散骑侍郎。

顾徽字子叹,顾雍同母弟。孙权统事,召署主,簿转东曹掾,拜辅义都尉,遥领巴东太守。

顾裕,字季则,顾徽之子,顾雍之侄,少知名,位至镇东将军。

顾氏族人

顾向,于吴国历四县令。向子顾悌,字子通,少聪敏,以孝廉闻名。官拜吴国郎中,领偏将军。

悌子顾彦、顾礼、顾谦,又子顾秘,吴国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

秘子顾参,西晋交州刺史。“朝廷乃以员外散骑常侍吾彦代(陶)璜。彦卒,又以员外散骑常侍顾秘代彦。秘卒,州人逼秘子参领州事。”

秘子顾寿,西晋交州刺史。“(顾)参寻卒,参弟寿求领州,州人不听,固求之,遂领州。寿乃杀长史胡肇等,又将杀帐下督梁硕,硕走得免,起兵讨寿,禽之,会寿母,令鸩杀之。” “秘卒,州人立众兄寿为刺史,为州人所害,众往交州迎丧,值杜弢之乱,崎岖六年乃还。”

秘子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骠骑将军荣之族弟也。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光禄硃诞器之。元帝为镇东将军。命为参军。以讨华轶功,封东乡侯,辟丞相掾。后为侍中。

众子顾昌,曾任建康县令。三子顾会,曾任中军谘议参军,被时人称为美士。

顾球。(顾)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顾)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顾容,吴荆州刺史。容子顾相,临海太守。相子顾和,字君孝,侍中顾众之族子也。和子顾淳,历尚书吏部郎、给事黄门侍郎、左卫将军。

《晋书》曰:顾和。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顗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顗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

顾曜。《唐高僧传》:“释智藏,姓顾氏,本名净藏,吴郡吴人。吴少傅(顾)曜之八世也。”

富春孙氏,汉时寒门,孙权立吴国,称帝。其族人口众多,显赫当时。《吴书》曰:“坚世仕吴,家於富春,葬於城东。”

《江表传》曰:“(孙)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余杭郎氏,稀姓,余杭后属吴兴郡。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建安十六年,吴郡馀杭民郎稚合宗起贼,复数千人,齐出讨之,即复破稚,表言分馀杭为临水县。”

余杭(西北)暨氏,稀姓。

暨酆,东汉尚书郎。《会稽典录》曰:锺离意为尚书仆射。时匈奴有降者,诏赐缣三百匹,尚书郎暨酆误以三千匹赐之,上大怒,鞭酆殿下,重痛将死。意直排閤入,谏曰:"陛下德被四表,恩及夷狄,是以左衽之徒稽首来服。愚闻刑疑从轻,赏疑从重。今陛下以酆赏误,发雷霆之威,海内谓陛下贵微财而贱士命也。"

暨艳,字子休,吴郡人,张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坐自杀。

暨逊,字茂言,晋人,暨艳之后。按《万姓统谱》、《杭州府志》:“逊字茂言,馀杭人。仕为广昌长,封关内侯,以孝行著闻。咸康五年,旌表门闾,有碑在馀杭县西。”关内侯广昌长暨逊碑。《字学典•法帖•卷六十二》按《杭州府志》:“碑碣目在馀杭县西北三十里,逊字茂言,以孝行著闻。咸康五年旌表门闾,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

《石林燕语》:“(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冕仲榜,唱名有暨陶者,主司初以洎音呼之,三呼不应。苏子容时为试官,神宗顾苏,苏曰:当以入声呼之。果出应。上曰:卿何以知为入音。苏言:《三国志》吴有暨艳,陶恐其后。遂问陶乡贯,曰:崇安人。上喜曰:果吴人也。时暨自阙下一画,苏复言:字下当从旦,此唐避代宗讳,流落,遂误弗改耳。”

吴郡(余杭)盛氏,稀姓,其先奭氏,至汉中叶,避孝元皇帝讳改姓盛。吴郡原属会稽,与会稽盛宪等同祖。

时有荐同郡盛暹於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於凌统,(孙)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钱塘全氏,吴后期部分族人被诛杀,举族降魏。全氏为侯者五人,并典兵马,其为侍郎、都尉,左右宿卫甚众,自吴兴已来,外戚之盛莫过也。

全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子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也。………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江表传》曰:“琮还(平盗贼),经过钱唐,脩祭坟墓,麾幢节盖,曜於旧里,请会邑人平生知旧、宗族六亲,施散惠与,千有馀万,本土以为荣。”

全绪为吴扬武将军、牛渚督,迁镇北将军。

后全绪子(全)祎、(全)仪以其母奔魏。又全“怿兄子全祎、全仪、全静等亦降魏,皆历郡守列侯。”

全寄,全琮次子,坐阿党鲁王孙霸赐死。

全怿,全琮之子,嗣爵。《建康实录卷三》:“将军全端、钱塘侯全泽等与诸葛宗亲十余人,皆降于魏。”

全吴,全琮小子,孙权外孙,封都乡侯。

时琮群子全绪、全端亦并为将。《三国志•钟会传》:“初,吴大将全琮,孙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全)端、(全)翩、(全)缉等,皆将兵来救诞。”

太常全尚,累世受恩,不能督诸宗亲,而全端等委城就魏。……辄以今月二十七日擒尚斩承。

全熙谋泄见杀,由是诸全衰弱。孙亮召全尚息黄门侍郎(全)纪密谋,纪母孙氏举报,全纪被杀,全尚流放。

钱塘范氏,其先铚侯范馥,避王莽之乱适吴,因家焉。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恆有百余人,范蔚为办衣食。

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其先铚侯范馥,避王莽之乱适吴,因家焉。平研览坟素,遍该百氏,姚信、贺邵之徒皆从受业。吴时举茂才,累迁临海太守,政有异能。孙皓初,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吴平,太康中,频征不起,年六十九卒。有诏追加谥号曰文贞先生,贺循勒碑纪其德行。

平三子:范奭、范咸、范泉,并以儒学至大官。

泉子范蔚,关内侯。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恆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

蔚子范文才,亦幼知名。

钱塘褚氏,本颖川阳翟人,汉末迁钱塘临平。

后代名人辈出,逐渐形成了“钱塘褚”的郡望,与“阳翟褚”齐名。唐朝书法家褚遂良出自“阳翟褚”,唐玄宗的老师褚无量出自“钱塘褚”。

褚逢,中郎。《建康实录卷一•吴太祖上》:“冬十一月,陆逊以便宜奏施德缓刑,宽赋息调,王答善之。乃令有司写利害科条,使中郎褚逢斋就逊令与诸葛瑾同损益之。”

褚泰,河南阳翟人。父褚盛东汉末到盐官为令,泰仕吴,封(钱塘)临平(乡或亭)侯。泰自幼仁厚,政宽形简,惠泽及民,后居钱塘,为郡著姓,历六朝至唐,代存显者。

褚陶。《晋书•列传第六十二》:褚陶,字季雅,吴郡钱塘人也。弱不好弄,少而聪慧,清淡闲默,以坟典自娱。 年十三,作《鸥鸟》、《水硙》二赋,见者奇之。陶尝谓所亲曰:“圣贤备在黄卷 中,舍此何求!”州郡辟,不就。吴平,召补尚书郎。张华见之,谓陆机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机曰:“公但未睹不鸣不跃者耳。”华曰:“故知延州之德不孤,川岳之宝不匮矣。”迁九真 太守,转中尉。年五十五卒。

陶平生酷爱藏书,有多达8000余卷,每日以坟籍自娱。对人曾说:“圣贤备在黄卷中,舍此何求?”。陈颐道写有《怀褚季雅先生诗》,称他“西京典籍同刘向,南国藏书匹范平”。

吴郡妫氏,稀姓,大舜之姓,江东多有虞舜后裔氏族。

谢承《后汉书》曰:吴郡妫皓字玄起,父为南郡太守,坐事系狱。皓怀小石,至公卿间辄出石,叩头其上,流血覆面,父系得免。

宰氏,稀姓,或吴郡人。

《晋书•陆机传》:(陆)机既为孟玖等所诬,收(富春孙)拯考掠,两踝骨见,终不变辞。门生费慈(乌程有费氏)、宰意二人诣狱明拯,拯譬遣之曰:“吾义不可诬枉知故,卿何宜复尔。”二人曰:“仆亦安得负君。拯就死狱中,而慈、意亦死。”

(晋陵)高氏,晋分吴为晋陵郡。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晋陵高氏,本出吴丹杨太守高瑞。”

《建康实录》:(黄武元年)诏扬州置牧,以丹杨太守吕范为扬州牧,以征东将军高瑞领丹杨太守,复自建业徙治芜湖。

更多三国人物大全•孙吴人物三十六•扬州世家大族、稀姓(3)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