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魏沛娜)近日,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受邀做客“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季第十八期活动,围绕主题“令人惊艳的金银错”,以中古陶瓷镶嵌审美为思考点,回溯商周秦汉松石及金属错嵌工艺技术变化演进的过程。特别就春秋战国至两汉魏晋,如中山国王厝、中山靖王、江都王等墓葬考古发掘遗存实物,比排其他海内外文博机构重要收藏,深入剖析错金银工艺实体器物的惊艳绝伦。
阎焰介绍,商周以来东亚文明区尤其在大华北地域,广泛使用镶嵌错饰工艺制作器具,如松石镶嵌等。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作为饰表工艺,在其他金属器上开始广泛应用。其中,按其技术特征和工艺内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相对传统工艺技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如敷金法、汞贴金银(贴金、银) 和错金银(嵌错);另一类则是鎏金法,即火镀金或镀银,这是一种新兴的工艺。汉代官府工坊制品器作,对“错”和“涂”两种工艺有着明确的界定,分别对应嵌错和鎏镀。此表明时人对两者差别已有清晰理解和区别。且就历年出土和传世数量庞大的文物实体观察及科学检测,可发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饰金工艺远比文献史料中描述记录的更为丰富多样。
更多午时后北书房后旨(午后的图书室)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