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聆听生命的吟唱(我想听生命的声音),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聆听生命的吟唱(我想听生命的声音)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聆听生命的吟唱(我想听生命的声音)

《太平洋的风》由胡德夫作词、作曲并演唱,收录在专辑《匆匆》中。

胡德夫的音乐风格被称为“海洋布鲁斯”,而听《太平洋的风》这首歌,也让人从心底感到了一股吹拂面庞的轻轻微风。沧桑浑厚的嗓音搭配倾泻而下的钢琴声,由轻及重的呼唤,胡德夫的声音中沉淀了30年的光阴。在他的歌声中,你听不到小情小爱,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沉的力量。

视频:太平洋的海

手机录制:村子

太平洋的风

词曲演唱:胡德夫

最早的一件衣裳

最早的一片呼唤

最早的一个故乡

最早的一件往事

是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

吹过所有的全部

裸裎赤子

呱呱落地的披风

丝丝若息 油油然的生机

吹过了多少人的脸颊 才吹上了我的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最早世界的感觉

最早感觉的世界

舞影婆娑 在辽阔无际的海洋

攀落滑动 在千古的峰台和平野

吹上山吹落山 吹进了美丽的山谷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最早母亲的感觉

最早的一份觉醒

吹动无数的孤儿船帆 领进了宁静的港湾

穿梭着美丽的海峡上 吹上延绵无穷的海岸

吹着你 吹着我 吹生命草原的歌啊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

吹进了生命的胜出

最早和平的感觉 最早感觉的和平

吹散迷漫的帝国霸气 吹生出壮丽的椰子国度

漂夹着南岛的气息 那是自然 尊贵 而丰盛

吹落斑斑的帝国旗帜 吹生出我们的槟榔树叶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吹开我最爱的窗

当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

吹过真正的太平

胡德夫被称为台湾民谣之父、台湾的鲍勃·迪伦、台湾流行音乐的活化石。20世纪70年代,胡德夫与杨弦、李双泽推动了被称为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运动的"民歌运动"。当他的第一张唱片终于姗姗来迟时,业界的评论是:“他一开口,全世界都沉默。”

1973 年胡德夫举办了台湾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2005年4月,首次出版个人音乐专辑《匆匆》,获得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1993年至2005年)第2名。歌曲《太平洋的风》获2006年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最佳年度歌曲。2011年,发布第二张专辑《大武山蓝调》,并凭此专辑获得在第13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中获得了"最佳民谣专辑"和"最佳民谣歌手"两项大奖。

他曾经接受专访时,坐在记者身旁的他身材敦实、皮肤黝黑、满头白发、双手厚实,他看了看自己的手笑称:“我弹琴就像在打算盘。”

胡德夫说自己属于唱歌的民族,“没有人写歌,但大家都唱得很好。”但这种天生的音律,一开始却遭来排斥,“那时老师经常说,你们的音乐不算音乐,要哆来咪才算。当时我很反感,他们根本就不听我们的声音。”当时台湾电台里播放的,大部分都是来自西洋的歌曲,偶尔有一两首中文歌,也只是老上海的歌曲。

最初在台湾哥伦比亚咖啡厅驻唱时,胡德夫唱的也是西洋歌,唱得最多的是鲍勃·迪伦。当时,哥伦比亚咖啡厅名气很大,胡茵梦、张艾嘉逃学到那里听歌;荷花大师张杰在那里画画;民间艺术画家席德进会一边听歌一边跳舞;还有吴楚楚、韩正皓、洪小乔、杨弦、李双泽……这其中,李双泽对胡德夫的影响极大。“他一定要我唱卑南族的歌,其实我记不太清了,只能凭记忆去唱。”这是胡德夫生平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唱本民族的歌曲,那是父亲小时候教他的歌,名叫《美丽的稻穗》。台下当即轰动了,李双泽更是兴奋。李于1974年为胡德夫办了“美丽的稻穗”音乐会,场面空前火爆,余光中也前往捧场,“那时才知道,大家都喜欢自己的歌。”这成了台湾“民歌时代”的重要标志。

胡德夫说自己原本最在乎的是旋律,“台湾民谣里很少有确实的词句,大部分都是‘咿呀’。”但随着胡德夫投身于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的运动,民谣就慢慢变成了一种武器。1983年,他创作了《最最遥远的路》,鼓励大学生民主运动;1984年煤矿爆炸事件后,胡德夫写下《为什么》……

从未学过乐理的胡德夫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反复弹唱,然后找朋友写下来,“但也有好多之后再也想不起来了。”迄今为止胡德夫仍对弹钢琴没有自信,“我演出时一定是闭着眼睛的,我弹琴没有固定的指法,所以每次都不同。因此我总是闭着眼睛想,不要出差错、万一 *** 要怎样更正,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熟到可以睁开眼睛。”

民谣,这种最原生态、最贴近生活的音乐,反而慢慢蜕变成一种小众的音乐形式。胡德夫只能独自一人,逆风而行。但年轻一代音乐人的热情,给了胡德夫希望。一直以来,胡德夫钟爱现场演唱却不喜欢录音,因此30多年来他的作品只有8首得以正式出版,他迟至55岁才出版第一张专辑《匆匆》,这是一张迟到了近40年的专辑。也许,对于胡德夫而言,他需要的并不是一张唱片,相比较他一生的传奇,这张专辑只是一次祭奠。

胡德夫所着力钻研的海洋蓝调(Hay-YangBlues)构成了他这张专辑的主核。专辑中的作品,充满了台湾原住民音乐特有的吟唱风味与布鲁斯蓝调曲风,二者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胡德夫不容商业枷锁束缚、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

胡德夫的歌声低沉浑厚,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3000年前,孔子对着流水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人生太匆匆!所幸的是,我们还是听到了胡德夫,听到了这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值得留下的声音之一,这是真正用生命吟唱的声音。

《匆匆》专辑曲目

01. 太平洋的风

02. 牛背上的小孩

03. 大武山美丽的妈妈

04. 枫叶

05. 最最遥远的路

06. 飞鱼 云豹台北盆地

07. 为什么

08. 心肝儿

09. Standing on my land

10. 美丽岛

11. 美丽的稻穗

12. 匆匆

胡德夫 Ara Kimbo

台湾民谣之父。父系卑南、母系排湾族,成长于台东大武山中的嘉兰部落,十一岁离开故乡到台北读书。

70年代初期,胡德夫与好友李双泽、杨弦等人开启校园民歌运动,代表作品包括《美丽岛》、《牛背上的小孩》等经典歌曲,是台湾早期民歌运动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

二十一世纪初,胡德夫厚积薄发,发行了他的个人唱片《匆匆》、《大武山蓝调》,大音传响海内外。他唱的《美丽岛》、《大武山美丽的妈妈》、《太平洋的风》成为中华民谣新的里程碑,胡德夫这个名字也成为文艺青年心目中标杆式的人物。胡德夫,意味着黄钟大吕、热爱自然、关心民间疾苦、磊落向上、大丈夫气。

2016年胡德夫出版个人随笔《我们都是赶路人》及《撕裂》单曲CD,书写歌曲背后的故事与人生历程,被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评价为“看见一个男人所走过的岁月与山河”。

更多聆听生命的吟唱(我想听生命的声音)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