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我国,言语障碍在3-6岁儿童间的发病率为4-6%之间,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委会的数据,我国言语残疾及伴有言语残疾的人数超过3000万。
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且负担沉重的家庭,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发音不清晰的言语障碍,学会更好地表达、融入集体,是家长们万分头疼又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初次与贝贝的爸爸沟通过程中,通过他不断重复的症状阐述,在场的康复师都能感受到他因为孩子发音不清晰产生的极度焦虑心理。在诱因溯源时,贝贝爸爸一再强调自己和妈妈都不曾有过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双方都是高学历人士,更不存在智力问题。
贝贝爸爸说:“在贝贝3岁的时候,我发现他会把‘哥哥(gege)’说成‘的的(dede)’,把‘乌龟(wugui)’说成‘乌堆(wudui)’,把‘飞机(feiji)’说成‘(飞gi)’等”。
一开始贝贝爸爸不在意,还安慰家人说大点就会好,可是现在贝贝已经5岁了,很多音还是发得不清晰,以至于其他小朋友都听不懂他说什么,甚至经常被同伴嘲笑。
期间,贝贝爸爸听别人说,去剪舌系带就好了。于是他专程带贝贝回老家的医院做了剪舌系带的手术,术后效果甚微。后来他又通过朋友的推荐,找到了康语。
在经过两三个月家校共育的紧密配合后,贝贝的发音逐渐清晰,慢慢过渡到了幼儿园。
在康语的康复中心,有很多像贝贝爸爸这样的情况,因为觉得儿童大一点就好了,导致孩子在两三年时间里发音都不清晰,进而影响到交朋友的情况。
站在专业康复师的角度,我们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造成发音不清的原因有很多,剪舌系带是方法之一,但并非所有的发音不清都由舌系带的长短引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影响个体发音清晰度的原因主要包含:
1
构音器官的生理缺陷,如唇腭裂、舌系带过紧等;如果存在上述生理缺陷必须先通过改善生理构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构音不清的问题。
2
口腔肌肉锻炼不足或舌头灵活性不足,家长可以通过喂食训练以及做一些口腔小游戏,如吹泡泡、鼓气、弹舌、嚼牛肉干等训练。
3
语言环境不佳,家庭成员普通话不标准以及家庭成员多以方言进行交流,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音。
4
构音障碍,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为常见,它指的是不存在任何口腔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和口腔形态异常等情况下,部分发音不清晰,主要表现为替代音、遗漏音、歪曲音、附加音。
与贝贝的情况相似,许多前来康复中心咨询儿童语音不清晰的问题的,大多存在“g、k”音系和“d、t”“jqx”音系混淆的情况。
基于此,我们重点分析儿童舌根音与舌尖中音混淆的问题,并分享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如果你身边恰好有人遇到同样的问题,记得把本文分享给他们。
从语音发展的角度来讲,舌尖中音(d、t)的发育早于舌根音(g、k),因此当舌根音还没发育好时,儿童会简化成人已有的构音规则,使用“舌尖音”替代“舌根音”,出现把“哥哥”说成“的的”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过程到一定的年龄(舌根音发育好之后)就会被抑制,儿童就能发出正确的舌根音。如果这个过程到4岁左右还未结束,须考虑出现构音障碍,需要求助言语治疗师,否则这一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至成年。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以/g/音系的练习为目标,推荐三种家长可以诱发正确发音的治疗方法。
方法1:隐喻法
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具体、清楚且儿童容易理解的描述方式去说明要学习的声音。“/g/,/k/”可以使用隐喻要求儿童“发出恐龙的声音”或是“咳嗽的声音”。
家长或者康复师借助夸张的动作和动物的形象表现,引导儿童进行模仿。目的是让儿童可以从具体的描述中理解抽象的语音概念,由此可能诱发出舌根音的动作。
方法2:发音部位感知法
家长引导发“/g/”时,让儿童头微微后仰使舌根与软腭自然贴合或者可利用压舌板将舌头向后推,结合韵母发音“ge”,根据儿童的掌握情况,增加练习的字数,如:嘎嘎,哥哥,给我,跟我玩,姑姑,关门,狗狗……
方法3:模仿咳水法
在家里时候,特别是可以借助刷牙的场景,家长们可以为儿童准备一杯放凉的开水,指导儿童进行漱口的活动,即让儿童含住一口水,头上仰进行漱口,体会舌根音的发音部位,进而掌握舌根音的发音方法。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儿童学说话初期,肯定有很多发音是不清楚的,因为儿童的口腔、听力、语言发育还在进行中,直到五岁才会基本完成语言发育过程。
因此家长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标志特征,不盲目担心,也不过于忽视,只有当儿童的表现落后于该阶段应有的表现,才需要及时找到专业进行康复训练的人士,进行干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遇到的问题亦都有所差异,如果你在带养儿童时遇到的问题并不在上述情况的范围内,或者是采用了上述方法后并没有改善问题,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言语康复师或者是前往康语在各地的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咨询。
希望以上的文章能够帮助到你或者是你身边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