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新观察、新观点。1953年中央决定:元帅名额为十人。
1953年,中央通过《党史资料》,首次公布了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他们是谁?与1955年的十大元帅有何异同?
1953年,《党史资料》授权首次公布的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他们是: ***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 *** ,即军队统帅、众望所归的大元帅 *** 和9大军事家。其中:
统帅部代表4人: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2人),中国人民 *** 总参谋长;
军委总部代表1人:总参谋长;
野战军代表4人:即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
军队创建代表1人、即"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
请看历史资料:
1954年《党史资料》第一期,发表了 *** 、 *** 、周恩来、朱德小传,其中:
*** :中国 *** 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造者和领袖。
周恩来: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家,中国 *** 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 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朱德:中国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家,中国 *** 的领袖之一, *** 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党史资料》1953年第4一一7期,还分别刊登了我党、政、军17位领导人的小传,其中:
彭德怀:中国的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
刘伯承:中国的军事家;
陈毅:中国的军事家;
林彪:中国的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
贺龙:中国的军事家;
徐向前:中国的军事家;
*** :中国的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
这就是1953年,中央确定的十大元帅❗
与1955年实授的十大元帅相对照,1955年的实授元帅罗荣桓、聂荣臻,不在1953年中央确定的十大元帅之列。
罗荣桓虽入选了领导人小传系列,但只称"政治活动家"、未称″军事家";
作为总参副(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未入选领导人小传系列。
1953年,初评元帅还有两个版本:
一是1953年初,罗荣桓提交的16大元帅版本,即: *** 、 ***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粟裕、高岗、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张云逸。
二是1953年末,中央初步确定的十二大元帅版本,即 *** 、周恩来(高岗)及实授十大元帅。
我们必须承认,《党史资料》公布的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小传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党史资料》本身无权、也不可能对领袖人物作出定性评价,只有中央或中央政治局才有这种权利。也就是说,《党史资料》只是授权发表上述内容。
以上内容说明,早在1953年,中央就确定了"授十大元帅"的计划、并且确定了十大元帅人选。十大元帅十大将,十全十美!
后来发生了三件事。
一是毛主席坚决拒绝大元帅衔;
二是中央根据主席提议,作出已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再授现役军衔的决定,周总理因此主动退出了元帅评选。
三是军委决定:推迟军衔评定工作。
所以,1953年,中央确定的十大元帅,未能正式授予元帅军衔。
随着周恩来的辞帅成功、新的 *** 中央军委成立,55年新的十二大元帅人选正式产生、即现任的12名军委委员(含军委主席)。
1953年和1955年确定的十大元帅,他们有何异同呢?1953年,中央是从纯军事的角度出发,确定的十大元帅。而从55年的10大元帅看,它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中、为了体现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增加了优秀政工干部罗荣桓为元帅;增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华北军区的代表聂荣臻为元帅。
细心的朋友不知看出来没有,在55年初确定的12大元帅人选中,有两人已在地方工作,根据规定,他们是不能授现役军衔的。 *** 在55年9月9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针对此事就提出: *** 、陈毅已经在地方工作,建议不授元帅军衔。 *** 、陈毅主动辞帅、并在9月11日上午的书记处会议上,得到与会人员的批准。
可以认定,1955年9月11日上午的书记处会议上,中央确定的十大元帅是: *** (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
毛主席虽坚拒大元帅军衔。但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中央坚持虚位以待❗
只是到了最后时刻,由于主席态度坚决,周总理才在9月11日下午向中央提出建议,由新四军、三野的代表陈毅入选十大元帅,并在当夜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上,才正式同意了毛主席的意见和周总理的建议。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在此诞生了❗
小结:1953年,中央确定的十大元帅是: ***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贺尤、刘伯承、陈毅、徐向前、 *** 。
1955年9月,中央确定的十大元帅是: ***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
1955年9月27日实授元帅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