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为名将之后,陈小鲁从出生伊始,便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陈小鲁虽然是一个元帅的儿子,但自始至终,他却没有什么非要“当官”的愿望。
眼看父辈在政治风云中辗转沉浮,陈小鲁的一生,似乎总是乐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因为接连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和岳父两位亲人被病痛折磨的最后时光,陈小鲁一直在考虑,将来年老的时候,要如何才能让自己有尊严地死去。
对自己的临终事宜,陈小鲁也是早有安排。
陈毅之子陈小鲁
1946年7月份,陈小鲁在山东出生。
这已经是陈毅元帅家的第三个孩子了,热爱读书的陈毅元帅便取了《孟子》一书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一句,为儿子取名为“陈小鲁”。
陈小鲁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虽然出生的晚一点,但陈小鲁该有的疼爱、该挨的教训却一点也不比两个哥哥少。
陈毅元帅曾说,“纪律严明也是军队战斗力的测量器”。
为人父母之后,陈毅元帅也将这个“纪律严明”的要求用到了家庭教育方面。
八岁那年,陈小鲁就跟着父母一起来到北京生活。
还小的时候,陈小鲁虽说知道父亲是“当官”的人,却一直不知道父亲的“官”当得究竟有多大。
他和普通人家的小孩并无二致,身上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每天还挤公交车上下学堂。
在陈毅夫妇的悉心培养和教育下,陈小鲁身上并无半点纨绔之风,吃穿住行也十分简朴。
从小到大,陈小鲁身上就没有一件像样点的新衣服,一直都是捡两个哥哥穿过的衣服再接着给他穿。
学校里有些校领导是知道陈小鲁真实身份的,却从来没觉得他像个真正的“高干子弟”,更不会将他与开国元帅的儿子想到一起。
陈毅元帅一家都是非常正统的“红色家风”,夫妇俩也时常对家中子女谆谆教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现在的和平都是先烈们用生命打出来的,你们身为干部子弟,不能有优越感。”
陈小鲁也记得,父亲最常在家里说的一句话,那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陈小鲁也非常喜欢读诗词,因此他的文学底蕴很好,待人接物也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1966年,国内的高考制度也被废除了。
彼时的陈小鲁正在读高三,这也就意味着,陈小鲁要被退学了。
未来何去何从,成了陈小鲁当下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陈毅元帅考虑再三,决定让陈小鲁去一个部队农场里面历练一番。
在和周总理商量过后,陈毅元帅告诉陈小鲁,去一个农区部队里面历练,如果表现好,将来就可以直接入伍,但是你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因为家里的原因就在部队里搞特殊化,而且不能给家里写信。
1968年4月,陈小鲁来到沈阳的39军参军。
临行以前,陈小鲁的母亲拉着他万分不舍地含泪告别,而陈毅元帅却叮嘱了他一句好好干,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那是陈小鲁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自己一个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
陈小鲁到了农场之后,看着眼前的环境,惊讶这里的生活条件居然这么辛苦。
虽说陈小鲁的日子也一直过得朴素,但至少说不上是艰苦,毕竟是北京城市里面出来的孩子,和沈阳这里落后的山区对比,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部队所在的农场方圆三十里内都没有任何一户人家,这里的生活对于陈小鲁而言是个真正的锻炼,他每天都跟着大家一起早出晚归,喝着苦涩的碱地水,每天一下田就是做不完的任务。
陈小鲁的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水泡,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累得连翻个身都困难。
陈小鲁在部队两三年的时间里一直表现优异,还连续两年被评为部队里的“五好战士”。
但尽管如此,陈小鲁却迟迟都没能转正。
因为不在编制里,陈小鲁便没有津贴,也没有属于自己名下的口粮。
后来直到连队看到陈小鲁的军装已经烂的不能再穿了,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才给他争取到一些补助。
1970年3月,陈小鲁终于加入了 *** ,之后还得到批准,可以正式入伍。
陈小鲁已经好多年的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了,他也做到了先前答应父亲的事情,从来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陈小鲁不知道的是,父亲这几年的身体越来越差,1970年末的时候,陈毅元帅还被查出来患了直肠癌。
他先是时常感到腹痛,三天两头还有腹泻的情况,医生虽然给他开过不少止痛药,但基本都无济于事。
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陈毅元帅从石家庄来到北京看病住院,之后没几天又匆匆出院回了石家庄。
1971年1月份的时候,陈毅元帅再次出现了剧烈腹痛的症状,于是再次入院,被诊断为阑尾炎。
后来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才发现,原来陈毅元帅是得了结肠癌,并且已经出现了局部转移的情况。
经过北京专家的治疗之后,陈毅元帅的身体状况开始有所好转,后来还能处理一些公事,自己也经常出去散步。
9月份的时候,陈毅元帅连续几天都在参加中央召开的干部座谈会,陈毅元帅也发表了讲话,一口气讲了将近两个小时。
刚坐下没多久之后,陈毅元帅的鼻孔里就流出了一股鲜血,之后就倒地不起。
谁也没想到,陈毅元帅的病情会突然恶化得这么严重,再到后来,陈毅元帅已经不能进食了,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体征,从此再也没有下床过。
在陈毅元帅弥留之际,陈小鲁终于得到机会,可以回家探亲。
先前在陈毅元帅确诊癌症之后没多久,陈小鲁也回过一次家里,不过那时候陈毅元帅还是神采奕奕的,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得了癌症的病人。
陈小鲁怎么也想不明白,短短两年的时间,父亲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在部队多年以来,陈小鲁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家中的父母,但也只能靠着报纸上的一些零星消息,才能得知父亲的情况如何。
他没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父亲见面。
陈小鲁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时候,陈毅元帅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终是离开了人世。
在陈毅元帅去世三年之后,陈小鲁在粟裕的撮合下,与粟裕的女儿粟惠宁结为伴侣。
两人本是青梅竹马,在许多事情上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因此很是谈的来。
婚后的二人也一直过得十分甜蜜,为了能够和妻子团聚,陈小鲁还不惜放弃了自己在部队里提干的机会,毅然而然地调回了北京去。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陈小鲁在政坛的作为,也一如他的父亲陈毅元帅那般出色。
从1979年到1991年先后几年的时间里,陈小鲁曾先后担任过凭中国人民 *** 驻英国国防副武官、 *** 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副秘书长等多个要职。
而他的妻子粟惠宁亦是巾帼不让须眉,在组织上也同样表现出色,她长期在二炮研究院工作,她的“大校”军衔甚至比陈小鲁还高了一个级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陈小鲁从部队转业之后,决定下海经商。
在转业之前,陈小鲁已经是部队里面的师级干部,但面对高官厚禄,陈小鲁却毫不动心。
凭借着拿到的那笔转业费,陈小鲁便开始进军商界。
陈小鲁曾经和妻子提到过自己去英国深造时的所见所闻。
1981年,陈小鲁曾经因为工作原因被公派前往英国学习了四年,看到外国发展得这么迅速,那里的许多东西远远是我们国内所比不上的,甚至从来没见过的,陈小鲁深感中国将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还需要更多优秀的企业。
然而因为父辈的光环,陈小鲁曾被人质疑过许多次,但陈小鲁却从来都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一直以来,陈小鲁都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想要国家发展,想要经济富强。
靠着自己的特殊身份,或许是能够捞到不少好处,也能挣到许多利益,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对于国家却未必真的有帮助。
好在陈小鲁的妻子一直都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不论丈夫说什么,粟惠宁都会让陈小鲁放心地去干。
妻子的安慰,也极大地缓解了陈小鲁心中的压力。
对自己的临终事宜,陈小鲁早有安排
陈小鲁后来在商海浮沉十几年,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算一事无成。
直到1998年,陈小鲁决定不再经商,好好地带妻子享受两人的晚年生活。
陈小鲁总是说,“人生无常,我们要过得潇洒一点。”
陈小鲁这句话其实说的很有深意。
他本是名将之后,却在前半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与父母亲人分隔两地,而自己的父亲也因为政治迫害而患上疾病,痛苦离世。
陈小鲁仍旧记得父亲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那是他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
在这之后,陈小鲁又亲眼目睹自己的岳父被疾病折磨的惨状。
粟裕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功,自己身上也是负伤无数。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国内的医疗卫生条件还十分落后,在1930年赣南地区的水南战役中,粟裕被一颗身旁爆炸的弹片射伤,自此之后便留下了头疼的后遗症。
经过检查,发现粟裕的脑袋里还残存着两三处弹片,但遗憾的是,这些弹片都无法取出来。
而这些弹片便一直这样存在粟裕的身体里面,也给粟裕带来了不少痛苦。
晚年的时候,粟裕的头疼更是发作得厉害,常常突发性头痛,然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就算吃止痛药也不见好。
为了缓解剧烈的头痛,粟裕会经常用冰水冲头。
由于长时间的思考和工作,粟裕的头痛症状几乎发作得越发频繁。
那时候粟裕还在忙于撰写战争回忆录,但是这项工作的进度十分缓慢,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粟裕的身体状况越发不好,医生让他要安心养身,再也不可这样费神费力。
再到后来,粟裕又突发了脑溢血,之后又是一段漫长时间的住院和养病。
脑溢血带来的后遗症也是相当严重的,粟裕的认知力和记忆里都开始明显下降,还出现了认知障碍、意识模糊等症,他的身体很差,遭到了病痛的反复折磨。
除了头痛的疾病以外,粟裕身上还有严重的高血压和肠胃病,还曾经做过一个盲肠切除的手术。
1975年,粟裕还被查处患有肺炎、胸膜炎等疾病,此时的粟裕,身上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对于粟裕的身体情况,陈小鲁和妻子粟惠宁是一清二楚。
陈小鲁的心中非常难过,自从父亲去世之后,粟裕便一直将陈小鲁当成亲儿子来看待。
陈小鲁对岳父的感情,就如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亲切。
1984年2月,粟裕去世,陈小鲁在医院里哭得泣不成声。
粟裕去世之后,他的妻子楚青便代表粟裕,对他的战争回忆录进行编写和整理。
陈小鲁一有空的时候,就过去给岳母帮忙。
陈小鲁深知,这是岳父生前,心心念念想要为国家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情。
亲眼看过父亲与岳父病痛缠身的痛苦过程之后,陈小鲁突然意识到,或许死亡对这样的病人而言,才是真正的解脱。
到底是这样苟延残喘地活着,还是体面而有尊严地死去?
考虑到自己也已经年事已高,或许自己将来也同样会面对同样的问题,2013年,陈小鲁与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合作,在北京成立一家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由陈小鲁担任会长职务。
关心死亡,成了陈小鲁晚年生活的另一项事业。
提及自己创办生前预嘱的初衷,陈小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生死是一件大事,我不想自己在弥留之际过得非常痛苦。”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的话,插管子、切气管、抢救,这些手术虽然可以拖延患者的生命时间,但外人其实并不知道患者的痛苦。
他的父亲和岳父,他们曾经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他们是高级干部,组织上曾经全力抢救过他们,但这个过程实在是惨不忍睹。
“我们现在并没有完备的法律可以遵循,只能从道德、尊严这些方面去考虑这些事情。”
对于自己的临终事宜,陈小鲁早有安排,他不愿像父亲那样苟延残喘地活着。
陈小鲁还说道,“‘尊严死’的概念是我的朋友罗点点提出来的,由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对这个理念也非常感兴趣,我希望那些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安宁缓和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痛苦。”
陈小鲁所推行的“尊严死”的理念,是对于那些处于生命末期的患者而言,他和罗点点致力宣传“尊严死”,也是希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要过度治疗。
2018年2月28日,陈小鲁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不幸去世。
因为发病突然,陈小鲁早期交代的各种“尊严死”的事宜都没能实现。
陈小鲁是在海南去世的。
晚年的时候,陈小鲁经常带着妻子去世界各地旅游,两人辗转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还重新走过了父辈当年走过的那些革命道路。
陈小鲁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也经常有运动锻炼,谁也没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意外。
陈小鲁的妻子粟惠宁回忆起丈夫当晚发病的经历。
2月28号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正在如厕的陈小鲁突然倒在地上,口中喊着妻子的名字。
粟惠宁冲进厕所里面的时候,便看到陈小鲁浑身抽搐,异常痛苦。
在救护车上,医生给陈小鲁做了急救,但灌下去的药物没过多久,就全部都被陈小鲁吐了出来。
还没来得及等到医院,陈小鲁的心跳就停止了。
尽管后面医生给他上了一系列的仪器抢救,但陈小鲁终究是没有再醒过来。
参考资料:
南方周末:高官巨富辞世,也应自我做主 陈小鲁、丁学良谈“生前预嘱”
罗点点:《我的死亡我做主》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