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百年又百年是什么意思(百年 变化),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百年又百年是什么意思(百年 变化)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百年又百年是什么意思(百年 变化)

编者按: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成都博物馆“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人气飙升,一举登顶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首位!

62幅西方艺术大师佳作,连缀起欧洲近百年波澜迷人的壮阔艺术史诗,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一场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饕餮盛宴。

欢迎您来观展!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30期)“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2年11、12月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

成都博物馆 (2022年11月26日-2023年2月26日)

“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由意大利文化部、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支持,四川省文物局、 *** 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成都博物馆、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从11月26日起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至2023年2月26日。

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位于历史名城罗马,作为意大利众多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完全致力于现当代艺术收藏与展览的国家级博物馆,是首次携体量如此之大、规格如此之高的重磅展品来华展出。大展汇集了46位顶级西方艺术大师的62幅艺术杰作,横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十余流派,来自不同时期和年代的精品齐聚展厅,如同一面现代艺术的多棱镜,带领观众去照见和回望那个风云变幻时代里的奇光异彩与无限突破。

本次大展汇聚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历史长河中46位星光熠熠的艺术大师。梵·高,一生饱受孤独与苦痛,却用手中热忱而富有韵律的画笔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惊人的杰作;莫兰迪,意大利伟大的静物画家,其独有的用色在当今被称为“莫兰迪色”,传递出宁静与隐秘的气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作品充斥着热烈的节奏感,散发着历久不衰的魅力……再有诸如莫迪利亚尼、基里科、马蒂斯、布里、卡洛、海耶兹、德加、毕加索、博尔迪尼、布拉克、莫雷利等,群星璀璨,用风格强烈的作品连缀起欧洲近百年波澜迷人的壮阔艺术史诗,届时,也为观众带来一场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饕餮盛宴。

上海博物馆

(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1日)

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平日是难得面世的秘藏瑰宝,在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庆典之际特别展出,邀广大观众共同欣赏,为流传千载之绝色再觅当代知音。“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克服各种困难的短暂展出,是上海博物馆活化馆藏珍贵文物资源、彰显中华缂丝璀璨艺术之举,也希冀着如此古代工艺绝品的展出能够有助于当今传统工艺的复兴,实现文物活化与技艺传承的目标。

《莲塘乳鸭图》

缂丝莲塘乳鸭图入藏上海博物馆以后,曾短暂地展出过;但由于丝织品的脆弱及文物保护的需要,已几十年未露面。此次展出,是《莲塘乳鸭图》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场馆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本次与《莲塘乳鸭图》共同展出的,还有两件庞氏家族捐赠的明清缂丝作品。配合此次展览,上博文创设计研发《莲塘乳鸭图》系列文创,以文物中的宋代风韵、花鸟图案、缂丝工艺与色彩美学为脉络,以古焕今,将织绣丹青的艺术能量注入现代生活的文化产品之中,让国宝文物焕发全新的精神价值,成为连接博物馆与社会大众、增强文化记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良渚博物院(2022年12月6日-2023年3月15日)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共展出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的文物170余件(组),以玉器为主,辅以少量的青铜器和金器。本次展出的重点是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玉器,其用料讲究、工艺精巧、造型独特、纹饰流畅,充分体现出周“监于二代”、“文质彬彬”的时代风貌。展览整体划分为“玉之美”和“礼之玉”两大主题单元。“玉之美”从玉器的艺术特点出发,具象呈现西周玉器的绚烂色彩、多变造型和华丽纹饰;“礼之玉”从玉器的功能制度出发,分类叙述西周玉礼制度的前代继承、用玉创新和材质延展。

行至“玉之美”,初探古玉之隽美。红青碧绿黑白,繁杂参差的玉料折射出一派溢彩流光的亮丽景象。鱼牛鹿兔龟蝉,因料施工的技艺雕琢出一众千形万象的独特造型。龙纹凤纹人纹,内细外粗的双线谱写出一片婉转流畅的飞扬文章。行至“礼之玉”,略窥玉礼之源流。周人制礼作乐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改良改进至大成,这在纷呈的良渚与商代玉礼器中可见一斑。礼在庙堂,亦在平常,既是装饰,也是礼制,以璜组佩为代表的西周佩饰用玉在器型和组合上具有重大变化创新。玉器和青铜器同为此时期礼制的最重要载体,礼制主题元素在不同材质的表达上交相辉映。

绍兴博物馆(2022年11月30日-2023年2月28日)

“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是绍兴南宋皇陵(宋六陵)与巩义北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首次联展。两宋一脉相承,守望千年,此次相聚,旨在赓续根脉,传承文明。展览以“规制承继”“刻度承合”“匠心承韵”“护陵承续”四个“相承”为单元,通过对南宋皇陵(宋六陵)和北宋皇陵371件/套出土文物的展示,再现了大宋皇陵的布局、形制和埋葬制度,揭开了两宋皇陵不为大众熟知的陵寝制度,让观众深度领略大宋风采。

展览以四个“相承”还原了南北宋陵千年殷殷守望:从堪舆实景还原不绝如缕的文化传承;从陵园复原演绎陵寝规制的继承与演变;从精美石刻、精巧构件、精致瓷器的展示还原宋人雅致尚品的精神世界。展览以对话的形式回溯两宋,让观众体会那曾经的庄严肃穆与慷慨激昂,品味宋潮、品味宋韵,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望通过这场文物展览,能够重拾宋韵文化的深沉记忆,解密中华民族所蕴藏的文明密码,激发非凡智慧和创造力量,从而继往开来。

*** 遗址博物馆

(2022年12月1日-2023年3月19日)

“珍•藏——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由成都 *** 遗址博物馆与英国V&A博物馆共同举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特别支持,展出以金银器、鼻烟盒、珐琅彩肖像画、微型马赛克镶嵌画为代表的90件(套)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和16件(套)四川博物院、成都 *** 遗址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同时结合场景复原、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等形式,立体呈现16-19世纪欧洲社会的精致生活、高超工艺水平、跨地域的文明交流,以及人类共通的收藏世界。

第一单元“璀璨万象”,展示欧洲社会中占举足轻重作用的金银器。第二单元“微观之作”,聚焦方寸之间的夺目光彩——鼻烟盒与袖珍肖像画。拿破仑、维多利亚女王和腓特烈大帝的独家珍藏都将在此露面。第三单元“永恒图景”,呈现细致入微的玻璃和玉石马赛克艺术品。展览末尾,通过展示乾隆皇帝的私人藏品和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启迪观众对于“收藏”的思考——无论是个人的私家珍藏,还是博物馆里的展品,都承载着人类对“美的事物”的共同追求,也是对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

南京市博物总馆

(2022年11月19日起)

“千年文都 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由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承办,持续到2023年3月。本次展览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变化、深化、发展为逻辑线,以考古发掘成果的获得为故事线,向观众讲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展现南京的古都格局、古都风貌和古都地位。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重要文物200余件,包括被誉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把我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的三国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此外还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人面像,是迄今为止南京发现的最早的人面塑像等。

广东省博物馆

(2022年12月6日-2023年3月26日)

“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以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以历史绘画收藏为特色的粤、港、澳多家文博机构,精心遴选展品约150余件/套,从画艺、画技、画材三个维度的调适入手,讲述18、19世纪中外艺术家共同创造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

此次展览多处运用投影融合技术,还原欧洲贵族小亨利一家人在哈伍德庄园的生活起居,打造沉浸式庄园生活体验场景。并且从壁纸中选取20个人物、风景等图像制作成木偶动画,动态呈现18世纪的广府风貌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还通过三段动画,让观众了解外销壁纸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安装的全过程。展厅运用多媒体互动的方式,让观众参与体验外销画流水线作业的模式,从而理解外销画家为何被称作“聪明的机器”。通过触控屏、投影设备、定向音响,制作“广府女团:外销画中的中国传统乐器”交互多媒体,让静态的展品活起来,通过可触、可听、可赏、可读的方式欣赏广东音乐,加强释展功能。

浙江自然博物院

(2022年12月9日-2023年2月5日)

“诗意江南——2022浙江·人类与自然油画院年展”以油画为主体,兼顾中国画、水彩画、综合材料等画种,共展出58幅作品。为了筹备本次展览,浙江·人类与自然油画院在今年10月举办了“诗意江南——富春江采风写生”活动。艺术家在采风写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江南的了解,以草木花卉和岁时节令、童年旧事和城市生活、水乡田野和江南新貌为主题进行创作,用不同材质的艺术语言展示了新时代江南的风采。在绘画题材和思想内涵上,都尽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今年,油画院画师队伍在油画的基础上,增加了擅长国画、水彩、综合材料的画师。博物馆将以此次油画院年展为契机,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启新征程,为传承地域优秀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出新平台。

天津博物馆(2022年11月20日起)

“鸣沙遗墨——天津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特展”由天津博物馆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协办(数字化展示)。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展示的同时引入敦煌石窟、文献的光影沉浸式交互展示。该展示区以8K超高清影音视效体验全景展现千年敦煌艺术与当代文明的碰撞,实现了创新媒介艺术与东方美学的多元对话。在这一“数字展厅”,观众可以体验到借助虚拟现实、交互艺术等科技艺术手段全景呈现的敦煌文化。包括:藏经洞初探(藏经洞图像再现)、《惊鸿之殿——敦煌艺术沉浸式光影体验》(敦煌遗书、莫高窟最古老石窟的数字化沉浸体验)、《来自敦煌的祝福》交互贺卡(通过触摸画面生成“祝福祥云”,扫描可以下载保存“祝福贺卡”传递“敦煌祝福”)。

本次展览展出品类别包含敦煌文献、玉器、青铜器、陶器、邮票、图书资料等大类,70余件(套)。展览共展出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1件。从展品规模上看,此次展览是天津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馆藏敦煌文献特展。在展出的35件敦煌文献中,有14件是首次展出,另有5件为时隔34年再次同观众见面。展览分为“序·要津”“遗珍”“融汇”“书写”“拾余”五个单元。

湖南博物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为观众呈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展现其文化内涵。

展厅采用素雅干净的色调,辅以原木、亚麻、棉布等贴近自然、拙朴的材质,将生活场景运用于展厅之中,营造出朴素而又娴静的禅意美学氛围。展陈方式上,采用铜镜与图文背景板、屏风融为一体,铜镜与拓片同框陈列等多种表现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铜镜的多元风貌。本次展览的布陈方案优先保证文物安全,所有展具与文物的接触点均有软性、环保且以隐藏式为主的材料保护,大部分铜镜采以立体展示和斜坡展示,重点展品还有360度全方位展示,更方便观众观看。

为营造更丰富的参观体验,策展团队提取了铜镜的纹饰元素,结合数字科技的创意美学,设计出了具有自身形态特色的动画影像。展厅中的动画影像投射于等比放大的铜镜白模以及背景墙和地面上,进行3D Mapping映射投影,营造了丰富的三维立体视觉氛围,让观众感受到奇妙的互动体验。

图文来源:博物馆头条

更多百年又百年是什么意思(百年 变化)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