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最近作家余华的采访视频火遍全网,不同于他的写作风格,余华本人相当的幽默。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余华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作家。
说起余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学生时代余华的作品《活着》是老师必推的阅读书目之一,一些语文试卷中也总是出现《活着》的身影。但是我上学的时候有些叛逆心理,并不喜欢老师推荐的这些文学作品,于是只大概看了关于作品的简介,用来应付考试。
直到读了大学,余华这位优秀作家又一次携《活着》出现在我的课本上。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到了《活着》的电子版,打算仔细地阅读一番。
于是刚读到第一章,我就看到了这段话:
当时我露出了一副我懂的表情,心想:余华老师这表达富有深意,一个字,绝!于是我就兴致勃勃地接着看了下去! 但是就在第一章后半部分,作者就开始带我们进入了主角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
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听过关于《活着》的故事,知道这是一个悲剧,讲述了主角福贵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败家子”少爷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一无所有,和老黄牛相依为命的耄耋老人。
我虽然带着这个心理预期去翻开这本小说,但在余华老师构建的情节跌宕的故事中,我还是忍不住流泪,忍不住为他们揪心。为什么?
1.《活着》总在你绝望的时候让你看到希望,在你重燃希望时给你当头一棒!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家珍生病的故事线。就是我明明知道家珍总要离去,在文中大夫让福贵准备后事时,已经做好了家珍离去的准备,但是家珍又慢慢地好起来了一些,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死亡。就真的很揪心,让人很难过,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不公!
2.《活着》从客观冷静的角度来叙事,更凸显文章的悲剧美
余华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叙事,把福贵一家遭受的种种磨难真实的完整地呈现在你面前,不带情感偏向地呈现出来,让你只能去接受他们经历的这一切的。
就像歌手李健说的那样,“《活着》这本小说,看一次哭一次。”余华的《活着》就是这么有魅力,让你深陷其中,感同身受,每读一遍都能收获新的人生感悟!
最后,想说的是张艺谋导演改编的电影版《活着》也非常不错,无论是质感,画面,构图还是剧情都是一流的。电影版的结局更光明一些,也推荐大家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