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鄂西北郧阳区,紧邻河南淅川的谭山镇,老中医裴富田赫赫有名。
十几岁开始学医,八十多岁还在把脉开方,无论是在卫生所工作,还是在几十年的村医生涯中,屡屡妙手施治,使许多病危患者重获新生……6月18日,我们慕名冒雨走进郧阳区谭山镇罗台村7组,在一处绿树掩映的小院中见到了裴富田老爷子。
裴老爷子今年已有86岁,仍然精神矍铄,气色很好。谈起自己的行医生涯,老爷子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裴老爷子出生于1935年,当时还是解放前蒋管区。1947年,裴老爷子跟着其外祖父“三省大夫”石之兴,开始当学徒,白天抄方、抓药、炮制、晾晒,忙个不停,晚上点个油灯看医书记药性背伤寒论,由于勤学好问,日积月累,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药功底。
1958年,裴老爷子来到当地卫生所,开始把脉问诊,开方治病。因为当时卫生所所长学的是西医,便劝说裴老爷子学西医。可裴老爷子不为所动,坚持学中医用中医,他说中医治根本,西医治疗容易复发。
后来,因为村上需要,裴老爷子响应号召,又回到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1984年,由于联产承包,裴老爷子便将村卫生室搬到家里,一边行医,一边种地,养活一家大小。
当时,农村缺医少药,一个村往往只有一个医生。不管是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只要有人找上门来,裴老爷子二话不说,背起药箱便上门看病,有时一天要走上百里的山路,“我是学医的,别人有病用的上我,当然不能推辞。”裴老爷子说。
那时农村条件差,人们往往病了却买不起药,裴老爷子心地善良,经常在农闲之际,上山采挖中草药,遇到特别困难的乡亲便将自己炮制的中草药免费送给他们,当地百姓很是感动。
2002年夏天,裴老爷子突发脑溢血,造成轻微偏瘫,住院回家后,老爷子一直自己开药抓药,用中药汤剂调理,半年后身体逐渐好转,如今走路四平八稳,看不出曾得过偏瘫。
身体康复后,老爷子又开始看病,在家里给人把脉开方,只要有人找上门来,他总是认真对待,最多时一天还能看一二十个病人。有些武汉的、西安的病人慕名辗转找到裴老爷子,请他帮忙开个方子,效果好了,一传十,十传百。
裴老爷子看病最独到的就是把脉精准。“脉把清楚了,才能对症用药。把脉要心静,不闻山水响。”说到把脉,老爷子侃侃而谈。
随行的小伙伴请裴老爷子号号脉。老爷子谈话间很随意,可一号起脉来便全神贯注,进而判断出身体问题,于是该如何辩证如何配伍用药便心中有数了,有时甚至通过把脉一下就能知道对方二十年前曾患过的隐疾,让人不得不服。
裴老爷子用药方面很有讲究。“中医药是前人传给我们的财富,自古就要求因人因地因季节不同而用药不一样。”2004年秋,武汉黄陂50多岁的熊某,因患肾功能衰竭,被医院告知要换肾,如果不换肾的话,估计最多还有半年的寿命,而换肾最少需要三、四十万医疗费,熊某四个孩子都在上学,开支不小,根本筹集不到这么多钱,非常焦急。一天偶尔听朋友说起,十堰郧阳有个裴老爷子看中医很有一套,便驱车五六个小时,赶到裴老爷子家里,请老爷子帮忙开中药。裴老爷子号过脉后,便开了十来副活血化瘀、扶正祛湿的中药汤剂让熊某回去按时服用。后继续服药,再辅以食疗、适度锻炼,两个月后,熊某自我感觉好多了,半年后,身体症状基本消失,后来熊某又多活了十几年。
裴老爷子药方都不大,他认为只要病情诊断准确,往往几味药就可以解决问题。“药上十二三,郎中不求沾(医术不高)。”这句话从裴老爷子嘴中脱口而出,说明老爷子平时非常注重用药的适当、精准。至今,裴老爷子还清楚记得400多味中草药的药性歌诀。因为用药少,所以裴老爷子的药方多数都不贵,一副药才几十元钱。
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裴老爷子曾在没有任何检测的情况下看到蚂蚁爬寻尿液便判断对方患有糖尿病,用中药降糖促进患者康复;也曾用两幅以六位地黄汤为基本汤的中药治好了因寒气入肾造成的尿失禁;用十几副中药加食疗治好了年轻人无精死精症状而后喜得贵子的经典案例,让病人感谢不已。
对每一位经典的病例,老爷子都能准确说出病因,对谴方用药记忆犹新。“中医治病最主要还是要多实践,多看多记多悟,尤其要认真总结效果好的病例,对下一次的看病有指导,经验多了,。医术也会越来越高超。”对中医,老爷子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裴老爷子行医七十多年,可从不在金钱上花心思,所以老两口至今仍过得很清贫。“现在政策好了,国家还给我们钱,每天种点菜园,算是段炼下身体,吃喝不愁,挺自在的。”老爷子对现在生活知足常乐。
裴老爷子年纪大了,他说中医传承很重要,他的孙子裴久国就是十堰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也是一位中医,很爱学习,爷孙俩经常切磋,交流经验。在前些年,为了向爷爷好好学习,裴久国专门把裴老爷子接到十堰住了三年,每当下班的时候,把临床的病例和裴老爷子分享,潜心学习爷爷的脉诀和辩证用药,进步非常快,如今也成了一名优秀的中医。
采访结束时,裴老爷子欣然为我们写下“希望下一代为人民做好贡献”的赠语,这既是对我们年轻人的谆谆教诲,更是对新时期中医人的殷殷期望。
裴老爷子一生坚守中医,甘于清贫,服务群众,不计报酬,他身上的闪光点无不体现出老一辈中医人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新时期的中医人去传承光大。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像裴老爷子这样用一生心血去耕耘中医药的典范,在时代的浪潮中永远光彩夺目。(作者:郑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