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粟裕秘密让帅?开国十大元帅没有粟裕,背后真相如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粟裕秘密让帅?开国十大元帅没有粟裕,背后真相如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粟裕秘密让帅?开国十大元帅没有粟裕,背后真相如何?

在很多人看来,粟裕应当是理所应当入选十大元帅。但实际上1955年授勋仪式上,粟裕并没有拿到十大元帅的席位,而仅仅只拿到大将的勋章……

很多人认为,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实际上是他个人主动让帅的结果。不然以粟裕在解放战争当中的战果,很难不被评选为元帅。

此前在解放战争当中,粟裕曾经先后两次让过司令之位,很多人就断言粟裕定然让过帅。

回顾历史本身,粟裕到底是否真的有过秘密让帅的经历吗?

将时间拉回到1955年,授勋仪式结束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军衔评定结果。党外民主人士邵力子表示:

“粟裕未能评为元帅,是一件非常让人惋惜的事情。”

也就是因为议论声音过多,才会有了粟裕让帅的说法。

毛主席和粟裕

在1955年授勋仪式之前,军中多次有过将领提出过让帅、让勋的想法。认为比起自己的官职俸禄,给予更多人奖励才是耽误之急要做的事情。所以才会有人提出,

是否粟裕也会有存在过类似的想法?在接到中央指令授勋元帅后,提出自己撤换为大将的建议。

军衔风波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渐结束,对于各个军区的干部都需要给予奖励。授勋,成为军中干部都非常关注的话题。谁会有幸评为十大元帅,更是军中关注的话题。

实际上党和国家评选十大元帅,有自己一套理解的评选标准。元帅在等级上属于副国级干部,对于国家而言更是“门面担当”。由此在考虑元帅候选人的时候,国家和党的领导人都要慎重思考,再三决策才做出决定。

根据十大元帅的具体事迹,我们不难发现十人都有三点类似的经历:

第一,元帅都是参与创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在早期党和军队抗争最为严峻的情况下,为党和军队无私奉献的人物;

第二,需要将领参与过党各个重大时期的战役,并且在其中担任具体的战役指挥官,并且还要求取得一定的成就;

第三,需要在抗战期间,在八路军(师级)、新四军(军级)等高级官职。

满足三个条件,才有机会被评选为元帅。

十大元帅

对比国际上其他大国,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于元帅的要求,实际上没有想象中那样高:

以美国为例,能够被选为五星上将(类元帅级别)的人选,都是在二战当中参与过重大战役、指挥过美军主力部队的高阶人才。

当然,我国对于元帅的高标准要求也并不让人意外。朱老总是开创红军的重要工程,彭老总是军中公认的二把手,后续几位元帅都是跟着党和国家一路南征北战多年的人才。无一例外,十大元帅在早期革命事业当中,他们已经是党和军队的高阶领导人。

但粟裕将军在1927年才加入党组织,虽说参加过南昌起义,但是当时他仅仅只是警卫连班长。当他成为我军高级指挥官(红四军参谋长)的时候,已经是1929年前后的事情。此时十大元帅大多已经独当一面,粟裕同他们的差距非常大。

将时间推回到1955年前后,此时粟裕仅仅只是政治局候选委员。在等级层面上来看,同十大元帅(均为政治局委员)有不少差距。

让衔风波

在元帅评选的过程当中,确实曾经有三位元帅提出过让衔:

1955年罗荣恒负责全军军衔评定工作。 *** 中央经过商议决定,将罗荣桓纳入十大元帅评选名单之中。

罗荣桓主动提出让衔,罗荣桓认为自己比起大部分将领,在军功、政绩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比起自己荣获军衔,更应该将军衔给予更应当奖励的对象。

最后 *** 中央却驳回他的意见,表示军衔名单已经公布,无从讨论出让军衔的可能性。

对此毛主席还特别做出批示,亲自写信回复罗荣桓:

“你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参加过早期军队创建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看重个人名利;至于战功,,随军指挥辽沈、平津战役,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成绩。”

除去罗荣桓元帅之外, *** 、徐向前两位元帅也提出要求出让军衔,将军衔给到更需要的人。 *** 直接表态说明,认为自己最多能够拿到大将军衔;而徐向前认为革命事业成功,是否就任元帅并不重要。

三位元帅的让衔申请, *** 中央都没有同意。有各部高级领导人直接出面,要求三位元帅放弃让帅申请。

罗荣桓元帅

此外在大将授衔名单当中,徐海东等人也提出过放弃大将军衔,转而选择等级较低的上将。

为何我军会出现大规模的让衔风波?

实际上要分析这点,要从历史史实来进行具体分析。

1955年军衔评定前夕,党内出现过不少议论之声,表示要向 *** 中央、评选委员机构争取更高的军衔。

这种风气一经出现,便让党内的老干部、老将军意识到事态不对。主动让衔,最为重要的目的是扭转风气。

当看到元帅、大将都在主动让衔的时候,大家自然会非常识趣地放弃不切实际的申请。党内越是资历越老的前辈、老将军,越发对军衔不看重。在他们看来,军衔不过只是一个称呼,专注于工作才是硬道理。

彭老总就曾经在同干部开会的时候谈到过:

“我个人并不需要这个牌牌,也够不上元帅。但军衔评定从不是个人问题,若没有评一些元帅,那会使得其他人难以依次评下去。”

辞帅的难度

彭老总的一席话,从中最为精髓的便是“依次评选”。

*** 中央坚持原定名单计划,给各级将领定衔、定待遇。主要的原因是要对党内的功臣要做出一个分界线划分。

怎样的干部、将领,有资格评定为元帅,需要具体的人物作为评选参考。我国之所以拒绝三位元帅的让衔,也是因为要维护制度的完善性,严防制度出现随意化的现象。反过来说,如果粟裕真正有过让衔的情况,自然会有专门的记录书写这段历史。

实际上粟裕让衔的史实记录,仅仅只有《李银桥在 *** 身边工作纪实》当中,曾经出现过相关记载。并且也仅仅只是一笔带过,连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都未曾明确说清。从这点来看,粟裕真正提出过让衔一事的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粟裕个人而言,是否荣获元帅军衔也并不重要。

1945年、1948年粟裕先后两次出让华中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对他而言,军衔、职称都不过是代号而已。

粟裕

粟裕的态度,其实和我军其他高级领导人类似:

1954年9月28日,新的 *** 中央军委成立。成立之后,便着手进行军衔评定工作。原定计划当中,毛、周、刘、邓都将会被评定军衔。但他们经过多次讨论,认为当下个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政治事务上,同军队的联系较少。比起空挂头衔,将军衔给予更有必要给予的对象。

他们主动辞掉军衔,以表示对军衔制度严格化、规范化处理的尊重。 *** 中央军委就高级将领军衔一事,在 *** 颐年堂召开过会议。

会议上毛主席先说道:

“打仗时都如此英勇、不怕牺牲,现在肩上的一颗星,就搞得要争、要有,什么意思?”

刘老总谈到:

“军衔授予要做思想工作,明确对军衔授予的严格规范化处理。”

彭老总更是对侄子彭启超提出要求,要求将他的军衔评为较低的中尉军衔。贺老总也告诫副官王金水,跟随自己左右便要拿出敢于牺牲的态度,军衔评定不能搞特殊化处理。

对于军衔授予,各级领导人都是宁低误高的态度。

荣誉的选择

*** 中央军委有严格管控制度,粟裕真若被授予元帅军衔,自然也是难以完成让帅的举措。粟裕本人,对于军衔评定也拿出过自己的态度。

军衔评定工作完成后,有人告知粟裕,邵力子支持他授予元帅军衔,并且还做出公开评论的举措。粟裕严肃地批评道:

“对我个人而言,大将就算很高了,元帅又有何意义?我只嫌高,不嫌低。”

粟裕本人都已经表示出,对于军衔评定不做具体要求的态度。我们从后世角度进行分析,更无从谈起要求元帅军衔的可能性。

授衔仪式上的粟裕

虽说未能评选上元帅军衔。但实际上, *** 中央军委给予粟裕的待遇并不算低。军衔授予仪式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细节:

*** 中央军委决定,在军衔授予仪式上先行举办将官授予仪式(1955年9月27日下午两点半),在最后举行元帅授勋仪式(下午五点)粟裕作为十大将之首,是仪式当中首个授勋的对象。这也就意味着,粟裕是第一个从总理手中接过 *** 军衔的将领。

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对于粟裕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礼遇。而且粟裕拿大将军衔,对于将领评定军衔也有积极意义。

粟裕战功显赫,又是从基层士兵做到高级将领的典范代表。这样一位高级军官,在评定的过程当中也仅仅只是大将。对于其他被评选为上将、中将的军官而言,若认为评选军衔不当,以粟裕作为参考便难有议论之声。

粟裕将军的军功摆在那里,连他都只能被评定为大将,其他将领自然难有个人待遇非议之声。从这个角度来看,粟裕评定为大将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粟裕每次遇上关于自己个人待遇的重大决策,都会抱以牺牲自己、尊重大局的态度进行商议。

1945年8月华中军区成立,当时中央军委认为粟裕经验丰富、作战又屡次拿出较好的战绩,决定让粟裕任职司令员。但粟裕认为,张鼎丞是中央军委、地方最高首长,中央军委决策应当考虑由张鼎丞就任司令员。

1948年1月,陈毅到任中原局、中原军委工作。原定计划当中,粟裕将会领野战军司令员兼任政委一职。粟裕提出,陈毅对于山东部队更为熟悉,并且管理指挥手段陈毅更为高效。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就任司令员,表示中央军委考虑陈毅任职军委。

两让让司令员的经历,便已经能够看得出来,粟裕对于待遇并不在乎。粟裕的个人追求,更多是在战场上创造多少战果、如何以最低的损耗打好每一场战争。

粟裕称之为军事奇才,对于战争的理解能力远超出常人。比起研究军衔的高低,他更喜欢站在地图旁,仔细研究战略部署。

低调粟裕

粟裕虽说在战场上格外高调,但是卸下军服的粟裕,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物。对军衔不在乎,对待遇不看重。这样的军事怪才,也让军中高级将领对他留有较深的印象。

一次粟裕拜访叶帅,叶帅见是粟裕前来亲自出门迎接。粟裕看叶帅如此热情,也是非常客套的说道:

“叶帅坐着就行,不敢劳驾老首长相迎。”

叶帅却说:

“你是百战名将,我迎接又有何妨?”

粟裕却告知叶帅:

我不过是“沧海一粟”,并无可供夸耀之处。

叶帅听罢,认为粟裕确实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人物。军功显赫却从不自傲,劳苦功高却从不自大。如此粟裕,确实让人惊讶。

平日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粟裕都是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态度。

工作上,粟裕对士兵要求严而不厉。见到训练场上士兵懈怠训练,粟裕从不亲自上前怒斥,而是亲自加入到他们的训练行当之中,用亲力亲为、严格训练的表现做出表率。虽不说一言,但却给士兵带来极大的触动。

在生活上,粟裕平日里吃穿住行都非常“寒酸”。曾有干部提出给他修房子、换汽车,他还要亲自批评,表示他们过于浪费;粟裕亲自到访干部家中讨论军中事务,经常因为穿着太过寒酸,会被人误拦在门外。粟裕也从不生气,只会静静等待合适的登门机会。

粟裕和夫人楚青

粟裕的低调,也让妻子楚青印象非常深刻。楚青一次在北京医院养病,原本作为大将的粟裕有优先探视的权利。但是粟裕却不愿意打扰医护人员,只是静 *** 在门外等待探病时间。

晚年楚青回忆起丈夫,时常说道:

“他是个苦命人,打仗的时候身体苦、和平年代建设苦、晚年生病病得苦。”

但是对于自己的苦,粟裕从不抱怨。

这样一位将军,心里牵挂的、念叨的只有国家和军队、人民。是否评给他高军衔,粟裕本人并不在乎。即便是给予他高军衔,让他享受多重优待政策,粟裕也不会愿意使用。

粟裕大将在战争年代便一门心思研究战事,和平年代又把精力全部放在军队建设的规划上。出书做理论研究报告,粟裕每日都在研究如何给国家和党、军队留下更多的财富。他只辞让名利,但却从不辞让应尽的责任。

粟裕确实称得上一面明镜。他以身作则用严以律己的要求,向世人表示党和军队的将领该如何做好标杆形象,为建设国家做好贡献。

更多粟裕秘密让帅?开国十大元帅没有粟裕,背后真相如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