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九章算术》方田章中有这样的论述题吗(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九章算术》方田章中有这样的论述题吗(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九章算术》方田章中有这样的论述题吗(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

今有十八分之十二,问约之得几何?答曰:三分之二。

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答曰:十三分之七。

约分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也是我们学习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在约分前,首先我们要求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如今我们普遍用的方法就是短除法,这个方法在公因数较小的情况下是比较好求的。但是当我们的公因数是比较大的质数,或者本来分子、分母就比较大,很难判断公因数时,我们就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即“更相减损”术。

首先,分子、分母若同为偶数,则要先除以2,直至至少有一个为奇数为止,即“可半者半之”。

然后,将分子、分母以大减小,得到结果继续和减数做相减,直至最后相等,得到的就是最大公因数。

以91与49为例。先91-49=42;再49-42=7;再42-7=35;再35-7=28;再28-7=21;再21-7=14;再14-7=7。最后得到最大公因数为7。

更相减损术是我国数学史的一次伟大创举。意大利人乞奥利在15世纪写的一本算术书里有说到更相减损的方法,同时他也说这种方法是六世纪罗马数学家波伊替斯传下来的,而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到罗马的。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数学对欧洲也有很深刻的影响。

而现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强调过一种方法,叫做辗转相除法,其实是利用除法改进了减法,简化了更相减损的流程。

那无论是更相减损术还是辗转相除法,他背后的数学逻辑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来求最大公因数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证明过程。

更多《九章算术》方田章中有这样的论述题吗(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